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孩(2021)

美國女孩UP:2023-04-25

《美国女孩》(英语:American Girl)是阮凤仪执导的台湾电影,2020年入选美国独立影片之「快速通道」,2021年于东京影展亚洲未来单元中首映,同年于第58届金马奖入围7个奖项,其中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最佳摄影3项获奖,并胜出非正式竞赛的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剧照演员表影评
美国女孩

评分:7.3 导演:阮凤仪 编剧:阮凤仪 / 李冰
主演:林嘉欣 / 庄凯勋 / 方郁婷 / 林品彤 / 曾宝仪 / 夏于乔 / 黄镫辉 / 张诗盈 / 蔡嘉茵 / 蔡明修 / 张允曦 / 郭任峰 / 庞霈心 / 林苡涵 / 蔡斯亿 / 邱诗凌 / 吴廷华 / 林群 / 杨书岚 / 林真亦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01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 美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 英语
影片别名:American Girl
上映:2021-12-03(中国台湾)
IMDb:tt15620158

剧情大纲

2003年,移民美国五年的莉莉(林嘉欣饰)抱病带着两个女儿芳仪(方郁婷饰)、芳安(林品彤饰)从洛杉矶回到台湾,与聚少离多的丈夫宗辉(庄凯勋饰)团聚。芳仪因中文障碍成绩落后,被同学戏称为「美国女孩」。一心渴望返美的芳仪与母亲莉莉冲突不断,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并随着SARS疫情的爆发来到高峰。

演员

  • 林嘉欣 饰 莉莉
  • 庄凯勋 饰 梁宗辉
  • 方郁婷 饰 梁芳仪
  • 林品彤 饰 梁芳安
  • 黄镫辉 饰 梁宗辉友人
  • 蔡嘉茵 饰 芳仪学校的数学老师
  • 曾宝仪 饰 韩医师
  • 张诗盈 饰 思婷妈妈
  • 蔡明修 饰 莉莉一家的邻居
  • 夏于乔 饰 芳仪学校的国文老师
  • 林真亦 饰 林思婷

获奖与提名

类别奖项入围者/作品结果
美国独立影片18th Fast Track Program《美国女孩》入围短名单
第34届东京影展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提名
第58届金马奖亚洲电影观察团推荐奖获奖
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获奖
观众票选最佳影片获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最佳新导演阮凤仪获奖
最佳女主角林嘉欣提名
方郁婷提名
最佳新演员获奖
最佳原著剧本阮凤仪、李冰提名
最佳摄影Giorgos Valsamis获奖

简评

非常棒。21年东京电影节时最后没去看,结果晚了两年才在今年的东京台湾电影周看到它,相见恨晚。讲的虽然是SARS(当时SARS并没有像新冠这般全世界大流行)的故事,=新冠的出现而让陆港澳台地区以外的观众也能对其中的许多情节情景感同身受。没想到在台湾说地道流利英文却会被人阴阳怪气,说到底是到什么山就要唱什么歌。“哇哦你真的好像美国人诶”,也许TA是赞美,但台湾生美国长的你却觉得膈应得好像讽刺。台湾的白马终不愿套上嚼子,于是你恍然明白,它不是你的splash,人虽然身在物理故乡,但那个精神的故乡也许再也回不去了。只是绝对不认同是B国人的你,却好像也不能再完完全全地回到A国人的认同里来了。因为新冠而被迫回国的人,以前或现在生活在异国的人,对这部片应该都会有很多共鸣。父母和两个女儿都演得非常棒!

同样是写母女之间的关系,同样是疫情背景下,和刚看过的《瀑布》相比,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林嘉欣的演技同样可圈可点,小女孩也把一个美国女孩回到家乡却无法融入真正生活学习的困境表现得很到位。但美国女孩局限性表现得比较明显,虽然写sars背景下对经济、社会和小家庭的影响,从而推动家庭关系发展乃至缓和,但影片并没有直接呈现大背景,反而基本通过角色的台词和观看电视新闻进行了苍白的描绘。人物关系基本靠吵架展现,林嘉欣很好诠释了王莉莉的无奈软弱,却不免对她早年移民美国的做法大惑不解,男主始终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整片收尾有点仓促,生活还要继续,所有人的关系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网咖里周杰伦的bgm《安静》很合那个年代特质唤起了不少那个年代的记忆。

