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1962)

Birdman of AlcatrazUP:2023-07-18

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评分:8.8 导演:约翰·弗兰克海默 编剧:盖伊·特鲁斯佩尔
主演:伯特·兰卡斯特 / 卡尔·莫尔登 / 瑟尔玛·瑞特 / 内维尔·布兰德 / 贝蒂·菲尔德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47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终身犯
上映:1962-07-03
IMDb:tt0055798

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简介

监狱电影中的代表作,改编自真人真事。桀骜不驯的青年劳勃斯.特劳德被判终身监禁,某日有一只生病的小鸟飞进他的牢房,在他细心呵护下竟然将小鸟医好了。他从此在狱中发奋研究,成为国际知名的鸟类学家。期间他要对抗过分保护他的母亲和粗暴的监狱长,也依旧不改其志,最后透过作家汤姆.加迪斯将他的传奇故事流传于世。导演约翰.弗兰肯海默以严谨手法诠释这个基本上相当静态的故事,虽然没有一般逃狱电影的紧张刺激动作,但气氛依旧紧凑动人。兰卡斯特充分掌握住主人翁的气质和感情,扮演狱友的特利.萨瓦莱斯亦十分抢戏。

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伯特·兰卡斯特 第2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约翰·弗兰克海默 第20届金球奖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提名)伯特·兰卡斯特

简评

没想到剧情如此跌宕起伏,内涵的丰富程度远超于肖申克,监狱管理与教育本质上有些相同之处,专注和天赋的光芒在任何环境下都磨灭不掉。另外印象很深的就是Bob翻看Stella钱包那一段,没有任何露骨和轻浮的表现,但却无限暧昧缠绵。镜头很考究,好片子。

重温:在自学成才养鸟“学家”、监狱无法禁锢灵魂与刑罚已足够抵消罪孽等先入为的主前提下去刻画人物,显得过于说教刻板;兰卡斯特内心的过渡极为粗糙,狂躁易怒的杀人犯瞬间变成人畜无害、甚至如佛祖般平和慈祥的养鸟人,他或许代表了某个被遗弃歧视的阶层,但现实里如他般能“自新”的凤毛麟角,于受害者一方更是无法接受这种表述;提供鸟食、干冰、书籍,无人干涉的妻子探访,半个世纪的今天看来,这个监狱的条件也无法用苛刻来形容,即便后半段努力想展示残酷和欺压人性的一面,但与残酷显示对照显得矫情。发明成果减刑是人类刑罚的进步之处,不过我想到的竟然是孙小果。

在监禁自由的地方,男主以对生命的呵护和研究为契机,缓慢积累、深入探索、荡涤戾气,终于完成了孤独沉淀后的自我救赎、自我成就,他获得了价值实现的珍贵的高层次自由,这是狱中人(笼中鸟)在肉身桎梏逆境中极致的智慧激荡和精神超拔。影片叙事沉稳,节奏递进恰到好处,非常耐心地积攒点滴希望:三分钟镜头展现雏鸟破壳奇迹、几次三番地药物治疗实验终于让鸟儿婉转啼鸣、借来专业书籍做研究写书、孜孜无怠搞实验出版专著、与老友告别或重逢时的柔软、反思批判体制的执着。。。暗流涌动中总能让观者洒泪动情,情节波折加剧矛盾冲突。兰卡斯特化身片中角色,表演细腻贴切,真演技大神!

从暴虐到儒雅,从妈宝到独立,从不在乎生命到视其为珍宝,从想要假释到不在乎是否假释,一部电影可以如此不流水账的讲述一个人一生的变化,导演编剧功不可没。它不仅摸索一个灵魂的自由度,也在探讨监狱作为一种实体教育机构的正确性正义性,在刚开始对杀人犯监狱是一个很正确的存在,但最后监狱又成了一个被质疑的存在,正反例子都有,很客观的视角,观影者的情感伴随着电影时间轴不断变化,不断自问,不说教不引导我很喜欢。

讲述斯特劳德入狱后一生的故事,观影者随着男主的经历,年龄的增长,一步步代入进去,同时也会得到自己对事物的反省和思考,而且涉及到的要素很多其实,比如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以有对监狱这一体制的思考,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可以有对男主潜心研究的共鸣等等。不过,这一切都要从一个一如既往的雨天,一只鸟的到来说起,斯特劳德的监狱生活开始发生了一丝丝改变。

