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1997)

半生緣UP:2022-03-21

《半生缘》(英语:Eighteen Springs)是一部许鞍华执导的香港电影,根据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改编,于1997年上映。本片是继许鞍华执导的《倾城之恋》之后的又一部张爱玲作品,主演包括黎明、吴倩莲、梅艳芳、黄磊等,为黎明和吴倩莲继《都市情缘》后再度合演。饰演曼璐的梅艳芳凭此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及金紫荆奖的最佳女配角。

半生缘

评分:7.9 导演:许鞍华 编剧:张爱玲 / 陈建忠
主演:黎明 / 吴倩莲 / 梅艳芳 / 黄磊 / 葛优 / 吴辰君 / 王志文 / 朱曼芳 / 刘昌伟 / 陈奇 / 吴云芳 / 江俊 / 张引棣 / 段炼 / 朱亚英 / 吕晶 / 许榕真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26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
语言:粤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Eighteen Springs / Boon Sang Yuen
上映:1997-09-12(中国大陆)
IMDb:tt0127468

剧情简介

1930年代的上海,在同一间工厂做工的世钧(黎明饰)和曼桢(吴倩莲饰)成为恋人。曼桢早年丧父,姐姐曼璐(梅艳芳饰)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心痛离别恋人去当舞女赚钱,最终嫁给了有妇之夫祝鸿才(葛优饰)。

世钧收到告急家书回到南京,方知家人召回只为让其成亲。因为性格上的软弱,也因久等不来曼桢的书信,世钧最终迎娶了他并不喜欢的门当户对的翠芝(吴辰君饰)。上海这边,不能生育的曼璐为保全自己的地位,设计令曼桢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葬送了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曼璐死后,曼桢为了孩子委身祝鸿才。两个有缘无分的人就这样错过情缘。

演员表

演员角色备注
黎明沈世钧喜欢顾曼桢,最后却娶了石翠芝
吴倩莲顾曼桢喜欢沈世钧,最后却嫁给了祝鸿才
梅艳芳顾曼璐曼桢的姐姐,为了养家小小年纪就去做舞女,年华老去后变为一个二路交际花
葛优祝鸿才曼桢的丈夫,为人阴险
黄磊许叔惠曼桢与世钧的同事
吴辰君石翠芝喜欢的是叔惠,最终却嫁给世钧
王志文张豫瑾曼璐旧日恋人,其时为六安乡下医院院长
刘昌伟方一鹏世钧的中学同窗,曾与翠芝订婚

奖项

年份颁奖典礼奖项名字结果
1997年第34届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奖莫均杰获奖
最佳原创歌曲奖作曲:黄国伦 填词:林夕 主唱:黎明获奖
最佳美术设计余家安、黄仁逵提名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推荐电影获奖
最佳女演员吴倩莲获奖
1998年199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吴倩莲提名
最佳女配角奖梅艳芳获奖
最佳摄影李屏宾提名
最佳原创歌曲作曲:黄国伦 填词:林夕 主唱:黎明提名
最佳艺术指导余家安、黄仁逵提名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莫均杰提名
最佳原创配乐叶小纲提名

简评

。虽然阵容强大,但看吴倩莲版的曼桢很出戏,少了点闲静淡雅的少女感,普通话的语感有些硬而快,不是想象中的曼桢形象。梅艳芳的表演很出彩,符合曼璐。葛优不够坏。也许两个小时还不足以表达更多细微。我以为曼桢的那封信是最好的情书,可惜片中没有完整呈现,以及最后那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也欠些深挚叹惋的意思,表演及音乐好似都缺点儿原著惘然淡远的意境。李安或王家卫来拍会怎样?在调子和意蕴上会不会更切近原著些?1995年,张爱玲生前致邝文美、宋琪的最后一封信,提到王家卫,说他想拍《半生缘》,张向邝宋打听这个导演的来路。可惜不久她就去世了。后来王家卫说《东邪西毒》就是想用《半生缘》的角度去拍武侠,金庸跟张爱玲在一起会怎样。但现在是巨星老去,小鲜肉横行的仓惶时代,谁来担当这份重任?期待将来有更好的版本。

好现实的故事,小时候陪妈妈看过电视剧版,但剧情忘记了,30岁再看,更能感受张爱玲笔下的虐恋。“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求婚,不论是答应不答应都是快乐的,因为这是她一生之中最可以决定自己的时候了,决定之后,她可以改变的事情就不多了。”印象最深就是这句台词,顾曼桢是不幸的,她姐姐也是不幸的,她姐姐为了养家做舞女,最后只能被迫嫁假富豪,曼桢不忍夫家看不起姐姐,可最后却遭姐姐背叛,这姐妹真的不当也罢,她们的母亲自大到还选起了女婿,最终却害惨了两姐妹。诸事已成定局,或许这就是他们最好的结局,而婚姻里有没有爱,并不重要了。如果最后世军离婚,成全了2对人,那么无辜的孩子该如何?兄弟两不会膈应吗?小说总归是小说。

