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的游戏(1952)

Jeux interditsUP:2021-09-03

《禁忌的游戏》(法语:Jeux interdits)是法国导演雷奈·克莱门特所执导的电影,于1952年上映,改编自佛兰柯斯·波耶(Francois Boyer)的小说《禁忌的游戏》。电影以写实主义手法描述了战争对小孩心灵的创伤,以及围绕在成人世界之间的虚伪。

禁忌的游戏

评分:8.4 导演:雷内·克莱芒 编剧:让·奥朗什 / 雷内·克莱芒
主演:乔吉斯·伯乔利 / 布丽吉特·佛西 / 阿梅代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86 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被禁忌的游戏 / 禁止的游戏 / 无情战火有情天 / 偷十字架的小孩 / Forbidden Games / The Secret Game
上映:1952-05-09
IMDb:tt0043686

剧情简介

二次大战巴黎沦陷后,一群逃难者在路上遭到纳粹德国飞机的轰炸。5岁女孩保丽(Paulette)的父母和小狗刚被炸死。正当保丽遭逢巨大伤痛之际,遇上名叫米歇尔(Michel)的10岁男孩,还把保丽带回农场的家中,说服了父母收养这名孤儿。他还帮保丽将小狗尸体埋在一个废弃的水磨坊里,也帮助她克服悲痛心情。两个孩子开始收集其他死去的动物尸体,并从当地偷来灵车、教堂祭坛、别人墓地十字架,煞有介事地模仿宗教仪式,把动物安葬起来,开始他们「禁忌的游戏」。米歇尔的父亲发现墓地的十字架不翼而飞,怀疑是米歇尔做的,可是不知它们被拿到哪里。后来警察来米歇尔家要找保丽,米歇尔不愿与保丽分开,要求爸爸不要交她出来,还答应告知十字架的去向。可是,米歇尔爸爸食言,保丽被送进红十字会的收容所,保丽伤心不已在茫茫人海中泪眼婆娑呼唤著米歇尔的名字。

角色

  • Georges Poujouly - Michel Dollé
  • Brigitte Fossey - Paulette
  • Amédée - Francis Gouard
  • Laurence Badie - Berthe Dollé
  • Suzanne Courtal - Madame Dollé
  • Lucien Hubert - Dollé
  • Jacques Marin - Georges Dollé
  • Pierre Merovée - Raymond Dollé
  • Louis Saintève - the Priest

获奖

  • 195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 1952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 1953年:奥斯卡荣誉奖(颁发予首次在美国发行的最佳外语电影)
  • 1954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电影

简评

作为反战电影的经典之作,《禁忌的游戏》显得很特别。影片并没有直面战争,仅以开头五六分钟交代了“二战”背景,剩下的篇幅仿如乡村风情画,简单到只是细致入微地描述两个孩子的游戏,夹杂着两户穷人邻居的家庭恩怨,音乐舒缓,画面优美,让人几乎忘记战争。但就在这样琐碎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孩子游戏的深入,影片呈现了关于战争、宗教信仰、童年情感,以及谎言、信赖等诸多人性深处的问题。战争的影子无所不在,与故事融为一体。出色的编剧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造就了一部杰出的黑白片佳作。

因为《爱的罗曼史》找到的这个片,居然长影还译制过,片子不错,情节有点跳跃,结尾没看懂。但小女孩和小男孩的单纯世界和大人们的悲惨世界强烈对照配上黑白胶片的强化效果,不同寻常的十字架情结,很不一样的感受。对这个吉他曲子的感觉完全变了,完全不romance了,却又似乎另类的romance。

同樣使用《愛的羅曼史》,《Stranger Under My Skin》唱的是擺脫不掉前度只好把愛葬在皮囊之下,本片是把小孩對死亡的無知用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來,所以「禁忌」的遊戲僅是之於成人禁忌而已;看短評裡很多人覺得小男孩變態,那就對了,他所做的,殘害生靈後的假仁假義,不就是微縮版的戰爭嗎?

