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霍尔(1977)

Annie HallUP:2022-04-16

《安妮·霍尔》(英语:Annie Hall)是1977年(第5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作品,属浪漫喜剧类。该片由伍迪·艾伦执导,而剧本则由艾伦与马歇尔·布里克曼合力写成。艾伦创作此剧本时片名本叫“Anhedonia”,但此片名被认为不会卖座。布里克曼则建议另一片名“It Had to Be Jew”,却被认为更不可能卖座,最终《安妮·霍尔》成为了发行时的片名。由于片中角色Alvy和艾伦在经历上的相似(包括艾伦和饰演角色安妮·霍尔的黛安·基顿(原名黛安·霍尔)之前的关系),《安妮·霍尔》经常被认为是半自传电影,但此说法已被艾伦否认。

安妮·霍尔

评分:8.6 导演:伍迪·艾伦 编剧:马歇尔·布瑞克曼 / 伍迪·艾伦
主演:伍迪·艾伦 / 黛安·基顿 / 谢莉·杜瓦尔 / 保罗·西蒙 / 卡罗尔·凯恩 / 克里斯托弗·沃肯 / 西格妮·韦弗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片长:93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影片别名:安妮·荷尔 / 安妮·茜尔 / A Roller Coaster Named Desire / Anhedonia
上映:1977-04-20
IMDb:tt0075686

故事大纲

故事发生在纽约市和洛杉矶。

艾伦饰演的Alvy Singer是一个被死亡困扰的滑稽角色,他的对手角色是神经质、充满活力、热爱生命的安妮·霍尔(黛安·基顿 饰演)。电影记述了他们的数年关系,加插了几段两人各自生命中的奇妙旅程(当Alvy还是小时候,安妮能够“看”到 Alvy的家庭,同样, Alvy看到安妮以前的男朋友。数年后,经过许多争吵和冲突, 二人明白了各自本质上的不同而分手,而安妮则和西岸的一位音乐制作人 (保罗·西蒙饰) 交往。 Alvy最终明白到自己仍爱安妮于是表示希望复合。但他失败了并听天由命地返回纽约。有一天二人又再度在街上遇到,双方身旁都伴着新的交往对象,安妮搬回来纽约。二人偶尔会在咖啡厅叙旧,聊聊那一些二个人一起经历的往事。

Alvy Singer 在纽约布鲁克林长大,他的父亲经营一个碰碰车场。在片中他描述自己儿时的家位于科尼岛上的地标「雷电」过山车的轨道下。

角色

  • 伍迪·艾伦 — Alvy Singer
  • 黛安·基顿 — 安妮·霍尔
  • 东尼·罗勃特 — Rob
  • 卡洛·凯恩 — Allison Portchnik
  • 保罗·塞门 — Tony Lacey
  • 雪丽·杜瓦尔 — Pam

电影拍摄技巧

此片运用了数种技巧如分镜影像,双重曝光,让角色直接对着摄影机说话, 字幕揭露了角色的真正想法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例如,艾伦饰演的角色和安妮在戏院排队时听到后面某人谈论加拿大传媒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于是艾伦离开队伍步到摄影机前直接对着摄影机讲述他的见解,后面那男子也走到摄影机前为自己的见解作辩护,为平等糿纷争,艾伦于是从柜台的后面硬拉了麦克卢汉本人来对那男子说他的理解是错误的。另一场景则是卡通化的艾伦和白雪公主中的巫婆出现在动画场景里。

奖项

奥斯卡金像奬

奬项得奬者
最佳女主角黛安·基顿
最佳导演伍迪·艾伦
最佳原著剧本伍迪·艾伦 Marshall Brickman
最佳影片Charles H. Joffe
提名:
最佳男主角伍迪·艾伦

美国电影学会将《安妮·霍尔》选在以下的百年之最名单中:

  • AFI百年百大电影 (#31)
  • AFI百年百大电影喜剧类 (#4)
  • AFI百年百大电影爱情类 (#11)
  • AFI百年百大电影歌曲 (#90; "Seems Like Old Times," 黛安·基顿主唱)
  • AFI百年百大电影电影金句 (#55; 安妮: "La-dee-da, la-dee-da...")

此片常位列于互联网电影数据库的250部首选名单上的首150位,亦被保存在美国国家电影名册中.Zagat Survey Movie Guide (2002)将《安妮·霍尔》评为史上最佳十部喜剧中的其中一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佳十部电影中的其中一部, 和艾伦所导演的最佳影片。在2000年的《完全电影》(Total Film)杂志读者投票中,此片被列为史上最伟大喜剧类电影中的第四十二位.

