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朋引伴(2021)

C'mon C'monUP:2023-05-24

呼朋引伴

评分:7.7 导演:迈克·米尔斯 编剧:迈克·米尔斯
主演:华金·菲尼克斯 / 伍迪·诺曼 / 盖比·霍夫曼 / 斯科特·麦克纳里 / 雅布其·杨-怀特 / 卡兰·法里斯 / Elaine Kagan / Kate Adams / Brandon Rush / Mary Passeri / Cooper Jack Rubin / Molly Webster / Khadija Emma Neumann / Artrial Clark / Mya Gonzales
类型:剧情
片长:108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未来·未来(台) / C'mon C'mon
上映:2021-09-02(特柳赖德电影节)
IMDb:tt10986222

呼朋引伴简介

一位艺术家和他侄子经历的一次跨国旅行。

简评

25thSIFF#第二场sfc上海影城一号厅 今日结束。太喜欢了,继灯塔以后第二次看黑白片,黑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部电影无法被其他色彩的情绪概括,黑白是平静但暗流翻涌情绪的媒介。讲述关于沟通的主题就应该用大量的真诚的对话……总之就是,看得人有点眼眶湿润(终于发现我最喜欢的type了)

关于父母的角色:有精神问题最好别要孩子,成人的过错你好带给下一代,而教育后代这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的事情最好三思而后行。关于孩子:你虽然看着有点怪异没大没小但是也不是你的错,你毕竟就是个孩子。关于叔叔:看孩子确实不易,搞创作挺好,孑然一身也没什么不好。关于叔叔和孩子:一段和熊孩子的记忆。关于被采访的孩子们:未来属于你们,你们家长可能是个傻逼但是你们要hold住。 可能是疫情得戴口罩看片看这种冗长的柔软的片子越看越窝火儿,最后感觉要吐出来了。 又一次被豆瓣评分坑,文青真的多多的吓死人。

两个设计得当的甥舅,现代人的疲惫与隐痛,蜻蜓点水的左派风格采访,濒临破碎的家庭关系,假扮孤儿的自述,正能量而温暖人心的台词,天真而套着调皮壳子的孩子,还有一个新世界一样的纽约,车水马龙的桃花源。一次出走,一次逃离,一次陪伴,最终表面丧实则治愈地演变为一次回归,a24的风格几乎成为一种套路。这样匠气十足的情节和关系,如果不是黑白画面强行找补地去去油,就是一碗平庸的心灵鸡汤,一剂五颜六色的鸡血。很类似《菊次郎的夏天》,但是格调和气质远远不入,庶几可比为雷碧与雪碧矣

看完这部电影就不由想起了一部很喜欢的电影晒后假期,从镜头语言来看,本片采用黑白镜头,让其发挥空间相对前者小了不少,这部电影看下来只有纽约沙滩的日光让认人印象深刻。从主题表达上,呼朋引伴穿插记录采访的手法,不只是聚焦于约翰尼和杰西的生活,这就是的本片观影体验更为乏味枯燥,主题方面大概是想表现出儿童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并给出一些深刻的富含哲理的方法去指引他们走过自己的人生。最大的体会是国外儿童相对自由,也就能更好地探索自己、更早地读懂生命的真谛,而不是限制在社会框架、家庭环境下失去自我,最后成为庸俗的大多数

舅舅和外甥的人物关系组合,在影视作品中,还蛮少见的。华金·菲尼克斯,饰演的中年男子,比较温吞、克制,正如整支片子,沉缓、平淡,但背后,是人物间高浓度的情感。无法向孩童言说的成年人世界的真相,让我联想起了《晒后假日》,只不过后者,通过女儿的视角,最终在成年之际,完成了对于离婚父亲的体认。影片半虚构半纪实向的儿童采访镜头的穿插,很符合导演迈克·米尔斯过往影片的基调。

个人理解这是独属于这个时代下的电影,甚至是独属于疫情背景下的西方社会。看似是儿童在教成年人如何生活,如何对待世界,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奔赴",孩子既是在帮助成年人,成年人也在教导着孩子如何更好地看待这个世界,自己的人生。。。虽然有着一条比较明显的主线,但实际导演拍得非常散,期望能将各种观点、想法都呈现出来,不过就个人来说不是很喜欢,太散了导致观众看得很容易摸不着头脑,但背后导演(包括演员)本身的期望是好的,但面对疫情以及越发极化的西方社会,一部电影是远远不够的。。。顺便吐槽一句,华金也太适合这种角色了吧hhhh

