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1989)

A City of SadnessUP:2021-01-25

《悲情城市》(英语:A City of Sadness),是一部1989年发行,由侯孝贤执导的反映台湾历史争议「二二八事件」的电影。上映前,由于剧情涉及到台湾政治最敏感的「二二八事件」争议,直接挑战当时尚未完全民主化的台湾社会的禁忌话题,引发起各界人士瞩目。然而,影片先行参加意大利威尼斯影展并荣获最佳影片「金狮奖」的殊荣,成为首部在世界级三大影展内荣获首奖的台湾电影,据信这是影片未遭禁演或删剪的理由。

悲情城市

评分:8.9 导演:侯孝贤 编剧:吴念真 Nien-Jen Wu / 朱天文
主演:陈松勇 / 李天禄 / 高捷 / 辛树芬 / 陈淑芳 / 梁朝伟 / 太保 / 梅芳 / 林照雄 / 金士杰 / 柯素云 / 吴义芳
类型:剧情 / 历史
片长:157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闽南语 /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 上海话 / 粤语
影片别名:A City of Sadness / A Cidade da Dor
上映:1989-10-21(中国台湾)
IMDb:tt0096908

概述

故事剧情描写国民政府光复台湾初期的情形,从一个家庭的故事反映出时代变迁及政权轮替过程中,所造成不可抹灭的冲突,探讨台湾人的处境及身份认同的问题。整个舞台在台北县瑞芳镇(今新北市瑞芳区)金瓜石及九份取景为主,借由那曾经是金都的凄美与惆怅,勾勒出台湾人的悲情似乎不止于城市之中。

剧情简介

今年最热门的话题,最受争议的电影。
——引自电影海报标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光复台湾。

基隆林氏家族,经营「小上海」酒家,战后重新开门营业。林家老父「阿禄」年事已高,由兄弟四人中的老大「文雄」当家。文雄与元配妻子只得一女「阿雪」,乃另娶小妾,于战争结束这年产下一子,取名「光明」。林家老二「文龙」原为当地开业医师,战时受征召到吕宋岛担任军医,结果生死未卜。老三「文良」到上海为日军担任翻译,而后被抗战胜利的国民政府认定为汉奸逮捕,精神受创,返台后入院疗养。老四「文清」自小失聪,经营相馆维生,与友人「宽荣」及其胞妹「宽美」感情深厚。

病愈出院的林文良遇见旧识红猴,卷入「盗印日钞」和「走私毒品」不法活动中,但被林文雄及时出面制止。怎料,上海佬因林文良的退出而恼羞成怒,利用《检肃汉奸罪犯条例》陷害林家兄弟二人。结果,无辜的林文良遭受到宪警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出狱后身心重创。

这时,二二八事件爆发,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实行军事戒严,镇压搜捕异议人士。宽荣友人「林老师」担任事件处理委员,遭当局清算,宽荣及文清也受到波及。宽荣离家避难,终于进入山区,加入左翼运动。文清被捕入狱,历经狱友间的生离死别,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出狱后,文清前往山区探望宽荣及若干狱友亲友,表达参与反抗团体的意愿;宽荣则劝文清返家,与宽美结婚。

某日,林文雄与阿嘉前往一赌场聚赌,阿嘉为林文良的遭遇向陷害文良的上海佬帮其中之一人出言辱骂,被对方气愤的持刀砍杀受伤,导致林文雄在出手相助时,遭开枪打死。从此,林家兄弟只剩下聋哑的文清,撑起整个家族。

文雄的葬礼后,林文清与吴宽美在家中举行婚礼,诞生一名男婴取名阿谦,并时常资助吴宽荣所属的反抗团体。尔后,山区里的处所被宪警联合围剿,相关人士被处死,幸运逃出的同志送信给文清通知消息,嘱咐他们尽快逃走。三天后,林文清也遭到宪警逮捕,生死不明。

角色及演员

林家

角色名称演员备注
林阿禄李天禄林家大家长
林文雄陈松勇林家长子
林文龙林家次子,生死未卜
林文良高捷林家三子,发疯
林文清梁朝伟林家么子,聋哑
美黛(大嫂)陈淑芳林文雄的妻子
小妾何瑷芸林文雄的小妾,儿子光明
二嫂柯素云林文龙的妻子
三嫂林丽卿林文良的妻子
吴宽美辛树芬林文清的妻子
阿雪黄倩如林文雄的女儿
林光明林文雄与妾的儿子
阿坤罗诚业林文龙的儿子
阿谦林文清的儿子