最爱的监狱片!虽然是监狱片但是显得无比岁月静好,很新奇很独树一帜的角度!有了小鸟后整个监狱的氛围都变得其乐融融(不是)。且听鸟鸣,斯特劳德在小鸟的环绕中变得柔软,开始学着用温柔的态度对待世界的封锁,而不是暴躁和怨天尤人。斯特劳德被小鸟拯救,整座监狱也因此变得生动鲜活…为了救治小鸟,斯特劳德开始学习和研究,专注而忘我的沉浸在研究中的人总是令我羡慕。以及他后面对监狱管理的思考真的很深刻

监狱养鸟记,一个只读过3年小学的犯人狱中养鸟把自己养成了鸟类学家和血液学家,真是咄咄怪事。人类太惧怕无聊了,即使在坐牢也必须要找点事情做。向总统情愿免除死刑这里还是感觉不太真实,美国总统每天都在忙这种小事吗?后面主角扪心自问、向狱卒道歉,又抛弃了极度恋子、阻碍他获得自由的母亲,将影片内涵提高了一个档次。养鸟的那几段看起来很轻松,特别是喂养鸟儿、孵化鸟儿、训练鸟儿杂技,但是阿尔卡特兹犯人的暴动结尾我觉得略显多余。

60年代,那个最为自由的年代,连娱乐至上的好莱坞都能出品这么有深度的电影。,天地仍为牢笼;找到人生的意义,监狱亦可作诗。:从变态的溺爱中拯救自己,从伦理的桎梏中拯救妻子,从鸟类的研究中拯救生命,从暴动的镇压中拯救青年(未成功),从最后的对话中拯救监狱长。、尊严的光芒照亮每一处被制度压抑的角落,所有从事监狱工作的体制内人士都应该看看本片。

主演的演技真的可圈可点,把从19岁入狱初的反社会人格到72岁的平静毫无违和地表现出来。从风雨中遇见小鸟初的无动于衷,为小雀找食的饶有兴味,到观察小鸟孵化的热切,到为小鸟疫病的夜不能寐,最后到研究鸟类的专注理性,主人公确是这样慢慢找到了精神寄托。与狱卒然森和典狱长哈维的人物对话也从侧面反映出Straud的人情味的转变,Stroud和哈维的最后一场对话与影片开头相呼应——身在牢笼五十载,贵在保持精神的独立自由。PS:妻子一角在最后探访中眼神出戏,感情也不是特别饱满,不知是不是为了故意表现男女主的情感反差。

每个人对抗孤独的方式也许也都不尽相同,但也许有一点是共通的:敢于直面活生生的孤独的勇士,终将以他的坚韧和柔情,赢得所有人的尊重。纵然是囚犯又如何呢,他们也不应一直被别人践踏,也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和诉求,他们也一直都有想飞的梦想。人生在世,如果上帝注定让你一直处于黑暗的逆境之中,不必害怕更不必慌张,更要踏实安稳的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学会从这贫瘠的裂缝中,开出一朵壮丽绚烂的生命之花!

。聚焦于一个人如何凭借生之欲望完成去家庭、社会、及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抗争过程。没有太多暴戾情绪蠢蠢欲动以待发泄,不将矛盾对准狱长所代表的部分法治理念,就连个人反规训斗争牵引出的群体暴动也没能带来值得肯定的正向结果,究其因果只不过为表达一个知易行难的道理:个人权利不能轻易让渡给威权体制。主人公刚入狱时鲁莽至极的极端行径和之后不断要求自我提升的狱内表现均指向于此。剧作层面对主人公知行合一的人格建构可谓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年轻时你会思考自由是什么,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你则会思考尊严是什么。当劳勃斯在奄奄一息的叛乱者前喃喃自语"你这个年龄居然谈论死亡"时,其实他们都赢得了自己的胜利,做出了最合适于自己的选择。为自由而死和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自由其实皆是可贵的——我们没有理由指摘任何一方。劳勃斯在岁月的沉淀后变得更像一个圣人,一个沙漠里的基督教父。他予以所有人有益的教导是——珍视时间,认清时间对你的意义……

获得奖项

  • 第20届金球奖
    第20届金球奖
    提名:Best Actor - Drama / Best Supporting Actor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第1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1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Foreign Actor
  • 第15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15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23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23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沃尔皮杯奖-最佳男演员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7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27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沃尔皮杯奖-最佳男演员 / San Giorgio Prize
    提名:金狮奖
  • 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黑白片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