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三郎(1997)

Legend of Mad PhoenixUP:2021-03-09

《南海十三郎》(英语:The Mad Phoenix)是依据香港编剧家杜国威所撰写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为基础,再进行改编的电影作品,高志森监制导演。

南海十三郎

评分:9.3 导演:高志森 编剧:杜国威
主演:谢君豪 / 潘灿良 / 苏玉华 / 梁汉威 / 吴绮莉 / 黄霑 / 周志辉
类型:剧情 / 爱情 / 传记
片长:110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
影片别名:The Mad Phoenix
上映:1997-05-15(中国香港)
IMDb:tt0134836

概述

在香港街头,一群人在听一个说书人讲故事。一辆警车开来,以妨碍交通为名将说书人带回警局。有两个人为了继续听故事而跟警察动手,为的是能和说书人一起被带回警局。说书人说的是多年前一个著名的粤剧编剧南海十三郎的故事。十三郎生于广东南海,在家中排行十三,父亲是江太史公。在一次慈善舞会上,十三郎对上海女子莉莉一见钟情,并追随其到上海,但莉莉对他并无好感。十三郎在上海流落街头。两年后他回到家乡,但已被学校开除。他每天去戏场看戏,与戏班老板薛老五结识。他为薛老五写了新曲子,从此起艺名南海十三郎。随着他的戏被广为传唱,南海十三郎的名气也随之大增。十三郎是个天才,他同时写几部戏,几个人同时记谱都跟不上。一天来了个叫唐涤生的青年,他为十三郎记谱并拜他为师。抗战爆发后,南海十三郎到江西写剧本慰劳战士。他看不惯有的用女人大腿来瓦解军心,动手打了同行,但却得不到上司支持。战争结束后,十三郎回到了广东,但没有人请他写剧本,他写的抗日剧本没人看也没人演。十三郎疯了,他流浪到香港,冻死在香港街头。十三郎的故事讲完了,说书人被保释出狱,大家问说书人和十三郎什么关系,说书人告诉大家,这只是一个潦倒编剧在讲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幕后花絮。

剧情简介

江誉镠(音:求)生于广州江太史之家,家中排行十三,自幼天资聪慧,但却不喜与他人相处。他是华人书院的高材生,在一次慈善舞会上,他被名叫莉莉的女孩吸引,不惜放弃学业,专程远赴上海追求。但是,莉莉对他并无特殊好感,让他在上海流落街头,一待就是两年时间。

然而,江誉镠从小在耳濡目染下特别喜欢粤剧,经常在粤剧场内出没。当时,最有名气的是薛老五,便直闯后台告诉他唱的不好,还毛遂自荐拿出写好的剧本给他。某天,薛老五看过剧本后,便邀请江誉镠担任编剧,正式使用「南海十三郎」的名义出道。

二、三十年代,他因替粤剧名伶薛老五编剧而名噪一时,但却少负文才而恃才傲物,不轻易替人写作。他的聪明才智过人,甚至让抄辞的人都来不及写下,所以到后来都没人愿意服侍他。他向前来求学的人总是百般刁难,直到唐涤生被他所欣赏,俩人以兄弟相称。从此,唐涤生便跟在他的身边抄写及讨论剧本。

三、四十年代,日本军队不断侵略中国,大多数的粤剧戏班也因战乱而解散。甚至,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冷言逼走唐涤生,期盼唐涤生能在香港闯出一片天地。后来,南海十三郎粤港各地策划剧团演出,高声呼吁救国救民。但是,前往前线劳军时,反而鄙俗表演大受欢迎,深感受辱的他对另一团长大打出手,被迫倒茶认错。

对日抗战结束后,再也没人想看忠孝节义的粤剧,加上他恃才傲物又脾气古怪,让每个戏班都不敢邀请他编写剧本。虽然,环境演变到目前的情况,但他仍不愿改变自己的坚持,也不愿接受亲友的帮助。

往后,南海十三郎遭逢爱情与事业的双重打击下,整个人精神陷入失常的状态,数度进出精神病院内接受治疗。最后,甚至生活潦倒,流落香港街头,客死异乡。

人物角色

角色名称演员备注
江誉镠/南海十三郎谢君豪粤曲编剧家
江誉镠/南海十三郎(童年)朱威廉
唐涤生潘灿良江誉镠的学生
江少仪/梅仙苏玉华
Lily/莉莉吴绮莉
薛觉先/薛老五梁汉威粤剧名伶
江孔殷/太史公周志辉江誉镠的父亲
孖二八黄霑
说书人李镇洲
说书人(童年)黄希扬
三姨太李枫
来福袁富华
新靓就杨英伟
任惜花龚国强
梁红玉郑咏梅
陈锦棠陈剑烽
班政家叶荣祖
宝莲寺住持司马华龙
冯班主黄新

奖项

入围第34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高志森「最佳男配角奖」:潘灿良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谢君豪「最佳男配角奖」:潘灿良荣获第34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谢君豪「最佳改编剧本奖」:杜国威「最佳剪辑奖」:高志森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杜国威金紫荆奖「年度十大华语片」

