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的一天(1983)

海灘的一天UP:2021-10-18

《海滩的一天》(英语:That Day, on the Beach)是一部于1983年上映的台湾电影,由杨德昌担任导演,杨德昌与吴念真担任编剧,并由张艾嘉、胡茵梦主演,本片为台湾新浪潮电影作品之一。

海滩的一天

评分:8.4 导演:杨德昌 编剧:杨德昌 / 吴念真 Nien-Jen Wu
主演:张艾嘉 / 胡因梦 / 徐明 / 毛学维 / 左鸣翔 / 颜凤娇 / 吴少刚 / 梅芳 / 林瑞阳 / 南俊 / 小戽斗 / 于守仁 / 孙明珠 / 李淑桢 / 罗文诚 / 黄玉华 / 李梦麟 / 珍妮弗·奥尼尔 / 侯孝贤 / 陈坤厚 / 柯一正 / 陶德辰 / 万仁 / 曾壮祥 / 小野 / 许淑贞 / 段钟沂 / 吴念真 / 李烈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66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话 / 日语 / 德语
影片别名:That Day, on the Beach
上映:1983-04-11(中国台湾)
IMDb:tt0085635

剧情简介

旅外的钢琴家谭蔚青,受邀归国演出时,与友人佳莉重逢,两个女人在咖啡厅里聊著往事;当年蔚菁与佳莉的哥哥佳森相恋,却因为佳莉的医生父亲反对而分手,佳森另娶他人但过著不快乐的生活。

目睹这一切的佳莉,决定脱离家庭的安排,与她大学认识的男友德伟,来到台北组成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不料,德伟事业成功后,夫妻关系渐渐陷入僵局。

某天,德伟仿佛人间蒸发,佳莉从先生的友人阿财那边得知德伟亏空公款的消息,寻找德伟的过程中,佳莉发现德伟逐渐改变的原因,也渐渐从中寻回自我的价值。此时,海边发现疑似德伟的尸体,但是对佳莉而言,死者是谁已经不再重要。

人物角色

按电影片尾演出表排序。

角色名称演员备注
林佳莉张艾嘉李淑桢(童年)佳森的妹妹,德伟的妻子
谭蔚青胡茵梦旅欧钢琴家,佳森的旧情人,佳莉的好友
林佳森高鸣鸿罗文诚(童年)佳莉的哥哥
阿财徐明佳莉、德伟的大学同学、好友,德伟的老板
欣欣李烈佳莉的大学同学、好友
程德伟毛学维佳莉的丈夫、大学同学,阿财的员工
梅芳林母,佳莉、佳森的母亲
南俊林父,佳莉、佳森的父亲
小慧颜凤娇公司经理,德伟的外遇对象
小戽斗工友
于守仁巡佐
平平吴少刚
孙明珠佳莉家的女佣
陈婉真黄玉华佳森的妻子,哲夫的姐姐
陈哲夫李梦麟佳莉的原订结婚对象,婉真的弟弟
Jennifer O'neal蔚青的助理
罗璧玲与德伟在电话亭的女孩/参与演出但片尾未具名
林瑞阳小慧在公司的助理/参与演出但片尾未具名

奖项

主办单位奖项受奖者阶段/结果
第20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
最佳导演杨德昌提名
最佳原著剧本杨德昌、吴念真提名
第28届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张惠恭、杜可风获奖
1984年休士顿影展金牌奖获奖
第37届坎城影展(英语:1984 Cannes Film Festival)参展观摩片入围短名单

简评

每次看杨导的电影似乎都需要做好某些准备影片时间长、剧情真实、后劲大。从杨导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中看人生,不能说看尽,也看了个大概。明知会痛苦却又不舍得直接弃片,就连快进好像都变得不容易,就这一点来说将影片中的痛苦这样带给了观众,真的就无比的难受啊…影片讲述的方式是杨导的风格,现实与回忆穿插着讲述演绎,给人以喘息的空间,同时也是给人以回味的时间,这个度导演给的刚刚好。影片没有结局,是悬念也不是悬念。若说是悬念,那么人生充满悬念,也定会随时间变化慢慢显现,无论何种结果也只是过程,人生经历的过程,而已。另,爱太容易让人丧失自我,当我们选择爱的时候,我们就必然沦为另一个人的客体,成为客体的我们通常需要在爱里碰壁了才会想下定决心要重新找回自我,所以无论是保持/找回自我还是继续爱,都必然痛苦。有点沮丧呢

这部电影虽然重在表现人物的内心,却也绘出了时代的风貌,由回忆串联起来的片段与自由切换的镜头打破了时空的壁垒。时代正在发生变化,佳莉、蔚青与德伟都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新一代人的理想已在现实面前逐渐瓦解。它的底色是现实主义的,但在现实主义的底布上有着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荒诞性。这种心理上的鸿沟让我们想起安东尼奥尼的《奇遇》,而心理层面的变化也被捕捉进镜头进行放大。正是意义的断裂、沉默的延伸、叙事的开放性与注定的无力感,使得《海滩的一天》的表现力得以增强。导演打破了保守主义的印记,将电影语言的美学风格发挥到极致,用超越常规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与社会的发展。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位奇才。

