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告诉她(2019)

The FarewellUP:2022-04-24

《别告诉她》(英语:The Farewell)是一部2019年美国喜剧剧情片。王子逸执导和编剧;奥卡菲娜、马志、赵淑珍、林晓杰、卢虹、姜永波主演。影片讲述一个华人家庭中,奶奶罹患了癌症,时日不多,但家人选择向老人隐瞒病情,假借一场婚礼安排家人相聚的故事。本片聚焦东西方长大的亚裔在面对亲人将去世的不同反应。

别告诉她

评分:7.2 导演:王子逸 编剧:王子逸
主演:奥卡菲娜 / 马泰 / 林晓杰 / 赵淑珍 / 卢红 / 姜永波 / 陈涵 / 水原碧衣 / 章静 / 杨学建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98分钟地区:美国 / 中国大陆
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影片别名:别对她说 / 不要告诉她 / 告别婚礼
上映:2019-11-22(中国大陆点映)
IMDb:tt8637428

剧情简介

美国华裔作家比莉每天都会和住在中国长春老家的奶奶讲电话。一天,比莉收到了古根海姆奖的落选通知,又从父亲海燕和母亲陆健的口中得知奶奶罹患晚期肺癌,预计生命只剩下几个月的噩耗。

由于家人隐瞒,奶奶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医生也告诉她得的是良性肿瘤。众人计划安排比莉的表弟浩浩从日本回来办一场婚礼,以此为全家人团聚的借口。海燕和陆健担心比莉会把奶奶的病情说出去,要她留在纽约。然而,比莉还是偷偷用信用卡买机票回国。虽说比莉向父母承诺不会透露病情,但后来还是因为诊治的医生对奶奶有所隐瞒,跟家里人起了冲突。比莉表示自己对家里人的做法不解。

大伯海滨向比莉坦承奶奶的病情确实不单是给她自己,也给家里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也是集体主义意识的一种体现,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观念。后来比莉也知道,当年奶奶也向爷爷隐瞒了病情,直到他弥留之际。

婚礼之日,海滨和浩浩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不过仪式还是按计划进行,没有引起奶奶的怀疑。那天晚上,奶奶给比莉发了一个红包,希望她以后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比莉跟奶奶说自己被古根海姆奖拒绝了,奶奶安慰她要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比莉继续保守秘密,噙着泪水跟奶奶话别。家里人陆续回到美国和日本。片尾字幕显示,片中奶奶的原型被诊断出绝症的六年后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不过依然健在。

演员列表

  • 林家珍 (奥卡菲娜) 饰 王比莉(Billi)
  • 赵淑珍 饰 奶奶;比莉的祖母
  • 马泰 饰 王海燕;比莉的父亲
  • 林晓杰 饰 陆建;比莉的母亲
  • 卢虹 饰 小奶奶;奶奶的妹妹
  • 姜永波 饰 王海滨;海燕的哥哥
  • 陈涵 饰 浩浩;海滨的儿子
  • 水原碧衣 饰 爱子;浩浩的女朋友
  • 李想 饰 玲婶;海滨的妻子
  • 章静 饰 姑姑;海燕的妹妹
  • 杨学建 饰 李爷爷
  • 刘锦航 饰 小宝;姑姑的儿子
  • 刘红丽 饰 高阿姨;奶奶家的帮佣
  • 刘敬宇 饰 宋医生
  • 李冬、秦谱黠、王瑞琪 分别饰 姑父/小姑姑/小姑父
  • 张世明、耿玉秋、萧守常、江作海、赵永华

制作

电影改编自最初出现在《This American Life》的一个故事,以及她奶奶生病的故事。她说:“我切实体会到我对家人的关系在和我对同学、同事及整个世界对抗。而这就是成为移民且跨越两种文化的性质。”

影片于2018年6月在中国长春开拍,需时24天。纽约也是取景地。摄影师安娜·法兰奎萨·索拉诺(Anna Franquesa Solano)接受《电影制片人(英语:Filmmaker (magazine))》采访时,表示参考了《游客》和《横山家之味》,不过灵感主要来自前期制作时和王子逸的家人在长春的生活。

