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1973)

Scener ur ett äktenskapUP:2021-03-22

婚姻生活

评分:9.1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编剧: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丽芙·乌曼 / 厄兰·约瑟夫森 /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 毕比·安德松 / Wenche Foss / 简·马尔姆斯 / 贝蒂尔·诺斯特伦 / Anita Wall / Rossana Mariano / 莱娜·贝格曼 / 英格玛·伯格曼 / 芭布洛·约尔特·阿夫·奥纳斯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69分钟(电影版) / 299分钟(TV版)地区:瑞典
语言:瑞典语
影片别名:婚姻生活 电视剧版 / 婚姻场景 / 婚姻暗流 / 一场婚姻 / Scenes from a Marriage
上映:1973-04-11(瑞典)
IMDb:tt0070644

婚姻生活简介

律师玛丽安(丽芙•乌曼Liv Ullmann 饰)与精神学讲师约翰(厄兰•约瑟夫森Erland Josephson 饰)结婚十余载,育有两名女儿,生活幸福平稳。朋友皮特(金•玛思索Jan Malmsjö饰)与卡特里娜(毕比•安德森Bibi Andersson 饰)的婚姻生活却濒于解体。感慨万千的玛丽安发现自己怀孕,没曾想约翰竟倾向于打胎。有一天约翰突然向玛丽安提出自己爱上了一名叫宝拉的女子,二人痛苦分居。在协议离婚的过程中,二人的愤懑不满纷纷爆发,直到多年后,玛丽安与约翰才终于体会到爱情是什么。
  电视版本分六集,295分钟;电影版168分钟,获1975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丽芙•乌曼提名金球奖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主角。

简评

2021M97/ 父母子女、朋友、情人,并不只是婚姻生活,独立和归属的冲突存在于每一段亲密关系中。而关系中强弱势的双方往往会在关系破坏和重建中互换角色甚或如潮汐此消彼长。人的本质还是动物性,只是面对社会家庭的责任义务使规则秩序变成主导而忽视了动物性中对“爱”“欲”的渴求。伯格曼真的是带着放大镜在拍片啊,他完全舍弃掉所有的旁枝和背景,只把聚光灯打在两个人的关系上。不只是画面,整个的意向都是在甚至带有挑衅性的近距离下的观测,但却保持了相对于双方的中立,不带任何评判的感情色彩。我如果一年前看到这部影片,也许会豁然很多。但实际上更大的可能性还是因循前行与现在重合。因为只有内源性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而只有自身的经历和体会才会在内部刻下印记。推荐TV版,影院版缺失的对话破坏了连贯与完整性。

镜头疾速推拉摇,急切地沉在人物面部,传递出某种对待婚姻的严肃性(所以并不是解构),不同于洪常秀慢悠悠的推拉呈现的游戏性。如果看完这部剧只谈到对婚姻的恐惧,未免太廉价了,它至少还是一部性别剧:一个受压抑的女人如何发现大写的自我,一个男人如何坦然接受自己的渺小,这两种自我发现又如何交织在复杂的关系里而诞生。亲密关系和婚姻纵然可怕,但如若完全拒斥两者,又很难不陷入到浅薄且对自己不加省察的生活中。大概由于成本限制,伯格曼主要通过戏剧+特写的方式呈现这一切,因此人物追溯往事,而非感受当下,电影偏向于戏剧的叙事形式使它天然带有悲凉色彩,使它更倾向于总结婚姻/爱情的漏洞,而不是呈现这两者的快乐。没有什么完全是假的,也没有什么完全是真的,如果因为绝对真实的幻象被打破就说它绝对虚假,只不过是另一种独断论罢了。

婚姻生活的一切都在伯格曼的镜头下。(丽芙·乌曼和厄兰·约瑟夫森的演技太棒了)看完只觉得婚姻完全就是一副牢笼,两人相爱却互不理解,爱与性常常错位,这些点点滴滴把激情消磨殆尽,但两人从来没有做好用爱与理解相互支持地生活,玛丽安娜被动式地进攻,约翰又贪婪,表面美好的生活实际上布满裂痕,双方都只是婚姻的困兽罢了。爱是有的,但伤害和困惑却比爱更多,面对问题总是在对方身上寻找答案,这一切都在于婚姻本质就是束缚人性的黑暗房屋。约翰和玛丽安娜最后破镜重圆是英格玛·伯格曼给予我们最后的一点点希望。离婚后没了束缚,好像双方爱更多了,理解更多了,那开放式关系会是一种解决方案吗?

