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正好(2022)

Un beau matinUP:2023-06-06

剧照演员表影评
晨光正好

评分:7.5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编剧:米娅·汉森-洛夫
主演:蕾雅·赛杜 /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 梅尔维尔·珀波 / 妮可·加西亚 / 卡米尔·勒班·玛丁斯 / 谢里夫·安杜拉 / 艾尔莎·盖迪 / 玛莎·康达科娃 / 凯斯特·洛夫莱斯 / 厄玛·扎姆帕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12分钟地区:法国 / 德国
语言:
影片别名:晴朗之晨 / 晴朗的早晨 / One Fine Morning
上映:2022-05-20(戛纳电影节)
IMDb:tt13482828

晨光正好简介

Sandra, who often visits her father, Georg, who suffers from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As she and her family set off on a real obstacle course through hospitals and retirement homes to try and find a safe place for Georg, Sandra unexpectedly runs into Clément, an old friend she had lost touch with and whom she soon begins a passionate yet un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简评

话题有些沉重,最后的结尾是想表达“生活一直在变好”吧,就像这个标题《晨光正好》。一生都在思考,渴望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父亲丧失了阅读的能力。//打破平衡是一个不那么快乐的过程,可或许,爱情真的能让沉闷的生活重焕光彩吧。//克雷芒是《夏天的故事》的男主演的,这么多年过去,他的长相好像并没怎么变化,以前是帅气,现在是帅气之上加了另外一层魅力。//不知道为什么蕾娅演的电影总有裸露镜头,是因为用她的导演都喜欢加入这种元素?(想起了她的另一部阿黛尔的生活),还是演员自己挑剧本的时候不在意?

侯麦电影里其实有明显的宗教意识,这在前期的道德故事里尤为明显,而在侯麦后期的电影中,这种宗教意识转化为对神启、偶然性、命运与缘分的相信与追寻,可以说侯麦在用怀疑来确保坚信。这种怀疑与坚信的纠缠外化在内容上就体现在电影情节往往是人物情绪的生发、催化剂,而为了让情绪萦绕于情节之上,叙事的麦格芬手法也经常出现在侯麦的电影中。而在《晨光正好》中,并没有这种源自宗教意识的怀疑,因此说是像侯麦也仅仅是看起来像。相反,这部电影里有一种游戏式的排列组合,每一个当下的切片被不断组合,我们看到女主角一次次的接受生活的任务,无数坚信不移的切片最终凝聚成了一种对生活本身的怀疑。这种疲惫与无性格何尝不是一种情感结构的转型?

;虽名曰“晨光正好”,却是女性在工作、孩子、爱情、亲情四个维度的奋力溯回,并无强行联结的情节勾连,在某些细节处自然自洽地构建了在生活洄流中努力呼吸到晨光的系列生活切片,漾着清淡克制的温柔,也有不无冷静的审视。父亲的哲学书和哲学观如潜伏在情节表层之下的暗流,也是串联起生活图景的一把隐秘钥匙,看见逐渐失智的父亲在医院走廊的情景,她别过头走进电梯这一幕处理得非常好(绝对是有真实经验之谈),在我们以热烈勃发姿态去面对或处理困苦时,同样也会留给自己一个狠心决绝的契机(正如小女孩说“我们总是在玩得最开心时离开”);我们在生死间穿行的时候,也会被情欲俘获——这才是无休无止,这才是现在和将来的事。

女主演技真棒,那些看到信息之后的微表情,绝了!一边照顾着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父亲,从一个又一个养老院转出转入(不了解法国社会,不理解为什么频繁转出转入养老院,父亲并不是一个会带来很多麻烦的老人啊);一边在空窗几年后又迎来了新恋情,也随着男友的来去心情起伏。而男友则在生活十年的妻子和儿子与女主之间反复徘徊(以国人的视角来理解渣男无疑,但是法国女性更宽容)。题材怎么也与电影名《晨光正好》无关,一地鸡毛,琐碎,但偏偏起了个这么希望满满的名字。影片色彩亮丽,配乐舒服!几个养老院里镜头不多,但里面的老人让我这个中年人胆战心惊,失智,失能,即使养老院条件好,护工没有虐待老人只是例行公事的工作,也让我对于老年以后身体机能的丧失感到害怕!#中国电影资料馆 小西天

#依然不失魅力。有人觉得好像什么都想说什么又没说,我倒觉得疾病和放纵的情爱比列处理的恰恰好。父亲一生中最能master的-智识慢慢消逝,不断更换的病房,病人在这之中毫无尊严的失语,女主对理智的抵抗以及无望爱情在这一刻对自己的疗愈。以及导演似乎很喜欢哲学教授这个身份,让我想问这是可以换置的角色背景吗,还是必须是哲学教授才能这样有伤感的胶片色调,哲人引以为豪的严谨的思考,他选择出来的书是组成他最真实的部分,如同潦草笔迹下的独白:当大脑无法支持视觉;当开始遗忘 ;当这命运一样的慢性病剥夺了最珍贵的东西 阅读;以及最重要的 “以后不会再意识到了” 。

电影节里少有的让我觉得完全不值票价的肤浅之作,太失败了,很多细节都觉得有被冒犯到,也很不喜欢女主人公,然而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个世代会遇到的普通人,她对患上罕见病的父亲很少有理解,为了躲避现实,陷在浅薄的情欲关系里,电影里的激情戏甚至都是缺乏真实感的,看完觉得很不适,几乎全靠演员的演技在支撑,还让人昏昏欲睡。通过父亲的部分稍稍了解了Benson综合征,对时空的感知出现问题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去养老院度过最后的时光简直是噩梦了,家人整理老爷子的书籍和物品,就像是在整理遗物,而当他住进养老院,连舒伯特的唱片都听不进去了,家人和伴侣的爱才是他真正需要的,我完全能理解他痛苦的心境,因为没有人曾经教会我们要如何理解衰老与孤独,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陷在自己的困境里,而对亲人的求助熟视无睹。