发行上映

影片入选2019年圣丹斯电影节(英语:2019 Sundance Film Festival)美国剧情片竞赛单元,2019年1月25日首映。2019年1月,A24以700万美元的高价击败奈飞、亚马逊工作室(英语:Amazon Studios)及福斯探照灯影业,拿下全球发行权。影片于2019年7月12日在美国、7月19日在加拿大上映,2019年9月5日在澳洲和新西兰上映、9月20日在英国和爱尔兰、10月3日在新加坡上映。本片原定于2019年11月2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后来因为片方撤档延期到2020年1月10日上映。

评价

烂番茄评论数245条,平均分8.68/10,新鲜度高达99%。Metacritic评论43条,平均分90/100,表示“普遍好评”。

IndieWire的埃里克·科恩(Eric Kohn)给予A−评价,称赞奥卡菲娜的演绎,表示:“身为一位努力克服过去的传统主义及其对未来生活影响的华裔美国人,她是这部电影深入看待一场最不寻常家庭聚会的魅力引擎。”《名利场》理查德·拉森(Richard Lawson):“王子逸所动情讲述的,不只是一个为关爱家人谈判的故事,还有移民重返故土,从某种意义上向故地道别的经历。”《好莱坞报道者》的大卫·罗尼(David Rooney):“甜蜜的感伤时刻赚到观众的喝彩,诚意满满。”

该片入选2019年圣丹斯电影节美国剧情片竞选单元,于2019年7月12日在美国上映。

简评

你可以说片子充斥着西方视角对世俗中国的玩味和窥视,导演的确拍得太刻意太迎合了,给爷爷上坟烧苹果手机的镜头还刻意把手机拨正了唯恐西方观众get不到,对美国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充满猎奇和冲击的小丑式电影,再配上共同的人类情感调和一下。这部电影换在更加民族主义的当下肯定无缘国内上映。但是也不能说导演刻意丑化,只能说是把现实精心调配在一起了,起码长春真的就长这样。故事拍得很细腻,有乡愁有亲情羁绊有中西思维模式,也挖掘了很多中国特色的风俗人情,不失为一种突破。最后还是挺感人的,谁家没有慈祥的老人呢。奥卡菲娜的脖子前伸太可怕了,这种身型也只有在美国有发展空间,在国内艺术类大专都上不了,个性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可不管用。

从我一个纯正中国人的角度看故事是很老套的,但是我很多二代三代华人移民朋友强力推荐,说她们在女主身上找到了很多共鸣。我在跟女儿一起看的时候,很多情节她都会跟着笑跟着哭,可见这些细节确实是触动了处于两种文化碰撞下的这些华裔的心。华人一代移民经常会焦虑一种叫identity crisis的东西会出现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延续自己的文化能和自己的父母辈愉快的交流,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们能融入所在国的主流视角不要被认为是异类。然而再想想,其实不管怎么努力融入,华裔就是少数族裔,每个人在看到这张脸的时候就默认你带着所有的华人文化印记。既然是这样的话,何不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文化传递下去呢?

说黑化中国的到底有多自卑,电影已经做到很还原了,并没有让我反感的地方。导演选择避免制造戏剧冲突和矛盾点,而是用循序渐进的手法推剧情,有利有弊,好处是真实朴素,至少我是共情Billi的,因为我外公确诊胃癌晚期时,我们家也没有选择说出“癌症”两个字,甚至也没有告诉外婆,只是说有肿瘤,一方面如电影里所说,不想让外公过于恐惧,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母亲和舅舅实在不知如何将那最残忍的字眼说出口。坏处是稍显平淡,最大的冲突是第三场饭桌上的争执,告不告诉奶奶病情只是表层,导演更多是体现两代移民之间的观念和价值差异。结尾Billi还是没有告诉奶奶,与其将之称为文化认同,不如说是Billi身处其中所产生的对于亲情与爱的强烈共鸣。虽取材于真实生活,但有些细节还是水土不服,比如留英医生和大堂经理的桥段都需要再考究一下。