影响

《安妮·霍尔》是现代浪漫喜剧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它混合现实与超现实场景的手法对后来的电影和电视剧都有很大影响;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电视剧Thirtysomething就是一个打破现实场景框框,加插漫画角色和情节的例子。在时装方面,姬顿在层层交叠的服饰之外加上领带(品牌为Ralph Lauren)的中性扮相也成为一种时尚。此片也是克里斯托弗·沃肯(Christopher Walken)的首部受注目之作,他饰演了安妮的奇怪又迷恋自杀的哥哥。此片令主流观众留意到他和他的独特气质。

花絮

  • 此片出现的一些演员后来都成了名:
    • 克里斯托弗·沃肯(Christopher Walken)在早期的角色中,饰演安妮的具自杀倾向、令人毛骨悚然的哥哥。
    • 杰夫·高布伦在洛杉矶派对中致电他的上师(印度教的导师)并说了一句:「我忘拿我的祈祷文了。」
    • 雪歌妮·薇佛曾隐约出现在Alvy那天在戏院的约会,亦是在影片后段 Alvy 与霍尔分手后,在街道上向一名陌生老太诉苦时,身边走过的一对情侣中的女子。
    • Beverly D'Angelo饰演Rob的电视节目中的一名演员。
    • John Glover饰演安妮霍尔的前任男友。
  • 在Alvy和安妮观察公园的行人那幕中,Alvy说道:「噢,他就是楚门·卡波提扮演大赛中的优胜者.」,其实那人就是楚门·卡波提本人,而他只是客串一下而已。Truman Capote (Character). [2011-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 Alvy因嗅到古柯碱而打喷嚏那幕原只是意外.但当试片时看到观众因这幕而大笑时,他们决定保留这幕。制作人员也需要在这幕后多加几场戏,以免观众因笑声而错过了之后重要的对白.
  • 艾伦原本想拍的是一出以凶杀为主线,喜剧和浪漫为副线的电影,但在电影监制游说下将电影拍成纯喜剧。艾伦最终在多年后的Manhattan Murder Mystery完了他拍凶杀电影的意念。
  • 乐队Blur在歌曲「Look Inside America」(出自 1997 年的专辑《Blur》)中提到了本片。歌词云:「Annie Hall leaves New York in the end / Press rewind and Woody gets her back again.」(大意:安妮·霍尔最终离开了纽约 / 按下倒带键,伍迪夺回美人心。)
  • 片中出现的所谓 Alvy 儿时在科尼岛的家,其实是肯辛顿旅馆,该旅馆在真实生活中的确建在著名的「雷电」过山车轨道下。
  • 在1977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安妮·霍尔》打败了同获提名的《星球大战》,最终被选为当年的最佳影片。
  • 著名的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鲁汉在片中也客串一角,有场戏是男女主角排队买票看电影,队伍中有位年轻男性学者向她女伴大肆评论不同的电影,伍迪艾伦感到非常不耐烦,此时这位男性学者提到麦克鲁汉的媒体传播理论,伍迪艾伦便将他拉到一旁,说麦克鲁汉就在现场,此时麦克鲁汉本人走出来,告诉这位男性「你不了解我的著作。」( "You know nothing of my work." )

此片在Bravo的100部最有趣电影(Bravo's 100 Funniest Movies)中名列廿八。

简评

Lah–de–dah,典型的伍迪艾伦风格故事,荒诞甚至怪诞表演下的极乐净土,怪咖也有春天,nerd也能谈恋爱。对于这个机灵小老头话唠随时随地的高端笑话有点儿招架不住,一开始也不是很喜欢这个电影名字,毕竟这只是一个对话形式中缓慢推进情节的普通爱情故事,看完觉得这个电影名字也可以理解,因为即便这是段普普通通的男女关系,但是爱情中的人可不太普通,除了艾维本身体现的喜剧荒诞性,“安妮•霍尔”正是一幅他极力打造的女性肖像,是他努力尝试磨合出的一个理想恋人形象,甚至可以是一段具有政治意义的幻想…伍迪艾伦在任何电影里都能巧用“主义”,堪称一位“主义主义者”。

