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2019)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UP:2021-06-12

《春江水暖》是2019年中国大陆导演顾晓刚执导的剧情片。

春江水暖

评分:7.3 导演:顾晓刚 编剧:顾晓刚
主演:杜红军 / 钱有法 / 汪凤娟 / 章仁良 / 章国英 / 孙章建 / 孙章伟 / 彭璐琦 / 庄一 / 孙子康 / 董镇洋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5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杭州话
影片别名: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上映:2020-08-21(中国大陆网络)
IMDb:tt1021914

春江水暖简介

六百年前元朝画家黄公望先生以富春江两岸风貌画下《富春山居图》,为迎接2022年亚运会,富阳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新城建设。在此背景下,《春江水暖》讲述杭州富春江畔,四兄弟分四季轮流照顾中风后失智的母亲,四个家庭面临亲情与生活的考验,借由一年四季的冷暖变化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受传媒关注影片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 第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提名)顾晓刚

简评

一副现代气质的富春山居图,随着富春江畔的四兄弟家族缓缓展开。四季轮换和四兄弟的各自家经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卷轴式的平移镜头有着强烈的候孝贤《海上花》的调度影子,同时对故事风景等空镜的刻画又有着贾科长《三峡好人》等片子的痕迹,能看出导演是有意识地在把这类镜头语言融合起来,希望讲述一出中国家族史实的故事,一如是枝裕和的故事类型片一样,整体的视觉语言和电影主题是遥相呼应的,除了一些演员演技节奏上的硬伤,片子基本实现了导演想要的效果了吧。沉浸在故事的描绘中,就像是在慢慢地欣赏一副中国古图,感受长篇古图中的人生百态和故事。

技法比较新奇的华语片,比如那个游泳上岸的长镜头摄影,镜头一直随人物移动,把人物身处的环境也描绘到画面中,似勾勒一副画卷,也算是一种创新吧。但是长焦镜头的跟拍画面太奇怪了,不自然。剧情没啥新鲜,一家人的苦闷境遇,老人得病四兄弟推推让让无力赡养,也展开了一点小辈的成长,应该是向着平民史诗的方向拍,但缺乏应有的时间跨度,就那么一年半载史诗个头。一些大景别、空镜营造出了些空灵、疏离的气氛,似是要与风景环境这些共鸣,但与整个故事的气质完全不符。当然对新人导演而言,这些技法功大于过。几家人家庭温情之类的段落拍得好,对面对的现实无力畏惧又只能抬头忍气吞声继续前行的隐忍状态刻画得细腻生动,四兄弟彼此的关系、讨论赡养你推我让的话里有话这些也是很不错的段落,不过多线叙事的情节安排得不好,有些割裂感 ★★★

剧本写得很生硬。剧情矛盾蛮俗套(整部电影基本上因奶奶而起因奶奶而终,真的百分百《一一》)。完全不懂中生代全都是方言系怎么到奶奶和孙女操起了普通话?(所以如果这部分完全砍掉就真好因为逻辑真的立不住脚且交代不够)富春山居图出现的意味不明就让它显得很形式,并且为电影长镜头和远镜头的形式服务,形式到底但无意义。但我还是蛮喜欢四兄弟的故事,一方面和自己的家族史故事重合度太高了(所以非常喜欢素人演员的表现尤其是大嫂),另一方面确实是近年少见的聚焦于财富地位相对较低的阶层的生存(所以这点和中产焦虑的《一一》很不同了),且不同于贾樟柯相对泼辣的北方气质,是更胆怯但也依然保有尊严的江南。

