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鱼之味(1962)

秋刀魚の味UP:2021-11-02

《秋刀鱼之味》(秋刀鱼の味)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所执导的作品,为小津安二郎生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所执导的最后一部作品。1962年由松竹株式会社发行。

秋刀鱼之味

评分:8.7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野田高梧 / 小津安二郎
主演:笠智众 / 岩下志麻 / 冈田茉莉子 / 佐田启二 / 三上真一郎 / 吉田辉雄 / 岸田今日子 / 杉村春子 / 中村伸郎 / 北龙二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13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一个秋天的下午 / 秋刀鱼的味道 / An Autumn Afternoon / The Taste of Saury / Sanma no aji
上映:1962-11-18(日本)
IMDb:tt0056444

剧情简介

透过对平山一家的描写,生动描述了当时处于战后岩户景气中的日本小市民百态,以及战争时代老一辈与战后接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年轻人间的价值观代沟,剧中平山的老伴去世后,一直和女儿路子及次子和夫住在一起,并因女儿的周到照顾而感到幸福。虽然和好友们闲谈中也会提起帮女儿说婚事,而且女儿也曾有过意中人,但作为父亲的他一想到女儿结婚后就会离开便感到难以割舍。最后考虑到女儿的终身幸福而下定决心,在自己和老友的努力下,促成了女儿的婚姻大事。

角色

  • 平山周平:笠智衆 饰演
主角,经历了战争时期的老人。战争期间曾担任过海军的舰长,战后经朋友介绍进入公司工作。
个性温吞,妻子早逝后和女儿及次子一起住。
  • 平山路子:岩下志麻 饰演
周平的长女,24歳。温柔贤惠,一直在照顾父亲周平的起居生活。
  • 平山幸一:佐田啓二 饰演
周平的长男。路子的哥哥。已婚和妻子居住。
  • 平山秋子:冈田茉莉子 饰演
幸一的妻子。
  • 三浦豊:吉田辉雄 饰演
幸一的同僚和友人。
  • 田口房子:牧纪子 饰演
周平的公司的女下属。
  • 平山和夫:三上真一郎 饰演
周平的次男。学生。
  • 河合秀三:中村伸郎 饰演
周平的老友。路子公司的上司。经常与周平、堀江一起聚会开玩笑。
  • 堀江晋:北龙二 饰演
周平的老友。中年后娶了位年轻可爱的妻子。经常与周平、河合一起聚会开玩笑。
  • 佐久间清太郎:东野英治郎 饰演
周平高中时的恩师。丧偶后常年单身且个性迷糊,疏于为女儿说亲,因而耽误了女儿适婚的年龄。开了一家名为“燕来轩”的小食店。
  • 佐久间伴子:杉村春子 饰演
清太郎的女儿。由于父亲疏忽了自己的婚事而错过适婚的年纪。与父亲两人经营著店铺。
  • 佐佐木洋子:
周平的女秘书。因结婚而辞职。
  • 河合的妻子:三宅邦子 饰演
  • 堀江的妻子:环三千世 饰演
  • 坂本芳太郎:加东大介 饰演
周平在海军时的部下。某日偶然在佐久间的店里重逢。

简评

,树枝丫衬着墨蓝色的底,冷色调的文艺感。,店铺招牌,工业烟囱,用来过渡。,花瓶陈设,木制的家具,具有东方古典美。四方形的构图,固定摄影机位,低视角微仰拍。和谐稳定,每一帧都像静物画。,日本平凡家庭的平凡故事。平山嫁女当晚大醉而归,一个人坐在阴影里,人生的暮年之感,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每次都让我心里咯噔一声,如冷汗浇背。想是影片表面是波澜不惊,实则哀感已渲染得很到位了,更有一层,这种戏剧性的情节是不会出现在小津的作品里的。,平山的青春寄存地。老板娘笑起来妩媚万种,风情无限。

秋刀鱼伴随着秋天的到来上市,“秋刀鱼之味”大概指秋季来临时伴随的落寞和寂寥之感吧。可能容易看到的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下人们的生存状态,流离在酒吧和餐馆,婚姻、死亡、战败带来的复杂情绪。再深层次的看待这部作品是没有那种“呻吟”的:樱花盛开是美丽的,但日本人会在樱花的凋谢中寻求到侘寂般的美好,大和民族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和脆弱感会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求“自然中最本质的表达”,一张和纸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展现出的自然状态。曾经看到过一句阐述侘寂美学的话印象深刻:“在与人与物的联系中得到宗教般的审美体验。”就像《雪国》中“银河哗的掉下来倾泻在岛村的心坎上。”