想要找到一个和自己的女人,她能和我聊音乐聊我的文字,明白为什么我会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而感到心潮澎湃,能在我遇到龙虾而犯蠢时找到我与其他人不同的那一部分,这样的人实在太美好了以至于我连想象都没有勇气。而现实中我遇到了一个外表正好,灵魂也正好甚至还不如我崇拜我的女儿,带着热恋的冲动又开始了一段恋情,可是我又是一个固执的人,想要改变她让她变得更好变得如同我幻想的爱人那般美妙。结局我成功了,可当我发现她真的如我想象那般美妙的时候我开始把握不住她,她虽然还爱我但不再崇拜我不再只属于我她有了新的社交遇到了新人,而我无法接受那样的事物就像不能接受他的歌一样。最后矛盾不可调和以至于分手,我幻想着帮她搬家的时候她会泪流满面抱住我让我别走,但是我失望了,我才是那个犯着恶心做三千英里飞机来找你的人。

我不知道伍迪艾伦了不了解女性,但是我知道他一定非常了解男性。在艾维身上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所有旧时代大男子主义所留下的余毒,他自大、傲慢、自我中心、不顾及对方感受、好为人师、控制欲、怀疑等等等等。就像片中说的,纽约已经死气沉沉了,而艾维也是死气沉沉的。艾维和安妮就像是两个时代的末始,而作者也毫不掩饰表达了对待以艾维为代表的旧时代的讽刺,也对以安妮为代表的新时代美国人的赞扬。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在看这部电影时,我想到的是《老友记》,里面每个人都是安妮霍尔,他们独立、包容、积极向上、温馨和睦、敢于尝试……

是的,你开始看《安妮霍尔》了。你期待这不是一部庸俗的爱情故事,这很好,一位黑镜框偏执狂脱口秀演喜剧员,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时不时对着镜头里的你剖白心迹呢。安妮的灵魂可以走出身体,坐在一旁冷漠地注视两个人的性爱,这是一个强调心理表现的镜头。大麻、夜厅、歌曲,因为不断出现的代表着迷狂纵情的符号和白粉蓝的色调,你发现,安妮是沉醉在直觉和感官享受里的“诗人”。终于,你似乎在麦克斯身上看出自己的幼稚,一个诡辩家——以相对主义看待世俗的爱情——也会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于是你明白了,一个人的意愿再怎么强烈,这个世界一点也不会改变。

“我想这就是现在我对男女之间关系的感觉,它是完全非理性的、疯狂的、甚至荒谬的,但是我想我们还一直要经历这一切。”作为伍迪艾伦的代表作,安妮霍尔比开罗紫玫瑰更能体现伍迪艾伦对于纽约的偏爱和对于非理性爱情的着迷。抽离的灵魂形象、回忆场景的具象化、面对第四堵墙的牢骚和那些对无名路人的对话都成为了电影艺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掉书袋台词固然充分展现了艾维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保守知识分子的形象,却也时常打断了对剧情的理解,私以为对于台词的处理过于恣意以至于稍显失控。直到全片结束,也没有理解艾维对安妮的爱源自何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所谓的非理性爱情恐怕也是如此。20211122

辛格,脱口秀演员,不喜欢自己,拧巴,总觉得拿一手烂牌,敏感Jew,喜欢自我代入到有关Jew的负面词汇里,文人,绉,Diss电影院爱装逼的人,Diss自己的粉丝,不爽电影从中间看,技能是用段子和写作来消解一切;他瞧不起自己,和像自己的知识分子,嬉皮士,文青,他羡慕靠本能无脑行事的人,可他永远做不到;为什么把本能降格为心理学范畴呢?这样一个矫情阿q喜欢安妮霍尔,她真诚,喜欢Sylvia Plath小诗,可塑,乐观,丢丢庸俗,听到笑话猪笑。后来,她读了成教,和他像了起来,凭机灵劲儿,和新的圈内男友,“庸俗”地喜欢上了文化废墟上的名利场,以至于和她分手后的辛格再也找不回之前的安妮,可有趣的是,男主愈发思念她了,可思念什么呢?无疾而终的爱情原因?爱情是非理性的,疯狂的,甚至荒谬的,可很多人都需要它。

看完以后搜到了鲁豫讲黛安基顿的视频。突然发现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就是伍迪艾伦和黛安基顿的真实故事。电影的形式很有意思,拍摄于70年代左右,是新好莱坞时期,是锐意创新的时期。所以演员们直视镜头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各种屏幕分切,都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讲述了爱情,从相遇相识到分别。虽然伍迪艾伦有才华,但本片还是很像一个男人带领着女人的成长故事。电影里的男主报刊,有很多怪癖,但还是有那么多姑娘爱她,甚至于最后姑娘离开了她,但很多行为仍然被他所影响。让我觉得不喜欢,很像是男人们的自我赞赏。

