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花园(1975)
Grey GardensUP:2025-06-30

灰色花园简介
灰色花园(Grey Gardens)以七个月的时间贴身记录了杰奎琳肯尼迪一对远亲母女纠葛的关系,导演拍摄两人喂猫、喂浣熊、吃饭、回忆往事和彼此埋怨。观众对她们的实际背景所知不多,却可以透过影片内容,极生动地见识到这两人的性格及互动,所谓真实电影的长处与局限,在本片中皆表露无遗……
灰色花园(Grey Gardens)以七个月的时间贴身记录了杰奎琳肯尼迪一对远亲母女纠葛的关系,导演拍摄两人喂猫、喂浣熊、吃饭、回忆往事和彼此埋怨。观众对她们的实际背景所知不多,却可以透过影片内容,极生动地见识到这两人的性格及互动,所谓真实电影的长处与局限,在本片中皆表露无遗……
简评
首先这是一部真实电影(cinéma vérité)而非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因为拍摄对象显然是与拍摄者不断互动的。个人认为梅索斯兄弟在本片最值得佩服之处就是能长时间忍受如此邋遢而聒噪的环境并最终成片
这对母女在灰色花园里互相否定、彼此忽视、彼此埋怨、各说各话、争吵不休,但又离不开对方,互相厌恶又依赖地共生着。母女之间矛盾的二元关系是片子成功的基础,让这部片子既破碎但又自成一体,很神奇。直接电影式纪录片不可避免的碎片化往往让观众对影片不知甚解,但是原始的记录所带来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贵族陨落的故事有千千种,这对死宅母女的后现代贵族生活没有跌宕起伏却也足够精彩。那种反复对往事的执念,母女间彼此折磨让人们看到人痛苦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就像花园外的野草和花园内名花匠打造的花艺连成一片成绿色的波浪,我们的痛苦都是一致的。
两个神奇的女人。妈妈已经行动不便了却从来没有抱怨一句,反而沉浸在过去的光辉生活和音乐里,每天都很开心。女儿一直在抱怨是她的妈妈害她一无所有还被困在这座老房子里,但一路听来,她对妈妈都是言听计从的,并且嘴上说着要离开这里,却没有离开,并且希望妈妈一直开心的活着。感觉女儿对这样的生活既享受又厌恶,既想逃离又离不开。妈妈和女儿实际上互相依赖,但谁也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
关于女人,关于时代,关于relationship。这栋房子里直接电影似乎是最合适的形式了,无论女人怎么遮掩,怎么用花哨的服饰和语言表现自身,在长时间的跟随中总会看到她们也许不愿自觉的东西。直接电影是挺奇妙个形式,没有深焦长镜头那种意蕴的现实,像是用强势的摄影机推什么东西出来,但的确抽出了故事抽出了戏剧性。组织材料的空间很大,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确没有实景深焦那么平等。深焦长镜头把观众带到一个地方,直接电影是把那个地方指给观众看,大概这么个感觉hhh
纪录片的个人介入真的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你可以说消弭了观众与主角的距离,可是这个距离恰恰就是一个最不可被代替的点。这是一个方式,一个表达的方式,我们之所以认为真实,就源于这种假想。所有人是为了真实这一目的而进行演绎。换句话说,演带来了真实。然而这种生活的介入,你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种不真实感,主角的行为会是一种“已经被影响的”“真实”,这样怎么可能回馈情感
梅索斯兄弟代表作,相比其他作品,《灰色花园》好的一个地方就在作者始终以一种方式出现,这在开头便以第一句台词呼唤出身份,下一个镜头就以明显采访式的镜头昭示摄影机的存在与采访者的视角,同样,母女二人也以饱满表达欲的姿态面对摄影机,在含“表演”的日常中,与摄影机“合谋”出这部纪录片。但这并不折损直接电影的含义,因为所谓“墙上的苍蝇”并不能真正的触及真实,反而会制造一种隔膜,最终形态也是一种主观操纵下(剪接)的客观,因此谋求“对话”反而成为一种出路,特别在有倾诉欲望的被摄者的情况下,那句句情绪溢满、明显是向外人吐槽的话,在这成为真正的心声。片名始终以背景环境出现,虽然开头就说了拆除的新闻,但怎么也让人感觉自然随性的美、以及共处的难得。岁月描绘精准独到,又有那些能比“美人迟暮”更能凸显时光流逝呢。
直接电影的代表作,不过影片里有两处阿尔伯特梅索斯扛着摄像机对着镜子的自我反射,以及大卫梅索斯去扶老太太的表现,其余总体还是较客观的。灰色花园里一对相爱相杀的母女,都想离开对方,却都离不开对方。至于两人一直描述的各自曾经经历过的男人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现在他们就是在这仅有的灰色花园里好好生活下去。母女耿直率真的性格给人印象深刻,甚至双方互怼,单又不忍真正抛下一方,最后女儿伊迪那句“希望她不要死吧”,算是借镜头表达相对母亲说却又不想说的话吧。最后,伊迪的母亲年轻时,真美!
我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是痛苦的,远离社会做隐居的贵族,但生活的琐碎就被无限放大且无法逃避反而更让人烦躁,bill和fred那版模仿得还挺还原的,恶搞的结局算是把这种压抑和诡异极端地表现了,倒不会觉得太过头。
,作为直接电影的代表人物,梅索斯兄弟在这部纪录片中“违背”了一贯坚持的创作理念,打破了作壁上观式纪录,对被摄对象的生活进行了介入。兄弟二人不仅与伊迪母女沟通,甚至在某些时刻,他们还对其做出了一定引导(如老伊迪和小伊迪在室内斗嘴时,大卫·梅索斯提醒小伊迪,她母亲提到的那个男人是古尔德等),除此之外,梅索斯兄弟的身影也偶尔出现在影像中,可以说,这些都与直接电影的创作理念相违背。相比《推销员》所采用的那种作壁上观式的拍摄和纪录,梅索斯兄弟对伊迪母女生活的介入,使得《灰色花园》呈现出某种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又不断引导我们去思考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大量的特写镜头将母女二人复杂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画面上,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心理冲击。眼看她(们)声煊赫,眼看她(们)容颜涩,眼看她(们)已迟暮。
坚决拒绝人物小传式的新闻报道,只看人!只有当作者宣告自己存在,其拍摄的人物才会存在,作者必须邀请我们进入她/他的视线,要允许自己走神与磕绊,因为当我们认识到并不是一个摄影机在单纯地拍摄一些客体,而是平等的观看与体验,才能超越某些“直接电影”和“纪录片”所宣称的假惺惺的“客观”。面对镜头自发的表演性与作者的存在是一对互相达成平衡的向心力,配以剪辑的力量,一切超越了纯粹的纪录而变得有趣!!!
“我们来如水去如风”。永恒不变的是灰色花园里的世界,无处藏身的杂草、日渐松弛的肌肤、那缠绕不休的皱纹、堆叠成山的垃圾都在提醒你时间在推移。在灰色花园里与世隔绝的日子,争吵不休的日子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消逝。无论是女儿口中无尽抱怨母亲的羁绊还是母亲那曼妙的歌喉都已成为过去式。唯一不变的是那黑白画册和油画里被尘封的美丽的容颜。 她们无尽的争吵已经成为日子中的一部分,她们彼此相爱彼此依赖也彼此伤害。她们的过往从她们的争吵中频频浮现,却也频频逝去。灰色花园是被世界遗忘的小角落,她们有她们自己的生活,她们不渴望改变。也许不收拾屋子才能更给她们带来安全感。糟糕腐烂的生活就这样被藏在了野草之后,却也被带到了观众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