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清晨(1992)

Bloody MorningUP:2021-08-10

血色清晨

评分:8 导演:李少红 编剧:李少红 / 肖矛
主演:赵君 / 胡亚捷 / 孔琳 / 解衍 / 巨兴茂 / 路辉 / 王光权 /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94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Bloody Morning
上映:1992-11(南特三大洲节)
IMDb:tt0105863

血色清晨简介

故事发生在地处偏远的贫穷山村之中,少女红杏(孔琳 饰)还未真正迎来自己的美好青春年华,便被两个哥哥李平娃(赵军 饰)和李狗娃(解衍 饰)以“换亲”的方式许配给了村里的万元户张强国(龚朝辉 饰)。
  新婚之夜,张强国指责红杏并非处女之身,将她退了回去,并且强行带走了作为交换的姐姐。愤怒的李平娃将红杏暴打一顿,却问不出个所以然了。平日里,小学教师李明光(胡亚捷 饰)和红杏交往甚密,李平娃觉得一定是这个衣冠禽兽夺走了红杏的贞洁,于是发出了“杀人预告”。然而,由于李平娃兄弟两人平日里懦弱无能,所以并没有村民相信他们会真的将威胁付诸于行动,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简评

庆幸的是,在《老井》中被第四代选择忽略的换亲陋习终于在符号化的《血色清晨》中得到了第五代女性导演的关注。李少红这部纪实文学和调查报告风格的作品展现了落后的封建礼教对于人性本能的压抑扭曲,以及法治社会对于这个残酷真相的审视、揭露和控诉。在现代文明还没有惠及到的山沟里,谈性色变的中国人越是对「性」藏着掖着,越是让性成为人犯罪作恶的合理动机和辱人杀人的合法手段。最可悲的是,看似没有话语权的女性在封建社会里往往是最擅长PUA的那个人,由于吃了无知的亏,所以往往从一开始的受害者变成施害者的角色。处于隐性角落、长期不被观照和看见位置上的她们与这个旧社会的积极互动,让她们成了协助男权社会迫害下一代的共谋。从《橘子红了》的角度来看,权高位重的女性在意识到自己的罪过之前,无疑是亲手缔造自己人生悲剧的始作俑者。

一场被封建思想荼毒的,明目张胆的谋杀。大戏台唱着婚前检查很重要,红杏却还是因为没有落红而被退婚。懵懂的少女没有选择爱情的权利,一切只好听之任之地被选和被抛弃。小学老师的死是集体错误意识下的意外,而一直处于被动的红杏,就像剧情那样占着不多戏份却处于长久地被压迫的存在。她的死没有在众目睽睽,也不会鲜血横流那样刺眼夺目。只是静静地躺在那片黄水中,就像千百年来被河水搬运的一粒沙。

一个杀死启蒙者的故事。像鲁迅《药》。其实,启蒙到这副田地,都还没到头儿,从五四的彷徨者,到这片的受害者,到《盲山》时,他们还能掉过头,成为愚昧的帮凶,走到变节那步,才叫绝望。前段严守侦探视角,后段全知叙述者翻案,视角有点打架。台词和表演好看,一个个看客,鲁迅笔下活过来似的,眼里闪着一种攫取的光,好比那个村长吃荷包蛋,连吞带㧟,将别人的不幸吃干抹净了。

。分数基本都在故事上了,毕竟改编自马尔克斯的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拍摄手法和整体呈现略显粗糙,但是也正符合要表达的乡村情况,从现实主义题材角度,不亚于任何一部韩国现在被吹上天的神片。但是也正是因为题材过于吸睛,所以本身导演和摄影方面的不足就容易被忽略。演员都很好,那时候选角是有局限的,资金、人员限制,但是也正因为这种局限,反而用了很多年轻、本色的演员,和主题契合的十分到位。80年代真是神片迭出的时代。

结局以悲剧收尾,观念思想真的可以害死人,看的好压抑,最后一些谜底也没有解开,不过我相信明光老师是清白的,三人成虎,老师想通过知识改变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无奈最后一场空,老师被杀之后学校变得没有了学生,一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百姓的落后与愚昧,不过也会有几个清醒的百姓,不过都被同化,最后被杀时候的围观与起哄就是愚昧无知与落后的胜利!