第一次看就深深被吸引,之前看杨德昌的电影总是看到昏昏欲睡(除了牯岭街),哈哈。不觉得海滩那一段很多余,虽然影片最后也没有揭晓真相,但恰恰是这一段让我不断地想要看下去,也让整个影片笼罩着一种神秘和疏离的气氛,一下子与一般的讲述婚姻、生活的片子区别开来。声音的运用也很有意思,不断的错位、时不时的静音,以表现回忆和梦境,一层又一层将故事剥开。你以为主角是蔚青和佳森,主题是明面上的婚姻包办,却又引出了佳莉和德伟,讲述了现代都市社会中丈夫与妻子渐行渐远的无奈。无论是接受父母安排还是勇敢出走,他们都没有获得幸福。或许原因是佳莉永远想的是完全信任一个人,那个人既然不是父亲,就一定是德伟。而最后的最后,那个被寄托了如此之多信任的人不堪重负,于是选择了逃离。

包办婚姻,虚伪,猫王《hount dog》,学校宿舍的年代感,书信,成熟:理想化-野心大、不想将来、不去期望、只希望日常生活小满足(故友来信、好听音乐,),私定终身,无对白对话,丈夫自杀妻子不知情,上班替别人做事、我想自己做,日本插花老师,事业与家庭(卧室里的电话?),欣欣(渣男鉴定机),信任与背叛,抑郁症,经历不同,写作-记录和保存,私人诊所与大医院,寄错信,成长环境与爱,大结局,社会故意把丈夫和太太分开,生命是有把握的幸福,结婚是睡觉前的事、梦可以把它忘掉,童年闪回、父亲的眼镜与出轨,他一直是个小孩子、是我在照顾她,利用、贪赃,阿财比较透彻,时间的力量可怕,盲目相信,回光返照…我很喜欢杨德昌

: 海滩的一天,结局无须多言,自洽方得答案。神!远古恐婚力作,东亚社会寓言,杨德昌实在太有先见,叛逆果敢的青春、名存实亡的婚姻、终会凋谢的爱情。红杏出墙已是常态,精明至深便是淡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弱肉强食,欲望法则,社会是利益的丛林。这次观影看到了不少当代台湾导演效仿的元素,都说现在的台湾电影宛如迟暮黄昏,我想大概是因为杨德昌在几十年前便把台湾社会吃透了吧~非常值得敬佩的导演,另外片中的女演员选得都挺不错特别是张艾嘉角色贴合度够高,胡因梦自持盛世美颜,但男演员的台词、演技简直灾难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对本片的好感,add最后20min说教意味稍微重了点,但瑕不掩瑜,提前加入年度十佳~

#R# 。三个小时的篇幅并不漫长。观影中觉得以诉说牵引嵌套记忆的进入后再让自身闭麦,颇具趣味的视听设计之间某种似有似无的不可靠视角比《告别有晴天》要接近我心目中理想的《长日留痕》改编。张艾嘉(和胡因梦)的表演非常好,相比而言徐明(虽然不说上海话了,但口音依旧)在末了那次障眼法中似乎有点欠佳(不过他真的让我不停想起上海小老板!),同时一些台词也颇为书面尴尬。类似《青梅竹马》与《恐怖分子》中极简公寓的现代家居同台南日式老宅(虽然后者的细节更引人眼),但无疑印证着现代生活的道路空虚与古典社会的严密规训;对佳莉来说,心怀浪漫与自由之时,后者桎梏易见而前者同样让人心惊。说大了,借佳莉身边的家人、爱人、朋友,也多少窥见杨德昌眼中七十年代台湾所经历的社会变迁。

开始以为胡因梦是主角,《夏日插曲》那样的故事,结果主角是张艾嘉。很别扭,张的生命力和精神气直冲云霄,演技没办法让我相信她是个神经质的家庭主妇,原来只知道她是导演和金马主席,一搜才知道演此片前已经是导演、制片并开电影公司。人物逻辑也没法令人信服,佳莉如果真的连离家出走都逃脱不了家庭带来的宿命,那她早就生完二胎天天忙活孩子了。不愿意生孩子就是她对自我选择的最大怀疑,但有这种意识的女人怎么可能是插花打发时间的望夫石呢。德伟绝对不可能自杀,从他处理两个女人的关系与后面佳莉父亲对比,就能看出来甚至比父亲还懦弱自私,这样的人自然也担当不起父亲的责任,佳莉显然是感知到了。小慧和佳森对佳莉的金句警醒,简直是解释笑话一样多余。结尾的佳莉不过是观众忍了好久终于等到的“成功学”,这跟童话里的结婚结局又有什么不同。

