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时代(1994)

獨立時代UP:2021-10-31

《独立时代》(英语:A Confucian Confusion)是一部于1994年上映的台湾电影,由杨德昌担任导演兼编剧,并由陈湘琪、倪淑君、王维明、邓安宁、王柏森、陈以文及李芹主演。本片为杨德昌「新台北三部曲」(本片、《麻将》及《一一》)中的第一部作品。

独立时代

评分:8.8 导演:杨德昌 编剧:杨德昌
主演:陈湘琪 / 王柏森 / 邓安宁 / 李芹 / 王维明 / 倪淑君 / 陈以文 / 金燕玲 / 金士杰 / 鸿鸿
类型:剧情
片长:125 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话
影片别名:A Confucian Confusion
上映:1994-09-12
IMDb:tt0109685

剧情简介

九零年代的台北,一个人际关系充满紧张、充满变化、也充满机会的都市,至少有五百件事物满街流行,攀附任何一种流行,都能让人找到生存的价值感。

琪琪,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孩,有奥黛丽·赫本一般清纯的气质。但她的讨人喜欢,也带来不少困扰,因为这种可爱、天真文雅、温柔,是许多人装得出来的。在别人误会的眼光中,她也迷失了。

小明,一个安份守己的新进公务员。他不由自主地卷进一桩工程弊案,并且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善良,反而成了陷害好友的帮凶。

Molly,企业界财团的幼女,主掌一家广告文化公司。由于她的任性,把公司经营得条理不清。她姐姐是电视收视率最高的婚姻节目主持人,却面临无可挽回的婚姻危机。Molly不知该不该从即将套入的婚姻枷锁中逃出,甚至,从这个她并不真正认同的行业中逃脱出来?

琪琪、小明、Molly,曾经是要好的同学,现在却处在各自的临界点上,谁也帮不上谁的忙。他们周遭,还有一个满口大话的热门舞台剧导演,一个力争上游不择手段的小明星,一个精明干练却为情所困的财经专家,一个写言情小说写到要自杀的畅销作家。在两天半的时间内,这一群人交叉追逐自己的理想和欲望,在离奇的遭遇、荒谬的处境中爱恨逆转、福祸相生,有人上了天堂,有人下了地狱,有人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做一个平凡而独立的女人。

人物角色

角色名称演员备注
琪琪陈湘琪小明的女朋友,Molly的助理,与Molly、小明及Birdy为旧时同学
Molly倪淑君阿钦的女朋友,广告文化公司老板,与琪琪、小明及Birdy为旧时同学
小明王维明琪琪的男朋友,公务员,与琪琪、Molly及Birdy为旧时同学
Larry邓安宁小凤的男朋友,阿钦的财经顾问
阿钦王柏森Molly的男朋友,企业老板
小凤李芹Larry的女朋友,Molly的公司员工
立人陈以文小明的同事兼好友,在公家机关上班,但我行我素不愿同流合污。
Birdy/小Bir王也民热门舞台剧导演,与琪琪、Molly及小明为旧时同学
阎鸿亚Molly的姊夫,畅销小说作家
陈立美Molly的姐姐,知名婚姻节目主持人
徐明小明的父亲
金燕玲小明的二姨妈
金士杰小明的公司主任
徐珪莹Birdy的排演助理
李龙禹计程车司机(孔子)
谢念祖资深创意
陈希圣包商
叶立孝琪琪的弟弟
游美云小明的母亲
游启东小明的舅舅
孙鹏万琪琪的父亲

按电影片尾演出表排序。

奖项

主办单位奖项受奖者阶段/结果
第47届坎城影展金棕榈奖提名
第31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
最佳导演杨德昌提名
最佳女主角倪淑君提名
最佳男配角王柏森获奖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获奖
最佳原著剧本杨德昌获奖
最佳摄影黄岳泰、张展、李龙禹、洪武秀提名
最佳美术设计杨德昌、关传雍、姚瑞中提名
最佳造型设计杨德昌、蔡琴提名
最佳剪辑陈博文提名
最佳录音杜笃之提名
最佳原电影音乐李达涛提名

简评

他说得没有错,其实人都是跟他一样,对每件事都抱着一种想法。 如果说,到处都是真理,那么自以为自称信实的人,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装模做样。如果我们不去规定出真理只有一个,怎么会跑出这么多假的呢?就是因为真假难分,才会有这么多对人的猜忌、误会,才会有这么多不合理的期望,说不定他才是真正的孔子再世。只是我们不但没有给他任何机会让他表现他的才华,反而假借孔老夫子那套标准答案,把它规定成这副封闭的样子,让他变得这么盲从,这么空虚,空虚到拿我以前写的那些书当成麻醉品来服用。难怪他会猜疑你的天真善良是一种伪装,他就是再有领悟真理的才华也会退化。还来得及,这几本书我一定要重新写过,我写作的浪漫时代早已死了,我的悲剧时代也到此为止,从现在开始就是我的!

