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岛(2021)

Bergman IslandUP:2023-10-07

剧照演员表影评
伯格曼岛

评分:6.8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编剧:米娅·汉森-洛夫
主演:薇姬·克里普斯 / 蒂姆·罗斯 /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 Joel Spira / 加布·克林格 / Wouter Hendrickx / Oscar Reis / Grace Delrue / Felix Berg / Clara Strauch / Teodor Abreu / Jonas Larsson Grönström / 梅琳达·金纳曼 / 斯蒂格·比约克曼 / Hampus Nordenson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12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情寻褒曼小岛(港) / 柏格曼的岛(台)
上映:2021-07-11(戛纳电影节)
IMDb:tt6910282

伯格曼岛简介

格蕾塔·葛韦格、米娅·华希科沃斯卡和约翰·特托罗确认加盟米娅·汉森-洛夫([将来的事])执导的英文片[伯格曼岛]。故事围绕美国一对从事电影工作的夫妻展开。他们曾于一个夏天,在启发了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地方为电影创作剧本,此次他们将故地重游。该片预计将在明年夏天开拍。

简评

我以为是伯格曼有关的纪录片,谁知道是两夫妻的出差找灵感且后面剧情逐渐诡异真的没看明白。这部片子确实让我挺失望的,跟伯格曼有关的东西真没知道多少却知道了女主丈夫内心的变态心理然后渐渐剧情也诡异起来了,并且中间还穿插了女主写的故事,我觉得还不如把片名叫做写作之旅更好一点。"

一对电影人夫妇走上伯格曼岛,参加电影发布会,在伯格曼的房子里寻找创作的灵感,在两性之间、虚构与现实之间、爱与恨、婚姻与恋爱之间彷徨,如同伯格曼电影里的角色一样,他们充满了不安与焦虑,而作为女性的电影导演却期待着一个美满幸福的结局。电影也许带着导演的自传色彩以及她对电影大师伯格曼的崇拜与复杂的情感,不管剧情怎么样,只要这个故事发生在伯格曼岛、在伯格曼的房子里就充满了诗意与灵光。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电影中的伯格曼岛似乎成了电影的噱头、文艺青年们的装逼之地、电影人的朝圣之地和电影爱好者的旅游胜地,而对于当地人来说这里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小岛,正如伯格曼赋予了小岛的意义一样,他也赋予了整部电影的意义。"

由A故事的人物讲述B故事,讲得乏味,且编不下去,于是A故事的人物就进入B故事插一腿,且不论这种人称切换合不合章法,首先A故事本身就是一张白纸似的风景片,而B故事又是个庸常的男欢女爱,你要说A故事的人物真如人设那样是个编剧,我觉得连这一点都难以成立。究其根源,两个或三个故事都发生在自然风光优美的海岛上,这种地方是现实中的恋爱天堂,却不是电影中的理想之地,电影中的海岛环境是要把恋爱谈“死”的,远离社会,情境匮乏,撒个娇没问题,可连个像样的戏剧冲突都制造不出,于是本片的B故事实际上只剩下一件人设的外套:男女都有另一半,来岛上参加朋友婚礼搞上了……泥马想剧透都无剧可透啊。还有,本片应该照顾一倍速观影的观众,在全片大约30处打上友情提示字幕:“此处并非静止画面”或“请相信片源,没有卡”。"

本以为是象征意义上的伯格曼岛,原来基本真是伯格曼岛观光片,也好,像去了一次,而且整个岛的风景地貌风格和去过的瑞典南边小岛也类似,除了没有那一片岩石和沙滩的海边,而两边种满松树的路,甚至小教堂我都见过,所以对于想象法罗岛更容易了。但是剧情就,是太隐晦吗,最后反而是妻子的电影拍成了,而丈夫的没拍?镜头扫过在船上睡着闭眼的挪威丹尼尔森的侧脸时,突然心动了一下,真好看啊他,尽管这不是第一次看到他。特别喜欢的一个场景是,婚礼前夜一盏盏烛光放在石头墙上,众人闲淡地聊着,这十分松弛的亲近、放松。伯格曼房子冥想室确实是最理想的房间,有最合适的窗外风景。"

所有的寻求答案都会回落到自身。很有趣,最初他们刚到,想看一部“幸福点”的伯格曼,最后看了呼喊与细雨。他们讨论为何伯格曼电影里都是那样的人,住进房子时他们略微抗拒那个拍了婚姻生活的床,一点点的“我们是和他们不一样”。但后续的在这种环境中女生看到手稿时的不安,关于伯格曼和六个女人生了九个孩子的讨论,以及卡壳的剧本,也都是在说其实我们是无法完全躲避“伯格曼时刻”。那些饭桌上对伯格曼的不屑与套路的伯格曼之旅,也是说其实你们都不会明白他的,以及瑞典不只有伯格曼。最后她在床上醒来和她设置的女孩重叠时好有趣,那一刻观众才明白她讲述的故事中的挣扎属于她自己。"