简评

从戏谑到悲情,从才华横溢到疯癫于世,十三郎是凋零的天才,更是罕见的痴人。文章非无价,难寻的是知己和伯乐,说起来最令我触动的剧情,其实是与薛五哥和唐涤生的重逢场面。大义文人式的傲骨外面,包裹的是游戏人间的傲气,只是人生际遇总是难以预料,即使是天才也难以应付。其实十三郎哪怕与世俗再妥协一点点、功利一点点,结局绝不至如此,总觉得这样的天才,最理想的结局应该是看破红尘出家。表演很好,不过结尾游走在街头流浪者间的连续剪切镜头才是神来之笔,想起了曾经遇到过的一些流浪汉,他们的故事也值得书写。

小时候在凤凰卫视看过这场金马奖的直播,对这部剧剧名和谢君豪这个名字印象很深刻,直至长大发现老在大陆仙侠剧当男配的就是谢君豪觉得有点意外。年代久远,画质粗糙,还好两倍速不至于难熬。剧里说,天才要嘛早死要嘛疯癫,因为天才不会和世俗妥协。永生有什么好,永生多痛苦。南海十三郎不疯癫,他很清醒,尤其在抗战时对劳军表演的坚持,在战后对演出文化的宣扬,简直伟光正。可能运气都在前几年用光了,晚年光脚离世令人唏嘘。这是一个落魄编剧写的另一个落魄编剧的故事,献给所有编剧

戏剧,史诗,大人物,大环境,悲剧……这就是一部冲着各种奖项去的电影。喜欢里面的那句台词:不要以为自己是天才,因为天才通常就两个下场,不是英年早逝就是疯了。但是压下哥哥夺得当年的金马影帝这我不服,金马当时的解释是哥哥是基佬所以《春光乍泻》里的表演是本色出演,这点我难以苟同。果然巩俐说的没错,金马很不专业。谢君豪表演很棒,但总缺点东西。各个演员的表演也都带有很浓重的戏剧表演痕迹。戏剧是戏剧,电影是电影,这是两个评价系统。不过难以想象拍喜剧出身的高志森居然也能拍出这么有水准的悲剧。还有一点就是没想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打火名场面居然是致敬这部电影。

很喜欢结尾的那一组街头众生相镜头;谢君豪演技真的太绝了!由衷的赞叹,真的被惊艳到了,还有就是发现他和黄宗泽真的长得好像,当然演技就高下立判了;蒙太奇也用的很有新意,很巧妙,很符合真假难辨,虚构与幻觉界限模糊的思想内涵;十三郎的性格显然是不完美的,但导演厉害就在于他没有将十三郎的悲剧归结于他几乎病态的狂妄,也成功地引起了观众的共情,看的过程已经记不清自己哭过多少次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真的有好多的广东人,看到南国那里有种奇妙的感觉;最后,wg和战时慰军那里,“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老港编剧们对老一辈先烈的缅怀和追忆,更像是香港编剧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放给台下工友们看的先进人物事迹展播。江誉镠南海十三郎确有其人,命运引人唏嘘,代表了一种传统戏剧风格与时代的凋零。十三郎其人究竟若何无从可考,但将十三郎塑造成坚守底线不愿向世俗妥协的孤傲形象更多是编剧从业者们的自勉:坚决不洒狗血,坚决不向世俗娱乐妥协,坚守戏剧传统的底线;虽然香港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是五毒俱全的流水线娱乐产品,但有梦总是好的。本片在豆瓣分这么高除了前半部分主要演员扎实的戏曲功底以外,后半部分十三郎家道中落疯疯癫癫横死街头的悲惨遭遇以及人物前后际遇的巨大反差是主要原因。豆瓣基数庞大的伪文青们就爱看这种体面人归于落魄的传统悲剧,后半段谢君豪疯癫乖张的表演跟悲情底色的渲染也确实到位,好片。

看哭三次,一个天才注定不被俗世所容纳,天才的结果只有两个,一种早死,一种变疯。现实会让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变得疯狂,于是装疯卖傻。只有这样才会逍遥自在,不需要有人懂,只需要自己活得懂就行。与唐涤生相遇后,也算是救赎了十三郎,才刚被拉回来,唐涤生又突发心脏病逝世。听到仆人来寺庙,讲父亲的逝世,又开始赎罪。我丢了两只鞋,左脚被英国人偷走,右脚被美国人偷走。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剧本真的很好写,人立足了就够了,戏剧冲突有了就够了。被删减的反应文革,问心无愧不违背良心做事的人们,在这个现实的无法存活。一个潦倒编剧讲着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