这部电影本身,我对它的期待就是一个朴实的家庭伦理片,它也达到了我有限但合适的预期。其实更想说说我在电影外的一些思考。21世纪走到第二个十年的末尾,关于中西文化冲突中偏西方的主视角题材,我们不能再以《推手》《喜宴》的观念去规范或限制新一代的年轻电影人了。除去那些容易令人反感的符号和猎奇,我也在反问自己,我到底想看到些什么?本片就很取巧地选择了一个实际上中西共通的亲情主题,整个电影看下来你还是能感受到那份核心情感的真诚,婚丧文化、拔罐气功、城市建设,这些略有企图的旁支会出现并不意外,但并没有影响主体的连贯突出,对于中西双方观众的口味算是做了一个比较好的权衡。最后想说的就是,奥卡菲娜是个好演员。

简单的故事、好看的表演。看到了二代移民的观察和思考,借用内谁访谈错误引用的话说,“毕竟中国不是我的国家”。机场露出肚皮拉客的司机、拔过火罐麻将一样的背、酒桌上吞云吐雾的男人、三陪女空洞的眼神、酒店年轻慵懒的服务员……这些让人稍感不适的“私货”其实也是导演本身的所见,这些观察和困惑和因脱节的文化难以弥合的家庭关系带来的思考不再是想象和偏见的空中楼阁或者“左宗棠鸡”,至少是取材于导演自己的生活。“鸟”的意象的选用太匠气,拍电影是不是得有某种公式或者必做的元素,让人有点不舒服。

现实主义框架下,优秀的文艺片,导演的视听语言基本功很扎实,片中视听不完美的部分可以理解。在本作的多个片段中,能感受到杨德昌的风格。画外叙事,客观固定镜头。片尾的出租车上那个倒退的拉镜头,同时配合近乎静默的声音设计,实在太棒了。顺跳进车内时,观众看到妈妈已经泪流满面,这个节奏把控太棒了,情绪和人物状态上领先观众的教科书段落。不过本作虽然成功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真实,却没能深挖想探讨的文化差异主题,以至于不少人评价本作更像是导演的寻根之作。此外,本作的群像塑造确实不成功,日本归来的长子大舅,且说演员本身舞台腔痕迹过重,他的特征其实完全没有塑造出来,画家、日本移民的影响都没有体现。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女主父亲身上。因此让本作除了女主和奶奶外,其余角色都变得功能化。有点可惜,希望导演下一部能做得更上一层

因真实而尤其动人,各方面的平衡感也超出预期,文本细腻到有点惊悚。作者视角里的长春太北京了,甚至亲戚们都很北京,我直接丝滑代入…主观来说差点给了五星,就我而言可以共情和代入的成分实在太多太多,以及太喜欢任何场合都以T恤应对的奥卡菲娜。希望马泰长寿,没准能等到演特型的那一天呢:) 四年前的《别告诉她》和现在的东亚移民电影如果要做一个对比的话,其实我没有感受到波米说的那种二分法已经过去。亚裔电影有很多视角都应呈现,我们现在看到了更多视角,当移民文化作品慢慢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品类,亚裔自然就以主体性替代了二分法。

以为最后会告诉奶奶。没说。女主其实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不想让父母担忧,就没告诉父母自己奖学金申请失败这件事。结尾说奶奶自确诊后,又活到6年,这个结尾最让人深思,是不是因为没有告诉奶奶,所以奶奶不恐惧,最后继续活着。如果告诉了,奶奶会不会就因为恐惧,果然三个月后去世?美国人思维“她知道真相可以去告别去完成她的遗憾”,但姑姑说“她看着活得好好的,没有什么遗憾”。国人是集体生活的,不尊重不察觉个人的独特需要,所以奶奶要办一个有龙虾的婚礼。似乎别人看到你成功了,你就成功了。还有“你是小孩子,你不要去管你爸爸”,婆媳矛盾,类似这种细节真实。国人之间互相为了不落课为了你好不告诉你爷爷去世,是为了功利可以阉割掉所有个人的情感。情思动人,可必须为成功让路。包括东亚父母对孩子极致的付出也存在这种倾向。

