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2002)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UP:2021-06-08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评分:8.2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 克莱尔·德尼 / 迈克·菲吉斯 / 让-吕克·戈达尔 / 伊日·门泽尔 / 迈克尔·莱德福 / 沃尔克·施隆多夫 / 伊斯特凡·萨博 编剧:
主演: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 / Amit Arroz / Mark Long / Alexandra Staden / 多米尼克·韦斯特 / 毕碧安娜·贝格 / 伊尔姆·赫尔曼 / 鲁道夫·霍辛斯基 / Jean-Luc Nancy / Ana Samardzija / 阿莱克斯·德斯卡 / 丹尼尔·克雷格
类型:剧情 / 爱情 / 科幻 / 歌舞
片长:95 分钟(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 / 146 分钟(意大利)地区:英国 / 德国 / 法国
语言:英语 / 匈牙利语 / 法语 / 德语
影片别名:十分大师-大提琴篇 / 十分钟后:提琴魅力 / 十分钟,年华老去(下)
上映:2002-09-03(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318742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简介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

简评

不知道是哪个无趣无能的好事之徒制作了一个看图填词的胡言乱语的中文字幕,和台词所说内容其实风牛马不相及,搞得我看的十分难受,还好凭借几个词语发现了问题于是去youtube又看了一遍。但事实上,这个合集非常之差,虽然可能贝特鲁奇有点拍出了我看过的最高水平,但也仅限于部分用镜,戈达尔的说教还是依然辛辣尤其部分图像过于真实而可贵,其中最好看的是clair denis的,此外真正的好处可能在于那个德国导演故意的命题作文解题,那种糟糕令人生厌的气质提醒了我应该去看一部他的片子,总体来说这个合集完全无法和我印象中的小提琴篇相提并论,没提到的另外几个短片除了jiri的几乎一无是处,哦对了那个四个分镜的只能是图个乐,主题和内容实在过于老生常谈而毫无见的,只能评价之为,形式十足大于内容。醉酒篇与科幻片十足辣鸡。

,大提琴篇整体更形式主义一些,贝托鲁奇水的故事有种宗教和生命流动感,淋浴触碰了下体,羊水流出,时空就发生转变。关于时间二实验性超强,四个分屏同空间超现实叙事,纪实性强烈的摄影风格。十分钟后的故事非常迷人,一镜到底拍生活的崩坏时刻。启迪蚊子视角的游弋摄影,打乱时空的同时提出哲学问题,动物视角见证人类家庭的意外也出奇的好。最后疙瘩完全先锋式玩脱,搞什么最后几分钟杂烩,不想拍新素材开始采样自己我真的笑死。

因为找不到有字幕的版本,光看着影像和读不懂得印度语大概也了解了一点剧情,导演想要用十分钟讲述了好几个人的一生,贯穿到底离不开恋爱结婚生子终结,用黑白作为全片主基调主要是为了突出年代感,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八九十年代的短片没想到是2002年的。

相比于小号篇,我更偏爱大提琴篇。最喜欢的是贝托鲁奇《水的故事》颇有南柯一梦的味道。较喜欢的有菲吉斯《关于时间》用四个分屏解读时间,实验性强,场面调度能力强,但是过于混乱,空间感很差;萨博《十分钟后》长镜头很厉害;施隆多夫《启迪》模仿飞虫视角,镜头摇晃感带来缥缈虚幻感;雷德福《沉溺于星》中一句i love you。无感的:戈达尔《在时间的黑暗》;德尼《面对南希》;曼佐《一瞬间》。

比起小号篇,大提琴篇更得我心唉。大师们的追忆逝水年华,几乎每一个短片都好喜欢,好久之前看了贝托鲁奇那个就没往下看了,大师对时间的理解,过去当下未来,青春,老去,有意义,无意义,最喜欢菲吉斯,门泽尔和戈达尔的作品,还有那个太空歌剧式的短片也蛮喜欢,最喜欢的是菲吉斯的关于时间2,四个画面的形式,情欲,战争青春,老去。十分钟,随着大师们年华老去吧。配乐实在是太好了!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