故事很好,比电视剧好看。但是许安华似乎总是缺少一些创造美的眼光。他拍的电影中真没有谁的造型能让人一眼亮起来的感觉,也不知道到底该许安华背锅还是化妆师背锅。像梅艳芳,平时的作品也许都称不上美得多么不可方物,但也有《逃学威龙》中的惊艳让人眼神半刻也不愿离开。那同样是民国时期的青楼女子形象的也有《胭脂扣》含娇欲滴,楚楚可怜惹人疼惜。那如果说梅姑确实还在颜值上不占什么优势的,那吴倩莲的差强人意就委实是有点说不过去的了。在人物的外在形象上来说,可以说是完败给了剧版了。众所周知,半生缘最重头的戏就是祝强曼桢这段,我挺怀疑我看的这版是有删减这一段镜头吗?还是导演故意把这一段留给观众自己去yy 的呢??

有期待,但看完却略感错乱,唯一的惊喜是剧中的两个配角给予的,一个是有头发的葛优,一个是戴眼镜的王志文,那时候虽然还年轻但演技却十分了得了。整个故事的时间背景虽然处在三四十年代,但是南京上海两地却丝毫没有受到抗战的影响,令人不解。另外故事的铺陈转合有点生硬,很多时候场景的切换之快令人感到一股割裂感,也许是省去了很多小说中的描写而导致的吧。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到底是败给了命运还是由于阶层差距所导致的呢?也许都有吧。就像剧中所说的,如果两人有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那还能成为一个故事吗,婚后的一地鸡毛也许并不比再次相逢的那句“我只希望你过得好”更能满足人们对爱情的想象。

我觉得这大概是把张爱玲作品改编呈现得最好的一部电影了,整体画面是萧索苍凉的,选角更是眼光独到,黎明的温吞儒雅,吴倩莲干练中带点羞涩,有种玉洁冰清之美。特别喜欢影片收尾处的两幕戏:当初相遇相识的小餐馆里,顾曼桢说出“我们回不去了”,镜头随之横移到食客推杯换盏的热闹之中,映衬出一双有缘无份的恋人之落寞;然后,画面闪回到沈世钧寒夜里打着手电沿路寻获顾曼桢遗失的一只红色手套,给人世事无常恍如隔世之感。太喜欢这种叙事手法了,在《黄金时代》里,许鞍华也是这么干的。难以理解的是,有这么一部《半生缘》珠玉在前,《第一炉香》怎么会拍得那么差劲

不过两个小时时长,却浓缩了大型连续剧的容量,和几种造化弄人的人生。没看过原著,只在年少时走马观花过林心如版的《半生缘》,生生令我有种张爱玲的作品和琼瑶剧是姊妹篇的错觉。吴倩莲的曼桢不算漂亮,但她少女时代恰到好处的开朗温柔,与和风细雨的黎明相得益彰,中年时不怨天尤人的隐忍克制,更衬得世事无常令人心碎。剧情娓娓道来,感情点到为止,曼桢和世钧再热烈深爱也仅止于拥抱,叔惠和翠芝在山上静默相对无视亲友寻找,曼璐和豫瑾撕心裂肺却平静少言的最后告别,世钧在旧灯影新桌椅前的失魂落魄和他人的推杯换盏人声鼎沸对比鲜明。是戏,也是人生。正如曼桢思忖的:“我想每一个人到老,都总会有两三件事情可以拿出来讲的,如果我跟世钧真的结了婚,生几个孩子,那一定不会是个故事了”。

高中看小说当时很难受,电影倒是之前才看的。张爱玲尖锐,通过塑造曼桢这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批判的是这些可恶的“男人”代表的父权社会下给人的压迫和异化,每个人在无形的某种意识形态下表现出来的懦弱、自私和恶毒甚至是刻薄尖锐或者冷漠,都是失去了自我意识的悲剧,对于他们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都不是爱情,这里面没有一个人拥有爱情,曼桢看起来是有的,但小说结尾给我感觉是没有的,他们相望无言,再也回不去了。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事情是融入社会,没有爱情的人也没有自我,这种“被逼无奈”是对人性的批判但最根本还是对社会,因为人是被社会影响的。许鞍华对每个人焦灼的状态呈现的很好,十分有人情味,虽不免戏剧但依然看到真实和鲜活气质与悲哀的深情。选角和表演很出色,黎明的懦弱温吞和梅艳芳历经复杂深意的精神状态,自带故事性的狠劲