虽然剧情还行,但是小女孩真的会让人火大。轰炸的时候乱跑为了去追小狗,结果父母没办法只好跑出安全地带去追她,导致父母和小狗都中弹死去。为了埋葬小狗让小男孩去偷十字架,甚至还一起去墓地偷小男孩哥哥的十字架,导致好心收养她的家庭和邻居产生误会大打一架。而且为什么小女孩只惦记着埋葬自己的小狗,忘了自己的父母?某条高赞短评说得对,天使的反面是恶魔啊……

在打开《禁忌的游戏》之前,不知你是孩子,还是已经成人。克雷蒙这部孩童视角的成人童话能够成为不朽的杰作不是因为它里面展现的各种「禁忌」内容,而是这个极富哲思与讽刺意味的标题:人类把禁忌当做了游戏,而且乐在其中。尽管荒唐,但这就是人性: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潘多拉盒子上了锁,却还是打开了它。明知里面记载着血泪书写成的历史,人类却还是要以血泪不断续写和修改它。明知战争会夺走一切,人类却还是允许它发生。因此讨论谁善谁恶没有意义,与其把打仗当做儿戏,不如让儿戏代替战争。因为战争对谁都是痛苦,对孩子却尤其残酷:大人只是失去了知觉,孩子不仅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宠物,失去了身份和伙伴——最终,孩子在这种不断失去的游戏中失去了童真、童趣和童年——成为大人。不知在合上这部「爱的罗曼史」之后,你是孩子,还是已经成人。

镜头一开始就是炮火连天的逃难现场,刚开始,真的直冒火,直接认为她是个熊孩子间接害死了父母。看下去,渐渐理解两儿童打破成人规则的各种难以理愈的举动,是纯真是简单吧!不过,这类孩子,我还是认为是缺乏"爱与边界"的教育,毕竟那是身处一个战争年代呐。此片配乐也是一特色,唯一一首巜爱的罗曼史》吉他配乐贯穿片中。

从没看过这么美的墓地,各色各样的十字架,埋葬的却是形形色色的动物。战争中死去的人们连狗都不如,因为只是挖个洞埋了。宝莉特和米歇尔却赋予死亡一种特殊的仪式感,尽管他们尚未明白死亡到底是什么。一个是父母死在身边,一个是哥哥死在眼前;一个想着小狗,一个想着果腹和偷十字架。看似荒唐,却是他们定义框架中的死亡意义。心酸,背上,遗憾,又有点暖。

美极。老泪纵横致以纯真年代爱怜乃至崇敬。20世纪下半叶逐渐出现一些14岁以下儿童犯下的谋杀案,社会对naughty child的恐慌直接投映在部分影视作品中。相较将儿童天真之恶展现得沦浃肌髓的同时代后期作品《坏种》,这部依附于二战背景之下描摹出的儿童世界更加温柔与真切,颇为动人。稚子何辜,这场禁忌游戏的悲壮收场在成人的斗争和喧嚣比对下也更令人心碎。导演太懂。

孩子们没有成人的焦虑、不安、伪善和恐慌,所以不需要十字架作为洗刷罪恶抚慰灵魂的圣器。小女孩眼里的十字架只是“美”的载体,小男孩眼里的十字架只是“爱”的凭证。这场让成人大惊失色的“禁忌的游戏”恰恰是孩童纯真天性的显露,是不掺杂任何利益和欲望的爱恋。ps果然在评论区找到了那段反复出现又让人觉得很熟悉的吉他旋律,是西班牙演奏家Narciso Yepes的Romance De Amor。

不敢说完全看懂了,但有些迷思感悟。死亡,宗教,战争,农民家庭,通过各种精巧的象征设计赋予了这部片子若隐若现的哲学含义。但从大人的角度来看或许是带有无知邪恶的童真所做的“禁忌游戏”,从孩子的角度其实无非是被战争和死亡这种毫无理由的荒谬力量的掠夺后,无法理解自己的处境却依然想要弥补自己内心突如其来的空洞与寂寞而作出的努力罢了。另外,对两个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的表演设计相当深入生动,很多行动第一眼觉得讶异,但细想来又似乎和自己交往过的小孩子们的言行相当共通。印象最深的是宝莱通过触摸逝者和自己的体温来感受生死的设计。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最后的见证者》中,一些口述者对于战争的回忆基本就是由几个单词串联起来的。如同本片中的小女孩,如果她幸存下来,记忆中的战争模样或许就是妈妈,小狗,土坑,十字架,米歇尔。所以电影《禁忌的游戏》与书籍《最后的见证者》用平淡、童真的日常控诉了战争的残酷。这些孩子的童年是疯狂时代的写真,他们在战争中过早地成为了男人和女人,邂逅了死神。全片最大的亮点是两位小演员纯真的表演和吉他曲《爱的罗曼史》。

.13 单纯得发亮的两小无猜令人动容,但放在战争大背景下的这个故事却隐隐透着可怖,正是纯真的动机凸显的背脊发凉。Paulette那一声声「Michel」让人心碎,那一句「还有人」更让人发颤。D说,法国这几十年都太和平了。(两个小主角太棒

获得奖项

  • 第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 第4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第4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海外电影
  • 第1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1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电影故事
  • 第27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第27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Kinema Junpo Award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第13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13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