伯格曼悬置其惯常注入影像的神之缺席与人之失语的先行概念结构,不以对婚姻本质的某种深见或对纯粹爱情的先决否定作为影片的核心命题,转而以近似经验派的探寻去揭露婚姻生活复沓下的寡淡与暗涌,由此镜头的探视与婚姻生活的嬗变构成平行结构,在大量内室中景的人物位移和近景的面部特写中,不曾放过任何一次指涉外意的言语和过激痉挛的失语。婚姻的成功表象基于以交往合理化的主体间性来建构融洽,然而当合式的律令在自我意识过剩的背反下成为桎梏时,主体意识的链条勒紧,坦诚相见的挣扎也是多余的。当以爱之名的婚姻渐褪,玛丽安以爱情的概念化自我解构,而约翰带着性本能的回视需求肉体上的暂享。离婚协议:性协调的失衡导致尊重配合的缺失,玛丽安以情感交往遮蔽生理因素,约翰以生理本能盲视婚姻本质。婚姻:性与尊重。当主体消隐,爱会升起吗?

#文学式文学性# 1、299分钟版。2、细节真实,生活真相,婚姻真相。“还有什么能比一对互相憎恨的夫妻更可怕。”“那种脸色和语气,别憋在心里,有话就说。”3、镜头完全根据情绪在动,简单而有效。第三集尤为精彩。“住所仅是我暂时落脚的地方,安全感只源于内心。我们所谓的安全感被束缚在外在物质上了,我们的财产,我们的别墅,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收入。孤独是绝对的,除此之外的一切均是幻象,但千万别旨意能摆脱孤独,人们总能在宗教、政治、爱情和艺术这些东西里找到归宿感,但孤独终是不可避免的。最矛盾的莫不过于,曾几何时总感自己被困在了归属感的幻象中,但你只需要记住那都是幻象。这么想着,当一切从幻象中回到现实,你便能易于接受了。”

访谈开始两人截然相反的个人介绍,谈到自我职业时女主人自信自然的肢体动作。生活有时会变得危险,走向灭亡。参照组:互揭伤疤互相刺痛的夫妻。即使财产能够分割清楚但情感上仍然无法理清爱与恨的纠缠。隐藏的不满和意见的分歧。关于爱是什么讨论,自己却说不清。目前的生活限制了爱的潜力。生活中充满一个又一个悬而未决戛然而止的问题。景别的切换太有意思了,对人物面部表情表达和情绪甚至有直接控制作用。启示是婚姻和爱的剥离。婚姻是权力倾轧关系。同时变得面目可憎的两个人。约翰软弱地在玛丽安怀里哭太仿效现实虚伪的一场戏。回归后两人关系的置换与错位,喋喋不休的人变成丈夫。无法忍受电影中太过真实的的婚姻生活就像无法忍受我父母的婚姻生活和我未来可能经历的一切……

《打扰伯格曼》里,一个导演说“《婚姻生活》上映之后,短短半年内,瑞典的离婚率增加了50%”。我不禁对这部电影充满兴趣。,对婚姻的描绘太精准了。婚姻生活就是这样,对外界不自觉地营造甜蜜假象,对伴侣不自主地佯装亢奋情绪,对日常不自知地忽略冷漠细节。我最感同身受的段落是妻子声情并茂的朗诵日记的间隙,看了一眼丈夫,发现他早已睡着。廖一梅说“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世间的婚姻里又有多少了解呢。,剥离了第三者和孩子。这样可以更聚焦他们的情欲世界,减少了夹杂着柴米油盐,混杂着世俗伦理的一地鸡毛感。,但这种俗套是普遍的人性,印证了古话中的“距离产生美”和“妻不如妾,妻不如偷。”

