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1994)

飲食男女UP:2022-06-22

《饮食男女》(英语:Eat Drink Man Woman)是一部于1994年出品的台湾剧情片,由李安担任导演,以及由郎雄、杨贵媚、吴倩莲和王渝文担任主演。

饮食男女

评分:9.2 导演:李安 编剧:李安 / 王蕙玲 / 詹姆斯·夏慕斯
主演:郎雄 / 杨贵媚 / 吴倩莲 / 王渝文 / 张艾嘉 / 归亚蕾 / 赵文瑄 / 陈昭荣 / 陈捷文 / 卢金城 / 唐语谦 / 洪其德 / 王瑞 / 杜满生 / 王玨 / 陈妤 / 左正芬 / 许敬民 / 聂卓晶 / 丁仲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24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 美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 湖南话
影片别名:Eat Drink Man Woman
上映:1994-08-03(美国)
IMDb:tt0111797

概述

剧情描述每周末等待三位女儿回家吃饭的退休厨师,面临的家庭问题与两代冲突。借由彼此的生活与冲突,建构出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价值观,描述90年代台北都会的两代关系。整部电影在台湾台北市取景拍摄,包括圆山大饭店、中正纪念堂、台北植物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紫藤庐等。

角色

角色演员介绍
老朱郎雄圆山大饭店的中国菜大厨。妻子早逝,和三个女儿住在台北市和平东路一老房子。
朱家珍杨贵媚朱家长女,成大化学系毕业,任职化学教师。自从母亲过世后,便担起母亲的角色。
朱家倩吴倩莲朱家次女,任航空公司副处长,学得一手好菜。
朱家宁王渝文朱家幼女,二十岁,大学学生,在温娣汉堡打工
老温王瑞老朱圆山大饭店的同事、好友
梁锦荣张艾嘉任职保险,正在办离婚,妹妹锦凤是家珍的大学同学兼好友
珊珊唐语谦锦荣之女,八岁
梁伯母归亚蕾锦凤、锦荣的母亲
周明道卢金城家珍学校新来的体育老师
蔡组长许敬民家珍学校的同事
班长洪其德家珍的学生
牧师丁仲为周明道施浸的牧师
雷蒙陈捷文家倩的前男友,艺廊主持人
李凯赵文瑄家倩的同事,成大化学系毕业
总经理王玨航空公司总经理
秘书聂卓晶航空公司秘书
钟国伦陈昭荣家宁的男友
小芝芝陈妤家宁在温娣汉堡的同事,钟国伦的前女友
汉堡店经理左正芬温娣汉堡店的经理
餐厅经理杜满生

奖项

  • 第31届金马奖 (1994年)
奖项入围者结果
最佳剧情片中影股份有限公司提名
最佳女配角归亚蕾提名
最佳原著剧本李安、王蕙玲提名
杰出制作人特别奖徐立功获奖
  • 亚太影展 (1994年)
奖项入围者结果
最佳影片奖饮食男女获奖
最佳剪接奖李安获奖
  • 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52届金球奖
「最佳外语片」提名
  • 国家评论协会奖(1994年)
「最佳外语片」获奖
  • 独立精神奖(第10届) (1994年)
奖项入围者结果
最佳影片饮食男女提名
最佳导演李安提名
最佳男主角郎雄提名
最佳女主角吴倩莲提名
最佳剧本李安、王蕙玲提名
最佳摄影林良忠提名

参见

《饮食男女:好远又好近》由曹瑞原执导,于2012年3月23日上映

刻划出家庭亲情及世代隔阂的电影作品。而且,本片在法国坎城影展「导演双周」中,是首部成为开幕影片的台湾电影。
本片是李安运用近代家庭变迁搭配细腻描述亲情互动,因而享誉国际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囍宴》、《饮食男女》)之第三部曲。 本剧于2019年由天作之合剧场改编为饮食男女 (音乐剧)。

简评

本片讲述了擅长做中国菜的大厨老朱退休后渐渐品尝到了晚年生活的诸多尴尬,他的三个女儿陪伴着他,却跟他有这不同的内心距离。他的妻子早年逝世,老朱十六年来独自一人支撑着家庭,扶养女儿们长大成人。表面上抵触爱情,不惜编造了自己被负心汉抛弃的故事,内心却又渴望被爱的大女儿。她看到爱慕对象、收到一封封情书时会紧张不安,在听到邻里外放爱情音乐时会愤怒和嫉妒,她的压抑与彷徨终于迎来了彻底的释放,她浓妆艳抹,穿上红色夺目的衣服,将欲望在学校的喇叭里尽情宣泄。在某种意义上,她的行为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她在传统束缚中实现了个性的自由解放。表面上厌恶家庭生活渴望出走的二女儿,实际上确是把守传统和孤独到最后,照常参加周日宴会的一个。年轻的小女儿,她的爱情看似是一种不太光彩的方式获得的,是对传统爱情观念的一种冲击。