“4:3画幅构图方正,亘古不变的固定镜头机位,榻榻米视角,家庭生活”这都是构成小津电影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面对生活的流转,小津似乎已经习惯用一种内敛沉稳的方式去处理,《秋刀鱼之味》作为小津的遗作,他的母亲也刚过世了,他含着悲痛导演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部电影,全篇没有出现秋刀鱼,取而代之的是汉堡,啤酒,他极力想抹去影片带来不胜秋风之感却又从细节中感受到极尽悲凉之氛围,影片线索繁多却都又剑指一个主题:“女儿的出嫁”结局虽有孤独失落感,但中途片段如长子夫妇的争论,酒馆的畅聊一系列情节却取之于生活中的简单快乐,小津将自己必生功力全部注入电影中,与其说生活悲凉,不如说他早已参透了生活,他穷极一生都在用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描绘生活,想起秋刀鱼之味,残落的樱花有如布碎,清酒带着黄莲的苦味。

一方面,从嫁女儿这件事来讲述父女亲情,没有怪、刁钻的摄影机角度,多采用人物居中的画面呈现方式,乃至近乎定格的空镜,使影片的和谐感陡然剧增,也表明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都替对方着想故而不会产生较大的戏剧冲突,很有《楢山节考》那种自然风味,但另一方面,父亲舰长身份的前设、与船员的巧遇,以及伴随着进行曲的播放二人对战局扭转的假想,其实很明显地点出日本战后十年依旧无法摆脱的民众情绪的疲软,孤独,寂寞,某种意义上是对战争的遗毒的反思与反馈。另有一点,场景布置中对色彩的作用非常棒,最深刻的是三人聚会时年前的红黄蓝绿的杯碟,真是巧妙灵动,或许这是日式美学营造出的纵深?

补标613资料馆。依然是嫁女,布景与秋日和彼岸花等也是一样的。我最感兴趣的是嫁女者的身份:旧日本海军的驱逐舰长。在旧式海军序列中,驱逐舰是支援舰艇,主要负责警卫、运输船护航、雷击和打捞救援落水者。随着军舰进行曲在后半部分成为本片主旋律,女儿和驱逐舰对父亲的功能重叠性变得显而易见,于是遵从社会规范嫁女和遵从天皇号召投降其逻辑也成为同一的:通过对至高之物的全然服从,以放弃自身所应承担的能动责任,这便成为“还是战败了好”的真义。在这一结构下,女儿也自动承担了军舰的身份,她对出嫁而不能照料父亲的抗拒,同样也是军舰对其主管的不舍即物的怀旧的有声表现。从这个角度看,小津电影中物的温情与人的冷漠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共同出现在一个顺从至高之物自身取消自身的行为后而产生的混乱处境中。本片工厂烟囱拍得美。

小津安二郎的“嫁女”电影,亦是其最后一部电影作品。影片保留小津的风格特色,依旧使用固定镜头与低机位,依旧室内拍摄、营造景深,依旧关注庶民、描写家长里短,依旧少用运动镜头,而在固定镜头切换中表现人物内心与人物关系。在本片中,我反而感觉出之前不曾体会的小津影片轻淡的喜剧性,比如对老板娘谎称朋友去世、朋友谎称女儿的准相亲对象已经被人先占上、小酒馆放着进行曲的欢快时刻、夫妻二人为了高尔夫与白色手提包闹矛盾等等,那是“不值书写”与“不值展示”的生活琐事,至结尾处,小津又回到《东京物语》《晚春》结尾笠智众孤独一人的固定镜头,那个镜头里,笠智众仿佛永远在咂摸着人生寂寞的苦味,近乎成为小津的化身。

彩色修复版,两年后再观小津作品(之前一口气刷了《晚春》跟《麦秋》)。本片算是将《晚春》的故事放在6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重现了一次,不过从情节设置到细节处理上能看出进步和不同。依然是招牌式的“固定机位+低机位”的镜头语言,习惯了小津这一招牌后反倒是愈发觉得这类拍法极其适合用来讲这种家长里短的故事。这部更加侧重于笠智众扮演的老父亲的心理变化,而且呈现出的父女关系以及父亲和其他儿女的关系更为自然(相比《晚春》被吐槽有“恋父情结”噱头),同时融入了更多“父亲”这一角色跟同龄友人互动的戏份来丰富角色以及反衬其与家人间较为隐忍的关系。再次感叹家中有女儿的父亲真的应该把小津的“嫁女”宇宙电影都找来观摩一遍233...

