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沉尸(1960)

Plein soleilUP:2021-03-03

怒海沉尸

评分:8.1 导演:雷内·克莱芒 编剧: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 雷内·克莱芒 / 保罗·热戈夫
主演:阿兰·德龙 / 玛丽·拉福莱 / 莫里斯·罗内 / 埃诺·克里萨 / 弗兰克·拉铁摩尔 / 比利·卡恩斯 / 阿薇·宁基 / 维维亚娜·尚特尔 / 尼里奥·贝尔纳迪 / Barbel Fanger / Lily Romanelli / Nicolas Petrov / 爱尔薇儿·珀派斯科 / 雷内·克莱芒 / Jacqueline Decaë / 保罗·穆勒 / 罗密·施奈德 / 尼诺·温杰利
类型:剧情 / 惊悚 / 犯罪
片长:118 分钟 / 115 分钟(法国) / 110 分钟(匈牙利地区:法国 / 意大利
语言:法语 / 意大利语 / 英语
影片别名:太阳背面 / 阳光普照 / 紫色正午 / 阳光明媚 / Purple Noon
上映:1960-03-10
IMDb:tt0054189

怒海沉尸简介

汤姆(阿兰·德龙 Alain Delon 饰)是一个穷小子,最近,一桩好差事找上了门,好友菲利普(莫里斯·荣内特 Maurice Ronet 饰)的富豪父亲找到了汤姆,希望他能够替自己找回成日在外风流潇洒的儿子,作为回报,汤姆将得到价值不菲的报酬。
  循着菲利普的踪迹,汤姆来到了拿布里,见到了菲利普和他的未婚妻玛奇(玛丽·拉福莱 Marie Laforêt 饰)。菲利普纸醉金迷的生活让汤姆十分羡慕,玛奇的美丽和温柔更是摄取了汤姆的心魄,一个邪恶的念头应运而生。一次出游中,汤姆设计杀死了菲利普,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汤姆又杀死了菲利普的好友。一个谎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后,汤姆终将面临审判。

简评

不错啊,现在这个中文译名和海报不行,原版的“艳阳高照”就十分符合。要是当时刑侦技术发达一点就不会有这个故事了hhh(不过时代局限嘛)。情节点到为止也有留白,拍摄的意大利的街镇集市和海边真的好美好美啊,这色彩鲜艳得令人炫目,太想去了。选角实在太靓了,沦陷。(由此加一)海上掌舵扬帆很刺激,也好难拍啊。

蛮好的嘛,导演很会抓演员的点,整部片的风格就是绕着阿兰德龙的表演风格来的,他那平静外表下依托眼神、动作和些微的表情形成的丰富心理变化构成了情节的底层张力,又带出这个角色困于自恋与疯狂的底色。船上讨论谋杀的部分其实挺关键,二人在潜藏的谋杀阴影下做的心理较量有男性征服的味道,如果要说同性的暗示的话,这里其实已经有一些了,同时又有些两人心理互相渗透的意思,可以再次读出身份的母题。德龙那种在情境中依靠眼神形成的慑人压力在最后捕获玛姬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唯一不满意的只在结尾那段,浮尸和帆船的意象是很厉害的,但汤姆怎么能犯这种错误实在是无法遮掩过去的问题,强行的天网恢恢只会显得其软弱无力。

阿兰德龙最美的样子就值五分,导演明恋阿兰德龙,如果这个片子还不足以说明,那再加上欢乐屋就是铁证~全片没一个死角,面部大特写、调情表情大特写、飞速冲向下体的推镜头、甚至给了鱼一个特写,导演的意图是叙事吗,不是!他想让我们也尝尝被阿兰德龙迷倒的感觉!让我们也被迷的晕晕乎乎希望他脱罪!看吧,面对这种美,你们也是非不分了吧~瑞普利的故事也拍了两三版,但是这一版绝不是想让人对罪恶义愤填膺而对美无动于衷,恰恰是要让人体会这种矛盾。阿兰德龙演技一向不是很好,但没关系,这个导演懂得顺着他的气质走,特别是装盲人车上调情以及所有匪气的片段、笑得像孩子的片段、卖弄帅气的片段,阿兰的天真、紧张、俗气、自知漂亮全都是他本人自带的,这样的气质,这样的脸,为什么还需要所谓的演技呢,我们只想看到他,多一些,再多一些~

阿兰德龙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上镜和外表最“cinematic”的演员之一,在本片中,好像整片地中海都被倾进他的眼中。他本人此时期的好动、青涩与恰到好处的粗俗,与雷普利这个角色也完美映照,他们无非都是一名出生卑微的年轻男人,仍不知道此生将有恢弘事业待他完成。这个天网恢恢的结尾似乎备受诟病,我却意外觉得处理得还不错,当雷普利露出迷人的微笑走向警察时,我们或许有理由相信没有什么正义是他无法逃过的。

