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女人(2019)

A vida invisível de Eurídice GusmãoUP:2021-12-24

看不见的女人

评分:7.8 导演:卡里姆·埃诺兹 编剧:穆里洛·豪瑟 / 伊妮丝·博尔塔加雷 / 卡里姆·埃诺兹 / 玛莎·巴塔利亚
主演:朱莉娅·斯托克勒 / 卡罗尔·杜阿尔特 / 弗拉维亚·古兹曼 / 安托尼欧·方塞卡 / 乌戈·克鲁兹 / 尼古拉斯·安东尼 / 马丽亚·曼诺埃拉 / 格莱郭廖· 杜威维埃 / 塞缪尔·托莱多 / 卢安娜·泽维尔 / 纳尔逊·费雷拉 / 安德丽莎·卡布拉尔 / 卢米·金 / 雪莉·克鲁兹 / 芭芭拉·桑托斯 / 马西奥·维托 / 爱德华多·托纳吉 / 伊萨克·达霍拉 / 费尔南多·塞兰 / 弗拉维奥·保乌拉奇 / 拉斐尔·拉波索 / 克劳迪奥·加布里埃尔 / 克里斯蒂娜·佩雷拉 / 费尔兰德·蒙特纳哥
类型:剧情
片长:145分钟地区:巴西
语言:葡萄牙语
影片别名:失散两生花(港) / 被遗忘的人生(台) / 爱在姊妹失散时(澳) / 她们的隐藏人生 / 隐形的女人 / The Invisible Life of Euridice Gusmão / Vida Invisivel / Invisible Life
上映:2019-05-20(戛纳电影节)
IMDb:tt6390668

看不见的女人简介

故事发生在1950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18岁的尤丽狄茜与20岁的吉达是一对形影不离的亲生姐妹,她们与保守的父母一同生活。虽然家风传统,姐妹俩却各自怀揣梦想:尤丽狄茜想做一名职业钢琴家,吉达渴望追寻真爱。在一次戏剧化的变故后,姐妹被迫分离,两人各自的梦想也因生活的无奈被搁置。即便如此,姐妹俩从未放弃找寻彼此的希望。

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卡里姆·埃诺兹 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五佳外语片 第35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国际电影(提名)

简评

这位导演风格可以说很独具一格了,时间点跳戏+故意不交代故事细节+配角符号化,也不能说缺点,估计拍摄理念就是这样;这些刻意的短换来的长就是对主角漫长而变迁的生活里细节和感情关键点无比细腻的刻画,如果你还恰好处在一个能完美代入的位置上,情感上的冲击强度在最后几乎就很难承受了。换句话讲他的拍法就是要么就完美代入要么就不置可否觉得在讨巧。遗憾在可能稍微有点太长了,看最后一幕前都觉得累了,但最后一场戏仍然是抓人的

这真是一首写给女性的挽歌,但并非黑白色调而是绚烂夺目的,浓烈的色彩和构图焕发出一种古典美,当然还有勃勃的生机,电影的节奏和情绪的铺陈都非常好。两姐妹自成人之后就被男权深深压迫,被剥夺了梦想甚至是个人的存在,姐妹情成了彼此唯一的希望,相隔67年后散落在里约热内卢不同角落里的两只金耳坠才得以重聚。电影里有句话印象深刻,“这个家庭没有血缘关系,只有爱...”,弱小人物之间新建的情感纽带是电影除了控诉男权之外最温暖人心之处了。

除此之外,当然这部影片的惊艳处还是俯首可拾的,尤其令人难忘的是该片在视觉上不落窠臼的追求。无论是浓艳的巴西热带主义的色彩,还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油画式构图,都焕发着一种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美感。特别是在室内部分的人像构图方面,首先是一些隐秘批判女性处境的对照镜头,例如,Euridice教年幼的女儿Cecilia做家务/扫地,与多年后已经中年的Cecilia为全家端上做好的午餐——这一组镜头的构图是一样的。

太好看了~都想打六星了。虽然父母很懦弱,但是好在姐妹特别特别勇敢,在男权主义社会里依然坚持自我,?绝望,却从来不妥协,努力的努力的活下去。最后姐姐看着妹妹的信那段,都快哭死我了???~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爱,让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从不曾分离!你们也许是社会上世界上看不见的女人,却永远是彼此也是自己心中强大的存在!!!ps巴西演员很好看,一个有点像绿娃,演技特别真实特别细腻~~~然后看了一眼两位演员各有另外一部电视剧,不得不感慨巴西的剧真长啊,都是170集?

真的不是什么女性史诗,但不可谓之不厚重。标题实属两张皮,一张皮是说近在咫尺却又远隔天涯的姐妹互相不得见面,另一张是说女性从来都不被真正地看见-前者负责表面上的煽情,后者才是重中之重,创作者几乎在向观众发问:当时看不见,现在就被看见了吗?两个跳跃的时间点足以让观众心梗,第一个时间点隐去了诸多信息-妹妹生育的过程,母亲的葬礼,找人的艰难。第二个时间点更是60多年的沧海桑田化为永恒的空白-彼此的经历就像消失一般,莫大的遗憾是无声的控诉,在结尾变成念信的悼亡词,为时代静默地哭泣。