没有被影片的表面气质所迷惑,一开始烛火幽冥的寿宴便昭示着某种隐秘。四兄弟三代人的命运徐徐开展,在老屋迅速倒下社会结构倾倒的背景之下,显露出来的细节竟与上半年那起杭州杀妻案一一印照。寻常居户百万计量的储蓄,搬迁成为最最重要的事件在生活中隐没,所有人每一次交谈都被钞票二字交缠,女性无时无刻不在嫁人与嫁什么人的漩涡之中,连同整个子一代的婚姻问题成为父母最关心的所在——拆迁带来的社会重组使得每次婚配成为百万量记的赌博;以至悬疑小说中的女尸与真实中被碎尸在下水道的妻子。作者将这一切与春江水暖相背的呈现引向了更为隐秘的所在——富春江不破的传统:生长了300年的樟树,驶船离岸跨火盆的婚礼,放生、卜卦与奶奶睡着的船。横轴长卷的展开方式提供了新的观看,但并未打开新的感知路径而造成局部的造作。没有很像谁就难得。

首先对把视野转到家乡的创作表示敬意,一直很喜欢这个片名,把地域文化情感和诗意都融进去了。故事想要讲的东西很庞杂,但讲述的方式却似乎没有主次要点,就是顺着时间往后推。和很多家庭题材的故事一样,提到了很多当代现实生活中饱含争论性的话题,婚恋嫁娶,养老分房,医病债赌,也在台词里面涵盖了富阳当地的民俗文化,比如民歌、江边樟树和盂兰盆节,这些文化虽然不仅限于当地,但也能看出创作者在有心架构它们于这幅山水画卷之上。摄影音乐雪景太加分了。只可惜,我觉得它讲到的大多数内容都是空洞没有情感的。这个家庭,除了奶奶这个人物之外,其他人之间的感情挺单薄的,所有的“爱”几乎没有故事性的表达,容易让观众在纪录片式平铺展现的情节中因没有共情而产生困意,中途猛然一醒,好像是什么打破了段落的连贯,才发现又是顾喜在念台词了。

看完之后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特别“学院派”,这应该是个青年导演的前几部长片,刚刚特意去看了一眼证实了我的想法。片子我认为三星半,配乐很传神,景很美,十分具有东方美学的意蕴,但是这也是让我感觉到片子有些割裂的地方,我看片尾有两个摄影指导和四个摄影,有些场景的摄影很棒,有些又太拉垮了。就比如第一场祝寿的戏,糟糕的高感表现,软绵绵的焦点,又或者是横拍江景让我无法忽视的果冻效应。我可以接受粗粝的影像质感,但是片中这种个别场景出现掉价的摄影就让我看得很难受。从表演上来说,片子里的演员要么是十分生活化的表演方式,虽然我听不懂杭州话,但是台词磕磕绊绊我还是听得出来的,要么就是十分浓重的表演痕迹,相反片中有些素人演员特别自然地融入当前情景,演得很棒。

一个富春江边富阳家族两个春秋的故事,从寿宴开始到祭奠结束。看的时候想起《四个春天》和《吉祥如意》。窦唯的音乐很舒服。很多长镜,部分景别很像是枝裕和的电影。整体观感很舒心,大伯家的闺女真的很违和。导演的四个叔伯和伯母都演的很自然,这种松弛的状态真的只有素人演自己才能实现。结尾镜头摇过一家人梦幻一样的场景,很圆满。中秋大伯二伯两家吃螃蟹说母亲赡养问题的时候,两个伯母脸上的微表情真的很精彩。借大伯闺女做鸡汤时候的话,说出老三是最重情义的人,还有大伯母对母亲赡养问题又为难又舍不得的状态,感觉这就是真实的人,复杂的说不出好坏的真实的人。不是纪录片,是纪录式的剧情故事片,两个半小时也算合理。多加一星鼓励。

都说我们看电影其实是在看其他人的人生,那么这部电影比较真实的展现了别人的人生,讲述了一个大家庭的生活,三代同堂,每个辈分之间的生活琐事将每个家庭联系在一起,却好像又清晰分明,对于爱情、婚姻、亲情不同家庭不同选择,对于我来说有些部分还蛮有代入感。整个电影节奏偏慢,没有明显的戏剧性,喜用场景调度、人物跟随或者固定镜头式的长镜头,还喜欢用大场景,表现富春江一带的城市风景,有些场景颇有《步履不停》的感觉,但是整体的色彩、风景拍摄、独特的构图还是蛮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足之处,河边顾喜的那段话就像在念台词,包括奶奶不会讲方言,就会非常让人出戏,明明是一家的,其他人都讲方言,有些地方的表演有点偏向话剧,有点生硬。

