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2018)

UP:2021-07-18

演员表影评剧照
诗人

评分:6.2 导演:刘浩 编剧:刘浩
主演:宋佳 / 朱亚文 / 张瑶 / 周里京 / 郑家彬 / 苏艺娟 / 许凝 / 张铂辰 / 肖光耀 / 李胜 / 玮菱 / 宋克斌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23分钟 / 121分钟(中国大陆)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Poet
上映:2021-06-05(中国大陆)
IMDb:tt9425650

诗人简介

矿工李五努力写诗,想当诗人改变命运。妻子陈蕙找到著名诗人张目为丈夫出版诗集,受到张目爱护和关照。若干年后,李五成为著名诗人,陈蕙却离开了他。最后李五身亡,陈蕙疯魔的和他的影子与气味相伴在一起。

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刘浩

简评

:废戏多、舞台剧腔,如用了多个相似情节表现男主角的懈怠(特意让领导与李五对坐训话、特意让领导去理发店找李五训话),夫妻吵架“你怎么看待这一个既存的现实”等莫名其妙的对白。进入90年代的转折比较突兀,更别提被点映现场男观众直接吐槽的“直男写的女性形象”。以为类似贾木许的《帕特森》,用日常生活的流动诗意反衬矿区的李五等人想跳脱现状,结果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诗。诗人无诗,这是本片最大的问题,它直接导致演员不在对的表演状态(朱亚文谈吐举止不像文青),空洞无说服力。故事核心反映80-90年代国进民退的历史浪潮,人在浪潮中应接不暇地生存,诗人和诗的消失预示灵魂和内心被遗忘,难得。结尾虚化了远处的第一代伟人像,玩味。本片更多是挽歌的姿态,而我更喜欢《钢的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

前后两段仿佛是两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演员们在第二场里换了个装演了另一出戏。诗人是片中理想主义的化身,诗人的孤寂和命运沉浮象征着理想在现实中的湮灭破败,可惜导演的处理实在太过浅白,尤其是对白极为灾难,影片充斥着讲述,讲述中又充斥着“下岗”“市场经济”“农转非”“干部身份”等等时代地标,导致情节——如果有的话——展开极为刻意僵硬,人物似乎也沦为了标志时代风貌的蜡像。影片后半部中宋佳的隐形其实是一个不错的设计,人物的存在就像毛裤的红毛线一样,隐隐约约地牵着一头,你知道她就在那儿,但拉也不是,不拉也不是。影片最后巨兽般咆哮的推土机镜头不错,看得出导演有很多好的想法,未来可期,还是得学会做减法。

后窗放映《诗人》。一部背景放在八九十年代的作品,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崇高的东西(诗歌),包括人人都想成为的角色(诗人),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下,被冲击地渺无声息。当发觉理想中的事物已庸俗地变质,纯粹与热情已无法继续坚持。很多隐喻性的所指,可以自行联想。宋佳、朱亚文两位主角的演绎也是不可错过这部片子的一个理由。即便全片没有完整展现任何一首诗,但不妨碍它散发出诗意的表达。但感觉后半部分的转换有些突然,或许是删除了部分细节。导演在现场的演后谈说的挺好的,“这部片子讲的是个体在时代发展中如何安放的问题”,“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诗,人人都在不动声色地写诗,专注也是一种诗意”,“诗歌与爱情总是并存的”。但最后观众突然在现场念自己游览玄武湖时的诗,只想快逃回家……

个人很喜欢前半部。爱情、诗情、性情与时代体制压抑下人的躁动内心相交织。情欲缠绵之中,唯有无尽的爱。无论是朱亚文的表演亦或是李五这一角色,都被宋佳饰演的陈蕙的光芒所掩盖。这个成熟智慧、包容付出、默默奉献的女性角色散发的温暖魅力,甚至让我认为片名不如叫《诗人之妻》《诗人背后的女人》或《诗女》。而后半部随着陈蕙的消失、隐藏,电影各方面也随之崩塌,尤其是美术布景与化妆造型都与剧情年代的跳跃式发展相脱节。虽然有诸如:澡堂加气、拉毛裤、拉窗帘等生活化的细节呈现,但全片自始至终都有种雾里看花,事事故意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交代不清、不讲透彻的朦胧感。陈蕙与李五的情感破裂、与张目的关系尤为模糊。张义与李莉两个角色的莫名再登场也未能有清晰而符合逻辑的安排。不合情理的结尾令人错愕,几乎摧毁了前半的细腻铺垫。三星半

[诗人]像是接受了多年学院派教育之后而改头换面的[陈默与美婷]:机位变得固定,布景变得精致,演员变得字正腔圆、姿态优雅,仿佛一切都在按某种既定的准绳去呈现和表达。然而电影吸引人关注的无疑是那些在标准之外的东西:一个在体制内一边工作,一边写诗的男人,和一个同样在体制内工作,还将对方照顾到无微不至的女人,谁成就了更多的“诗情画意”?他们各自负担着怎样的压力和使命?电影企图面面俱到的反映这对不同寻常的夫妻关系,乃至时代变迁,点到了众多演员和不同场景,但都在“标准化”的范式下显得焦点分散、情绪平静,也没有见到诗