在和父母辈的亲密关系里,逃避太过于寻常,以至于每每遭遇能正视这些经验,并从中转化和拆解此中爱恨的电影,我都会心悦诚服于作者的诚挚、耐心和细腻。阮凤仪太老练,她的调度如此高效,她对表演把控又如此精准,以至于完成度高到无甚惊喜。她真的让我钦佩,还是耐心地贴近真实:我相信这是作者的坦然,对生活和成长的坦然;也是作者的忠诚,对那些人,那个时代以及她记忆的忠诚。2018年金马创投,《美国女孩》和《南巫》都是我隔壁的项目。我很羡慕台湾的年轻电影人,有辅导金,有台北文化基金,还有金马。一个爱护有才华年轻人,一个尊重自由表达的产业机制。不需要向商业和电影节献媚。只需要坚持那个主观的“真实”。

对于家庭关系,特别是母女关系的刻画优于《瀑布》。在隔阂未消除前,一切语言都是错的,一切沟通都是无效的,一切交流带来的都是文不对题的深深无力感和压抑感。但和解就是在一瞬间,可能是双方真正的化解,也可能是各自反省后彼此包容,这部电影里明显属于后者。但令人疑惑的是,美国人、中文、台湾人,对于这个家庭,或者顺对姐姐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说是避风港和乌托邦吧,她又极其讨厌别人说她美国人同时还反问爸爸“你怎么就知道我们喜欢当美国人呢?”同时她又明显表现出对当下所处环境的逃避和厌恶。诚然,妈妈和台湾,都是她需要处理的关系,但明显这个人物的情感是摇摆不定没有统一的。作为一个观众而言很容易产生迷惑。还有一些情节被一带而过,不知道插这么一段是怎么个意思,妹妹和喂鸟的人那里可以说是没头没尾

《美国女孩》,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苦衷和期待,不是美国就好,也不是在台湾太差,而是每个人都没有去考虑到对方到底在想什么,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自己,爸爸为了赚钱一直想出差,其实是为了让家庭更好;妈妈一直觉得自己会死,其实是担心自己的老公和2个女孩该怎么办;姐姐一直叛逆,讨厌妈妈,其实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离开,因为她好爱妈妈;只有妹妹,最单纯,有爸爸妈妈在,这里就是家,小孩子的天真完美的解开了整部剧情的心结,最后妹妹的痊愈回家,让这个差点破碎的家庭又重拾了幸福的样子,生活虽苦,但爱大于一切。特别一提的是片中的吵架和生活的困境演绎的很真实,搭配演员的掏心窝的演技,尤为点赞。

在疫情、归国文化冲突、母女家庭冲突、经济危机等几方面,着力点分散,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重点,大多数聚焦在家庭冲突中,而想要讲的和最终呈现的往往很难统一,这个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问题,也是大多数影片中会遇到的问题。在林嘉欣的加持下,本身剧情中表现情感的细腻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碎片感。唯一的遗憾是,美国女孩的立意着重在归国的文化差异难以平衡,但实质上表现的一如我们大多数人所遇到的境况。难以正确表达情感的母亲,我执的女儿,这恐怕只是被归国的不安放大,也许到了成长的另一阶段也会因为不一样的事情爆发一样的争吵。家庭情感中的感情怕是最难的,人人都讲只要真诚开放的爱就好,但偏偏它就很难两全。

比起以生老病死的「無常」放大親情的裂縫,本片在敘事上其實是將生死的憂患轉譯為成長的「恐懼」。自此,它也從歸鄉片的慣常套路中逸脫而出,實現了與青春成長電影的合流。然而,它事實上又並未緊隨芳儀或芳安的個人視角,而是相對公允地給予每個角色平衡的觀點。較之孩童的蛻變啟蒙,其實更重在對家庭關係的再探與重塑。它對家庭的刻寫既不尖銳,也不世故,並非我們在家庭倫理片中所熟見的暗流湧動、勾心鬥角,而是試圖穿透多面的人物,以瑣細的生活細節,展現每個家庭成員身上那些乍看自私的「不自私」。較之歇斯底里的宣洩,反而慨然給予每個人物自我獨處的私人空間。只是當本片試圖從小我的家庭小品躍回「美國女孩」的宏觀集體命題時,就處於極其尷尬的境地。倘若欲進一步探究,我們會發現,有關出走與歸返,異鄉與故土的辯證在片中顯得極其單薄。

相比《瀑布》更喜欢《美国女孩》。拍摄手法上阮导演喜欢长镜头拍摄,钟导演则喜欢用定景镜头,阮记录庸常生活的一地鸡毛,钟“拍”了一部都市中产女性困境,阮现实,钟悬乎(悬乎在于人物人设)。更喜欢林嘉欣的表演,贾静雯在影片后半段才进入状态。《美国女孩》当然有很多瑕疵。演讲比赛不了了之,导演最终决定用掏耳朵的亲密行为处理母女感情的进展。如果梁芳仪在演讲比赛上说“妈妈,你不要死好不好”这样处理会不会更好一点?不了了之我觉得很突兀,演讲稿内容也是女儿对妈妈情感发生变化很好的一个设计——《一一》里洋洋在婆婆葬礼上读信令人印象深刻——语言的魅力毋庸置疑!挺多人看了《美国女孩》给的评价:倒不如去看杨德昌。哇,这句话为什么不讲给钟孟宏这些被台湾奉为大师级别的人听…………………………谁能超越杨德昌啊!