看完《小伟》回家路上非常想看《春江水暖》,两者在横向坐标维度上有着某种相似性:同时代年轻导演创作的有关家庭的影像。但后者要好于前者。《春江水暖》整体的气质,就像片名所使用的颜体书法,无甚惊奇却浑厚自在。开场的宴会长镜头,杯觥交错间因为停电而带来的燥热,铺垫出家族每个成员各自的隐隐躁动与不安。之所以浑厚,是每个人即使身处困境,生活一地鸡毛,也仿佛只是顺势而行,就好像有一个挺实的自然法则在支撑着所有的运行,不论好坏。就像老四在废墟中捡到一封1989年的书信,写信人写着自己婚恋受阻的苦恼,而这也是当下侄女正在经历的。一切在变,一切也没变。影片最明显的败笔之一在于对顾喜的选角失败。片中顾喜父母扮演者的素人演员,使用的方言有多融洽、行为展现有多自然,饰演顾喜的职业演员的普通话就有多隔阂、表演就有多不共鸣。

不论是大量横移和横摇拍摄如展开画卷一般的长镜头还是后拉和zoom out都点出电影要以小见大的本质和野心,这既是顾/余家这样随处可见的中国家庭:单纯质朴的老人、被现实裹挟的中年人、返璞归真的年轻人,也是杭州这样典型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拆迁、重建的中国城市。宏观的影像充满了林立的高楼,而聚焦个体的影像却永远是一副充斥烟火气的世俗景象,观看影像也如同是与影像中的祖孙三代一同呼吸、生活在城市的空间之中。城市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族的命运走向,在其中生活三十年的房子在三天之内就轰然倒塌,正如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也无法令家族注定的分崩离析得以避免,确实能让人联想起小津镜头下的家庭物语,但更中国、给人感觉更亲切。摄影太过美妙,它真的值得在大银幕公映。ps:那个老师的小说是在捏他下水道的人鱼么……

这是一部在中国电影中难得可贵的作品,聚焦了一个家族的百态生活,亲人之间的关系我想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经常面对的,但更多的中国电影走了不切实际,虚无缥缈的路线。我的父亲也是兄弟四人的大家族,所以这部电影让我有种莫名的熟悉感。这些非职业的中年演员的表演非常自然,尤其是饰演大嫂的汪凤娟,演技可圈可点,可以说那不是表演,完全就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展现,相反年轻演员的表现就差太多,顾喜与江老师的台词功力太薄弱,也没有使用方言,听着出戏,江老师的普通话一股台湾口音,实在不像本地人,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缺点,部分台词也过于直白,扣一分。

富春江边游泳的长镜头一度让我想到了《路边野餐》的长镜头,它们都能给我一种魔幻感,赋予了影片生命,因为它们都蕴含着具有排演性质的相遇,用电影之美展现某种带有舞台感的梦幻。观众知道江老师和顾喜的相遇是必然的,但仍然抱有某种期待或不安,那是因为江老师出现在前景,而顾喜隐现在树林中。《路边野餐》的排演是纵向的,时间性的,不同时间刻度的人物在一帧画面中相遇,在另一帧画面里完全分离,在另一帧画面再度相遇,这是指向私人记忆的架构与钻探, 而《春江水暖》的排演是横向的,空间性的,两人在同一幅画卷中游走,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最终相遇合流,影像的力量让人赞叹,它的呈现方式本身展示出不同于《路边野餐》的对于历史的关注。

获得奖项

  • 第30届华鼎奖
    第30届华鼎奖
    提名:中国电影最佳新锐导演
  • 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
    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
    获奖:最佳剧情长片 / 最佳导演
  •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获奖: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影片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
  •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提名: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 最佳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