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奈良(2020)

Tracing Her ShadowUP:2021-10-24

又见奈良

评分:7.4 导演:鹏飞 编剧:鹏飞
主演:吴彦姝 / 英泽 / 国村隼 / 永濑正敏 / 鹏飞 / 张巍 / 秋山真太郎
类型:剧情
片长:10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 日本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日语
影片别名:再会の奈良 / Tracing Her Shadow / Seeing Nara Again
上映:2021-03-19(中国大陆)
IMDb:tt1132278

又见奈良简介

电影讲述了一段跨越60年的异国无血缘母女情。年近八十的老奶奶陈慧明(吴彦姝 饰)孤身奔赴奈良,寻找失去联系的养女陈丽华。在遗孤二代小泽(英泽 饰)和退休警察一雄(國村隼 饰)的帮助下,找到了许多接触过、帮助过丽华的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陈慧明如同亲历丽华到达日本之后的人生,她与小泽、一雄之间的关系,也在这段旅程中更加贴近了。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最佳影片(提名)鹏飞

简评

虽然关于日本遗孤的故事并不常听说,但同样作为牡丹江人,确实曾听闻妈妈的朋友嫁给了一个日本遗孤,后来跟男方家一起移居日本的故事。那个阿姨在国内是娇生惯养的富家女,去日本之后一家老小靠微薄的政府补贴无法生存,后来阿姨去做过流水线工人,过着每天数着钱吃饭的日子。阿姨跟男方家闹掰后,攒够钱就一个人回国了。电影里最喜欢的情节:艰苦生活着的二代遗孤给迟迟收不到女儿来信的日本警察读着曾在日本艰苦生活过的一代遗孤写的信,一封信抚慰了三个人,不同身份的三代人。

导演想说的东西很单纯,薄薄一张信纸就讲尽了,在亲情之前的阻隔越多,越显得它纯粹,毫无头绪的寻亲旅程,结果来得猝不及防,无法让人释怀,就像没放胶片的胶片相机,事事都是一场空。整个影像的风格都是宁静淡雅的,奈良加持的日系元素,跟老奶奶很搭。剧本简单得过分了,欠打磨的样子,展现语言不通障碍的部分逻辑有点没搭上,英泽的表现也不够好,这个孙女帮助者的形象让人觉得敷衍,反而越感老奶奶孤单无助。走访的几位归国遗孤,以及打鼓戏,有点纪实影像的味道,如果是记录片,意义会重要很多。观影过程中想起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气韵上却差多了。

文艺片的灾难,虽然吴奶奶和国村隼的演技很棒,但这剧本实在让人懵逼。对话毫无逻辑,例如“你是哪里人?”“我日本人。”正常人会这么回答吗?一般会回答哪个省份吧!导演或许想证明日本很排外,但这个反智回答真的有被笑到。还有“我给你带了酱牛肉。”“真的?在哪儿?”“被海关扣了~!” tnnd逗我呢是吧?!结果前置才是正常人说话逻辑吧!国村隼演技优秀但在这他就是个工具人,与女主的亲情升温让人莫名其妙,女主和他的交集很少最多翻译关系,还不如和互换照片的吴奶奶关系好呢。最要命的是女主演技实在触目惊心全程读稿没有表情。尤其是哭戏上还不如不哭,真不如茄子的“老马啊!”来的真实。前男友戏份少但有用,年轻人能接受的上一代绝对不行,与吴奶奶的想法呼应上了。本片也有优点是隐喻多,最后结局我倾向是封为不让母亲担心的假信

河濑阿姨的母女情结,贾科长的乡土情怀,加上年轻导演在文化冲突下表演的小聪明让《又见奈良》犹如「东北乱炖」一样显得没有重点。从《小森林》的角度来看,这种主题先行,怀着投机心理,过分「油腻化」的艺术形式并不是处理「心理创伤」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更好手法。有人,甚至大部分人,都对眼下这种把「因过分悲惨而恨不得掩埋擦掉的黑历史」改写成荒诞搞笑的漫画,以及将人类随时随地对弱势群体可能犯下的罪行「转译」为民族文化的表现手法,表示出惊喜和认同,但有人也觉得这种「举重若轻」口味奇差。冷僻敏感的「日本遗孤」本是个罕见而值得认真对待的「食」材,可惜却遭到「无知之人」的滥用。事实上:无知的执善(放生)多是促发助长邪恶(杀生)的推手。结果,这块不易挖掘和鲜少示人的原材料的精华全部因「幕后推手」的弄巧成拙而流失殆尽。

关于家庭关于爱,有时候很难用言语描述。近些年越发被女性的宽容与爱折服,吴彦殊的角色太动人了。非常凑巧,本片与在春节贺岁档《唐探3》同时关注了战后遗孤的故事,或许遗孤也曾经是很大一群人。再次不约而同,两部电影中选择回到日本的遗孤,生活都非常不如人意。放到今天真的很想问:如果在日本那么艰难,为什么不回家啊?为了寻亲,放弃身边爱你之人,孑然而行,是否犹豫过?全片以老奶奶这边的视角为主,陈丽华的境况只能通过别人的描述拼凑,难以想象影片中未曾出现的主人公,内心是如何翻江倒海。

