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安巴逊(1942)

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UP:2022-07-29

《伟大的安巴逊》(英语: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是一部1942年的时代剧电影,导演是奥森·威尔斯,本片是他在《大国民》之后根据作家布斯·塔金顿获得普利策奖的1918年同名小说(英语: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改编而成的作品。主演是约瑟夫·科顿、Dolores Costello(英语:Dolores Costello)、安妮·巴克斯特、蒂姆·霍尔特(英语:Tim Holt)、阿格尼丝·穆尔黑德(英语:Agnes Moorehead)及Ray Collins(英语:Ray Collins (actor)),威尔士则声演旁白。由美国雷电华(RKO)电影公司出品。

伟大的安巴逊

评分:7.5 导演:奥逊·威尔斯 编剧:奥逊·威尔斯 / 布思·塔金顿
主演:约瑟夫·科顿 / 提姆·霍尔特 / 多洛雷斯·卡斯特洛 / 安妮·巴克斯特 / 阿格妮丝·摩尔海德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88 分钟 / 148 分钟(初剪版) / 131 分钟(预览版)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伟大的安伯逊家族(港) / 伟大的安柏森(港) / 伟大安巴逊(台) / 安巴逊家族 / 安倍逊大族 / 安巴逊大族
上映:1942-07-10
IMDb:tt0035015

伟大的安巴逊简介

20世纪初,Amberson家族在当地是一个名门望族。年轻人Eugene Morgan(约瑟夫·科顿 Joseph Cotten 饰)苦苦追求Amberson家的Isabel(多洛雷斯·卡斯特洛 Dolores Costello 饰)无果,Isabel最终嫁给了Wilbur Minafer(Donald Dillaway 饰演),两人生下儿子George(提姆·霍尔特 Tim Holt 饰)。George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从小就是个骄横的孩子,长大后更是变本加厉。从大学回家的George遇到了来他们家做客的Eugene Morgan,此时的Morgan已是一个在研究动力车的人,他的妻子去世,留给他一个女儿Lucy(安妮·巴克斯特 Anne Baxter)。George爱上了Lucy,而George的姑姑似乎也对Morgan青睐有加。不久George的父亲去世了,George开始在Amberson家族里当家做主。他听闻了Morgan和他母亲的一些传闻,严厉阻止了其发展,并带着他的母亲去欧洲旅游。而Morgan的汽车研究正在不断壮大,却遭到了George的轻视。无视社会发展的George正在随着Amberson家族的没落而渐渐失去了他原有的一切......
  本片根据Booth Tarkington于1918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影片等奖项。

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阿格妮丝·摩尔海德 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黑白片最佳摄影(提名)斯坦利·科尔特斯

简评

震惊于本片与其时代的巨大错位。虽说不知导演剪辑版会是如何模样,但作为一部电影黄金时代的家族史诗式的影片,本片居然有惊人的“速度”,思维的速度,反应的速度,叙事的速度,元素从来没有沉淀的机会,而是始终处于反应和奔跑之中。此外,对话方式甚至台词的撰写都有别于同期影片,Georgie在与Fanny的对话中含糊的那句I don’t know几乎让人难以辨认,这里电影影音设计完全脱离了戏剧的传统,让人想到Welles的广播出身。演员们尤其是Georgie的表演也有别同期影片,当角色表达愤怒时,主要在台词的音量和整体速度上制造张力,但音调情绪甚至表情变化都有限。最后,Welles的深焦长镜头正如德勒兹所说,达到了绘画从晚期哥特过渡到文艺复兴的转变,tectonic的空间结构开始营造和声并融合。

还是隐约能看出来威尔斯的创作初衷,重点不在于单纯地纪录安巴逊家族的衰落史,而是借衰落之际塑造并还原那个年代这些贵族身上的一种面对命运仍不堪衰落的气节。威尔斯搭了一个非常幽深的豪宅布景(以至于被后人拿去拍恐怖片)但仍清晰突出人物的运动。大胆估计一下,尤金和伊丽莎白这条线应该被剪掉很多,导致片中两代人之间那种冲突与包容并存的矛盾感被化去了很多,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这样一个复杂的家族故事,海报上的主要人物就有六个,好好拍90分钟根本讲不完。所以被制片厂剪去近半后该电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确是合情合理。精华,在最开始与最结尾。开篇就祭出极富杀伤力的后工业时代怀旧,可惜这种浪漫而忧郁的氛围没能在这样一部话剧式表演和剪辑失调的影片中存活下去。片尾奥森用“播报影片里每个工作人员的职位+用固定镜头展示其工作”的方式,冷不丁让人感动了一把,希望这个没成为过惯例的传统能够通过另一种“怀旧”的方式后继有人。我爱奥森。

故事被剪得支离破碎,遗憾只能看到88分钟版本的。奥逊威尔斯是天才中的天才,每一个镜头都让人拍案叫绝。室内运动长镜头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哪怕是固定镜头,奥逊威尔斯通过对光影的控制:高反差布光、同一镜头内光影多层次分明,通过光影的暗示叙事,通过景深镜头、神乎其技的场面调度,还有结尾处的城市变迁叠化的蒙太奇,甚至只是一个简单的移镜头,但是通过前后链接的画面,都延展了电影的时空。