其实漏洞挺多的,但是节奏把控得很好,全程以凶手的视角推进剧情,部分桥段很有巧思,非常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代入感强,仿佛随凶手体验了一番谋财害命带来的心跳、快感、喜悦、惊恐等心理状态,故事讲得很是动听也勉强能自圆其说,船上的桥段让人想到了《水中刀》,要是剧本能再打磨下就完美了,至少部分逻辑硬伤是可以避免的。

帅成这样合理吗?/这也是在当时,如果有指纹比对,案件大概很早就破了。没有科技,犯案的难度小很多。没有看过新版,听说犯罪天才度没有新版强,但是阿兰德隆的帅太公认了。/电影风景和音乐太赞了。绝美地中海。/本来是想听法文的,结果找了个国语译制版的,配音复古也就行吧,别有风味。/最后那一出何必呢,这是在主流价值观吗hhh

.第一部克莱芒。“首杀”被当作剧作割裂点。前段,炙热滚烫下的古铜色肌肤,潜藏积蓄式情绪演变。源自于艳羡、嘲弄与欺辱,以及自负心态衍生的缜密。灿烂千阳与蔚蓝汪洋填充背景,将正午的罪恶行径,化为一把尖刀捅破表象伪装,是为阶级对立中的极端演化,自我独立催生的《冷酷祭典》;后段,喧哗闹市中的游离个体,易身无间的始作俑者。于低机位下行走,再犯罪处精密细节,被镜头以隐蔽/偷窥视角投射于场景中央,内心的冷静机敏被外延至影像周遭。比起《天才瑞普利》更多一分性感乖张,小伎俩堆叠显灵动自然;却少一分高智意味加持。相较二者更喜法国原版,更喜德龙。PS:《怒海沉尸》实则不如称为《碧海浮尸》更为准确。

开头砍掉汤姆接受任务,汤姆和富二代培养感情,直接跳到和富二代产生嫌隙,就说明此片是商业之作,利用改编吸引原著粉,又用阿兰德龙这类商业因素吸纳新粉,将IP商业利益最大化。后面又对原著大量细节进行修改。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原著里多面化,机灵的汤姆被塑造成贪财好色的阴险之人,与警方、富二代人际网的纠缠属于原著里最精彩的情节也被简化。好在结尾符合修改后的处理,而且船底拖尸戏剧效果强烈,拉回了一星。总体远胜瞎改的美国版。

选角是电影制作公式中那不可或缺的“1%的努力”;选德龙是明智的,如果有谁的长相能够无缝调和罪犯和天才,那德龙本身所含的两相性和角色要求很符合(1998年版达蒙扮演主要靠演技,倒是裘德洛更适合雷普利;类似具有两相性的演员Tilda Swinton, David Bowie等);船上谋杀后重新掌舵并面对惊涛骇浪的过渡场景处理很棒(“天人感应”+把握命运之舵的形象);一些关于Ripley湮没/掩盖证据的细节镜头很好地将角色内在恐惧外翻出来:行凶前镜子中的模仿,行凶后镜子中的欺骗,以及这双重身份带来的内在不协调;最可惜的是抹去了Ripley的酷儿属性,以及将结局改成了正义胜利;看完电影倒是对小说更感兴趣了

特吕弗为了“清空舞台”抨击了以50年代法国品质著称雷内克莱尔。作为被新浪潮牺牲的导演,凭借流畅的场面调度、十足的影像表现力以及人物内心的敏感把握能力使得手册派对他的伤害成为了不公正的历史事实,不经令人感到惋惜。《怒海沉尸》展现了恶魔版的纯真,恶以一种常态存在在tom的日常之中,达成一种绝妙的平衡。tom的倒影映入了鱼贩摊上鱼眼,似乎他内心的良知与死鱼形成了相互的照映,导演精确的精确把控还体现在鱼铺上三次出现的平衡天平中,反复地带领我们叩访tom平静且扭曲的内心状态;出色的细节还体现在酒店杀人的段落中,死去的尸体,西红柿、扒皮的鸡、蔬菜、前后错落的皮箱构成了色彩丰富的前后景深,营造了一种强烈的油画美感,钢琴乐的有声源介入,窗边孩子的嬉戏,以及最终不动声色地烹饪就餐都体现了tom在杀人之后超乎常人的镇静。

杀人与身份互换,警匪猫鼠游戏。Philip把Tom扔在小船里不管,结果Tom差点被淹死,但这并非他杀人的根本原因,根因是Tom对Philip的某种“向往”,这在Tom穿着Philip的衣服照镜子模仿他说话时也可以看出来,所以Tom的行为与其说是杀人,不如说是身份的“顶替”,只不过导演把重头戏大多偏向了Tom如何逃脱追捕,观影中自然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身份顶替的点始终没展开,就有些可惜了。结局的罪犯落网画蛇添足 ★★★

深夜睡不着,突然回忆起这部去年看的电影,差点没记起电影的名字,先记成了阿婆的《阳光下的罪恶》,现在知道了真相是《艳阳高照》。吃奶娃的安利而来,依旧喜欢这种法式色彩运用和男主的帅气颜值。一个关于“表面上对所有人都很温柔但内心本质充满疏离和冷漠”的雷普利杀掉富公子菲利普,并试图窃取其身份继续生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