本以为是部悲伤的电影,没想到还有幽默诙谐的小细节,导演客串的肉店老板各种动物的叫声真的很乐。片头的动画简单明了,交待背景。小泽女主很国际范儿,没想到剧中日语是为拍片现学的。吴奶奶的人选与故事有些偏离,怎么也应该是东北腔,本人太高级了,一看简历是广州人,真不如影片中拜访的那几位,张嘴地域感就出来了,还有那段样板戏真是能感受到当时生活环境对那一代人的影响有多深。电影讲述的问题很明显,一代遗孤回到日本的艰辛和不被认可,生活环境和工作都很底层。二代稍好,可以融入,但还是不能真正被接受,这也是影片中小泽与男友,虽然相互还有爱,但迫于家庭压力还是不能在一起。日本的老龄化、空巢老人等在影片的退休警察、老朋友、邻居等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为什么退休警察总让小泽念信而慰藉自己的原因。最后三人的行走太生硬了

第二次看鹏飞导演的作品,这次比上次感觉更好了!文化的碰撞、历史的隔阂、代沟的疏离最后都汇集到人性的温情,角色们通过找寻这个过程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对方那里找到似曾相识的亲近,戏外演职人员们通过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对彼此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把历史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虽然我没懂最后陈丽华的结局到底是哪一个,但我倾向悲伤的那个,首先信息的来源更可靠,其次这样的事情可能在这个人群里不占少数,再次,这样的结局让这个影片更有意义,最后,如果不是这个结局英泽的那段唯美的哭戏就浪费了థ౪థ最后要表白奶奶:每次看您表演都是一种享受!这次最爱两老人无声对话看照片折纸的那段戏,感觉就是在这两个演员之间发生的,而不仅仅是角色之间。

固定镜头、极简、淡化情绪,省略型剪辑及因此被制造出的趣味,对主题的消解,吃面、救护车和外放的电话都很精妙,这些依旧像导演偏爱的老爷子;摒弃语言的能指性甚至语言,肉店买肉、俄语日语、长椅交换照片、聋哑人;从多次被提醒的没开镜头盖,到发现没放胶卷,按反时间的顺序读出了三封信;历史和国情下的社会问题,几代人的寻根与模糊的身份认同,日本中年人在日式房屋接中国卫星唱《智取威虎山》,和最爱的片尾长镜头,一直走的三人和唱日语的邓丽君。

日影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无厘头的意外,并伴随突然的转场,《又见奈良》在模仿这一模式时,却犯了交代过多的毛病,没有给观众留下微妙的想象空间。例如,吴彦姝错误放生后,“杀生”的调侃就是多余的;特产被海关没收,英泽的开箱也是多余的;老警察醉酒被拉走,偷拿手机的情节更是多余的。诸如此类的戏,让全片都充斥着刻意感,叙事节奏也被打乱,公路片该有的心理进展、关系进展反而被忽略,成了最无关紧要的部分。各种层面上,这都是一部极为空洞的电影,完全浪费了有一定吸引力的选材

整部電影讓人的感覺就是很舒服,而且這種中日各自的特色都有體現,就是能感覺出這是中國導演拍的,但是又挺有日式那種淡淡的味道。但是不得不說女主角的演技實在太差了,每次需要她做表情給反應的時候,她的尷尬演技就暴露無遺,也許在大多數時候還可以用她本身的身份就尷尬來搪塞過去,但是最後的兩場哭戲絕對是毀戲級別,把這麼關鍵的兩場戲都交給她,但是她完全毀掉了這兩場戲,第一場車內知道真相的哭戲,除了有哭聲之外,表情真的是完全沒有哭的感覺,第二場哭戲也是一樣的問題,只聞哭聲不見哭相,真的是完全破壞了這兩段有力量的戲。但是就算她這兩段演的差,但是這兩段劇情寫的還是很感人,也挺有想法,所以我覺得四星能給到。而且,照片白照了真的是非常有深意的一筆。白照了等於白找了,但是奶奶說,照片都在腦海裡,所以麗華也會活在記憶裡。

老奶奶的角色,是一直喜欢的老演员,对于妈妈和奶奶的角色都是天然带好感的。最早留下的记忆是从《相亲相爱》张艾嘉的电影开始认识的,那时候她是张艾嘉爸爸在农村的第一房妻子。在老家有个说法,就是婚配的两人去世之后应该合葬在一起。关于这个问题,所牵扯出来的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和伦理观念的冲突。但是在看《又见奈良》的过程中,只是无论是从中国还是日本来看,都是作为边缘人的存在,他们很难去融入社会,也很难在养父母和亲生父母之间去获得最为普通的幸福和情感。所以这个作为养母的寻找丽华之旅,也是一点点的拨开丽华回国之后的处境。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在最底层的社会中仅仅是为了活着而努力。但仅仅是三个人最后的一个镜头,三个人一个个排成一队走在街上的画面,随着音乐响起,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又见奈良,很久没有看过这么慢节奏的影片,很自然,我在傍晚看的,正好吧台对面的落地窗能看到夜色渐渐暗下来,看完之后有种抚平心情的感受,说回故事,奶奶来找养女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爱和牵挂,看简介的时候其实早就知道结局,但是这一路的寻找一点也不乏味,有独自生活的每天都收不到信件的退休老警察,有聋哑管理员,每个产生联系的人都是一段故事,已经去世的丽华,如果知道虽然自己血缘鉴定失败,没有找到亲人,但是还有这么多人,相关的不相关的在后来的某一段时间一起寻找自己,是感到抚慰,还是其他什么样的感受,一个人辗转的活着,最后离去,这是一段什么样的经历呢?

获得奖项

  •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爵奖-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