其他角色

角色名称演员备注
吴宽荣吴义芳吴宽美的兄长
吴母梅芳吴宽荣、吴宽美之母
吴父鹭青吴宽荣、吴宽美之父
阿嘉太保小妾的兄长,林文雄的舅子
妾父杨长江林文雄小妾之父
阿捡姐阿匹婆地方黑道大姐头
上海佬雷鸣外省走私客
阿山文帅外省走私客
温州佬刘幼斌外省走私客
金川张文忠地方黑道人士
金泉林钜地方黑道人士
红猴矮仔涂地方黑道人士
阿春陈郁蓉酒廊女子,红猴的女人
林老师詹宏志吴宽荣的友人
吴老师吴念真吴宽荣的友人
谢老师谢材俊吴宽荣的友人
何记者张大春吴宽荣的友人
小川静子中村育代吴宽美的朋友
小川校长长谷川太郎静子的父亲
唱歌客蔡振南在小上海唱歌的顾客
黄先生金士杰林老师的哥哥
程守一上海佬帮

奖项

  • 第26届金马奖 (1989年)
奖项入围者结果
最佳剧情片年代网际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名
最佳导演侯孝贤获奖
最佳男主角陈松勇获奖
最佳原著剧本吴念真、朱天文提名
最佳剪辑廖庆松提名
最佳录音杜笃之、杨静安提名
最佳摄影陈怀恩提名
  • 威尼斯影展
最佳影片奖(金狮奖)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道精神特别奖
  • 香港电影金像奖
年度十大华语片
  • 电影旬报(キネマ旬报)
年度十大外语片

佚事

由于《悲情城市》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当时舆论一致看好《悲情城市》进军金马奖的成绩。其结果却是大失所望,使得侯孝贤在颁奖典礼后大骂「金马奖一向就是分配的嘛,很烂」,并将他和金马奖的关系直接比喻为「它恨我,我恨它」。该年度曾举行国际竞赛,邀请国际各影展负责人参与,他们及关锦鹏等人皆对《悲情城市》未获最佳影片一事感到失望与不解。台湾独立运动支持者批评,该届金马奖评审具有中国国民党背景是该片不获欣赏的原因之一。然而,侯孝贤自2009年起仍担任金马奖执委会主席,在他任内,金马奖产生极大的公信力。

侯孝贤曾在受访时表示,《悲情城市》本来的计画背景是1949年从中国大陆到台湾的逃难潮,周润发饰演上海帮派份子,来台湾追讨一笔被黑吃黑的货物,遇上由杨丽花饰演的基隆酒家大姐头阿雪;侯孝贤在设定阿雪身世时,往上编写出阿雪的父执辈故事,结果就成了后来的影片内容。

2009年7月16日,曾任百万人民倒扁运动总部副发言人的台湾独立运动人士庄严说:「想起电影《悲情城市》『可怜的台湾人,生作就是乎千人骑、万人干』及『对统治者而言,台湾就是一间公司』的两段对白,唏嘘之余,我真的很难体会:侯孝贤、朱天文这些被归类为『泛蓝统派』的文化创意人,为何能如此精准地诠释台湾人的悲愤?」

上映后,触发非常热烈的回响及讨论,除了有报纸和杂志的文章外,也有很多研究的论文题目,更有一些批评及剖析的专书。另外,该片带动起拍摄场景台北县瑞芳镇九份的第二次繁荣,让金瓜石地区成为台湾民众与国外旅行团的游览胜地之一。

简评

侯孝贤是最会用镜头叙事、传情、达意的华语电影导演,《悲情城市》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一个,其中镜头语言丰富到值得反复拉片,比如大量使用固定机位和透视镜头,增加了电影的空间层次,同时赋予观众以观看他人生活却又反诸己身的感觉(“间离感”),这一点与今村昌平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尾灯光的一亮一灭,暗示“二二八事件”及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台湾的未来或明或暗。我曾经认为华语电影中缺少一种创造性的诗意,即主动地对情节、台词、镜头加以特殊处理而将电影拍成诗,如安哲罗普洛斯的风格,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韵味。不过侯导的影片打消了我的这种错误认知。有趣的是,以《悲情城市》为例,上世纪80到90年代涌现出一批呈现大时代(长时段或短时段)下个体遭遇的影片。#主题曲很好听,或许是因为观看电影前就曾听过吧。

。侯式美学,虽然没有完全踩在自己的点上,电影干涩隐晦凝练,人物关系讲述不能清晰快速锁定,看得很不容易,后半段节奏快了很多,但能学习的构图配色镜头语言太多,主题曲配的很出彩,很有记忆度,有日式昭和感和中式传统乐器的融合感。冗长的固定镜头加移动镜头营造机械的注视感,构造三个表演区域的纵深构图设计,台湾山脉的空镜,配上音乐和流亡三部曲。台湾历史定位的失语症通过文清这个哑巴角色无比清晰表达出来了。印象最深的三个景,家里主厅的景靠门窗隔断分割区域,文清和宽荣等朋友打开彩色琉璃窗,在饭桌上起身唱流亡三部曲接山脉空镜。医院的固定镜头隔了两个表演区用门隔断正对门口来连接剧情。

