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时光(2003)

珈琲時光UP:2021-10-01

《咖啡时光》(法语:Café Lumière)是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首部日语片,也是该导演所执导的首部非华语片,2003年出品,由松竹制作与出品。

咖啡时光

评分:7.4 导演:侯孝贤 编剧:侯孝贤 / 朱天文
主演:一青窈 / 浅野忠信 / 萩原圣人 / 余贵美子 / 小林稔侍
类型:剧情
片长:103分钟地区:日本 / 中国台湾
语言:日语 / 英语
影片别名:Café Lumière / Coffee Jikou
上映:2003-12-10(日本)
IMDb:tt0412596

概要

本作以「就像品尝咖啡时一样,让内心平静下来,重整心情,并为了在这片刻凝视接下来的事情」为主题,是为了纪念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周年并向『东京物语』致敬而拍摄的电影。

片中有出现神田神保町,鬼子母神等老日本的街角以及小巷,另外山手线,京滨东北线,高崎线,都电荒川线等车窗景色之美也都受到好评。

台湾,群马,神田神保町,作为片中每个角色各自的居住处,用温柔温暖而且美丽的色彩表现出一边期待光明未来而生的女性以及他的亲友们的模样。另外这个故事取材自台湾出身的作曲家江文也,所以片中也有江在日本的妻子和女儿演出。

登场角色

  • 一青窈:井上阳子
  • 浅野忠信:竹内肇
  • 萩原圣人:诚治
  • 余贵美子:阳子的后母
  • 小林稔侍:阳子之父

影展

  • 2003年12月10日:日本“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展”

评价

《咖啡时光》入围2004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斜向杂志》(Slant Magazine)将《咖啡时光》评选为2000年至2010年百大电影第98名。

该片制作缘由,乃为了纪念已故日本知名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周年。本片模仿小津安二郎的家庭日常生活,让侯孝贤发挥他擅长的艺术特质,也沿袭其长镜头摄影方式。

简评

16,19,20,23,四次,竟成了侯导片子里标记最多的。台湾和日本显然有一种暧昧和矛盾,像一青窈本人的身世和片中女主的故事,以及侯导和小津之间的似是而非。据侯导自己说拍《童年往事》都一直没看过小津。我愿意相信,甚至并不觉得小津好。也许毕竟是异国的“即兴”之作,总觉得这成为了侯导最没有叙事野心的一部。并不执着于讲述什么,更为放松,更为随心所欲的自如。当然,说“最”有勉强,红气球我一直还没看,就如同蓝莓之于王家卫、爱河之于阿巴斯,这种命题作文的移植故事总让我抗拒。还好日本总归是近的。

我绝对不会因为喜欢一个导演,喜欢他所有片子,不行就是不行。侯孝贤说的明白,他就是呈现生活的状态,不去干扰它。但他掌控不好,显得庸长,而非悠长。不要偷懒,什么人坐在那里感觉就出来了,也要看是啥场合,感情,合不合适,当时什么基调!小津的长是调度的,有意义的,让人感受到的情绪。是枝裕和用美,音乐去感染他的长。不该拍这类型的。冬冬的假期,风柜来的人,悲情城市,多好吧。

。以“女主自己怀孕但不想和孩子他爸结婚”+“女主研究台湾作曲家江文也的故事”为引展现女主在城市的四处漫游。影片运用美而素淡的高水平摄影美术配合缓慢克制的剪辑/表演/叙事节奏、舒适的音响、稀疏的情节(+大量高度去戏剧化的生活细节)营造了静谧而生活化的诗意氛围(注:本片也可看作自然主义电影,而且也确实很少特写及以上的小景别,虽然有一些画外配乐)。但作为角色导向型电影,本片影像表达较冗余+角色心理曲线较模糊(if not很模糊。感觉模糊的问题也与景别普遍远有关),合起来扣1分。

不应该被忽视的一部侯孝贤作品,东京给这部电影赋予了很独特的都市日常感(以往的侯孝贤作品里,都市总是带有梦幻色彩的),电车,榻榻米,钟表,这些空镜头里的时间流动,全都是对小津很好的致敬。但其中又有很重的基调,这场不知真假的怀孕(台湾男友从未出现,女主的肚子也没有鼓起),倒是对小肇的爱恋以及东亚父亲的沉默寡言,愈发清晰。我喜欢电影里的电车,拍东京就该多拍电车呜呜呜。网上总有些什么无情节,非叙事,闷死的说辞,我想你们还是别看电影了吧,别挑战自己的智商。这部电影的舒缓里,是极其匀称的节奏感,哇我太爱以噪点来作为节拍的电影,纵深中那些车水马龙,包括男女主在两辆电车上的擦肩而过(难度应该不小)。而且侯导千禧曼波后的电影,其实都多了些飘逸。我认为这是入了化境的表现。

侯导为纪念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周年特意在日本拍摄的电影,用侯孝贤的节奏讲诉了一个日本文艺女青年的故事。文艺女青年阳子,从小被人领养,发现自己以外怀孕之后,开始在东京需索自己的亲身父母和真实的身份。电影讲述了知识青年女性对自己身份和性别的觉醒,用女性的视角呈现了人与人之间超越血缘的真实关系,也许用咖啡时光连接起来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比用血缘联系的更深!

