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莫汉神父(1961)

Léon MorinUP:2023-08-21

莱昂莫汉神父

评分:8.3 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编剧:贝阿特里克斯·贝克 /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主演:让-保罗·贝尔蒙多 / 埃玛妞·丽娃 / 伊雷娜·通克 / Nicole Mirel / Gisèle Grimm / Marco Behar / Monique Bertho / 马克·埃罗 / Nina Grégoire / Monique Hennessy / Edith Loria / Micheline Schererre / Renée Liques / Simone Vannier / 吕西安娜·马尔尚 / 帕特丽夏·盖兹 / 格雷德·布尔 / 霍华德·沃侬 / Claude Achard / 莫里斯·奥泽尔 / André Badin / 沃尔克·施隆多夫
类型:剧情 / 爱情 / 战争
片长:118分钟 / 129分钟(导演剪辑版)地区:法国 / 意大利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神父莱昂莫林 / Leon Morin, Priest / The Forgiven Sinner / 莱昂·莫汉神父
上映:1961-09-03(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055082

莱昂莫汉神父简介

一个年轻英俊的神父引起了一个名叫芭妮的年轻寡妇(莉瓦)的注意。芭妮富有魅力而且风趣,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一天,芭妮一时兴起进入了莫汉神父所在的教堂,在告解室里激烈的批评莫汉的信仰。但又被他的回答所吸引,芭妮于是跟神父建立了一种双方趋于理解的关系,尽管莫汉尽其所能令芭妮信仰天主教,但是……

简评

《莱昂莫汉神父》是一部很轻的电影,无论是教义探讨时的对话,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我”的同性之爱;战争几乎只被处理成穿着不同制服的男人,和几次夜半时分的巨响,甚至我还会因爱欲而眼盲到无视炮火的废墟;对法奸的调侃;小孩与纳粹的拥抱),都足够灵敏、迅捷,甚或轻快得有些生硬。有两个场景值得重视:当爱欲折磨着“我”的心以至于催生了毁灭式的激情时,梅尔维尔是如何表现的?他叫两个主人公轮流劈柴,刀斧在此一方面先声夺人地宣示了二人的冲突,一方面又以它的暴力,隐喻着这种毁灭倾向——毕竟一旦她表露心迹,便冒犯了上帝,也将可能失去神父的友谊。另外便是结尾,心仪者的离去所带来的空虚如何呈现?梅尔维尔将她引向了一所四面迎风的破败房屋,她的心便如此被风灌满。

在战争的理性失序的阴影下,一个单身妈妈感到的那种不安,如何投射、又塑造farther的形象(圣/神/人),以至于用直觉的皈依来填补对他禁忌的欲望,那句“灾难降临了”一语成谶,欲望越是强烈,越是不可触及。影片用一个宗教故事完成了一个爱情故事,反之亦然。当莱昂莫汉将信仰比喻为爱时,他自身反而成为巴妮将两者混为一体的证明,真是精妙啊,还有前面巴妮说宁愿与木头do it,后来神父就来帮忙劈木头(真是深不可测的立flag…),梅尔维尔似乎拍了一部伯格曼的电影,神恩作为抽象的存在,最终通过人与人的富含张力的关系体现(“我的灵魂满是妓院”—>“祂给我的比我要的更多”),这仿佛也是电影的隐喻,媒介让我们感知超越之物,以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在大银幕看老电影的场面调度实在太享受了。

“我的灵魂是座妓院。”| 光影明暗也太迷人了吧,缓慢的运动镜头慢慢流淌出克制着的爱与情绪。在探讨宗教的过程中一步一步俘获你,丽娃的每一个问题与其说是被神父的回复解答,不如说是被神父本身的存在解答。感谢两个演员表演的细节如此精确,极好得传达出了神父-教徒间的控制/对抗。.这是《精疲力尽》后我看得第二部贝尔蒙多,可怎么看他演的禁欲神父怎么别扭,个人气质太顽劣。但是确实够帅!

这部电影和之前看过的梅尔维尔截然不同,一个是以女主人公作为故事核心和情感中心,有着梅尔维尔笔下其他女性角色所缺乏的弧线;而另外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是,《神父》有着完全不同的独特节奏,如果一开始没看到这是梅尔维尔的电影,绝对猜不到这是他导演的

。①二战,法国被德国占领时期的某法国小镇:原来是基督徒、后来变成了无神论共产主义者的寡妇(死去的丈夫是犹太人)在与年轻男牧师A各种互动时逐渐被他的善意(是出于他所认为的教义还是真的动了感情不好说)/魅力所吸引,以及寡妇「因她的亲人被抓而为寻求寄托重新变成基督徒」后向A求爱却被A以信仰为由拒绝,最终两人BE。②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各种口吻类似《广岛之恋》的独白 (以tell代替show,从而让气氛更抑制,这契合角色间克制/含蓄的情感)。③比起《海的沉默》,本片不管是配乐的运用还是表演模式的选择都更节制/克制。④叙事松散+戏剧性张力不足(而且这俩点都缺乏足够的影像道理)+(?)A的心理曲线模糊。

