气球(2019)

UP:2022-04-03

《气球》(英语:Balloon),万玛才旦执导和编剧,改编自万玛才旦的同名小说,索朗旺姆、金巴、杨秀措主演的剧情片,2019年8月30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

演员表影评剧照
气球

评分:7.7 导演:万玛才旦 编剧:万玛才旦
主演:索朗旺姆 / 金巴 / 杨秀措
类型:剧情
片长:102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藏语
影片别名:དབུགས་ལྒང་། / Balloon / 羊飼いと風船
上映:2020-11-20(中国大陆)
IMDb:tt1070375

剧情

《气球》发生于1990年代的西藏自治区。牧民的妻子卓嘎再度怀孕,肚子里的孩子被认为是刚去世爷爷的转世。这个意外来到的孩子到底“生还是不生”,成为围绕家庭的难题。

演出

演员角色备注
金巴达杰
索朗旺姆卓嘎
杨秀措卓玛

上映

2019年8月15日,《气球》的预告片在中国大陆发布。2019年8月30日,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

奖项

日期奖项类别被提名者结果备注
2019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气球》提名
第44届多伦多电影节当代世界电影单元提名
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英语:24th 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亚洲之窗单元提名
第20届东京新作家主义影展竞赛单元获奖
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第55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获奖
第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最佳影片获奖

简评

拿那些汗八子导演们拍的“藏地风味”电影与此片相比较多少是沾点碰瓷了,如果非要说先例的话,可能《蒙古精神》的内核与此片有些相似。但相比于米哈伊尔的政治宣言电影式的狂的没边,万马才旦因为受制于一些不可抗力与其本身风格的柔和,使得此片要比《蒙》克制的多,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克制,使得本片稍了些喧嚣,多了分独属于电影的韵味与诗意。《蒙》最好的部分就是结尾男主在现代化的县城怅然若失,而本片则全片都是类似的感觉二分构图组织下的长镜头构成了本片,这种独特的设计让冲突在荧幕上展现,但同时又能让其在画面中自然消解。高原的日照让一切都呈现出圣洁的白色。不同存在,界限分明,谁都无法容忍对方,但一切又不得不在此共存。最后到底会如何呢?哪只气球能在自然的力量下飞向高天,哪只气球又会因不断的膨胀而爆裂,没人能够说清

看完第一感觉是影片节奏极为缓慢,叙事较为平缓,鲜有波动起伏~长镜头和手持摄影的大量使用,使得影片质感看起来更特别,低沉抑郁的氛围下透露出丝丝的不安,氛围烘托上做到了,不过情节的平淡实在是有点浪费电影的介质~当然,看电影更要看主题,本片最核心的问题是藏人对于转世的信仰和精神寄托与现实生活压力的矛盾冲突,或许最终的落脚点是女性独立、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更高于老一辈的“落后”传统思想,但换个角度来看,流传了千年的信仰观念,即使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是对于像男主人这样虔诚的人的一种精神支撑,是对于亲人的无法割舍的怀念让他去选择生下孩子,哪怕自己物质上更辛苦、更辛劳,但内心是富足、温热的,他们把一个生命来到自己家里看作是神圣的事情,不可轻言抛弃,这种对生命的敬重难道不是很多当代人所欠缺的吗?

藏语电影总让我感到一种莫测神圣的诗意。《气球》还在讲传统的藏民家庭,并且用泛白的色彩和沉默的高原景色来强调民族地域的异质性。但镜头在记录粗犷的“传统”的同时,也向外展示了缺口,展示了现代文明(包括现代医疗、观念、技术)如何撞击古老的信仰体系和思维模式,由此形成内在的巨大沟堑。这种撞击借助藏区女人的处境来呈现,避孕套、人流手术看似为女性提供了更多选择,实际上却将其抛掷进更大的罪责中。电影中的姐妹构成殊途同归的对照,她们无论在两性关系还是家庭关系中,都找不到困境的答案,只能重新回到根源性的信仰里去,即使压迫也来自对信仰的阐释。影片容纳了类似异度空间的幻境、梦境、凝视,它们那么静穆,同时又那么空旷飘渺,并不提供切实安慰。但最终,两个女人还是缓缓驶进这样一个未被展露的另类神圣空间,仿佛冥冥中的轮回。