电影内容是慢,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弹幕的躁。看见男主人等着吃饭,女主人忙着炒菜,就要发句“男的真爽啊,等着吃就行了”;镜头稍微长一点,日常化一点,就要“侯孝贤就不适合拍电影,拍流水账就行了”;或许现代社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没有静下心来欣赏一部电影的环境了,很难想象中国社会大多数人的精神状态。另外,pilipili确实没法提供较好的观影体验,不光来源于逆天弹幕,连翻译都是狗屎。

两天看完,中间睡了三次。如果我向你陈述了我的梦境你就去帮我留意这样的一本书;如果你不知道我是否在家也会锲而不舍地摁门铃并向我展示你最爱的电车聚会场面;如果我给你打电话的时候总是带着电话那头可以毫无差错接收到的轻快语气;如果你我在电车上相遇时我在睡觉而下车时我会无所事事又耐心安静地等你收录电车来往的声音;如果你知道我怀孕了还是会和我一起喝咖啡,那我不管这是不是爱情。如果导演说过“坐在咖啡馆里就像坐在电车上一样,晃呀晃。”那么这部电影叫咖啡时光就再合适不过。日本有那么多如同立体农业般的火车电车网络,那场景仿佛回到梅田站前。

侯孝贤可能是当代最接近小津安二郎气质的导演之一了(毕竟还有阿巴斯)。《咖啡时光》可看作侯在小津的普世电影语言语境中,做出的关乎「空间性」的突破:阳子的游离,及与台湾(男友)的关系,潜移默化之中,阳子这个人物反倒透出了点《海上花》的世俗困顿。而固定长镜头中的电车、室内场景中的光影调度…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侯又为观众铺陈下通往小津世界的密码。同《如沐爱河》,侯孝贤与阿巴斯在当代都市环境下复刻的情怀,再次凸显了小津安二郎的伟大!

咖啡时光,侯孝贤致敬小津安二郎的,演员全是日本人,拍得倒也挺流畅。台湾是这样的,感觉文化上更皈依日本一点,当然政治方式绝对秉承中华传统,主要是常公别的也没带过去就搞内斗这事儿带过去实践了[二哈]十加十,20个台湾导演各拍五分钟的短篇集,很有意思,我觉得比大部分台湾电影都有意思,台湾的困境,台湾电影人的困境,都可以从里面窥得一二。而且这种属于业内自娱自乐还有点别苗头,大家都很玩得开

这不是侯孝贤电影里的优等作,也是对小津安二郎的一次稍显「拙劣」的「致敬」。问题并不在于两位导演所聚焦的家庭矛盾或者人生苦况的重心的差异,更在于一种「火候」的把控。以小见大而言,《秋刀鱼之味》里的电车,每一次出现,都会让人心弦一紧,一种「急景凋年」的情绪漫漶,圆融而深刻地与戏中人的情绪潋滟交织。而《咖啡时光》里的电车,来来去去,反反复复,更突出的是一种对于时空的极其表层的显影,经不起咀嚼与回味。当然,与本土与非本土,文化语境的差异,十年如一日对于同样题材的推进与琢磨和偶尔为之,还是大有关联。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小津电影的情绪是立体而深刻的,但《咖啡时光》难免涣散。

侯孝贤的电影总是做减法,抽掉剧情与剧情间联系的因果链,让观者在观影的过程中自行脑补、填空。这种贴近于日常生活的镜头语言,非常有味道。这部致敬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也是一样。女主一开始说的哥布林偷换的孩子链接到最后她那个一度深爱却原来是个妈宝男的男友,父亲快节奏的饮酒与无言(演父亲的演员真是好,太对了!)……好奇于过去声音(六十年前的钢琴家)的女主与专注于当下、电车声的书店老板链接到电影的最后终结在女主陪男主一起在车站聆听车声真是诗意的结构啊……

纵横交错的轨道交通多次出现,将东京拍出了几分重庆的质感。与之前连着看的两部《好男好女》《南国再见南国》不同的是,本片几乎完全抛弃了用配乐点缀来推进剧情,采用更加朴素平实且复古的视角来讲一个当代独立女性生活纪事,但这过于生活化的处理某种角度上掩埋了女主角做事情的动机,也让男女主之间的偶遇在情感上显得有几分寡淡,仿佛所做的一切皆为徒劳,我看不到意义。

获得奖项

  • 第2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2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新人 / Newcomer of the Year
  •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