虽不甚了解1945年台湾的历史,可还有较强的代入感,毕竟演员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他们的一举一动,台词和行动在讲述经历的故事,四年历史,林姓一家,非常沉重。看到一家人的顶梁柱大哥文雄的死,也象征台湾遍体鳞伤、支离破碎,但还要有人负重前行。开头的固定镜头一家人沉浸在和睦热闹的氛围与结束的固定镜头只剩老爷子、发疯的老三以及女眷们,对比感强烈,发人深思。台湾的人们茶余饭后少谈不了政治,因为在那个时代,是破碎的时代,颠沛流离的人们,或迷茫,或感伤…不幸的时代,不作为的zf,更加重心灵的创伤。最后,又想起大哥无奈之言“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

血书里写着“你们要尊严的活”,每每想到这句,心里就充满了慨叹。这部南国史诗确实是台湾电影中的不得不看,家与国,个体与时代,身份认同与失落。不同于《香蕉天堂》对长达40年戒严的描述与外省人的沉浮,侯孝贤将镜头聚焦于45年至49年的历史——某段悲惨过去的开端,无疑勾勒出了台湾本地人更深厚更复杂的感情,对日本的侵略无疑有恨但反复出现的樱花意向与带有能乐色彩的背景音也凸显了这份复杂性,而对大陆则既有被抛弃的怨怼,有对未来发展的迷茫,更有一份沉甸甸的爱,当文清的朋友们唱着《流亡三部曲》,何曾想过未来是《罗蕾莱》的故事。海妖的歌声在他们的87年终于停下了,然而在当下的台湾,本土意识的发展到了何地,身份与时代如何共处,未来又该走向何处?当下脑海里只闪回着九份的远山淡影,一切哭声都被压抑于时代的大山之下了。

这种叙事风格的电影通常第一次看给我的感受不是单纯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全程集中在跟上电影分散的信息点上,直到回味和挖掘里面无限的隐喻,体会才会更深刻。台湾导演的电影就像散文诗一样,血腥的暴力的宏大叙事只存在于对话和广播里,而聚焦在具体的林家这个家族和他们的生活如何被时局影响身上,用时代洪流下个人的一生去注解历史。林文清聋哑的这个无心插柳反而成为当时台湾人处境的一种隐喻,象征着那些无法宣之于口的伤痛。但是啊,伤痛只有摊开来看过才能结痂,捂着逃避只能越来越溃烂,不是吗?最后,就如戴老师的结语一样,看到一个那么年轻的梁朝伟出现在大荧幕上,演员的履历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华语电影的兴衰,感情是很复杂的。

《悲情城市》把叙事背景放在“二二八”事件之下——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的矛盾,民众和当局之间的冲突,在暧昧含混、暗藏杀机的故事中被讲述得平缓而生动。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反映了一座岛屿的历史命运或许并不高明,但故事的叙事角度很有意思,男女主人公都是历史的旁观者,他们没有加入到历史的进程之中。一个因为是女性, 一个因为他既聋又哑,听不到也无法言说。但他们都在记录——一个写日记,一个摄影。电影两个多小时看下来, 只觉得心里堵得慌,与其说那个令人痛至决绝的城市充满悲情,不如说是小人物对前途命运的无从把握,不断重复的生离死别、死别生离更让人喟叹。人物的心灵伤痕,于不经意的时光流转间,无声凋零成历史的隐痛。或许唯有那个间歇出现的、长镜头下的远山近水,才是这一幕幕伤情故事里能够畅释心胸的画面。

#山中陪奶奶看系列# 在硬盘里躺了这么多年终于找出这部来看了。大概是我看过梁朝伟演技最好的一次,演的还是个哑巴。辛树芬还是那样温柔贤淑的模样,可惜后来就再也不演戏了……起初觉得讲的是一家四兄弟的故事,老大和老三在外面打打杀杀搞得像在拍黑帮片……男人们在酒楼谈论政治,谈生意,老四的知识分子朋友们搞革命,又觉得是个政治片……越到后面越觉得人世无常,正如片名一点点讲述台湾是怎么变成一座悲情城市的……看到了那个时期台湾的一个缩影——刚从日本人手里收复回来的台湾,内外混乱,真的有种里外不是人的感觉…….廖桑的剪辑着实厉害,配乐用得太好了!.:老四收到信得知躲在山里搞革命的哥哥被抓,刚会叫妈妈的孩子在地上爬,天真无知,夫妻俩却在默默流泪,真是看得五味杂陈……