.03. 英皇戏院。“咫尺之间”节目选映。太妙了!李安写家庭戏的功力实在太强!从大厨老朱入手,通过烧菜做饭来讲他与三个女儿的关系,再分别展开讲三个女儿各自在家庭和工作中的状态,再延伸到老邻居家庭张艾嘉和归亚蕾,电影开场不久,一张以点及面的家庭社会网络就散开了。“长相像亡妻、性格像自己”的二女儿吴倩莲的角色,无疑是笔墨最浓、人物变化弧光最明显的;基督徒+自我封闭的大女儿杨贵媚亦非常有趣,从她身上甚至可以看到李安一如既往的爱情观:对的人来了,爱情挡也挡不住(玉娇龙+小虎);而归亚蕾则几乎承担全片所有笑点,是李安剧本喜剧性平衡的法宝。故事最后家宴上的反转让人大吃一惊、哭笑不得,只能说你爸还是你爸。正如“祖庵豆腐”吃得到豆腐却看不到豆腐,要很认真努力的生活,才能享受“平淡是福”的快乐。

噢噢噢,5分已经不足以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喜欢了,10分都嫌少!!!李安的电影果然永远是我的最爱,这部电影就像里面的淮扬菜一样,主调是平常生活清淡如水,辅以大大小小荒谬的故事像偶尔的一道红烧肉或鱼油油腻腻令人猝不及防。李安竟然能将中国的源头地方风味、台湾的新式生活、美国啊欧洲的浪漫梦想、二十几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岁人的爱恨情仇全都融在一部电影,互相辅佐互相成就,像一桌满汉全席令人尝尽百味,像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一样徐徐展开,实在让人惊叹,让人感到极为不可思议!演员的选择也极好,两位老演员全都用自己的家乡方言做家乡菜,郎雄在里面感叹道中国味到了台湾全都如五湖四溪汇入海全都失味,简直就是那代老人对大陆和台湾情结最精准的注解。在一个个小荒谬的故事最后,李安还调皮的玩了最后一个大荒谬,实在是令人拍案叫绝!

看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来看父亲三部曲。父女关系,就是一种道德体制内消除了性的男女关系,因为社会必须的家庭单位。父亲,也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文化基因,一个家庭的规则,是以传承、家庭群像、为单位思考的,而母亲养孩子多数是以孩子个体的快不快乐思考的。但在《饮食男女》中,父权、家庭在失效,如同当时的台湾文化。我很喜欢他说,饮食男女,食色性也,吃的是饭菜、隐藏的是人各种各样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是不能被搬到台面上去说的,所以在生活里变成了各种各样扭曲的冲突,就像大女儿的谎言、父亲荒唐的恋情。全影,只有二女儿一个较正常的人…她正常,是早就看透了家中争宠的虚伪,她能和解,我觉得和自己很像,无论曾经对于家人有多怨恨,“家”还是家,它是人需要的根,所以那么多人寻根,没有人可以无根而独活。

饮食男女听名字就知道内容是有关食物和爱情,李安导演把这两者串联的特别好,晚宴是一家人联络感情的日子,当父亲要宣布的事情时被打断了直到最后一次一起相聚的晚宴上宣布了,在这圆满的结局下所有人都得到了圆满,剩下落单没成家庭的反而是最有男人缘的二女儿,但我认为她其实也是圆满了,她守在老房子里做饭,比起孤独,应该值得开心的是她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最先说的想要离开这个家的却设计成她才是最后留下的那个人,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老朱从失去味觉和得到味觉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变相的在用味觉点欲望,在真正释放欲望的那一下,味觉也随之恢复了,这部作品的主题与其说家庭,不如说是家庭关系所带给人的身份,这个身份与角色本身的欲望冲突,人们都顾及于身份而无法表达真心。李安让主人公们饮食男女的大欲和礼义廉耻造就的身份之间来回冲突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又一经典。一个单亲家庭中父亲与三个女儿通过每周日的家庭聚餐联系在了一起,聚餐上又总有对于各自感情生活的所谓“叛逆表达”。随着故事的推进,这个家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小了,人物形象与其感情生活的反差也愈发明显。最后的聚餐上老朱终于借酒克服了自己长久的情感压抑,也造成了一个最大的反转。故事里很多的细节与铺垫值得仔细回味,比如老温对于老朱的重要性;酒店经理试探老朱是否“另起炉灶”时,老朱脸上掠过的一丝微笑;马路上愈发通畅的交通所映射的家庭乃至社会情感的变化等等。可以细品李安的剧情设计和他想传达的社会情感理念。