丈夫、儿子甚至是同为女性但已皈依佛门的妹妹,每一个人都站在世俗的制高点圈养她。好像那只下不了羊羔的母羊,好像那些在羊圈里被高价买来的种羊追逐交配的母羊,好像那只在卫生所外面挣脱了绳子却只是倒在草地的母羊,好像那沉默伫立的神,好像那飞到天上再也望不到的红色气球。唯独不是她自己。导演在尽量克制和现实地去描述这种觉醒的可能了,是她望着水盆里的自己,是她对神的质疑,是丈夫买回的两个气球。但是她还是闭上了眼,抽离了灵魂,也许皈依(开放式的结局),就像那刚刚买回来就破掉和飞上天的气球……作为一个藏族导演,拍出这样的影片,意义是非凡的。这部电影也像那在茫茫原野上燃烧的气球。永垂不朽。想起来一个细节,每次拍到“神”,镜头机位都是架在“神”的位置的,神龛啊上师啊,观众的视角即是神的。

好细腻的电影。虽然是小说改编,但去聊了一些情节,也增加了一些情节,虽然一些人物的铺垫相对减少,有些矛盾冲突明显也有降低,但也让故事更聚焦于母亲的怀孕,用最平实的镜头语言和表演,展示了一个家庭的不容易。影片本身就是对于生育的困惑,对于有信仰的人而言,这不单单只是经济上的问题,更是家人投胎转世回来的问题,同时影片中的这件事,还涉及到教育问题、政府政策问题、是否有自主选择权的问题等等,让一些现代城市看上去稀疏平常的事情,变得含蓄内敛和各种复杂,同时作为副线的妹妹,也和主线呼应,一个内心有把火对尘世还有一脸,一个对生活已经疲惫想遁入虚空。整部电影的所有人,都没有什么对错,他们都是无奈的,都是时代和地域一角的缩影,都渴望像最后的气球那样,拥抱自由。另外,两个小孩,真有点熊孩子。

电影的视听语言是出色的,是藏地独有的光影、色彩和空间感。在看这部电影的这段时间,恰巧在思考宗教中罪的问题。中国传统是世俗的,人的降生像是海德格尔所言被抛,轻飘飘地就到来了,但无论是基督所说原罪,佛家所说因果轮回,人总是背负重量才降生的,最起码背负着母亲十月怀胎之重负。这个重量注定使人无法像气球般漂浮。人类学的研究很让人绝望,似乎男权注定是人类这种生物的组织方式,女性与生育的捆绑使得女性始终处于劣势,除非与生育断绝,那么人类也将灭亡,这是唯一男女平权之时。那么人的原罪在于,人从精子与卵子结合之始,就已裹挟进入男权的洪流之中,并且很快业已成为洪流本身。气球的隐喻,尤其是那张气球有如母亲怀孕的海报,抑或是避孕套“气球”,都暗含着人,气球总是会破灭的,偶尔飘向了空中,总终会被自己内部的气压而撑破。

(第二次观影 .23 电影资料馆 万玛才旦纪念回顾展)作为本次回顾展万玛导演最后一部影片,确实是他美学风格最突出、技法最有突破的一部影片。他之前的影片大多使用固定镜头拍摄(除《五彩神剑》),而这部终于用上了手持,让镜头动了起来,他也不避讳自己影片里面的奇幻色彩,直接给影片加入了蓝色滤镜。时光流转,他的故事也不光讲述外来文化对藏族的入侵,而是尝试去讲有关宗教与现实的冲突,有关生育困境的故事(和《老狗》对比来看很有趣,虽然二者想讲的东西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横着看万玛老师的作品,越往后看越觉得惋惜,他在《五彩神剑》后进行了三个方面不同曲调影片的尝试,影片呈现的质量也是螺旋上升的。在他最有创作活力,不断寻找新表达方式的时候,一切却戛然而止,真是命运弄人啊…愿万玛老师安息。