本片讲述了一代粤剧剧作家江誉镠传奇而悲剧的一生。张弛有度,曲折动人。看完真是令人嗟叹不已。江誉镠的人生悲剧,既有传统中国文人逢遭改天换地的新时代的大环境因素,也有自己性格的原因。他恃才放旷,又倜傥不羁;文采非凡,却不事逢迎;一片痴心,却遇人不淑。在爱情和事业的双重打击之下,江誉镠一蹶不振,流落街头,整个后半生浑浑噩噩,最后默默死去。这样的形象、经历以及结局,真是令人产生无限共鸣啊。我本人何尝不是这样一个恃才傲物、性情憨直、对艺术坚持原则、对爱情忠贞不渝,并且因为上述原因,而和这个荒诞的、丑陋的、无节操无下限的时代格格不入的旧式读书人呢?本片叙事完全是传统小说笔法,从江家家世开始写起,铺陈有致,内容丰满。其中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情怀和鲜明的价值观。杜国威剧本满分。谢君豪演技满分。10分。

令人感动的作品,尤其是对创作者来说,像《午夜巴黎》一样,《南海十三郎》是一部给人慰借的作品,倘若坚持自己的想法钰操业守则,获得自由的同时,可能会面临失业潦倒的境遇。私心捧这部电影,它作为类似机构的存在,给类似的人提供庇护所,看到编导的诚心,以士为知己者死之名给满分。电影在宝莲灯禽兽版那一段里,编剧和制片人之间辩论时使用的摇拍可以取代好莱坞的正反打。为何?摇拍的动作给人一种行动,剧情再跟进的紧张感。时代在变人类对社会公约的概念也在更新,例如女人穿衣服可以随着他们的喜好,但是以女人为卖点,以女人的身体作为吸引眼球的手段,良知编剧是不会为商业利益涉足这些的,除非他有更高的政治诉求。记:志高才疏。好猫不留种。

与本片有两次缘分、其一20230609,五四传奇野球大哥,化院博后向哥在五四老球场翻修前,举办了实际上是自己即将告别踢球十年的五四球场的一场告别赛。每天在五四踢野球的朋友们或许互相之间都不认识,但没有人不认识向哥,向哥便是将整个P大每天有足球需要的人们串联起来的人,一个大家会记在心底的老大哥。今天睡前,跟向哥聊了两句,他给我推荐了这部电影,并说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其二,在五四野球有一次来了一个伊拉克的博士,加了微信,打趣问我认不认识他中文名“镠默涵”的第一个字,彼时不知,这个字正好出现在本传记片的主角南海十三郎名字“江誉镠”。我觉得本片是传记片里的出类拔萃者,视听语言丰富,人物艺术化处理非常到位,剧情的编排与粤剧人生结合紧密,可称优质。然而,同《海上花列传》一般,对我颇有一些文化上的距离

天才不与世俗妥协终究成疯令人唏嘘的故事,“千万别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不然不是早死就是晚疯”,不过我这种没有自己所谓的傲气和执着的普通人终究不是天才吧哈哈。剧情没有尿点,讲述了南海十三郎曲折的一生,讽刺了很多——自己的“鞋”被偷了,被侵略的国家偷了;“落后”的粤剧文化轻松被一些刺激眼球的表演给抢了风头;导大于编的现象横行,奈何十三郎一个也不肯妥协,再加上被初恋看到自己最落魄的样子,父亲的去世,确实很苦,又不苦,还有徒弟和他合作过的戏手和他侄女来帮过他。人生百味呀。

莫名就想起来了李莲花,幸运的是痴傻的小花有徒弟小宝,可是十三郎却没有徒弟,没有家人了。天才的陨落真是让人悲哀,出道时年少轻狂,天下无敌,却因不落世俗而被孤立,在时代的洪流中陨落,李相夷是,十三郎亦如是。猜到了说书人就是因缘际会的小乞丐,以说书人的口吻来讲述那个“人已不在江湖,江湖却依旧流传着传说”的天之骄子的故事,在观众的好奇和唏嘘里讲完了整个故事。最后天桥上的一面之缘,是转世还是神似,无从得知,但是谢君豪那一身白衣倒真是应了雪山白凤凰的意境。不带丝毫犹豫的给五星,整个电影选角不错,谢君豪那斯文的模样真的有陌上人如玉的气质,还有梅仙真的仙气十足,歌好听,演员一颦一笑都很有传神,不夸张不木讷。有些台词真的不错,也很讽刺现代影视行业,所有都给剧本让路的现象可能早已不复存在了吧。

没有想象中好,很失望,当然不至于只有三星,,所以刻意打低一点。十三郎的“天才”与“疯子”形象都很刻板,有点像行走的一个符号,编剧感觉对他自身的心理活动和自我挣扎着墨较少,大量桥段都仅仅是在展示他是如何恃才傲物不流于俗,难道一个脾气暴躁的粤剧天才就能感动所有不相识他的人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最大失败之处就在于没有把十三郎当一个具体的人来描写。尤其是和唐涤生的对手戏让我很失望,本来这种人生知己在世事变迁中相遇又重逢的剧情应该能引发很强的内心共振,但感觉并没有丝毫拍出这种永恒的感动。后半段相对好一点,雪山白凤凰和家仆叙事的段落效果不错。总体上撇开十三郎非常极端的个性,说书人的主观情绪太强,对描写对象的采用的观察角度太单一,让这个故事失去了很多应有的张力。

获得奖项

  • 第17届香港金像奖
    第17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