本片应该算家庭和解的主题电影,从一个很特殊家庭教育的视角切入,然后通过乔尼拍摄纪录片的过程扩大化变成社会性议题,乔尼有着自己失恋的往事,妹妹薇薇需要照顾精神有问题的丈夫保罗搬到奥克兰,兄妹俩一年前刚失去母亲,而二人在母亲临终前如何照料产生过分歧,薇薇的儿子杰西因为母亲照顾父亲忽视自己的想法,总是觉得自己像个外来者的“孤儿”,当舅舅乔尼从底特律来到洛杉矶一路带他到纽约、新奥尔良后,其中最大的感受恐怕就是这个舅舅耐心的倾听,同时乔尼也在通过对儿童的采访真正去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现在,假如我们不想他们成为我们这样,就需要更好地了解并尊重他们,当杰西再次回到母亲薇薇身边时,薇薇和乔尼的拥抱以及乔尼对杰西生活的叮嘱才真正让他们变成亲人。

“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将自身的冲突以及作为一个完整人类的意义寄托给,甚至理所当然地归责给母亲对我们的培育,母亲的培育成了我们个人和政治失败的替罪羊,成了为世界上一切错误负责的替罪羊。于是这些问题就成了要由母亲来修复的任务,但显然不切实际。我们这样对待母亲,本质上就是在期待,在我们想不透社会和自身出现的难题时,就让母亲来承担解决一切的责任,母亲们没有退路,只能被迫面对人性中最难以相处的一面。到底为什么要由他们来承担一切,独自担起粉刷世界、消灭邪恶和危险的责任。”

9分,孩子的成长是真的需要陪伴和沟通的,但是大人的世界已经被各种事情占据了,孩子的成长可能只能占据一小部分,但对于孩子,你可能就是他的全部。,四星调到五星,是因为最后的河堤漫步,还有听着录音的母亲打动了我。那是两代人的和解,母子、兄妹、舅甥都得到了和解,这才是陪伴和沟通最大的意义。黑白色调其实我感觉不太适合这部电影,有点太冷太单调了,但BGM真的太舒服了,还影片的契合度简直是百分之百。整片基本没有太大冲突,这是让我最欣喜的一点,其实生活最大的就是平淡,哪来天天各种惊喜和惊吓,这一点来说也是电影最真实的地方。最后,菲尼克斯的表演太棒了,演技真是超神。我也希望将来能和我的孩子有一段愉快的关系和经历,也希望我的孩子会是一个独立的人。

纽约的专属城市影像,华金的专场表演秀,主演贡献了极其生活化和松弛的表演,黑白胶片强化了一种疏离感和流逝感,但故事和人仍然带有丰富的情绪。华金持麦时,热衷于提问,然后聆听人声,探索精神世界的差异性;而小外甥接过麦后,他更喜欢去录下那些城市噪音,沉浸在车鸣和鸟语的吟唱中。“聆听”这种能力,在当代已经很难得了吧,无论是接纳别人的声音还是做到不那么容易忽略环境的真实声音。还有就是想感叹,亲密关系永远是人类无法抗拒的。

有种奇妙的矛盾感的电影。,像有着老者的灵魂,但又简单纯真。他validate emotion的常识,甚至比大多数成年人还多,但我又在想本是玩泥巴的年纪,知道这些究竟是好还是坏,本片也不回避,最后通过问答给出了“会比爸爸好”的答案,也算是叙事完整吧。 feelings,但是电影却选择了压抑的黑白色调,导演必定有他的想法,无谓对错。美学确实足够,尤其是光线从窗户外照进植物上,美极了。

纪录片视角的提问让我担心导演会刻意传达“we're doomed“的情绪,好在受访的年轻人各式各样的答案都被剪了进来,清醒悲观又或是自信乐观,保留了人性五彩斑斓的光谱。故事线借由Johnny和Viv的一通通电话推进,在城市之间场景切换之间,舅舅与外甥的亲密程度也在悄然进阶。很柔软很治愈,Joaquin和Woody的演技,发挥了化骨绵掌一般的绝顶功力。我在纽约的那几年里几乎每周都去IFC报到,在那里看了不少独立电影。A24选中的电影有一种氛围,像一种特殊的气味,即使体裁,故事完全不同,你也能在作品各自特殊的芬芳里找到一种类似的香调。在上海电影节的这个周末,C'mon C'mon终于让我时隔许久之后又闻到了这种熟悉的味道,一直到我走出影院门口才惊觉自己原来并不在Greenwich 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