《美国女孩》这个片名真的咋一听就是浓浓的美式风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美国派》那样的美式青春轻喜剧。感觉台湾导演真的很擅长发掘生活中人物的细腻情感。所谓的美国女孩,也只不过在美国生活了十年左右,小学一年级还在国内,高中回来了,脑子却留在了美国,成了香蕉人。但是从姐姐妹妹的谈话,她们在美国还要靠剪优惠券过日子,身为亚裔的她们难道在美国的生活又很好吗?为什么这么痴迷美国,这多少有点令人疑惑。反观妈妈这个角色,虽然也是美国粉,甚至选择了西方的信仰,但在子女教育上却依然是中国家长这一套,骨子里没有摆脱自己的身份认同。成长于美式文化下的女孩,不但与中国家庭教育产生冲突,而且对他人的疾苦虽看在眼里,却终无法体会,只能一直蜷缩在自己的精神角落,选择逃避一切不如意,拼尽全力也想回美国,但现实的碰撞终让她醒悟

一方面把认同之痛放在孩子身上,和成长的残酷相交织;另一方面不是由台赴美的尴尬,而是由美返台的迷惘。再加上妈妈的cancer带来的死亡恐惧始终高悬于整个家庭头上,使所有爱的表达都因恐惧反而呈现为争吵。最后得以一种完全不同于李安的模式却同样将台美认同的矛盾收归家庭的终极价值。台湾和大陆有那么多差别,但中学的唯分数论、体罚、剪短发、家长签字家长会等竟然如此地一致。电影结束后突然知道导演在台湾要和我们zoom,很可爱的短发女孩,告诉我们拍的是自己家的真实故事,获金马奖新演员的孩子居然是海选出来的真·新手,演技令人赞叹。导演谈及的尽量不倾向于任何一个家人,力求呈现家庭的样态,应该说是做到了。不给预期的大团圆结局,而是相对开放的四把伞做最后一个镜头,反而更凸显了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坚尼地城高先

它好打動我。這部電影對我而言真的沒必要深究主題,它就只是一個故事而已,讓我處處都可以把自己放進電影裡去體會到導演的心情的電影。我心中的神來之筆是最後芳儀叫媽媽給她挖耳朵,這也是我跟我媽媽會產生連結的時候。我想起每次假期回家,和媽媽在沙發上看電影,她都會叫我躺在她腿上幫我挖耳朵。我就是在想,喔,原來每個媽媽都是這樣,原來每個女兒都會寫下我討厭你。老師說愛跟恨是一體兩面,沒有人比我更了解。我把所有最壞的脾氣全撒在媽媽身上,因為知道只有媽媽會即使這樣也不推開我;我討厭媽媽的時候,都是潛意識在告訴我媽媽最愛我的時候。芳儀恨媽媽總在說自己會死,是因為最害怕媽媽會死的人是芳儀,「你的軟弱會讓我變得軟弱」。啊真是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好想跟媽媽說聲我好愛你⋯

台湾电影《美国女孩》讲述的是妈妈带着两个女儿“美漂”几年后,因为母亲患乳癌,不得不回台湾治疗,三个女性从美国到台湾,感受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落差,沉默寡言又充当着乐观调味剂的父亲,则是左右为难。女儿在美国的时候是优等生,有自己的朋友和兴趣爱好,长着亚洲脸女儿、流利的英语与蹩脚的中文和自由大胆的举动,也同时让她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冲击与身份缺失感。在美国的优等生到了台湾,却成了差生,台湾的教学方法与在美受的教育反差很大,各种不适应接踵而来。母亲的乳癌与带着女儿的奔波和返回,让母亲也心力交瘁……台湾导演相当善于拍摄这种细腻的感情片,片中的演员演技也可圈可点,还是值得一看的。

获得奖项

  • 第58届台湾金马奖
    第58届台湾金马奖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新导演 / 最佳摄影
  • 第3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第3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最佳影片-亚洲未来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