虽是早期作品,并且因为剧情需要穿插大量对白,但还是梅尔维尔那种阴郁简洁的风格,并且处处显出细密匠心,情节和镜头流畅到无以复加。另一方面,思想内涵极其丰富细腻富有层次,使片子不仅是一部形式完美的佳作,更渗透了时代之变、情感之变、精神之问。此外,贝尔蒙多在此片中的精湛表现着实使人赞叹。

。以爱为诱饵,渴求并祈祷更近身的触碰,这是抵达神圣途中懒惰的表现,况且又是条必然的死路,因爱的来源不在自身,一切都是被上帝给予和分享所得,不可将脑中的幻想误解为来自于内部。所谓自我弃绝,是抛弃掉以我为主语的妄想,或将这个主语包进更大的主人中。不再希求外部的结合,才能够在内部唤醒圣灵。神不可触,求圣之路无尽头,怀着绝望的情感爱上帝,是感受上帝之爱的唯一途径。

情愿做个犯错的人也不错过你——理性的《莱昂莫汉神父》为这句动听的誓言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他以上帝的名义向你证明,人们情愿错过,也不愿犯错。这便是人的经验赋予人的局限。一位神父和一位寡妇在一座「看不见的教堂」里进行着一场你来我往思想上的交锋,结果二者关系却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有权解释「神义」的人最终抛出一句再见,而误读它的人只能平静地离开。梅尔维尔这部心理分析剧旨在揭示共产主义者在天主教语境里的异教徒身份,并以女主角爱情期许的破灭昭示着这种政治理想于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不可实现的命运。然而将人性之爱比作枯枝的《莱昂莫汉神父》似乎也让我们看到了他自身的局限性,于是他只能容忍人的罪恶,而那位英俊的男子却可以用神的言语哄着孩子睡觉。爱是什么?对于《非理性的人》来说,爱是从信仰里生长出来又被理性扬弃的指甲。

信徒、神父,甚至故事的编排者梅尔维尔,都处于一种向往崇高但仍砥砺前行的暧昧状态,而这种暧昧则基本构成了梅尔维尔作品中那种介于类型故事与哲学思考间的独特美感,在其精致但略显质朴冷漠的影调下,演员魅力往往成为这种美感的最佳代言,这一部中自然是浑然天成的丽娃与贝尔蒙多。

叙事洗练,镜头切换单调。独白与问答好多,而感情渲染太浓。欲望藏在炮火声中,藏在梦里,藏在纽扣、钢琴、刀斧,藏在家徒四壁;而他永远单薄,永远可以只身抵挡,只留下书与梨与逝去的时间,于是只得相信是神站在他的一边。愿意为知而死的小女孩,爱德国人,恨美国人,这些他通通温柔接纳,却如神塑般拒绝拾级而上的爱,博爱其实是一种残酷吧。给五星因为我好心碎,且不相信《伦敦生活》的菲比没有看过此片。

情愿做个犯错的人也不错过你——理性的《莱昂莫汉神父》为这句动听的誓言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他以上帝的名义向你证明,人们情愿错过,也不愿犯错。这便是人的经验赋予人的局限。一位神父和一位寡妇在一座「看不见的教堂」里进行着一场你来我往思想上的交锋,结果二者关系却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有权解释「神义」的人最终抛出一句再见,而误读它的人只能平静地离开。梅尔维尔这部心理分析剧旨在揭示共产主义者在天主教语境里的异教徒身份,并以女主角爱情期许的破灭昭示着这种政治理想于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不可实现的命运。然而将人性之爱比作枯枝的《莱昂莫汉神父》似乎也让我们看到了他自身的局限性,于是他只能容忍人的罪恶,而那位英俊的男子却可以用神的言语哄着孩子睡觉。爱是什么?对于《非理性的人》来说,爱是从信仰里长出来又被理性扬弃的手指甲。

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但缺乏新浪潮那种会玩的娱乐性,新浪潮质感全无。不停的切镜,不停的fade to black让我很是不习惯,好像是未完成的半成品;让贝尔蒙多演神父,神父和女子之间那种若即若离朦朦胧胧的感觉让人更是觉得别扭。原本该是神父和女子,结果差点演成二战情境下的战火姐妹篇——半同性,新浪潮的感觉哪去了?法国“新浪潮”,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获得奖项

  • 第1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1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Foreign Actor
  • 第22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22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Award of the City of Ve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