独立时代,怎样才算独立,maybe杨德昌也是觉得诚实的活着才算独立吧,我好想你,你是不是也很想我,没法给你安全感,一起去friday喝杯咖啡,我恋爱啦,我不喜欢做这个工作,就是这些很简单的想法,但都通通憋在心里不说才是真的难受吧,又没有到得去死的地步,好好活着的时候想那么多干嘛。诚实的活着,比那么对错真假重要得多。没有对错就没有煎熬,没有失去就没有得到。你自己也知道哇,做人都是人找的借口一星扣了的原因是因为好紧凑,还有我好喜欢阿king哈哈,不过他好像还是找不到对他也那么真诚的人。

该怎么办呢?是装的好还是真的好,什么时候是装的什么时候是真的,又有谁知道呢?剖开自己真是一件痛苦的事,特别是好像陷入了不可知论,假亦真时真亦假,那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究竟是什么?杨德昌说“感情是一种廉价的借口,装得比真的都还像”,冷酷的论断,也许出自于他与蔡琴的那段无性婚姻,太过于精明清醒反而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当蔡琴唱出“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时,心里早已经有了答案,只是“在今夜里请让你一切如旧,明天我将独自寂寞。” 现在看杨德昌还是太可怕了,还是不那么精明的保全吧,去折磨自己,去找寻理由,去触及任何可以触及的东西,我需要真实,哪怕会让自己遍体鳞伤,也没有什么所谓,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感觉到自己存在,存在,就是意义。

独立时代,a confucian confusion。人情与生意交织的社会,发达又充满猜疑迷乱陷阱的生活,人们或出于自我保护,或出于心机算计,戴着连自己也难以察觉的面具,逐渐让家人朋友身边人越来越难以了解自己,最后让自己也陷入迷失。电影里对生活的各种信念,无论式所谓过普通人的平常生活,还是忠于自己与众不同的信念,哪种是对的,电影并没有先入为主给出答案。而是说,无论哪种生活各有其困惑和孤独一面(应该也有开心幸福一面感觉电影没表现)。电影里的男女主角,一对让人羡慕的金童玉女,经历各自生活的迷失,争吵,分开,找回自我,最后电影以两个人的拥抱结尾,算是一个开心的结局。经典杨德昌式电影,中国人各种生活理念的刻画又典型又细节,并在电影中蕴含着对艺术,政治,人生各方面的想法,情节很具戏剧性又很巧妙。

①在完全无加修饰的环境下小声讲着小说里令人诟病肉麻的语句,似乎显得正经严肃起来。男人女人在此刻该如此可爱。②杨德昌讲故事让人很舒服,徐徐道来。初识错觉是平凡边缘化,可不平庸的是等播完了电影才发觉只过了两个小时。③他也很适合作家,喃喃自语的状态比独立教导更为通透真实。(开场十分钟就被台词震惊到,居然有这么委婉聪明的表达方式)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早已脱离于九十年代的人们回看它,就会明白“感情是廉价的借口,谁装都很像”,是每个时代共有或异化的特性。没有理想乌托邦,只有不同方向的批判现实。

看完独立时代,爱情,友情,生活,工作,理想,所有都是一团糟,社会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被各种关系和情感像蜘蛛网一样缠绕起来,每个人都是有理的,每个人也都是被误解的,似乎想清清爽爽地活着不大可能,所以适当放弃别人的看法,坚持自我地活着,是一件很难但如果做到了就能得到真正“看破世俗”的人生。电影中最后清醒活着的有作家、琪琪、小明三人。尽管作家差点误入歧途利用琪琪,但最后对于生死的话题同时也点醒了琪琪,她面对Melly的毒舌真诚自在,和小明和平分手,但是在意识到余情未了时勇敢追爱。而小明的清醒是主动的,也许是和Melly的一夜情之后,他开始正式思考人生并突破了思维阶层。总结:这部电影里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人物,都是现实。

九个人之间的荒唐事,后半段挺诙谐的。好多观点的碰撞:对艺术和政治的讽刺(尤其是以大师和小说家对艺术的解释为首),传统女性和反叛且性别意味模糊的女性的碰撞,伪装和坦诚。我隐隐地感觉这些矛盾应该也是导演身边遇到过的真实矛盾,因为像关于自我的寻找的讨论在麻将里也有阐述“人人都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怎么做”。我们现在也处于艺术和商业交融得很深,但同时又被普通人牛鬼蛇神化的时代,作家最后在出租车司机找到的答案到底是真的答案还是也只是一时的麻痹药呢?以及无论我们在看电影过程中,无意识对每个人物下各种判断(当然也是因为角色本身性格就很鲜明突出),最后他们都会有依托自己过往生活准则的经验和价值地总结,这大概就是这几个人的人物弧光?当然这也点题了“独立时代”标题