看到海报,红色的气球在卓嘎的肚子前,电影的片头孩子们拿避孕套吹起的气球,都预示着故事的发展一定和女人的生育相关。贫困的家庭,三个儿子,在生活上已是节俭,连孩子渴望的气球也再三拖延。配种的羊是千里迢迢借来的,家里的避孕套供不应求。现实的窘迫并没有压抑男人的欲望。卓嘎想结扎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生活的巧合总是在意想不到时出现。人的立场随着不同的处境而变化。当卓嘎拒绝生养可能是爷爷转世的孩子与丈夫矛盾时,她也斩断了已经是尼姑的妹妹的情丝。当她差点失去权力选择生不生下孩子的同时,她也只因私心不想妹妹再受情感伤害而剥夺了妹妹选择的权利。最终两人一同回去寺庙。当大儿子想放弃学业养家,又问妈妈会不会也选择当尼姑时,气球再次出现,一个爆裂一个飞向自由。家里的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当信仰与现实背离时的选择是痛苦的

除了避孕套和气球这两个举重若轻的意象外,出彩的只有卓嘎这个女性形象。这个年代的父亲儿子和丈夫,好像还是老老实实地重复着那些年代父亲儿子和丈夫的形象,靠暴力和所谓男性权威的压迫,在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冲击里,狼狈地试图维系男性集体的往日荣光。而妈妈、姐姐和母亲的形象,老的观念和新的意识,在卓嘎身上也复杂地缠作一团。她羞于谈论正常的生理需要,但又能第一时间意识到要勇敢地为自己的身体抗争,可她却霸道地为妹妹做出“为你好”的决定,在反抗不成的时候留给自己最后的退路还是出家当尼姑。但也可见女性在抗争的过程中能依靠的力量实在是太少,家里大大小小的男人都要你顺从,甚至家里的女人也可能是有毒有害的,唯一支持的力量是一个微弱的相隔甚远的外部声音,她一遍遍喊着女人生下来又不只是为了给男人生孩子的。

色彩的饱满,对应视角的开放。万玛导演作品中最为集大成的一部,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但是用镜头剌开了更大的口子,让我们得以窥见这块土地上更为复杂的人性与困境。一以贯之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抛开了技术层面的变化,观念层面的变革更为凸显,女性视角的引入,文明与节制,基因与改造的寓言。电视媒介引发的对图像的生命的恐惧,繁衍的权利已经不仅仅握在“神明”手里,而是被裹进白气球,摆上手术台,被人类自己所把握。可是神明依旧还是活在他们的心里,所以还是固执地相信那个转世的预言,背着过往的负担,去往一个不确定的将来。很喜欢导演的抬头,他每次仰望天空,或是秃鹰,或是飞机,或是这个掠过沙漠的红气球,对应他自己讲到的那个古老西藏的预言:当马在天空飞,鸟在地上行走的时候,那这个世界的末日也到了。

当现代社会(连带着其所包含的所有难题)进入到保守的藏民家中时,他们共同面对着两难的困境,其中当然包含这藏地女性难言的痛楚(要考虑男性对父亲转世的渴盼,同时必须考虑到家庭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其中包括子女教育、钱等等困难)。在古老的信仰里,太师是最高的、不得质疑的权威,但在现代社会带来的困境中,妻子先是畏惧从而质疑,当丈夫在面对一场失败的生意、儿子的学费和一个即将出生的孩童时,他似乎也产生了某些动摇:导演在此处表达出了某种哀伤、绝望与悲情(觉醒的女性被迫生子 信仰的解体 生活的无望),却又传递了时代前进的希望(女性独立意识的出现 面对生活艰难时男性的动摇),似乎前现代的至高权威在现代也将面临着失去权威力量的风险。最直接的前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是生育/性方面,藏地女人对

性是活在阴暗的房间而不是嘴里的,书本是被男权化的姐姐所燃烧的而不是用来回味的,人性不是众神虔诚的信徒而是被雕刻成塑之神的奴隶,被神性所规驯的荒原上是所有的情欲都带上了服务于轮回的枷锁,女人是那任人宰割的羊,是不能生育就会被神迹所遗忘的模样,是因对神的执念琵琶半遮的少女的笑面,当愚昧的人儿忘记了自身的处境,现实是终究只会成为那只被解剖的羊,红的气球飘远,人们抬头凝望,仿佛是对神与自我的回想。她不会被淹没他只会挣扎着飞向远方 女人就像不能言说的性,可以为之疯狂却羞耻的隐藏于被角,可以服务使用却不能被当做是爱的证明,神性与人性的二重唱,隐藏掩埋与飞扬显露的挣扎回想 第一部万玛才旦,人们想要抓住线的最后一端,却任由红色气球升起,那红色的气球,人们看着你留下的踪,却抓不住你停留的影。

气球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