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气球之旅(2007)

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UP:2021-05-22

红气球(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Flight of the Red Balloon)是一部由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电影作品。本片以东方人际关系角度,来勾勒出法国的家庭生活。

红气球之旅

评分:7.4 导演:侯孝贤 编剧:侯孝贤 / 弗兰西斯·马格林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 宋方 / 伊波利特·吉拉尔多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15分钟地区:法国 / 中国台湾
语言:法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红气球的旅行 / Flight of the Red Balloon / 红气球
上映:2007-05-17(戛纳电影节)
IMDb:tt0826711

红气球之旅简介

本片为侯孝贤向法国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Albert Lamorisse)拍摄于1956年的短片、在电影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红气球(Le Ballon Rouge)》的致敬之作,也是他继《咖啡时光》之后拍摄的第二部致敬外语片。
  Suzanne(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每日为一出筹备中的改编自中国元曲的木偶剧《求妻煮海人》中角色的声音演出以及其它琐事忙得焦头烂额,加上丈夫Pierre远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写小说,儿子Simon(Simon Iteanu)成了“累赘”,无奈,她请了在巴黎念电影的中国女孩Song(宋芳 Song Fang)照料Simon。与Simon在一起时,Song双手始终不离摄影机,并向好奇她在拍什么的Simon提及《红气球》。
  Suzanne的房客Marc(Hippolyte GirardotLouise)仗着是Pierre的朋友,时常做出一些令她愤怒的事,而房租更是借口生活贫困已经好几个月未交。Suzanne有心接在布鲁塞尔的女儿Louise(Louise Margolin)回巴黎念书,决定赶走Marc,却不得Pierre理解。将一切看在眼里的Song没有参与类似琐事,她与Suzanne保持着淡然的朋友关系,多数时间想的只是她的电影:Simon发现一个无人理会的大红气球,拉着它穿越巴黎的大街小巷的过程,被她记录在摄影机里,成了一部电影中的电影。之后,该红气球也似有生命般,始终在Simon出现的地点上空飘来荡去。

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提名)侯孝贤

简评

十二月观影之五:看的第四部侯孝贤,终于没有犯困,这次感受到了他强烈的个人拍摄风格营造的孤独、物哀的氛围之感。朱丽叶比诺什几乎在每部影片里都是影后级别的表演,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的拍摄,更加的自然、饱满,令人惊艳。宋方很有气质,期待她个人的导演作品。

宋的处事状态实在是微妙得很恰当,那种国人在外的努力being nice being humble、在其他同胞面前的浅浅挽尊;火车上对表演师傅自行添加翻译内容简直是神来之笔,相较之下她对法国人就可以坦荡荡地说出“我是保姆”。佩服这种心态捕捉的功力!

2018年春节的恒春,我来到台湾最南书店:红气球书屋,种草了这部电影,这部充满符号的作品。红气球每时每刻都需要飘动,而飞行的每一个瞬间就定格着人的每一帧记忆,时刻与前后时间形成的语境是强烈关联的,我不知道恒春红气球书屋老板对于红气球的解读是什么,但我想大概是在这朴素、平缓、温柔而笨拙的生活里,每一次偶然的相遇都是无比珍惜的陪伴,书如此,天气如此,只言片语如此,一举一动如此。

“06”对“56”的致敬,侯孝贤的第二部外语片。在国外拍摄,却有着以前的影子,列车的镜头和木偶戏。很像《咖啡时光》,轻剧情,多生活,重感情。一个镜头:宋举着手中的摄影机,镜头对角向上移动到公寓墙上印着的红气球,和拿相机的阳子如出一辙。幽灵般的红气球飘荡在城市的上空,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却不被剧中人所注意,漂泊在外的华裔“保姆”,琐事缠身的单亲母亲,孤单的孩子,在杂乱密闭的屋子里包裹了喜怒哀乐各种私人情感。恼怒于房客的无理,又强忍着压力和怒气温柔的同女儿通话,烦燥与工作仍细心关照西蒙的生活,比诺什很好,但她的暴躁在侯孝贤这里还是有些不服和突兀。倒映中的红气球与人对位,它是无形的玩伴,穿插于日常,飘荡在镜头,路间,窗前,河边,画中的红气球出现在美术馆的上空,在西蒙的仰头注视下,飘向远方…