看的是tv版的,足有299分钟,相当于5个小时了,这应该是我看过最长的一部电影了吧,前后花了好几天时间才看完。剧情是通过男女主角之间喋喋不休的对话展开,觉得些许无聊漫长,故中间又穿插着看《色戒》《激战》来调剂一下。本以为电影是通过一幕幕生活片段来展示男女主角的婚姻生活,结果到第三段男主角就出轨了,然后后面离婚了,到最后也没有复合,最后竟然以对方为出轨对象,有点不可思议。我算今年才结婚第四年,对于婚姻生活的本质也没有过多的感悟去评价。我觉得对于我而言,平平淡淡幸福得过完这一生就足够了,不求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想自己的生活波涛汹涌。婚姻目前对于人类来说,还是生活的主流,人们还是要经历恋爱结婚生子这个必要阶段的,不婚族和丁克族毕竟还是少数。未来的道路还很长,肯定也有考验等着我,希望不忘初心

相比电影而言,戏剧的摄人心魄处正在于它的台词与表演。伯格曼正是将早年积淀的戏剧经验转接在了这部长达5小时的情景剧中。不得不承认,他再一次成功了。在这部漫长的作品中,几乎没有运用任何精彩的视听语言参与构成,而仅仅是在一些平凡的室内场景中,以最基础的对话镜头贯穿整个影片。形式愈是简单,表现的功力就愈需深厚。他将意识与潜意识间的永恒矛盾搬上舞台以呈现戏剧的张力,这其中包含着信仰与怀疑,精神与肉体,忠诚与背叛,甚至还有弗洛伊德口中本是一体的爱情与仇恨。似乎只有将它们如此一一呈现才能疗愈患者内心潜藏的痼疾。然而在另一层面,与治疗神经症相反,爱情的产生离不开盲目(故爱情亦为一种病症)。如希腊神话中的普绪克一旦照亮了厄洛斯的面容,爱情便要落荒而逃。在本片 “盲” 的章节中我们则看到了这个故事的另一种讲述。

()在《婚姻生活》的第4部分里,Marianne为Johan朗读自己的日记,转头一看Johan已经睡着,Marianne轻推了他一下,Johan醒了……这可以被看作是二人婚姻关系的缩影:唤醒她丈夫的不是精神上的交流,而是肉体的接触。伯格曼在近300分钟的时间内,对婚姻这一人类社会的古老制度接连提出质疑:如果感情注定变淡甚至消失,那么无限期的结合是否合理?婚姻中的个人进步和共同发展是否完全无法并存?如果共同财产成为维系婚姻的因素之一,那以“生意伙伴”来定义岂不是更恰当。讽刺的是,二人在非夫妻身份下的相处似乎更自然融洽,也许真的如人所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乌曼和约瑟夫森的表演可谓出神入化,伯格曼对zoom及特写镜头的运用也让电影不会显得“舞台剧化”。

大部分人都是处在感情的盲流,就像在黑暗中扎纸上的圆点一样。不认识自我,就不可能有好的爱情,更别说婚姻了。讽刺的是,东方的文化就是让人不要有自我,为了避免痛苦。殊不知,孤独和痛苦才是个体最真实的存在,才是认识自我的最好机会。伯格曼是真懂婚姻和两性。他的御用演员表演更没得说。他是那种非常擅长写剧本和爱演员的导演。认为电影不需要 understand,只需要 feel. 但是我看的电视剧版,感觉一直对白,虽然很“好看”。但是好像有点太无脑了...伯格曼也是调皮,每一集结束后的演员和剧组名单字幕在他独居的法罗岛景色中出现。哎,人们往往就是因为太在乎对方,所以在残害了彼此之间的纯真感情的。万恶的占有欲。

将近3个小时的电影,加上打酱油的角色,全片总共只出现过8个演员。80%以上的戏份只有男女两个主角,95%的戏份在室内进行。鉴于前期涉猎题材广泛所引起的争议,1973年的伯格曼捧出部婚姻『肥皂剧』,结果导致当年瑞典离婚率陡然上升。这是小成本制作的经典案例。然而看这个电影,又觉得伯格曼神话是不可复制的。仅是那绵密细致的台词编排,就体现出无以复加的强大。而台词背后,是一双冷峻的哲人之眼,看穿生活,看穿情感,看穿人类这种既害怕孤单又不可避免地在互相的捆绑中相互伤害的生物的悲剧性宿命。伯格曼极简主义叙事和复古风格镜头下的演员总是有炸裂式的表演。这也是难以复制的伯格曼神话。

获得奖项

  • 第2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2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ress
  • 第32届金球奖
    第32届金球奖
    获奖:Best Foreign Film
    提名:Best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 第20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20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Actress (Migliore Attrice Strani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