1. 表演大于故事大于人物,感觉明星的噪音过大,比如主角似乎时刻都在高光之下,人物内心的丰富性被削弱。整个故事被抽空了历史,虽然背景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因此服装布景都带有一种戏院道具的虚假。,果然是以运动镜头为主。最出彩的地方大概是世钧在窗外离开的镜头,两人的人生从此走向相反的方向。3. 上映于1997,而且是两岸三地的合拍片,好奇两岸三地合作的电影放在一起看会有什么发现吗?以这部来看,好像是基本上基于商业大片资本为王的大众路线。另外婚礼的场景突然让我发现,很多华语片拍摄婚礼都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把这些婚礼场景放在一起讨论应该也挺有趣的吧

黎明真的是很适合这种角色,甜蜜蜜也是这种感觉。黄磊年轻时是真的帅,不过最后为什么分手出国一直没明白,最后回来又是闹哪样?梅艳芳居然是这么一个角色,也太悲情了,连带着把妹妹也坑了,当初付出那么多又算什么?妹妹最后才发现一直在走姐姐的路,终于等到了心上人却再也回不去了。姐姐黑化那段的拍摄爱了,整个人都跟着镜头绷紧了,有被吓到。有一个疑惑,那个时间段应该已经是抗战了吧,为何全篇都没有给出这种感觉?顺便提一嘴,是因为梅艳芳和吴倩莲才看了这部电影,这俩人在一起感觉也说不出哪里像,但分开了就感觉很神似。。

男主与女主一见钟情,很快便谈婚论嫁,可女主的姐姐是名交际花,而男主的家世背景相对不错,这让男主有些苦恼,可出于对女主的爱,男主还是放下了心结。就在二人即将成婚之际,男主父亲病危,他离开后女主又被姐夫玷污并生下孩子。在双方亲属共同努力下,两个相互爱恋的人都误以为对方放弃了自己,只能灰心丧气的离开去过自己的生活。男主结婚生子,可过得并不快乐。女主一直单身,姐姐去世后,她将儿子接回身边照顾,十年后,二人再度重逢,才知道原来并非爱人变心,而是阴差阳错之下他们错过了彼此,可此时木已成舟,过去的终将过去,他们再也回不去了。比起原著小说,电影拍的确实不够细腻,黎明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这部戏与甜蜜蜜拍摄年代好像距离不远,可见许导对演员的调教比陈可欣还要差上一截,最让人出戏的就是葛大爷了,实在联系不上人物

吴倩莲演的曼帧太过寡淡,不够娇俏,不够美,没有说吴倩莲不好的意思,她演大美女少点意思,我发现许鞍华选的女主角都带点清冷的苦相。吴倩莲和梅艳芳在一个镜头里,高下立判。梅姐的一颦一笑,无论是少女时期的羞赧清纯,还是舞女时期的酸涩泼辣,抑或是将死之时的气息奄奄,都演绎得可圈可点。黎明和黄磊演的1930年代上海男人也很有味道,黎明的温润如玉与世钧的钝感出奇得吻合。总体而言,许鞍华眼里的张爱玲艺术感不足而生活气息浓郁,钝感有余而少传奇的飞扬色彩。同样的剧本换王家卫也许更加妥帖,许鞍华拍市井小民的故事片更适合她,奈何却执迷于拍张爱玲。

许鞍华的水平一直在,半生缘比倾城之恋拍得更好是因为这个故事比较实在,留白的需要意会的空间与情趣没有那么多。在平凡的人生中一对爱人因为种种因缘际会而不得不半生错过,表现这种实打实的人物关系显然又回到了许导的舒适区。不过遗憾的是,这部电影里面的情节有些还是没有交代清楚,比如曼桢母亲为什么突然回老家,男二女二为什么分了手。说实在的,从小我最不喜欢的故事就是半生缘,每当看到它的改编影视时,我胸中都积郁着无处发泄的悲愤。在这个故事里几乎没有十足的恶人,但都十足的自作主张,世均与曼桢走到这一步,也只能感叹一句时也,命也。最后一句,黎明真的好帅,我爱黎明。

获得奖项

  • 第1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第1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麒麟奖
  • 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合拍故事片
  •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造型设计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提名:最佳美术设计
  • 第17届香港金像奖
    第17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 第4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第4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获奖:Film of Merit / 最佳女演员
半生缘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