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2010)

UP:2021-04-28

《团圆》(英语:Apart Together)中国剧情片,导演王全安,主演卢燕、凌峰、莫小棋、徐才根。语言是上海话。该片2010年2月11日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2010年10月8日在美国上映,由于题材敏感,直到2013年9月19日才在中国大陆上映。

演员表影评剧照
团圆

评分:7.9 导演:王全安 编剧:金娜 / 王全安
主演:卢燕 / 凌峰 / 徐才根 / 马晓晴 / 莫小奇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97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上海话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Apart Together
上映:2013-09-19(中国大陆)
IMDb:tt1587878

剧情

台湾老兵刘燕生(凌峰 饰)到上海,寻找自己失散几十年的妻子乔玉娥(卢燕 饰)和从没见过面的儿子。乔玉娥当年和刘燕生失散三年后,和陆善民(徐才根 饰)组成家庭并生有两个女儿。刘燕生了解到乔玉娥和丈夫情感不好,就希望能带乔玉娥和他一起到台湾生活,并承诺拿出自己一生的积蓄,来补偿乔玉娥的丈夫和这个家庭的子女。但立刻引发这个家庭的剧烈震荡,激烈的争吵使几十年的亲人团聚变成了彼此的再次伤害,直到陆善民脑溢血生命垂危。乔玉娥无法抗拒分离的命运再次降临,只好在几十年前相同的上海码头,再次送走自己深爱的刘燕生。

演出

演员角色备注
卢燕乔玉娥陆善民的妻子。1949年同刘燕生结婚,育有一子,刘燕生旋即跟国民党远走台湾。她又和陆善民结婚,育有两女。
徐才根陆善民乔玉娥的丈夫。造船厂下岗职工,两人育有两女,刘燕生来之后发生家庭矛盾导致突发脑溢血。
凌峰刘燕生乔玉娥的前夫。两人育有一子。1949年跟国民党远走台湾,在台湾又娶有一妻,台湾妻子去世后来上海寻亲,后来发生纷争而离去。
莫小奇娜娜陆善民和乔玉娥的孙女,男友即将去美国留学。
马晓晴大女儿
金娜二女儿
郁百扬儿子
薛国平女婿

奖项

年份奖项奖项分类是否得奖备注
2010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获奖
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最佳编剧银熊奖获奖
第47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2011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获奖
第3届英国伦敦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影片获奖
最佳女主角获奖
2014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国内展映单元中国故事提名

制作

凌峰已经息影20年,此次复出主演《团圆》。

王全安是继谢飞和张艺谋之后,第三位在柏林电影节先后收获金熊奖和银熊奖的中国导演。

团圆剧照

团圆团圆团圆

简评

几十年的阔别离隔旧情依旧,几十年的陪伴浇筑坚固亲情。“第一次结婚竟然是为了离婚”(好讽刺的一句台词)。历史洪流中和时代变革下个体命运和亲情离散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注脚,结尾的三人吃饭长镜头一下子把影片的层次拉高了。台湾和上海的距离让人想起余光中的《乡愁》。影片拍得其实没多好,主要是题材和演员的演技好。【哔哩哔哩】

20年后,王全安召回了已经息影多年的马晓晴,请她扮演剧中大女儿这个角色。马晓晴很重情,所以毫不犹豫的出演了,尽管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镜头,但依然能感受到曾经的那个艾红。在采访中她说对表演最后的一点热情也已经完全耗尽。正当影片在柏林影节展映的五个月后,贾宏声坠楼。《北京,你早》的那几个小伙靓妞永远不能再团圆,90年代也已经随风而去。三星半。

好题材好演员,但并没拍深入,其实在这种情况面前,每个人的心态都应是极其复杂的,肯定有真情真意的成分,但肯定也少不了现实的盘算计较,玉娥和燕生的心情还算合理,老陆就大方的有点匪夷所思,儿女们的反对孙女的恋爱烦恼更是草草了事,吵吵嚷嚷一阵就过去了,居然又涉及房子又涉及钱又涉及赡养老人都没有爆发任何现实矛盾,这是上海人吗?最后把一个极其现实的题材拍出了言情剧的架空感,多一星当然是给表演。

电影拍摄时间竟然没我想象中久远,可能是电影呈现的时代背景让我一度以为是2000左右的电影,怀念那个房价还没完全飘起来的时代。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陆老先生和老伴去办理离婚,最后却领了一本结婚证回来,这种遭遇对他来说还不是发生的最荒唐的事情,最荒唐的是老伴要跟别人走了。难怪酒桌上陆老先生会开始放飞自我了。所有的感情和没说出的话,都在最后的几顿饭间,几杯酒中,几首歌里。电影并没有给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或许生活本就没那么多团圆完美。真正连在一起的心,并不会被时间和地理阻隔开。

电影的很多场景都发生在狭小的空间内,尤其是在饭桌上的对话,通过这种含蓄的方式,传达角色内心的感情。情感世界贯穿于人的一生,情感并非年轻人独有,只不过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牵绊和理智,还有儿女的不理解让很多老年人无法寻求内心渴望的爱情。这部电影有喜剧成分,有笑点,可是,也有泪点,却不是悲剧,而是深深地无奈,尤其码头送别那场戏,广播里反复播报游船就要起航,请旅客登船,而卢燕一遍一遍地诉说着:也许我们今后再也见不着了,别人我不晓得,我的眼睛湿润了。