,某种意义上他的电影也是从中汲取了太多绝望。而本片中一对电影圈夫妇来到这座岛,女方萌生出一个无聊的关于感情挫折的故事,然后故事似乎和现实接轨,最后却是莫名的幸福,而导演本人似乎也是有着相同的境遇。可能我们大多数人也都如此吧,毕竟伯格曼只有一个,和他的最后一任前妻(网上显示是前妻,另一个“褒曼”…)幸福地躺在了一起…"

当朝圣者为伯格曼岛高谈阔论的时候,我则迷恋于法罗岛乡间田野的风光。如同电影片名一样,一部风景唯美,浪漫迷人的文艺电影,关乎电影,关乎偶像,关乎爱情……在采风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都能成为创作的素材,并且凭空架构出一个更加热烈的爱情电影。戏中戏的部分还是比较好看的,男女欢愉的画面也的确勾起了我对爱情的向往,但这部电影在空闲的时候打发一下时间便可,如果认真去看,很难进入剧情所抒发的个人崇拜的情怀中。"

对于伯格曼的致敬完全是类似于"Have you read his F? O yes, but I prefer Q. Yes, but W is wonderful."的类型,即刻意做到一种肤浅、表层的谈论,并在创作的剧情中用男人的一通牢骚来彻底打破这个偶像。于是在这种表层下,才能够更加幽微地去表达女主作为创作者情感生活、婚姻生活的细节,尤其是其间的难以言明的隔阂和和解。节奏和音乐舒适极了。"

法国知识分子剧情片《伯格曼岛》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把互文系统拓宽为三层,汉森-洛夫、女主角、女主角电影里的女主角都在苦苦求一个感情上的closure,而为此奔赴法罗岛。高耸在三个女人之上的伯格曼为她们带来的其实真的不多,只有他私生活里的情感与创作关系才被真正利用起来。从这一角度来看,对本片影响最大的是《吃南瓜的人》,女主角困在男性象征的高塔里。而这个电影主线上的女主角得以获得相对积极的结局,特别是相对于另外两个层面的女性而言,这大概就是汉森-洛夫在应用自己的女性解构话语,得以在伯格曼的婚姻诊断之外发挥自己的力量,走出高塔拥抱女儿吧。那么,谁说女权主义就不可能是保守的呢?"

张曼玉你害人不浅(bushi),阿萨亚斯和导演米娅生活多年并有一个女儿还是选择分手,好像他还念念不忘张曼玉,以至于又把自己的vamp拍成剧集,并且获得了玛姬的首肯,分手后米娅在好几部片子里吐槽过前男友!比如这部就以伯格曼跟六个女人生了九个孩子和婚姻生活为切入口,讲述了一个女导演在生活和创作中遇到的思考与瓶颈!因此这个套娃结构也特别有意思,至少有四层,结论是女性无法像男性那么自在那么自由创作能够自由抽身,她不仅是一个创作者,同时还是妻子或母亲,并且男性也没有给她们足够的支持,米娅以影片中女导演遭遇瓶颈为表现形式,展现她们的困境没有出路。男人更冷漠,创作更顺利。法罗岛很美,我都想去了!作为影迷总得去朝圣一次吧?这算是伯格曼的影迷电影了,三句话不离他,看过伯格曼的电影更利于理解米娅和这部电影。"

米娅汉斯洛夫02 # 女性化版本的侯麦,戏中戏的那个故事加入了女主角私人情感的流露。我觉得戏中戏是点睛之笔,通过戏中戏的“套娃”来宣发内心对情感现状的不满意,其实电影情绪的渲染不一定需要要么极佳的视觉冲击要么华丽的剧情故事结构,平淡的故事也能够勾起那根弦。对伯格曼意向的处理不是很满意;summer wine 和 the winner takes it all,导演选歌的口味和我挺契合的。"

.伯格曼岛旅游宣传影片?当创作者陷入创作困境之时,自身的审视和再现在一点点剧情推动之后就暴露无遗。很明显下半部分犹如阿萨亚斯附体一般,透着通透轻柔的青春一面,也是粉饰已亡生活的一点点粉饰的幻想。但导演并没有阿萨亚斯的才华,只能复刻之前伊甸和将来的事里的成功要素,在自身困境之时抱起过去的佛脚,说出那些看似不过时的桥段,甚是有点可悲。然后我再想想,也是,枯燥焦虑般的生活还会继续,幸福和喜悦,都是编织在脑内催眠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而已。服装和音乐好赞好赞。"

获得奖项

  • 第74届戛纳电影节
    第74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