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骨头(2013)

The Blue BoneUP:2021-08-05

蓝色骨头

评分:6.9 导演:崔健 编剧:崔健
主演:赵有亮 / 倪虹洁 / 尹昉 / 黄轩 / 黄幻 / 果靖霖 / 雷汉 / 陶冶 / 毛阿敏
类型:剧情 / 音乐
片长:10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Blue Sky Bones / The Blue Bone
上映:2014-10-17(中国大陆)
IMDb:tt3342430

蓝色骨头简介

网络写手钟华(尹昉 饰)是一个边缘人物,他是地下摇滚歌手,也是专业黑客。他帮音乐公司的老板徐天(果静林 饰)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次意外他勾搭上了一个没名气的小歌手萌萌(黄幻 饰),而不幸的是,她居然是老板的情人……正当钟华迷茫之时,他接到了多年没有音讯的父亲钟振清(赵 有亮 饰)发来的邮包,其中竟然藏着一段在文革岁月中的凄婉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施堰萍(倪虹洁 饰)的女文青,她有着一段与众不同的岁月,与同学陈东(黄轩 饰)写了一首改变她一生的歌曲,而她竟然与钟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钟华看着上一辈人的故事,逐渐了解了他们,他与父亲、母亲最终在一首歌曲中破镜重圆,而他也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提名)崔健 第8届罗马电影节特别奖崔健 第9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原创音乐(提名)崔健

简评

倪虹洁真是太美了!这是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本来是为了特殊时期3个特殊青年的特殊关系而看的,结果这部分刚过中段就草草结束,剩下的只有尬到不行的现代戏、满嘴的下三路、幼稚虚伪的愤世嫉俗和莫名其妙的男女镜头,倒是完美契合了我对这导演的刻板印象。这电影只适合把那3个青年的部分剪成短视频,因为真的很美好。其它部分还是丢进垃圾桶吧

因为演员请就位才知道倪虹洁,因为倪虹洁才看了《蓝色骨头》。节目里有人说倪保持着少女感的天真,我想看看少女时的少女感是什么样的,果然惊艳。这片真是遗珠啊,仅仅相隔六年却恍如隔世,那时片中的叙事、剪辑、表演充满了天不怕地不怕的稚嫩的先锋感,而再看看现在,都是些什么样的成熟的商业垃圾?

当然非常文艺,音乐是里面很重要的因素。显然崔健对文革仍旧耿耿于怀,而且通过片中的第二代音乐人批判了当今乐坛的一些乱象。剪辑也很有特色,两个时代的故事穿插进行,并不显得凌乱。但不凌乱并不表示把故事讲清楚了,比如二十年前的那段故事里,出现了女主和两个文艺男主的三角关系,可是我并没看清为什么后来女主竟然就跟第三个男人结婚了。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段故事里两个男人之间的隐约纠葛,那段淋浴的男子独舞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太强了。

能看出来是崔健很用心拍的片子了,不过很可惜并没有那么好。影片不乏灵光乍现的点,甚至非常多,碎片化剪辑、超现实空间、纯色与黑白、插帧闪回……杜可风的摄影更是没得说了(虽然感觉杜的风格并不太适合本片)。但是却少了一部电影最重要的——老老实实叙事。钟华交代叙事的话太多,像要把崔健自己想说的全用语言说出来,很不舒服,很降低导演水平。尹昉不是马小军,崔健也不是姜文。而且尹昉完全hold不住老崔那气质好吧,有的话就得崔健唱出来,他说出来就没那味了。文革和八十年代拍的比现代要好很多,现代戏的一些元素实在太low。结尾煽情过度太长了,跟MV似的。崔想讲的东西太多了,满是隐喻和各种花样,严重夹带私货,反而得不偿失了。全片感觉只是想让我们听懂这三首歌……崔健还是比较适合玩音乐。(老崔和北电关系是真好啊!)