《团圆》的故事发生在上海,导演用平静舒缓的镜头去呈现浓郁的上海本土味道,流露出完全市井化的生活气息。影片大部分对白以纯正的上海话来呈现,传统的石库房民居、嘈杂的菜市场等地理景观为影片奠定了返璞归真的朴实基调。即便是像外滩、东方明珠塔这种代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身份象征的标志性建筑在镜头中也大多以云雾缭绕的朦胧姿态呈现,完全失去了之前恢弘气势的雄姿。这种去雕琢化的镜头画面将上海塑造成一个完全市井化,充斥着普通老百姓生活琐碎的小弄堂。

一个有着古旧窗棂普通人家的窗口,挂着黄地素花的朴素窗帘,平视出去,近景是鳞次栉比的上海老旧建筑和街景,有人在其间流动,远景是逆光中的上海摩天大楼的剪影,里边有着著名的东方明珠,很具东方色彩的中国红的两个字“团圆”出现在银幕画面的正中。这是一个新旧共存并交替着的上海,这是一个冷静客观的视角——上海人的普通家庭,这里正发生着《团圆》这一古老而又千百年来不变的、寄托着中国人美好幸福观的人间故事。

三星半吧。优缺点都明显,仍推荐一看。1、老陆最出彩。跟剧本设置有关,也跟演员本身水平有关。2、卢燕奶奶的身体语言与情绪确实是更靠着台湾老兵的,这种表现还是很棒的。(虽然第一时间我是没get到这有点不管不顾的感情。怎么就问出口了?怎么就答应了?)不过卢奶奶跟家里子女也有疏离感。就,确实有这样的人,但电影里表现成这样,应该还是没把握住。(其他有几个人的亲情感一直很别扭。外孙女那条线也非常残。 )3、剧里的家常吃饭镜头不少,但菜真的完全不行。令人无限想念李安。4、大女儿这位演员真是太眼熟了,《顽主》呀《过年》呀《编辑部的故事》呀,基本补九十年代故事就不能跳过去的辅助人物。5、突然落雨的那场特别好,几乎明着点题。/另外回忆同一天的天气却不同,也极好。/码头再分别太刻意营造了。

在上海读书生活10余年,挺喜欢听上海话,看到介绍说片中全程沪语对白,于是昨晚临时起意打开了这部曾经看过几分钟看不下去的团圆。故事其实蛮简单,一对因为历史原因被相隔两岸的夫妻相聚,一边是旧时相好要弥补遗憾带自己远走台湾,一边是相伴大半辈子的老伴豁达放手,还有一群叽叽喳喳的儿女。我对张女士说:玉娥竟然同意去台湾,老陆竟然欣然答应,这太夸张了吧张女士说:这有什么难理解的,况且那个年代的人比我们开放多了。当然,固然一年感情不比几十年恩情轻,但现实生活有太多出其不意等着你,就像当时于娥没想到当日一别竟恍如隔世,她应该也不会料到老陆突然的病倒让她失而复得的感情再次挥手告别。最喜欢的片段是三位老人围坐在餐桌前,桌上是鲜美的没有盛出来的佛跳墙,口中讲述的是脑海里尘封已久的过往,伴随着歌声。

9/10,作为中国人,感受《团圆》切入点在于:昔日丈夫想要带走已经成家的妻子,这个故事的结局必然是以失败告终。这是在中国价值观影响下的文化自觉。在王全安上一部家庭伦理剧杰作《图雅的婚事》面对几乎同样的伦理困境,王全安几乎要堕入庸俗的“团圆”,但好在它杀了一个回马枪,留下身处在两个男人中间的余男的痛哭。带着对结局预判来看《团圆》会发现,王全安对家庭伦理剧的把握已经是炉火纯青,于是我们看到故事的走向,剧本的展开,就像拨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的把每个人的身不由己,搅尽这场伦理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所以《团圆》最后的奇妙在于:故事中明面的团圆是失败的,但从中国人的价值,这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团圆”。我们不能苛责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但我们却可以为故事中的每一个舒一口气,因为我们中国人知道:谁都不容易。

【值得三刷】突然让我意识到自己家庭和理解自己家人的一部电影。完完全全的一部东方电影。充满了内敛的力量和深厚的爆发穿透力。从只言片语的用词变化到每一桌饭中藏着的人物内心大戏变化,让我作为一个在这种细腻隐忍的表达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颇有感触。 整部电影在暗中蓄力,在时候隐忍的爆发,又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一桌空碗筷。 突然想起一句话,中国人和吃是分不开的。 本片总是围绕着吃摆大戏,想来也是妙啊

太好了,可以算得上今年观影前十,有点李安父亲三部曲的味道。细密日常对生活,熟悉的街景,美妙动听的吴侬软语。三个老人的故事,平静又充满戏剧性。看见一个很棒的故事核,一对在一天内结婚又离婚的夫妻…几场饭桌戏虽然镜头固定,用小品对方式呈现,但老演员们的演技完全撑得住这样对长镜头啊,结尾三个人在饭桌上唱歌狠震撼。会二刷,在剧作上是值得好好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