画面,灯光,美术以及调色太强了,配乐也让人记忆深刻,观影过程中逐渐习惯了这种定点长镜头的不断出现,个人风格很强,冷静纪实,却让人更加有代入感。所有激励事件的出现,好的坏的,又或者是越来越坏的,都以那么平静的方式表现,在林家不断地“破碎”之后,逐渐感觉到了一种悲凉,而这种感叹和惋惜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叠加的。虽然对当时发生在台湾的具体历史事件不太了解,却也莫名催生了一丝恐惧和无可奈何。“新时代”与“旧社会”之间的碰撞,谁都无法抵抗,感觉后来的台湾电影《艋钾》表现的也是同样的主题,喜欢这种以小人物表现大时代的叙事方式。同时也深刻的记住了侯孝贤导演极具代表性的个人风格,冷静客观且有内涵。

【2021最后一部电影】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大概是年代和地域原因,唱流亡三部曲的时候没被触动到,最喜欢的镜头反而是一群人在中间聊家国大事,我和你躲角落放上一张唱片,写着自己的小话;故事像记忆一样明灭不定,勉强凑成一个故事,台语国语日语上海话和失语,在这样混沌的年代我们到底要怎样做;和侯导前几部比在场面调度上下了大功夫,第一次在镜头里放那么多人,布景和小细节也相当丰富;配乐美到哭;梁朝伟真是嫩出水,辛树芬依然完美,李老爷子和前几部比肉眼可见的老了,额头都陷进去了,嗐;刷到有个评论里引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现在才懂了

分了好几天看完,幸好原本也段落性较强,看完整体回顾一下,就理解了这种娓娓道来的乡愁情绪和历史回溯的无奈(甚至无言的愤怒)。影片基本是男性视角,男性是家庭历史的主要创造者,却也难逃被大的家国史席卷的小沙石。梁朝伟真是好演员,不说话就全靠演,很多次用肢体节奏提示观众他是听不见声音的,所以要跟着别人做的去反应。说明导演也好。两人听音乐那段真是太妙了,非常感动。反而是那些“对话”有点生硬,硬是把他不能说话的回顾放在这个不谙世事的美好段落有些牵强。陈松勇真是能演,有这样的大哥家就塌不了,但是最后……结婚后的美好总是有种忧愁感笼罩着,后来明白怎么回事。而且把恶的一面一笔带过,这种表现方式更像是回忆本身的形式。.8加想看:木影你什么时候把这张给我看哈。

我想打十颗星,给我的感觉是中国版《教父》啊,你看这部电影多细腻,家族在社会转这下的变迁,把老四的爱情描写的那么美好,大哥又是那么细腻,虽然“干你娘”时常说出口,但是他也会小心翼翼的给儿子把被子盖好,也会为了弟弟的事情操碎了心。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侯孝贤的电影,我对这个人物格外尊敬乃至神化,因为我最爱的两个导演贾樟柯和是枝裕和都与他有着紧密联系,从贾樟柯的电影里看时代变迁,看人物命运,从是枝裕和的电影里看家庭,这些都是从侯孝贤的电影里就存在的,这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中国真的不缺好导演,贾樟柯和侯孝贤都是时代的记录者,这样的电影只有在特殊的时代之下才会存在。我觉得这部电影不应该沉沦,也应该进豆瓣前十,也应该像张国荣和《霸王别姬》一样伟大,梁朝伟和《悲情城市》这部电影同样完美。

为什么说侯孝贤是大师?他的电影是一面镜子,完美诠释了“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一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模样本应就是这样,他让多少拍摄同题材的导演相形见绌。历史洪流之中,候导将镜头聚焦在了这变革年代下的一个家庭,从一个家庭中由小见大至整个台湾社会,整个台湾人心。摄影机很少移动,创作者对于发生的一切不作任何评判,只是加以审视与观察,就如同整部影片前半段中失去感知-无法感知外界的梁朝伟饰演的文清一般。这段历史本就不由后人纷说,侯孝贤深知这一点。冷静又克制的平视镜头更是在几乎充斥全片的框架式物件元素的加持下,从平缓的节奏中抽出了一把锋利的长刃,刺向每一个人的内心。人来人往,无非都只是历史中的一粒尘土罢了。

获得奖项

  • 第6届独立精神奖
    第6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
  • 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金狮奖 / Special Golden Ciak / 主竞赛单元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
  • 第64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第64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Kinema Junpo Award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 / 最佳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