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利亚之夜(1957)

评分:9.1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编剧:费德里科·费里尼 / 恩尼奥·弗拉亚诺 / 图里奥·皮内利 /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主演:朱丽叶塔·马西纳 / 弗朗索瓦·佩里埃 / 弗兰卡·马尔齐 / 多里安·格雷 / 阿尔多·西尔瓦尼 / 恩尼奥·吉罗拉米 / Mario Passante / Christian Tassou / 阿梅德奥·纳扎里 / 詹尼·巴吉诺 / 佛朗哥·巴尔杜奇 / Ciccio Barbi / Jusy Boncinelli / Loretta Capitoli / Leo Catozzo / 多米尼克·德卢什 / 佛朗哥·法布里齐 / 里卡尔多·费里尼 / 埃利奥·毛罗 / 尼诺·米拉诺 / 米莫·波利 /
类型:剧情
片长:110分钟 / 117分钟(修复版)地区:意大利 / 法国
语言: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花街春梦(港) / 卡比莉亚之夜(台) / 她在黑夜中 / 卡比里亚之夜 / Nights of Cabiria
上映:1957-05-26
IMDb:tt0050783
卡比利亚之夜简介
妓女卡比利亚(茱莉艾塔·玛西娜 Giulietta Masina 饰)一直梦想和自己的爱人过上甜蜜安稳的日子。然而,单纯善良的她在一开始就被男友骗光了钱,并被推入河中,差点丧命。即使遭遇如此羞辱,她还是对爱情充满希望。一次,她在街上偶遇一个刚和女友吵架的男演员,被他邀请 回家过夜。正当她受宠若惊、满心欢喜之际,男演员的女友上门求和,这让卡比利亚再次伤心欲绝。不久,她又在剧场遭遇到一位英俊男子的疯狂追求,起初她有点不自信,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位男子的求婚,并变卖所有家产,准备与未婚夫共赴美好新生活。然而,在途中她的未婚夫居然也露出骗子的本性,抢走了她的钱,并差点害死她。一无所有的卡比利亚疯狂痛哭,悲伤欲绝。她独自晃悠在路上,一群活泼的男女从身边经过,他们快乐地边走边唱,欢乐氛围让灰心的卡比利亚受到感染,她的脸上又露出了招牌式的笑容。
本片获得第3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第1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第1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费德里科·费里尼 第1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女演员朱丽叶塔·马西纳
获得奖项
- 第5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获奖:Zulueta Prize —— Best Actress -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最佳国际影片 - 第1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女演员 / OCIC奖-特别提及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Foreign Actress - 第2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导演 / Best Production (Migliore Produzione)
费德里科·费里尼 Federico Fellini导演
朱丽叶塔·马西纳 Giulietta Masina饰 Maria 'Cabiria' Ceccarelli
弗朗索瓦·佩里埃 François Périer饰 Oscar D'Onofrio
弗兰卡·马尔齐 Franca Marzi饰 Wanda
多里安·格雷 Dorian Gray饰 Jessy
阿尔多·西尔瓦尼 Aldo Silvani饰 The wizard
简评
费里尼生涯最佳。巴赞称此片为新现实主义的终结之作。玛西娜再次征服了我,出神入化的演技最后不得不对她表示极度的心疼。前半段有多喜,后半段就有多悲,前半段大多数都从卡比利亚的经历入手,后半段转为她的信仰、生活以及舞台上真实的内心情感抒发,或是当代底层人民心境的深度剖析,对人物的塑造深度远大于「大路」,进而使得本片极不一般。卡比利亚童年的缺爱造成了她成年对爱情的渴望,一次次的希望,换来的确是一次次的失望,影片借卡比利亚对上帝的质疑进而表现卡比利亚在希望与失望交界线之间的无法挣脱的桎梏。结尾以乐衬悲,将悲剧感放大了数倍,卡比利亚含泪的微笑更加戳人心,就是这样的坚强,也是这样怀有的希望,经历了种种苦难,仍能微笑带有希望面对生活,大概这就是费里尼想传达给我们的东西吧。【资料馆】