这是一部将厌男症推向极致的电影。有一个最大的败笔,就是剧情的不合常理(unnatural),如果父亲是出于大男子沙文主义式的羞耻心,将怀孕的妹妹Gilda赶出门,那姐姐的丈夫安特尔拦截了姊妹之间的通信是出于什么心理动机呢?最起码,影片中没有妥善地交代这个显而易见的逻辑漏洞,甚至没有任何只言片语的细节铺垫。如果说这是岳父的特别嘱咐,似乎也是不合理的,阻隔亲情于事无益,似乎演变成为了阻隔而阻隔的主题至上主义,一切只是指向了男性的粗暴的专制与将一个受难的女性置于不可见的位置(invisible women)的先验标的。这是这部电影最不可饶恕的错误,也是最低级的。

姐姐爱上了一个渣男,孤身从希腊回来时挺着大肚子,父亲接受不了女儿私奔后独自大肚返来,把她赶出家门,并不允许女儿的妈妈告诉女儿情感极深的妹妹!两个至亲的胞姐妹一个以为妹妹钢琴出色去了维也纳,一个以为姐姐婚姻幸福远在希腊。可是怎么都联系不上。一直到妹妹年老在母亲的遗物中才发现了姐姐那时写了太多太多的给她……努力、克制的想做成史诗片章的《看不见的女人》,虽多处动人,但还是略显“不够”,老年的妹妹举手投足的瞬间,是整个戏的最华彩

又是一部女性视角挣扎求索剧情片。姐妹深情,相思无忘的主线贯穿,个人成长,角色蜕变,时光流转都不及对方的名字和消息触动心弦。晦暗艰涩压制不住期望勇敢,距离落差无法阻隔爱与了解。男强女弱社会形态下女性成为玩具、辅助、影子,满屏溢出的荷尔蒙淹没轻盈灵动的琴音,家庭甚而不能容纳一个为爱痴狂的女子,即使带着还未降生的孩子。被一点点善意吸引,用点滴爱意浇灌,莫名就有了联系,这联系是生活的纤绳,是女人的羁绊。有些故事只有经过年轮发酵,历史滤淖,才有悠长的回味和余温,彼此看不见却交叉的情景在电影空间上演,姨侄跨越半生的会面是意念空间思绪碰撞的回响,看不见的女人却有着被铭记的一生,多少算圆满。

本片横跨数十年,记录下一对姐妹的人生片段,同一城市却不得相见,一位郁郁而终,一位在精神病院度过后半生,各种巧合下带来的人生无常,实在令人扼腕。至于电影名字《看不见的女人》,目的是展现女性的迷惘、挣扎,却被身边的男性视而不见?可是妹妹也去考音乐学院了呀,丈夫虽不情愿最后也妥协了;而姐姐当单亲妈妈还被赶出家门,只能说她命不好摊上个冷血老爸,世界上大部分父亲都不会这样对待女儿。至于姐妹俩为养育儿女付出的辛苦和牺牲,那是由女性温柔、细心的生理特质决定的,如果这方面也要杠一下的话,那干脆让男人来生孩子算了——失去前提的绝对公平,就是绝对偏颇。

男性是主导、第一性别,而女性则是相对于男性而存在的第二性别,是附庸。似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存在这样的状况。Guida逃离又回来,最后为了生存连自己的名字身份也失去了。Euridice带着音乐梦想嫁给了一个平庸的男人,在一次次令人作呕的性爱场面中完成了梦想的亵渎仪式。而母亲则作为毫无话语权的形象存在,半边乳房上缠绕的绷带更是剥夺了她仅剩的在生理上作为女性的权利。这就是大多数女性的一生。我们不停奋斗,不是为了要一切都和男性一样,只是为了拥有被尊重的权利和选择的自由。

一部可以当作探究女性体验的范文电影来看,对父权社会的批判深刻且充满力度,情感克制层层铺垫,跨越六十多年的情感积淀,到最后真的很难不落泪。说它是“范文”没有任何贬义,剧情结构非常扎实,人物层次分明,两姐妹互为表里,各自的人生经历也在人生不同阶段互相补充:一个女性要独立生活有多么地难!在一个自身都不被看见的社会,追求爱和梦想有多么地奢侈,多么的勇敢!高潮段落妹妹质问仍不忘将责任推脱给死去妻子的父亲:是你杀死了吉尔达,是近期影视作品里难得不让人cringe的口号瞬间。不过,这电影更可怕的在最后,六十年后再见,年迈的妹妹看见姐姐的孙女,彼时妹妹儿孙满堂,过去仿如前世。这一辈子原来有那么多谎言我们不得不用时间包裹然后假装无事继续向前。

开头惊艳,为“姐妹同处一座城,却彼此杳无音讯,互相守望”的故事含蓄定下基调,同时又在片中多个缝隙作为超现实的姐妹内心书写而出现;但或许因为故事的时间线铺展得有些过长,跨度几十年的故事中单靠妹妹的书信和姐姐的音乐梦无法在情感层面足够连接起两条故事线——影片最终以这平行分叙的两线很好地诠释了“即便姐妹的选择完全不同,一个反抗,一个妥协,但结局却殊途同归,不仅说她们之间彼此不得相见,一同消失还有她们各自作为女性个体而存在的人生”()

获得奖项

  • 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五佳外语片
  • 第35届独立精神奖
    第35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世界电影
  • 第72届戛纳电影节
    第7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一种关注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