片名叫诗人却没有诗,把诗人当做了翻身的工具,事实也如愿以偿,然而失去诗人背后的媳妇却再也写不出自己能看的诗,谁不想要一个宋佳这样的媳妇呢剧情上拍得挺隐晦,没头没尾的感觉,没搞明白宋佳对李五没缘由的爱从哪来的呢,离婚了还惦记着送钱,一旦想到这一点整部电影都立不住了,其他还有那个年代的场景不够大,可能资金有限镜头有些小气,而且多年后的场景却还是当年那份新的样子,属实有点别扭,一个不够有才华的诗人在一个为了他付出一切的妻子帮助下想通过写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大概就这个一个故事

「《诗人》本是讲诗,却无诗性。若是讲人,也无人意。」比较刻板的文艺电影,典型的文青作品,拍的稀碎。《诗人》无论从立意、构思到拍摄无不显示着导演的野心,但许是能力所限,很多意念都如蜻蜓点水,做得很浅。李五也好,陈蕙也罢,性格刻画与表现力都不太够。重要的是故事线脱节过于严重,两人的分道扬镳如梦如幻。结尾那一段陈蕙的独白几乎是狗尾续貂,毫无点睛可言。看戏中的李五觉得他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穷酸文人,我猜导演和他是有共鸣的。(我最疑惑的就是,陈蕙和张目之间,到底有没有那层关系?)

了解到电影背后的命途多舛,确实非常不容易,诚如宋佳所说,能上映就已经算胜利了。别的先不说,光电影所展现的这个年代感要胜过大量的所谓商业片,无论是布景、打光都算是比较好地还原了那个年代,2万平的景没有白搭。同时在艺术表现上,全片几乎没有配乐非常大胆,叫诗人却没有一句诗很特别,导演很有想法。只是前面的叙事节奏可能过于缓慢了,后面的结局也算是意料之中,同时多少带了一些所谓的“伤痕”感。同样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看到这样一个悲剧多少也有一些伤感的。而宋佳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演员,能勾起别人的“欲”,当然也就像片中说的那样,有这样的女人作伴,谁不想当个诗人呢?

.5 李莉的介入后半段过于drama,结尾拆迁改造、陈蕙平躺描摹诗人尸体之影配上浓郁的西班牙/拉美色彩探戈让一切浪漫drama合理化。其实夫妻分离后第一次开车错过就拍很好,接了个甘肃雪山般荒瘠的矿区就很好,是那种让人回头、淡淡的好。导演大概怕观众抓瞎,干脆再来一次错过。这次更狠,痴呆者呓语、不知情者见证、清醒着垂眸,但不知为何我心中一片荒芜。全片最刺我的是李五被按摩小妹照顾着、对着洞穴重复他那又慕又恨之“父”(我知道人物关系,只是他比沈老师和张元更像一个亟需弑父的子)的创作宿命——他留不下什么、他压根没能力写诗。Btw,我觉得中间很长一段导演是故意让诗歌符号化【无奈地讽刺罢了。

一段痴情的故事,只是我也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会保持理智,可能生性多疑和男人的面子在作祟吧。之前的生活和之后的生活像个轮回现世报,一度让我以为是个梦,但却是个真真正正的写实电影,那种走过后的无力感可能只有走过来的人能体会吧,不仅是身体机能在老迈,心也在跟着老化,可能这才是最可怕的事吧。片里两个主演都特别棒,宋佳自不用说,一如既往的打动人;朱亚文一直是我讨厌的演员,但在这部电影里,直接给了我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印象,他的表演很棒。

两星半。我对这个电影从最早开始就有很多预设,所以我不太喜欢现在这个样子。这是一个文学性非常强的剧本,有魂魄,有人物,但整个影响消解掉了这些,聚不起来的样子,其中美术是一部分很大的原因,还有就是演员们并不和谐的表演,好坏参差不齐之外,他们似乎也没有在意这样一部电影需要什么样的东西。电影拍得很平淡,让一些有戏味也很俗套的情节显得很尴尬,像一个人又和你说了一遍他说过的事情,并且花了很长的时间。

评分不足以说明。布景把中国几十年的变化讲的很到位,从我母亲小时候,到我小时候,这是电影做的最佳的地方,厂子给了我感同身受。我从这部电影里面体会到很多,虽然总感觉该讲的过于含蓄,不该讲的说了很多,导演不喜欢用语言表达,喜欢切换场景推动情节发展,喜欢镜头的表达。没有人能逃脱大时代给的枷锁,人们在枷锁里追求理想,追求诗意,人人都想要诗意,人人也都是彼此。如果有来生,我想要一直追寻我的灵魂,用此一生,写下一首诗。像是在观赏一个曼妙的故事,仅仅是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