看的第六部杨德昌导演的作品,也是杨导的处女作。166分钟的电影真的有点太过冗长了,剧情设计的也有些刻意,但依然无法动摇杨德昌在我心中地位。同是描写在都市生活中迷失,《一一》《青梅竹马》显得更加自然流畅。《海滩》更像是把生活中的痛苦矛盾强加在了戏中的几组人身上,有些情节也好像肥皂剧一般失真。德伟这个角色演员的演技简直是灾难,气质和形象也不是很匹配。影片中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时代变迁带给人们的“都市病”依然是杨德昌不变的主题,张艾嘉饰演的佳莉和《青梅竹马》中蔡琴饰演的阿贞,二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努力去冲破旧时代的束缚,成为一个新时代女性,佳莉离开原生家庭去追求自己心中的幸福可是最后也不比遵从家庭安排的哥哥幸福多少,阿贞明知结婚和去美国不是万灵丹可还是无法摆脱这样的想法。

如此成熟又厚重的处女作。从这部便可以感受到杨导浓厚的个人风格,强调镜头的“慢”和“稳”让叙事的节奏显得舒缓,格外清晰的人声和有些模糊的画面也有种奇妙的反差,台词又文艺得恰到好处,一段段对白或自言自语 隐晦道出生活真理。这一百六十分钟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婚姻对于两个人来说到底有何意义。从恩爱到猜忌怀疑到偏见到厌恶到背叛,成为男性依附品的“妻子”承受了太多痛苦。哥哥和妹妹选择不同的道路 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压抑后悔。杨导不漏声色地批判男性的种种“恶”,揭露婚姻里的是是非非,展现不同选择到最后殊途同归,结尾的海滩上和咖啡馆里 一切都不言而喻。杨德昌这把台湾社会的手术刀,实在太过锋利。

佳莉的人生以那海滩的一天作为分界,而那一天也是她真正开始成长的一天。作为第一部长片,杨德昌无疑秀了一把肌肉,镜头、台词、叙事、光影的技巧运用都成熟无比,很容易将观众代入到佳莉的视角里去,不过缓慢的节奏与少量的配乐也确实让这2个半小时显得很长,容易出戏。回过头看,这个由浅及深的拍法确实很有意思,以佳莉与蔚青的会面展开往事,逐渐深入佳莉的世界,然后不断扩张到片中形形色色的女性身上,构建出80年代台湾女性所处的现状。其中穿插的海滩剧情,让片子蒙上一层悬疑感,当观众还在纠结德伟事情的真相,再安排阿财最后说一句“每一种情况的后果其实对你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别”,以此宣告佳莉的独立。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电影吧。

杨德昌的处女作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已是他后期的路数了,唯有这个故事本身落入八点档电视剧的俗套。他用这个女性在媒妁之言之外苦寻自我的故事来展现个人与自由主义在七八十年的台湾的演变,这样两件事的结合几乎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影片的叙事结构却大费周章,框架叙事中两个女性的回忆结构完全没有抓到这类叙事的真谛,尤其是进入到主要的情节时,视点便完全绑在张艾嘉身上,只为形成高潮部分的不确定性。然而这种不确定并非来自生命本身的神秘,而完全是人为造成薛定谔的猫之形式,仿佛是张艾嘉在压抑着知道人是死是活的欲望。最终这种非常没有效率的叙事模型造成了经典的“两个男人死去,而女性个体重生”的对比,而与此同时,影片里剩下的、以周美青为首的多种女性形象则退居二线,失去了剧情意义。

回忆一幕幕闪回,从恋爱,到婚姻,争吵,妥协,无限接近海滩的一天,再堕入无法寻觅答案的空洞。用这样的行文线索讲一个俗套的故事,似乎把很难梳理的问题捋清了:遗憾在生命尽头不过是一句感恩的喟叹,追寻的一切在轨迹之外才有出路,答案藏在结果里,很多事不必猜想。杨德昌在拍回忆的样子,收音和画面都只保留印象最深的那一部分,努力去感受的话,竟然可以在荧幕中体会到回忆本身在人心中的重量。比如,电影中呼吸声都非常分明,玻璃杯落在桌子上的声音同样如此,火车驶过铁轨轰隆声轻柔地掩盖了乘客的喧哗,甚至保留了一个转身布料摩擦的声音,风声,讲话时音调末尾的气音,这种鲜明一定不存在于生活里,而只能存在于回忆中,于是他故事里的人像是在真空世界,在静谧的黑夜,轻轻讲述那些细碎的还存留着的,已消散于世间,于是在脑海中凝固的印象。

获得奖项

  • 第5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
    第5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
    提名:Golden Montgolfiere
  •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原著剧本
海滩的一天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