看过的最棒的妓女题材的电影,如此可爱美丽,只有透过费里尼的眼睛才能感受到,几乎全身心的为女主的遭遇高兴又难过。每次夜晚卡比利亚都有着最不真实的经历,然而日出之后,城市的龌龊不堪都被一览无余。女主也从夜晚时候的可爱无邪变成白天的木然破碎。最可恶的是,导演通过男主会计员之嘴说出那句电影的点睛之笔,几乎欺骗了女主和所有观众,现实就是一切都是虚假,只有马戏团的魔术师的眼睛下才能看到虚幻的真实,然而即使魔术师都不愿意从嘴中挤出:我爱你 三个字。费里尼总是有种马戏团情节,无论故事发展是好是坏,男男女女都在欢快音乐里转着圈唱着歌,好像被操控的人偶,硬挤出微笑面对坎坷,看着女主最后面对镜头的带泪的微笑,真的让人唏嘘不已。
忽然心血来潮,下了一部卡比利亚之夜来看。拍男人拍上流社会的费里尼我难以琢磨,俨然已是另一个境界。拍女人拍下流社会的费里尼却让我看到了最纯粹最简单的电影,思考只是一点点,最多的还是共情。看完这部才明白,能同时拍出卡比利亚之夜和八部半这两种作品,证明费里尼电影大师的身份是名不虚传。可以想象,卡比利亚这一角色成了当时多少观众的谈资,他们肯定忘不了结局那一滴泪,以及她嘴上挂着的一丝笑容。世界知道她拥有一颗纯洁的心,因为这一点,她便不断地遭受苦难;也正是这一点,她才勇敢地爬起来,继续向生活走去。如果这颗心被摧毁,那将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可能性。但影片中的结局显然更好,简直不能再好了。
#2020意大利电影大师展#四星半。前半段是基调欢快的轻喜剧,中途的梦境代表着超现实元素的介入,结尾又转成与开头相呼应的现实主义悲剧。一次次的被伤害,令卡比利亚心碎,也令观众为之哀叹,但再多的苦痛也无法磨去内心的单纯与善良-看到结尾女主又一次露出笑容,观众自然为其高兴,但等待她的是否又会是一次生活的重击?这个植根于底层人物视角的故事表达了创作者对悲凉社会现实的讥讽但也有其对收获美好爱情的坚定信念。费里尼的妻子凭借极具辨识度的相貌和超凡脱俗的外放演技在《大路》和本片中分别塑造的两个角色乍看性格趋同,实则代表了女性爱情观的两个极端,真乃奇人也!另外,《大路》和本片里也都有费里尼对宗教的态度(不过,教堂弥撒那段没太懂,有待再刷)以及迷影元素的展现。
费里尼是真正的悲剧大师。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揉碎了给别人看,把自己的伤口扒开给别人看。所以前面的情节有多搞笑,结尾的人们有多欢乐,就衬托出卡比利亚有多伤心。卡比利亚暴躁、易怒,随时可能被点燃,但是所有人都觉得她可爱不讨厌。首先演员演技精湛,将角色刻画的灵动可爱,还有一种滑稽感。更重要的是卡比利亚的单纯,永远像18岁的少女一般,无论被男人伤害多少次,都相信爱情,相信会发生改变。在她被乔治欺骗之后,共经历了三个男人:第一个知名演员,绅士富贵,但是却和女友复合把她丢在洗手间里;第二个慈善家,善良怜悯,但却对她没感觉;第三个假冒公务员,温柔体贴,但总说对她的事情不敢兴趣,明显的不怀好意,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投入了他的怀抱。最后全部财产都被骗走。结尾卡比利亚在人群中笑了,在失去一切后还相信生活会变得美好。
在这场“孤寂三部曲”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拍摄中费里尼对于自己的不断超越是显而易见的,和那些真正能算得上出彩的影片如初一辙,只围绕主角的内心世界来展开描写这个故事,但在之前的影片中对角色如此之深的挖掘从未像在这部里表现的那么突出。想得到的奇迹似乎永远都处于一个远离我们的状态之中,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把这种挖掘所能带来的冲击力无比加深,在开头-结尾处相似的段落处理又把这种落差感给营造的极其绝妙。三部曲看下来已可察觉费里尼对“绝望”的表述越发深刻具体。而能称得上为“神品”的结局亦是同样经得起各种赞誉的存在,为后世观众能与片中角色达成共情的电影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范拍式。我们都渴望被爱,但无法找寻回家之路,更无法找到回到我们心灵的路,因而都能在这场追求中发现自己的影子。