绝大部分的创作者都在消费自己的生命经验作为题材,但伍迪艾伦真的是直接把自己扒光了丢在观众面前,毫无遮拦的接受所有人的理解和批判。但在他开诚布公地展现他与黛安基顿的爱情之上,还有着充分对于电影够成元素的理解,想起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思考字幕在一个电影作为视觉元素的一部分的作用,以及画幅和银幕分割;如果说《性爱宝典》里的对镜说话是最惊戏最冲击的话,那这里的打破第四堵墙可以说是和文本建立联系最棒的一次,这就是伍迪艾伦的一次自传,对象就是我们,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方式。而且除了个人的爱情观之外,还对喜剧创作观和行业环境,纽约洛杉矶这东西两座城市氛围的差异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导演所有的作者观输出都十分的强烈且有效。

用打破“第四堵墙”的方式虚构一个故事,并且这部电影十分丰富:私以为男主角无法用任何的语言表达来形容,甚至说男主角可以是任何人,开始对他是有一些厌烦的,但逐渐发现男主角也有闪光也有苦楚,可谓是一个原型人物了!很多女性角色,差点没有分清,但是主要女性角色还是安妮•霍尔,甚至说男主和安妮•霍尔从相异到逐渐靠近再到分离、再到男主逐渐想要往女主的方向靠近却不得。“我们都需要鸡蛋”无奈却也心酸……不得不说,某种程度上我有点像男主,有时很刻板有时暴躁,看起来浅薄又深刻,很难快乐又常常大笑,害怕过度愉快然后腐烂,对,努力是很重要的,我不能也不想就这样老去

第一次看觉得无味,6年后重温感受大不一样。艾维尔身上混合了伍迪·艾伦对存在主义的矛盾情感,存在主义带来了深邃,也导致了失乐症(电影的原名),它导致了安妮·霍尔的离开,带来了艾维尔亲密关系消逝的必然性。自卑、生存的焦虑、死亡、畏惧交往,两种生活范畴(horror和miserable),与加利福尼亚的阳光相比,纽约成为了一种虔诚地面对恐怖的生活方式,但它健康吗?不断出现的童年阴影、精神分析邀请观众对艾维尔的失败进行分析,他已经变成了信仰存在主义的精神病理学案例。初见艾维尔时,基顿的表演可谓出神入化。电影自由的时间性,跳出剧情的技巧,与路人的对话,有趣的象征。Ernest Becker:海德格尔式的死亡恐惧是人类最自然的状态,而我们所从事的被我们视为“英雄”或“精神”的行为,是为了不真实地逃避这种恐惧,而不是诚实地面对它。

.23. 阴天的周日下午宅家看片的完美选择。1977年的曼哈顿、伍迪艾伦与黛安基顿,这部片子无论从剧本(意识流的情节,围绕男女主角的生活琐碎故事)还是形式(打破第四面墙、分屏、女主在亲热时灵魂出窍坐到一旁跟男主聊天、如话剧舞台般让角色们自由出入记忆闪回的场景、男女主对话时加字幕表露两人各自内心想法)都是伍迪艾伦这么多年来最为特别、实验性、大胆又有趣的作品。故事最后他交给观众一个“话剧的”和一个“现实中的”两个结局,并对话剧的美好结局打趣道“这是我的第一部话剧作品,你叫我咋办”,实在是浪漫。有趣的是本片还让伍迪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人家小老头不仅能写、能导、还很能演!“你知道,它是完全非理性、疯狂、甚至荒谬的,但是我想我们还一直要经历这一切,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鸡蛋。”

沉浸在细碎的不同的打破第四面墙和故事叙述主线的讲述方式里,渐渐从一堆仿佛乱七八糟但还是有点惆怅不舍的情绪中出来,就像alvy对annie,惆怅依恋不舍,到了最后的回忆也只会记起那些美好的时刻,全然忘记到底美好的回忆后面发生了哪些当时非常生气的故事,多少次觉得受不了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生活就是一个个小小的碎片拼接起来的故事,这也就是关系为我们做的事,借由关系的成长,分离,再找到一段关系,再次成长,不同的关系为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却能够保持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离开就是剥一层皮,就像alvy离开annie,可后来他也会长好的

获得奖项

  • 第3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30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获奖: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第50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50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最佳男主角
  • 第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 第35届金球奖
    第35届金球奖
    获奖:Best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Comedy or Musical
    提名: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最佳音乐/喜剧类男主角1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ress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Direction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最佳影片 / 最佳剪辑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