“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台词比较话痨但很有哲理。这是一出充满喜感的搞笑的悲剧,让人哭笑不得。杨德昌、侯孝贤电影都是小众艺术,但是也得到了大众喜欢,如果他们愿意静下来来欣赏。感觉很多电影都向这部电影致敬了,这部电影也致敬了20-30年代、60-70年代的老电影。“感觉就像是倩女幽魂一样。”高潮迭起,“做演员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这是哪门子崇拜。”琪琪的遭遇让人怜爱(想做好人取悦所有人,却被当做骗人),小凤让人恨不起来(没法左右逢源),酷似张艾嘉的Melly让人又爱又恨(大小姐脾气),女性角色都很生动。反反复复地叩问,什么是真诚?什么是正常?一本正经是不是装的?演员到底是不是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大家是不是都在拼演技?“对自己诚实。”(怎么才算诚实)两千年后,孔子得到了一位台湾都市艺术家的回应。

“我的浪漫时代早已结束,我的悲剧时代至此停止,而今,将迎来的是新的时代,属于我的时代。”政客,艺术家,商业联姻;骗子,老夫妻,金童玉女;孔子,抄袭片,爱情小说,一切独立之人、事、物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勾连,利用与被利用之中寻找所谓真情,于是坑蒙拐骗的本能情事,原始诉求也被标榜上了空前的独立。“这都是为了你好。”将谎言虚伪包裹,打上爱的符号,高喊着民主的口号,你来我往。所谓时代,不过是各自认可的“现实”对其他精神的一场pua,独立时代实则依存时代;所谓自由,不过个体与个体间操控,逼迫,以期对方妥协的自欺欺人,自由意志实则自我意志。什么是正确的,每个人说的都是正确的。看完电影,我想我需要去Friday喝杯咖啡。

再次叹服杨德昌剧本结构的精巧,几条人物路径逐渐交织、生成网状,而更多时候路径之间是一种偶合关系,偶然带来的不确定性打破了片中人物各自的符号性构想、瓦解了符号性秩序、反映了“偶然”这一社会的自然属性。从这一维度展开,便发现杨德昌和希区柯克具有类似的作者主题:反符号的倾向。不过前者有一个具体的现代物化社会作为背景,后者则是更一般形式上的本体论范畴。上帝的全知视点加摄影距离的充分保持,使观众处于这样一个位置:虽全知但无能的“大对体”,片中人物宛如自身的镜像。不过,本片中的杨德昌也没有太决绝,而是留下了某种积极意义上的出路:从“退出”到“独立”,抛弃现存的符号秩序,独立于这个已然让孔子困惑不已的伪儒教世界。最后,本片的段落形式很有特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章节式,段落的展开更像是对语录的注解,一种反讽

大银幕4K修复版。其实是讽刺喜剧?并不算失败的转型或探索,更多是创作状态的松弛化,杨德昌在《牯岭街》里对外部环境与个人情感关系的审视还带着春秋笔法的意味,到了拍摄本片的时间节点终于能卸下更多防备,只是很奇怪的觉得他是那种松弛不如紧绷的作者,立场清晰,但执行不完备,写出了准确的对白却没有让它们出现在最准确的位置,视听调配也刻意走到另一个方向,出现这种创造选择或许是想更直接地对充斥虚伪与误解的社会潜规则喊话,或者是想要进行更彻底的自我反思与辩护,而最终的落点大概是“我能接受和解,但是绝对不会妥协”,的确散发着些许理想主义的光芒啊。

戏中,有些人装作孔子,有些人嘲笑孔子,有些人改写孔子,有些人咒骂孔子,但改不了,大家都是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当代孔子,虚伪的孔子。看完很惊,杨德昌真的是书写国民性的大师,是反思中国人精神底色的大师,如果说侯孝贤一直在写中国人的记忆,那么杨德昌则是写中国人的精神密码。而且戏剧技艺这么厉害,怎么做到轻盈又沉重,情节反转反转再反转又全都在情理之中,每反一次都在深化母题,最重要的是导演一直在诚实反思艺术的伪善,我真的很尊敬导演,想成为导演这样存在的人,我会以导演作为我的榜样活下去,请温暖地守护我成长

获得奖项

  •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著剧本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造型设计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
  • 第46届戛纳电影节
    第46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47届戛纳电影节
    第47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