剧情平淡,情节简单,看着犯困,,父亲辗转那么多家养老院也真的折腾,所以男女主约定老得失去体面的时候选择安乐死。,上有老下有小,背负了许多生活的重担。突如其来的“爱情”卸下这些沉重,带来一瞬的幸福,那是沉闷间隙的喘息,可惜“偷”来的情终究要承担另一种负重。不过结尾弱化了现实因素,只要享受当下最好的清晨就是好的,这可能是法国式浪漫?(第一是自己,第二是伴侣,第三想不起来...),男人犯了错最喜欢的处理方式就是逃避,他们最爱的也是自己,之于桑德拉父亲和情人均如此。,平均年龄三四十的一群大人假装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还是挺让人动容的。

从将来的事,伯格曼岛,到晨光正好,米娅刚好拍摄了三位不同的中年女性的生活。我虽年少,尚不曾体会过人在中年的生活,却在这每一部电影面前长叹过一声气。我想可能是在她的电影里预习中年。也或许晨光正好的本质目的是带去安慰和拥抱。因为回到我们自身,大多数的生活在都市中的简简单单的人,我们有的生活多由细细碎碎的“小事”组成,有半路遇到的小确幸,也有让人疲惫不堪的的小灾小难。我们要的感动或许也简单得让人惊讶。就像结尾那样,一阵能让人喘息的夏日的清风,一两个你爱的人陪在身侧。只要知道“love will remain”,便能有勇气继续走下去。

奔着阿黛尔来,却被她爹圈了粉。电影如果只围绕父亲这一条线,会精彩更多。老教授研究了一生哲学,最后被剥夺了思考能力,读了一辈子书,最后被剥夺了视力,体面了一辈子,最后被儿女辗转各种养老院惶惶度日。人生多大的讽刺!失去认知,失去视觉,于是这个思考马达不再受控,被关在黑暗小屋乱撞,看不到,听不懂,说不明白。想到看一辈子书的姥姥,哭到捂嘴都停不住。我被女主一句对白刺穿了心脏“如果我也得了爸爸这种病,如果我们还在一起,在我意识丧失第一时间,答应我帮我安乐s”,这也是自从姥姥生病后我对自己未来最好的打算。ps,婚w恋那段,与其说狗血,不如说真实,虽然导演叙述蜻蜓点水的敷衍,却真实的铮铮,你以为你们不一样,你看连电影都这样拍,呵呵。男人嘛,永远很专一——只爱自己。但是你爱他,愿意殉道一般陪他玩,你就得认。

我想要写一本自传,他的开头叫做晨光正好。我爱几个人,他们似乎都不是陪伴我最久,最用心的人。我偶尔屈服于绝望,然后彻底陷入绝望。我偶尔想反抗,结果还是没有结果,我的女儿是翻译家,不断被同一个人抛弃,但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身边。在这期间大起大落,有流星有化学家。我的古典音乐碎掉了,我的慢性病却在最后有所好转。当我无法自主决定是否安乐死的时候,请你务必带我到瑞士的花园。我的女儿最后在唱歌的时候心不在焉,想要走,总是在孙女最开心的时候离去。一次因为熟人,一次因为要结尾了。你也是否想起答应过我的要邀请我去你的婚礼呢

很轻盈,是观看习惯里最典型的那一类法国电影,无论是电影的展示形式还是人物。故事的痕迹很轻,所有的“戏剧性”都是生活化,代入感很强烈,笔触落在蕾雅赛杜这个电影里的女性形象里,她奔波在生活的各处,作为母亲、女儿情人和自我,在每个身份里都有生活的难处和心绪的隐忍,生活容易吗?我们每日奔波的意义又是如何?我们和外部的情感连接又是如何的呢?,而是生活之外那些点点滴滴的个人自洽,好的电影是镜子,犹如生活之镜给情绪敏感、想象宽宏的人提供一方冥想之地,结尾高处的远眺生活和问题还在继续,但此时真如彼时晨光正好,何不享受当下,这不仅仅是女性的故事更是一种轻盈的人生小哲理。布景和服装很有侯麦电影的感觉,但有别侯麦电影的一些“俏皮”,更多的还是立于生活和情绪的主观去讲述的

站在年迈父亲的角度,你以为会讲出一个《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故事,尤其是末了女儿发现父亲在确诊之际萌生的关于自传的标题《晨光正好》,结果除了稀薄贫瘠得可怜的台词,不见对社会层面上的老年焦虑和晚年危机的半点思考。站在中年女儿的角度,你以为会讲出一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故事,毕竟她身处这场四面八方皆是家庭漩涡和感情风暴的中心,尤其有诸多对赛杜或思考或忧伤的怼脸特写,结果以一场情妇的胜利敷衍了事。题目“晨光正好”无疑有至少两层含义,既指片末由丧偶单身母亲和离异单身父亲重组新家庭之后那个美好早晨,也指中年女儿在独自面对庞大的家庭危机时情人克莱蒙的回归给她带来的新生活一般的体验。但这种见地是浅薄的,影片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毫无基底可言,这对野命鸳鸯的感情令人措手不及,而对生老病死的浅尝辄止更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