可能就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拍摄手法跌宕的剧情才显得如此真实接地气,尤其我是三线小城市长大的,小摊贩、在高架桥上行驶看着远处在盖高楼的镜头仿佛就在我老家附近一样,片中很多习俗我也经历过,发展太快了,明明也才10年左右过去就仿若隔世。各类影视剧中三四线城市也仿佛像是缺席了一样,悬浮得不行,只有极少数文艺片愿意去拍这些地方还会被扣恶意丑化的帽子。我反而觉得片中拍出来的那个不算特别先进但是仍有温情的城市的各种细节,比这个故事还要动人,可以明白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但还是太浅层了。这部电影被污名化太严重了,所以我个人观感是7分,但是打四星。

一个人的生命却是所有其他人的“狂欢”,然而西方文化典型之冷漠也不便鼓吹,人们要探索的是作为人的合理罢了。以婚礼作为生命逝去的借口形成巨大的反讽,故事设置太尖锐了,第三方选择日本也是意味深长啊..。静置镜头和突兀转折所呈现的种族凝视、男权内核、文化交融冲击和阉割、荒谬习俗,逝去的不仅是生命,还有时间、童年和身份。非常典型的种种因素交织起来很有意义的同时反而觉得有一些“冒犯”。很适合拿来做东亚文化研究的客体,也很难想象作为教材影片我的同学们会受到怎么样的文化冲击。结尾很喜欢,冲击力恒久。所有的镜头语言都非常统一的指向主旨,形成非常强烈的冲击,这点我很欣赏,但故事我不太喜欢。但也无法抗拒,这些熟悉的面孔和窒息的氛围确确实实就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缩影。太强的不适感是因为每一枪都正中伤口了。

这个电影,看了大概有好几天吧。很温情很缓慢的叙事。孙女一家在美国,突然接到了老家的电话,说奶奶快不行了,然后飞回了老家,以孙子要办场婚礼的由头,把所有的人聚起来…中西文化的差异到慢慢的融合…孙女从一开始的坚定的想要告诉奶奶,到最后她主动去把体检报告拿回来…一个问题:要不要告诉她,当然我们知道,最后没有告诉奶奶,奶奶现在还活着。一个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人,可以没心没肺的快乐生活,而知道真相的周围的亲友,在承担着难以想象的痛,有可能一次生离就是死别…英文名farewell。最后奶奶送孙女一家回美国,拥抱的那段真的忍不住潸然泪下。感同身受,但凡有过相送的情感和经历…

观影感受和主创人员的ABC身份一样的混合感。有的方面很写实,很经典,有些方面又有点雾里看花,的确是ABC视角。不得不说,两位二代,女主和在日本的堂弟,都太难看了,颜值远不如电影中他们的父母,也远低于二代们的平均水平,气质更是古怪。女主演员生活中是个人物,但很难做普通华裔女生代表。以及她的脖子前倾实在太严重,不是病态吗?看着实在太难受了。女主的父母选角不错。奶奶略有些装。姨奶奶我以为至少七十多了,结果说丈夫马上要退休?开什么玩笑,城里人50多岁哪有这么老的。 @2021-09-23 12:06:04

获得奖项

  • 第25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25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喜剧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喜剧
  • 第2届金众电影青年
    第2届金众电影青年
    获奖:年度华人文化奖
  • 第23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23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第77届金球奖
    第77届金球奖
    获奖: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
    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
    提名:评审团大奖-美国剧情片
  • 第70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70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喜剧/音乐长片
  • 第45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第45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35届独立精神奖
    第35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长片 / 最佳女配角
  • 第29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第29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剧本
  • 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十佳独立电影
  • 第24届金卫星奖
    第24届金卫星奖
    获奖:电影部门-喜剧/音乐片最佳女主角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喜剧/音乐片 / 电影部门-最佳女配角 / 电影部门-最佳原创剧本
  • 第20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20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32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32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外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