88分钟版。剪刀手真的狠,真正的把故事剪成了A-B-C-D,大的情节之间基本没有铺垫,就是莫名其妙的发生了;而且大量细节被剪掉,最后安巴逊家族衰败,情感根本带不进去;片子杂音太大了,原胶片肯定出了问题,有些地方连一个动作都要断一下。我找的这个字幕也太烂了……虽然时间轴对,但好多句子根本不翻译,纯靠猜,不过就这样我都觉得威尔斯拍的很好。只是毁在雷电华的剪辑上了,这要是能看到148分钟的版本,就绝对的是神作。调侃一下,其实可以总结为叛逆青年不想改姓的故事,笑死。不过开头那个小乔治……长卷发,长裙,黑丝……要不是字幕我一直以为是女孩。

不知道为什么叫 伟大的...我本来以为乔治家富的真的不需要乔治工作都可以养活三代的,没想到最后还会交不起房租。讲穷人的故事是拍他们不屈的意志,拍富人才会拍各种混杂的情爱关系。演员乔治是不是本片都没笑过啊,而且他真的很自负诶,人设我真的不喜欢,还是汽车发明家更有魅力嘿嘿嘿

88分钟来讲这样一个横跨两代的恩怨情仇、豪门衰败的故事感觉还是太赶了,虽然Welles自己用旁白尽力去补全了故事的背景和脉络,可是还是有点缺少推动剧情的细节,节奏上也是差一些,难道是Welles受到了制片方的压力而大幅删节了?不过和Welles其他片子一样,片中充满了华丽的调度和精彩漂亮的构图,让人目不暇接。PS,George的原型就是Welles本人吧,对母亲的依恋,桀骜不驯。

视与听百佳(2012版)第81。作为威尔斯的第一部片厂电影,《公民凯恩》也标志着他跟片厂体系之间开始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将损害他随后在该体系内拍摄的电影,并最终迫使他离开好莱坞,到欧洲去从事独立制片。他完成的第二部电影是《伟大的安巴逊》,该片让复杂的摄影机运动和一镜到底的运用得到进一步发展,深焦的运用也是如此,不过这次的摄影指导是斯坦利·科尔特斯。然而,1942年初,当威尔斯离开好莱坞,到巴西去拍完那部中途流产的《全是真的》时,《伟大的安巴逊》却遭到片厂的大肆删剪,目的是把它剪到适合双片联映的长度。(杰弗里·诺维尔-史密斯《世界电影史》)

影片进行了群像式的人物刻画,短短的一个半小时7个主角的性格特点十分清晰,通过人物间的彼此交错讲述了美国小镇中新旧时代交替时“落后”与“先进”两种势力的斗争。在电影技法几乎完备的40年代勇于尝试景深镜头不仅为巴赞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更凸显威尔斯“好莱坞的反叛者”的身份。

不知道此生有无机会看到初剪版,雷电华的稀碎剪辑看得实在痛苦/不可避免地要把《安倍逊大族》与《公民凯恩》置于一体比较,从后者到前者,影像风格上是一个巴洛克到古典主义的“倒退”,而究其文本皆为巴尔扎克传统的现实主义,充满批判和反思的精神。同样的童年映刻,同样的传记全景。而舞台性给予威尔第的戏剧直觉让他大量采用段落镜头和纵深镜头,戏剧真实的呈现一种饱满的全景状态,而通过对光影空间和明暗交替控制节奏,在此间拒绝摄影机的运动,犹以厨房戏出彩。另外又有着大量的超广角镜头,通过压低角度的天花板,闭合的影视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一种“戏剧幻象”。而这种技巧上的纵深同时体现在文本的构恰,综合性语言替代了草率的分解,为观众搭建了一个自我投入的视觉空间。文本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之于现代性的反思也清晰可见。

电影打3分。不过说一个我最喜欢的镜头: 第51分钟,奥森·威尔斯擅长运用长镜头的场面调度凸显空间感。比如这个场景中,镜头先对准了门厅,然后向上摇,摇到了2楼的乔治,接着又向上摇到3楼的姑妈。乔治和姑妈分别同时下楼,镜头跟随乔治往楼下移动,大仰角变成了平视角度,摄影机通过这一个镜头就充分展现了楼梯的现场空间,有一种舞台化的感觉。

出品公司的暴力剪辑虽然保留了剧情发展,但镜头之间的连续关系被打破了。有些转场感觉就像默片时代,需要黑屏和字幕交代一下幕间转换,可是又没有,使得观影体验就像在看 PPT 。只有在相对大块的段落里还能一窥奥逊·威尔斯的手笔。奥逊·威尔斯遭遇的是对镜头语言的侵犯,这种侵犯阉割了镜头在叙事之外的其他机能,留下了残疾的语言,在恢弘地活着。

获得奖项

  • 第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演员
  • 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配角 / 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室内布景 / 黑白片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