重看。也许是习惯了黑白二色,彩色的小津实在不太能接受。固定机位频繁切换,分镜头叙事依然老到流畅。然而就是这份闲庭信步,以及几无停歇的配乐,再加上饱满的色彩,不断的变化把片子撑得太满,有点头昏脑涨得消化不良。父女俩互为退让的情感,由于缺乏肢体及语言交流而颇为生硬。小津的视角还是偏传统的,当然在彼时非常具有代表性。小酒馆里播放了两次日本军歌,尽管男主前后的心情截然不同,但从侧面反映了战败对日本影响之深远。秋刀鱼散发着浓郁的黄昏气息,鳏夫的秋季与收获无关,唯有不甘与凄凉。相对而言,中国战胜的庆祝画面被不断重温就很难想象。

全片居然沒有出現過秋刀魚,我不清楚那是什麼味道,但電影令我嘗到深深的寂寞。雖然小津拍過幾次類似的電影了,但這是最寂寞的。明明沒有結婚,卻那麼愛拍傷感地嫁女。小津真會拍生活瑣事,很多場景換別人都會更早完結,但他卻有很長的尾巴,令人產生「生活」的錯覺。但我以前沒覺得小津電影的表演那麼生硬啊?說話的節奏很奇怪。作為小津的遺作,有兩點比較特別,一個是大哥夫婦的場景居然不少,小夫妻之間柴米油鹽的小吵小鬧甚至有點搶戲。另一點是正面談到二戰。退役軍人直接表達對戰敗的不甘,還說如果贏了現在就在紐約了,現在的年輕人崇洋就是因為戰敗了。但他自己也去西式酒吧。這可能就是當時日本退役軍人真實的感想,包括小津自己。男主最後唱軍歌,也代表那時是他最緬懷的人生中的黃金時代。破舊中菜館和繁華酒吧的對比更是少見的明顯zz喻意

小津安二郎是如此得钟爱“嫁女”这一题材,大概是因为它可以自然而然得勾引出亲情、孤独、人生寂寥这些课题吧。不管是黑白,还是彩色,小津安二郎都极注重画面的美感,这就调和了剧情的平淡缓慢,让人沉浸在一种欣赏美术的审美体验里。这部彩色的电影,相比较于《晚春》和《东京物语》,在构图上同样很干净,导演喜欢用仰视视角、静置的镜头,一帧就是一幅绝佳的摄影,色彩的搭配上更是让人看得入迷,道具上也满载了情感的投射,不仅演员的服装赏心悦目,餐具、台灯、花瓶、窗帘的花纹等的入画都十分别致,电影里还经常出现没有人物的空镜头,如人所生活过的房间布景,这都是一种东方式的感时、物哀的情怀。笠智众饰演的父亲还是那么温柔慈爱、体恤儿女,末了却难掩儿女离去后的那种寂寞寥落的心情,整体哀而不伤,内敛绵长,也体会到了小津安二郎的幽默

看了几部小津,好像都在讲家庭结构亲疏关系如何慢慢发生改变,不厌其烦的让人物居中和镜头对话,观众也渐渐被带入家庭之中,不断切换身份却一直在为这个家庭分忧。色彩对比其实为他的电影带来了更多味道。然而每次改变的结果都只有更多的落寞,我们远远的坐在走廊一头,看着另一头的父亲颓坐在椅子上。小津好像对家庭中老人最终境遇的走向颇为悲观,联想到《远山淡影》中曾出现的公公的形象,这一辈的老人口中的人情淡漠似乎都在指责新的一代。毕竟他们自己还会费心去和从前的老师团聚(即使河合以前似乎很讨厌那位老师),《远山淡影》里公公也对自己作为老师被学生批评这种事异常执着,是个有趣的关联。战败瓦解的就是这样的权力关系吧,难怪那位前士兵会对战败有着复杂的感情。老人也是,听着往昔的进行曲,如今国家和个人却都已式微,如何能不伤心呢

这是一部将孤独人生说尽的电影!父亲平山早年丧妻,养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生活都是由自己的女儿道子一手照料。平山在看到朋友家的女儿为了照顾家庭,错过婚嫁年龄孤苦伶丁时,惊觉到,他不能让自己的女儿道子也成为孤家寡人,作为父亲,纵有万般不舍,也不能让女儿错失真爱,因为孤独数年的平山,太了解寂寞的滋味了。秋刀鱼,是秋季的应季食物,若是错过了季节,便会变得极其苦,难以下咽。秋刀鱼之味,就像是人生中太多伤怀凄凉的错过它似乎想告诉我们,人生就是慢慢地与孤独和解,体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这份孤独的忍耐,才是体会世间千万滋味的必经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