有些没看懂。红色代表革命政治年代,代表血腥暴力恐怖,那里有母亲如罂粟般危险迷人又大胆的摇滚乐和炽热的青春;蓝色代表现在90年代,忧伤颓废深沉的哀思和一切故事走向和解并死亡。鱼在水里在暗处,鸟在天上在明处,一个阴郁油滑是父亲,一个勇敢热情是母亲。蓝色骨头,不太懂为什么英文是blue sky bones,蓝色的那天我跌了一跤,迷失在没有母亲的季节,迷失在害怕爱情的季节,但还好我撞上了。

这是看过的第二部摇滚明星导演的电影了,评分都不高。电影或者音乐,本质上都是一种表达的手段罢,恰好导演本身也都是摇滚乐队主唱,把《蓝色骨头》当成一个细节更加丰富的MV来欣赏那得多爽!当然重点是无论《蓝色的骨头》还是《After party》都是欣赏者稀饭的歌,才可能更好滴感受这长达100分钟的MV。

救命、、我居然意外地还挺喜欢...甚至小小惊艳到!前半部很好,意犹未尽的独白拽文,扫描插图一样制造很跳脱很数码的浮光掠影感,这就是电影味道啊!就像大脑突然迎面撞击遥远记忆,灵感和旧梦一起迸发刷啦啦,像一本蓝色漫画,同时打开童年和成人不可说的话。还有,get到轩了嘎嘎,确实演员脸

崔健向来是时代精神的符号演绎者,枪、蛋、风筝,对那个年代,甚至红蓝二色就直击心灵了,但来到当下,一句鸟想游鱼想飞,一首自白三条腿的歌,远远不够,就像取景今日美术馆是不够的,这就是老崔的困境,符号与情境已经分离了(至少在拍摄时),不可能兼得,任何对现实的抽取都变得速朽,“钟华”这个主角越是情怀、病毒什么都有,越是空洞和易朽,或不如说,影片的真正主角是这首歌,是作品,这就是为什么台词说“坟墓比生命更长久”,只有在音乐里,崔健才有负隅顽抗的力量,就像在个人命运里,才有政治和爱情的永恒回声。多年以后,这部充满遗憾的处女作会留下什么?也许是对“首长儿子”的触碰,也许是某种错位,一个创作者在不属于他的时代、不属于他的媒介中发出的执拗的低音,如今,连这种错位也已成历史。

买了一个月视频会员,看了一个半小时寂寞,可能这就是“文艺片”吧——观众不敢说自己看懂了。我不觉得让人看不懂就算文艺片,更不觉得没看懂就说明观众不懂“文艺”。我觉得这个片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为了表达这些把片子搞得很乱,台词造作,人物和剧情反而成了次要的东西,作为电影个人色彩太浓重,作为音乐MV时间又太长,各花入各眼吧。

只能说老崔的思维略微异于我等凡人……老艺术家赵有亮都七十了,还得贡献一场全裸戏……他和雷汉还分别演老年和青年(虽然那时候雷汉也五十多了)……雷汉长得跟他是有点像,但是雷汉那种气质恰恰是他没有的。比如雷汉说自己少了一个蛋,这感觉就很对;赵有亮说自己少了一个蛋,这感觉就很不对。

首先,质量明显高于院线国产片平均水平,这一点值得三星,其次是崔健的加入,无论如何也要给上一星。而扣掉的一颗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讲述现实生活的部分片段过于矫情,有些尴尬,我完全赞成在“幻想”的片段尽可能天马行空,但讲述现实生活的片段还是应该接地气,尤其是男主爸爸在三峡和老人对话的那一段,太刻意和奇怪了;另一方面是片尾的交错的回顾,感觉这一部分有点劣质和故意煽情。

感觉想讲很多东西,有很多立意,但是前期抓的不是很清晰。故事之间层层相扣,感情一直在低沉低沉和铺垫铺垫,直到那场两个人的淋漓表演,直到棺材运过山崖,直到邮件回复,感情得以喷发。有时候觉得这种叙事性又插叙的手法太吸引人了,忍不住猜测又抑制,像看很长的岁月,像看我们的父辈,像看国家的过去,有意思。

获得奖项

  • 第9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9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原创音乐
  • 第8届罗马电影节
    第8届罗马电影节
    获奖:特别奖
  • 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新导演
  •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提名: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