进入现在时,一切预想的事都变小了,而这些仅仅发生在十分钟里,正像它在我们一生的时间里那样。原来诺兰在星际穿越里的把戏Michael Radford早在十年前就玩过了。几个故事水准参差不齐,最爱《在时间的黑暗之中》和《丹妮的火车》。

这种10分钟一个片段,就算这个片段拍的不行,刚想有3倍速的念头,就开始下一个片段了,感觉都没好好讲明白就戛然而止。这种探讨时间的哲学文艺片,就是拿去参加比赛获奖的,属于导演拍出来给自己看的,而不是给观众看的,用来展现导演的美感还行,但拿来讲故事就不合格了。豆瓣8分多,imdb上才6分多。。另一部小号(为什么叫大提琴小号看完也没明白)分比这片高,看的人也比这片多,结果这片以前上过top250,那片竟然没上过,有点离谱的。找了一圈全是没字幕的,唯一一个有字幕的迅雷还下不动,400多m估计480,360,240p。。

整体质量非常高,几乎都是认真对待,没有应付之嫌(克莱尔·德尼除外)。每个导演风格鲜明,每个人都颇具大师风范(克莱尔·德尼除外)。个人最喜欢迈克·菲吉斯的《关于时间2》和让-吕克·戈达尔的《黑暗时光》。前者颇具实验艺术性,用科幻的手法包裹时间的母体,短片中还闪烁着阿涅斯·瓦尔达的风格光彩;后者用一部短片拍出了《影像之书》的前传,电影语言令人微醺,是诗也是酒。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水的故事》印度偷渡客和意大利姑娘的一生;迈克·菲吉斯《关于时间 2》人鬼情未了;伊利·曼佐《一瞬间》人生是无数个10分钟;伊斯特凡·萨博《十分钟后》毁灭一生的发酒疯的10分钟;克莱尔·德尼《面对南茜》火车到站前10分钟一男一女的对话。沃尔克·施隆多夫《启迪》时间是什么;迈克尔·莱德福《沉溺于星》以时空飞行为使命的上校享受着片刻的“真实时间”;让·吕克·戈达尔《在时间的黑暗之中》青春、勇气、思想、记忆、爱情、沉默、故事、恐惧、永恒以及影片的最后几分钟。

蓝光重刷。勉强及格。贝托鲁奇延续了东方视角,印度移民在意大利安家立业,结尾重遇当年的神秘老人,故事有南柯一梦的玄妙意味。移民穿裤衩洗澡紧接二人婚礼的戏处理的利落,黑白影调柔软;菲吉斯做了个四格分镜的实验片,身份不明的男人女人,我没看懂想说什么;门泽尔比较取巧,直接把演员鲁道夫·霍辛斯基的电影片段串联到一起,但奇妙的是,所有影像竟能拼合出一个性格延续的角色,能看到人生各个阶段的况味,最后老去的消瘦惊人;萨博和施隆多夫讲的都是急转直下的命运流转,萨博的男主角状态来的太突兀了,没个起承转合。施隆多夫模拟苍蝇视角,但苍蝇飞的这么慢吗?德尼搬演了一段火车上的对谈,隐隐涉及她关注的肤色问题;莱德福选了短片里少见的科幻题材,并且质感尚可,但年轻爹和老儿子的梗太陈旧了;戈达尔各种一分钟,影像粗粝且有残酷美

贝托鲁奇发挥剪辑功效快速讲述似水人生;菲吉斯延续《时间编码》四分屏幕定格不同段的人生;伊利·曼佐(门泽尔)通过喜怒哀乐的瞬间碎片化回顾人生(制作真好);萨博几乎一镜到底地展示在短暂的十分钟里人生可以怎样翻天覆地;克莱尔·德尼记录下火车上十分钟的畅快对话一如漫长人生的琐碎片段;施隆多夫德式探讨时间究竟是什么(台词说得真好);莱德福利用宇宙星际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十分钟变成了数十年),呈现一位探险者的人生选择;最后戈达尔素材拼接强力收尾,太过沉重。(“永垂不朽”之后接的是卡里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