有点难过—难过是指,侯导在2007年60岁时,拍了一部这么难看的长片。倒也应证了我一直不想看这部的那种怀疑。日本毕竟近,法国毕竟太远了。语言不通,文化迥异,太过依赖演员状况的半纪录片拍法,加上本来就不善于捕捉现代生活,阿孝咕整个僵死在巴黎。结构,最后只剩后期在剪辑台上试出的结构还算有点意思,就像《千禧曼波》的状况一般。配乐实在又俗又滥用。

侯孝贤就是侯孝贤。感觉好过《咖啡时光》侯孝贤对法国浪漫的精确把握,情节设计之巧妙,演员挑选的出色,以及侯导擅长的无与伦比的场面调度。相比咖啡时光的漫无目的,似有若无的表达,要好的多,要清楚得多,要浪漫的多。朱丽叶比诺什的选角真是太绝了,挑了个典型意义的法国女性大明星来演,人物形象一下子就丰满突出了,而且对观众也要友好一些。

「」侯孝贤对巴黎的捕捉远非靠那些令人熟悉的地标,影片的场景大量建立在室内、街景,反而让我们看到了长镜头在小景别摇移的灵动,借助玻璃镜面反射也拓宽了人与景物间的视觉维度。比诺什的母亲角色有些像影片安静氛围的反面,但也正如此那种焦虑、争吵的生活化气息才愈发自然,候导总有办法串联起那些时光的记忆,哪怕是宋手持摄影机中的影像或是姐弟咖啡馆中的点唱插叙。红气球的含义比原片更抽象化,摄影机往上仰拍,它出现在面前,美妙的诗意。

三星半。开场拍一只红气球飘来飘去,然后转向宋方,她走走停停的状态和气球的运动模式竟然有几分神似,那一瞬间看得我有几分恍惚。但是红气球这个符号远不止这么简单,它给这部电影带来的东西太多了。结尾关于红气球的那幅画则让人想到《冬冬的假期》,片中唯一给到回忆的是西蒙,所以其实在这种看似平淡松散的叙事也暗藏偏重的部分(包括视角的转移)。木偶戏的部分有些看不懂。

我相信巴黎上空始终有一只红气球在流浪,盘旋在每个孩子的心头……影片的节奏与音乐融合的如此之好,像是一篇寂寞的舞曲……朱丽叶大抵是文艺片导演最爱用的演员,当一部电影出现她时便有了艺术的气质,

导演以向前辈艾尔伯特致敬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中国传统戏剧在法国现代社会产生化学效应的故事。红气球在无数的建筑物中穿行,在铁轨旁边暂停,在天空中飞舞,就像一双漫无目的四处游走的眼睛,带我们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又像一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始终出现在西蒙所在的地方。张生煮海的故事让苏珊娜看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可现实中的她却失去了自己的丈夫。西蒙不理解的,问她为什么总是这么着急,她只是说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所幸的是有一个如此可爱又帅气的儿子,苏珊娜的生活也仿佛有了一个红气球总是带给她希望。

美则美矣,从巴黎的美景到镜头设计与调度,都能捕捉到日常生活里的诗意。不过这个致敬经典的红气球情节有点让人摸不透其真实用意,有扰乱叙事视点的嫌疑。气氛和节奏感的建构与《咖啡时光》如出一辙,女主角在车上打电话和盲人调音师这两场比较有印象。

没有看过红气球的原作,艺术性还是有的就会导致观感差些,也确实很闷,苏珊娜雇宋方这个北京来巴黎的交换生照顾自己儿子西蒙,自己的生活一团糟,赶不走的前夫朋友,接不来的女儿,失联的前夫皮埃尔,生活这般琐碎对宋方确实嘎嘎好啊,我倾向于导演进入了宋方的视角,内核还是西蒙,红气球的动向也是西蒙为主导的,最后博物馆那段也说明了,最后想说一句,宋方遇到苏珊娜这个雇主真是太幸运太好,拉闸!

获得奖项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
  • 第59届戛纳电影节
    第59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