【费里尼③】确实就像是些生活的碎片的拼接,与《大路》 形成某种互文关系。影片许多的镜头和场景都可以说是“聒噪”,充满了多重人们的群像,声音,人们常常心不在焉,说话的声音往往都需要再度重复“你说什么?”,然后才能被听清。富裕的演员对卡比利亚说“上车!”,大路里赞巴诺对杰索米娜说“上来!”,然而这些男孩的邀请都辜负了这样一颗被生活碾压得发狂却保有的纯真的心。愚蠢,但纯真。借着魔法,小丑,舞台,真实的她展现出来,那一段非常美。而最后,人们走着,吹着音乐,这些磨难意味着什么呢?在舞台上澄清着“我什么都不缺”,还有大路的最后赞巴诺“我不需要任何人”,最后都在地上哭泣,或许费里尼所擅长的便是表现这种表里不一的,结着扭结的,称之为人的生物。结尾真是满分 @2020-03-06 22:35:47
再一次展示了费里尼无与伦比的营造梦幻的能力。主体内容围绕卡比利亚这一罗马妓女几天的活动,尤其是她的情感活动。但全片并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很多地方依然是碎片化的,但部分场景的营造极具美感。例如卡比利亚在舞厅里跳的那段短小精悍的舞蹈,是电影史上舞蹈场面的经典之一。她在舞台上被催眠表演了几分钟的舞台剧,却格外动人,是剧中剧,戏中戏。卡比利亚持着蜡烛在向圣母祈祷,希望获得救赎,可能是全片的题眼,大概讲的是卡比利亚如何通过某种情感式的方式来获得救赎。电影开场是明媚的晴天,交男友在河边抢走她的钱包,并将她推入河中,试图将其置于死地。在结局时,未婚夫再一次以相似的手法抢走她的财产,试图致她于死地,虽然没有成功。卡比利亚的救赎在于即便总是遇人不淑,但每次都会露出标志性的微笑,以乐观的情绪去面对命运的悲惨。
她上车前跟汪达说我要结婚了的时候,真的是太美了。费里尼讲故事很精炼,没有很多支线的干扰,同时也很耐心,你以为这漫长的一个多小时导演在描述平淡的经历,但在情节推动到高潮的时候,你又觉得天啊,这所有的铺垫简直恰到好处。“你会游泳吗? ”“不会,上次还有人把我推下水,我差点...” 终于理解它为什么是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之一了,陷入爱情的美好,无情的被欺骗,向圣母祈祷,发现生活并无变化,被巨星看中,却也是空欢喜一场,她站在悬崖边,恍然的那一刻,不就是最孤独的时刻么! 最后她走在街上,周围热闹的音乐似乎完全被隔离在另个时空,看着那些灿烂的面孔,一无所有的她还是露出了微笑。会不会有一天我也会向卡比利亚一样被抛弃。
太精彩了,这才是费里尼的新现实主义,剧本和朱丽叶塔的表演近乎完美,镜头语言较之大路有明显精进,只是大部分叙事镜头不太考究。聚集时群像戏灵动的镜头,随时随地只要音乐响起便开始舞蹈,club里精彩的镜头剪切,非常绝的魔术催眠戏份 无论镜头表现还是情节还是人物表现方面 都震撼且超前,后半段节奏把控非常棒,结尾余音不绝,看到了八步半的影子。也许是大路故事离我太远,卡比利亚我才沉浸在故事里,种种情节看似奇遇但终究回到现实,而且费里尼用许多篇幅描绘宗教 已经看到了淡淡的讽刺。就像每个人在过的生活一样,没有奇迹,没有突变和崭新开始,只有过去每刻旧生活的积累延续,只有谎言,他人即地狱
里面的男人不断地问,“您结婚了吗”,不断地告诉卡比利亚,女人就是要结婚呀,同时描绘出一幅纯洁可爱的女人模样。卡比利亚真的需要爱情吗?就像她告诉自己的,她有一个家,她能做到丰衣足食。她的痛苦源于妓女的痛苦、生活的不确定性,但是她的未来似乎仍是有望的。只是可笑的社会让她以为婚姻才是最好的归宿。向圣母玛利亚祈祷的那一段很让人心颤,就像卡比利亚在众人悲哀地乞怜中感受到那样,这世界真有圣母的祈福吗?那个叔叔悲哀地倒地证明一切只是虚妄。但一次次宗教性事物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呢?只是为了暗暗给卡比利亚的悲剧助力吗?wanda和卡比利亚的感情或许才是最实在的,妓女又如何,妓女获得的报酬就不值得认可吗?她们不断被灌输可笑的理念,才会让她们倾倒于她们自己也唾弃的男人。这部电影里的每个男性角色都是如此令人厌恶。
“我们都可以假装愤世嫉俗或者诡计多端,但是当我们面对纯洁和无邪的东西的时候,虚伪的面具就会掉下来。心底就会泛起美好的东西。”这样的话出自骗子之口,真正奋不顾身去相信的人,对美好的赞颂消失在真相揭晓的夜晚。所有人都没有回头,所有人都只有在圣母面前,在舞台上的催眠术表演里,才能一吐为快自己的欲望,她的所有纯真的愿望才能大声倾吐出去。最喜欢的情节是她退回车门,对偶然相遇的,为洞穴里的人馈赠物资的善良的人,认真地道谢,在她的世界里,太少遇见这样悯善的人。一以贯之的缺点是只能从妓女的角度上控诉稀缺的善与美好,这是男人视角的一种局限和幼稚,受够了这样的自以为是,整个故事的基点就将女主放在受虐者的角度,当她是一个妓女,她的善良也只能局限在单纯地相信男人,并被他骗去积蓄。狭窄的主题抹杀了大部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