真实但刻意,表面上似乎合理化的改编,实则非常粗糙,因为环境特殊,这个本身的特殊性遮蔽了许多不足。红杏的角色从表演到编写都十分灾难,你说这部电影先进,但这个角色无比落后,因为她得要有用,这就是这部电影看上去有点偷懒的地方了,因为同样是拍山村,艺谋导演是人性的流动,而这部电影是人性只是合理。罗生门的故事有一个难度是在于极易显露导演与编剧的操控,这部电影里向村民问话一场戏,即暴露出来,这也是我觉得真实但刻意之处。电影开场的景,和我最早读的山村小学几乎一模一样,那里流传着令人恐惧的故事。

不寒而栗的深刻。原著的光环,没有掩盖改编后犀利的现实主义光辉。闭塞乡村的荣誉谋杀加集体谋杀,到处都是围观的无辜的帮凶。相关时间线:1981年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1981年12月《外国文艺》(双月出版,第6期)译介,1987年弗朗西斯科·罗西导演《预知死亡纪事》,1990出品1992年上映《血色清晨》,1992年该片获得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2012年管虎导演《杀生》。括弧,个感:今天,还有某某“导演”很多某某人“主演”无数人围观的“网暴”“人肉”“公开社死”继续上演。四十年了啊。四十而惑。

人吃人,人吃人啊!我绝对相信,在世界上仍有这样的悲剧正在发生,仍有许许多多的女性,还在愚昧男权的阴影下挣扎求生。旧时代过去了,而新时代依然有盲山盲井,他们不仅从未消失,而且一代传一代。李少红的镜头语言非常棒,拍的也很原生态,粗粝的村民,缺乏知识却信仰男性尊严的兄弟俩,委屈求全的妹妹妈妈等女性角色……我不仅又忆起了鲁迅的祥林嫂

看了几分钟之后才发现之前在电视频道上面看过,尴尬。说实在的,太多社科影评人的啥“张艺谋拍片镜头语言全是抄别人的”,以及“主题全靠拍中国黑色的一面讨好外国影评人”的说法,完全不靠谱。按理来说,这片和《大鸿米店》才是传说中那种讨好外国人的作品。镜头语言相当一般,也就高质量电视电影水准,内核在画面上几乎看不到,只能在主题立意和剧本上面看见点。尺度上面的探讨点到为止,刻意的画面致敬也让我感到不适。

老中国的历史景观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画卷,在以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为素材的影片《血色清晨》中成功的缝合在一起。不仅是历史的控诉或现实的曝光,而是历史叉路口文化与现实的两难处境。退路已然隐没,前景尚未明了。李少红便如是以《血色清晨》为1990年的中国留下了一部令人难忘的影片,留下了一份历史的、冰川擦痕式的社会档案。

改编马尔克思《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将现实的无奈荒诞链至中国的落后愚昧问题,又某种程度上进行解构。生存法则完成审判,看客心理执行死刑。非线性叙事,第三者旁白,仪式感或生动性镜头。李少红说最后惊心的旁观者群像是片场现实存在,血红色调也是胶片搁置而成,天作矣 @MOMA交流

同年,第五代著名摄影师侯咏执导的影片《天出血》4,在以主题的杂糅、混乱印证了第五代互本文关系网罗的同时,将八十年代中期经典的叙事母题﹕无水的土地、无偶的男人、弒父场景、乱伦故事、重写的历史场景中的政治指称,统统倾覆在一片漫延而来的沙海之中。在“天出血”时的几滴沙漠细雨间滑稽模仿式地送别了不无悲壮的八十年代。而一个对他人之妻的爱情、越狱以及夺宝故事的混杂叠加的情节框架,则呈现着九十年代初艺术与商业、个人与政治、社会间进退维谷的无奈和绝望。而李少红的《血色清晨》则置身于这文化网罗之中,又越居其上,以一种更为顽强的现实主义姿态,以及远为独特、细腻的艺术才具,直面着裂谷侧畔不无狰狞的文化断层

获得奖项

  • 第14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
    第14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
    获奖:Golden Montgolfi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