李安聪明地给出中国家庭的解决方案并最终让所有人达成大完满结局,吴倩莲太美了,依然是特写镜头的运用,但这一部变得更加柔和,可能主要是围绕一个父亲与女儿们家庭的故事,比起《喜宴》少了些许锋芒却更加成熟动人,整个作品的荡气回肠甚至有了杨德昌的感觉,情节上的惊人绝对让这部成为经典流传下去,伯母晕倒那一段的镜头爆发力也很强。就是我很奇怪为什么朱家倩的炮友找的结婚对象说出来的时候完全符合三妹的人设,难道是李安恶作剧了观众?(我的猜想是二姐会与这个人设和自己妹妹一样的女人共情而更加认为雷蒙是渣男)说到恶作剧,找炮友倾诉那段关门后还没切画面先进掌声绝对是幽默了

这部电影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其中一部,一位单亲爸爸带着三个女儿生活,爸爸妻子去世的早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大女儿是沉浸在被爱人抛弃的自我幻想中的基督教徒,二女儿是摇摆在前男友和同事之间的成功白领,小女儿是单纯善良却抢了朋友男朋友的可爱打工妹,而父亲最后和自己的邻居、女儿的朋友在一起并孕育了新的生命。影片开头的做饭真的是要把人馋哭了,但一家人坐在一起时又有说不出的尴尬,影片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古语也说“食色性也”,吃好吃的、看好看的是人的本性,影片看似用食物填充生活,实际上一家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心灵慰藉,大女儿的自我幻想、信仰基督、暗恋体育老师;二女儿的买房、和前男友保持联络、拼命工作等等都是在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开头的家庭聚餐到结尾的家庭聚餐,桌上的人越来越少,并不值得悲哀,也不是家庭的离散,这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避免的事实,只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这一现实罢了。李安娓娓道来的镜头下,是一个家庭的变化,两代人的选择,更是一个时代下个人与家庭关系改变的缩影。正如影片所说的,人本就应该各过各的,每个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有人在家庭面前放弃个人,有人在个人前途面前放弃家庭。结局也是荒谬的相反,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做人好像做菜,没有必要把所有菜备齐了再下锅。影片的故事看似平淡,却很好地展示了新时代下个人选择与传统家庭观念的冲突,在这冲突与斗争下,埋藏着的是几代人的悲伤。

期间泪崩很多次,并不因为情节,而是实在没法不联想自身和家庭的情况,恰好又处在和爸爸冷战的时期,看电影的时候对我爸爸是完全想不起来恨了,只想起来他好像也越来越老了。最近越来越有一种想法,老一辈啊,男人女人都是一些糟粕文化的受害者,像我爸爸那样的,我已经不知道如果不恨他,我要怎样过这一辈子、怎样面对过去,可是李安真的好神奇,看的时候真的一直想起来他是爸爸啊,怎么可能不心疼不可怜他。已经不知道李安算是pua大师,还是家庭金牌调解师了。电影最后老头子属实是惊到我了,要是我的爸爸也有那样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就好了,可是他注定不可能有了,他把自己禁锢得太深,所以电影的结尾是好的,但我想我自己的家结尾一定是不好的。

李安实在是太过于绵里藏刀,各种隐喻需要多次观看细读;标题用两种字体书写“饮食”与“男女”,饮食是在家庭的秩序下可以被透露出的人的欲望,而“男女”则是隐藏在家庭之外不被拿上桌的东西,这二者皆为人的原欲,吃与性是人的生存与人的生存的传递,而家庭的厨房是权力中心人物的驻地,随着大家长家庭的转移(娶了锦荣),最像原先家庭的父与母的结合体的是二女儿,而二女儿最后成为原本家庭的驻留者,随着老朱与二女儿在家中的晚饭,掌厨者更改,由此在权力彻底交递给二女儿之后,原本家庭的重负悄然消散,原本丧失的嗅觉与“欲望”也被唤醒了,难以解读之处就在于权力的转移,往常与“权力”挂钩的是男性,但在这里被传递者为女性,恰恰真正揭示了女性在家庭中被隐藏的主干地位

在中国家庭里,性和欲望往往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电影摆在台面上的是“饮食”,台面下藏着的确是“男女”。在家庭里,父女关系也是一种男女关系,只不过是一种尴尬的男女关系,而这种“性”的尴尬,在影片中比比皆是。整部电影讲的其实正是家庭的解体,以及个人欲望和家庭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在李安看来,父辈对于子女的压抑和束缚,跟他们自身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有关系,当他们自身的情感得到压抑时,往往会把这种压抑转移到子女身上。而父亲三部曲正是李安对父权所进行的独特解构。影片最后父亲的味觉恢复,不仅是他个人的欲望得到了释放,也因为在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女儿的亲情和家的滋味。李安用六场象征着团圆的家宴讲述了一个家庭解体的故事,以此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没有什么是可以永远抓住的。生活在于改变。

获得奖项

  •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著剧本
  • 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