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2022)

Apollo 10 1/2: A Space Age ChildhoodUP:2024-02-13

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

评分:7.5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米洛·考伊 / 杰克·布莱克 / 李·埃迪 / 比尔·怀斯 / 娜塔莉·拉莫罗 / 乔什·维金斯 / 塞缪尔·戴维斯 / 杰西卡·布里恩·科恩 / 玛德琳·吉尔博特 / 扎克瑞·莱维 / 格伦·鲍威尔 / 拉里·杰克·唐森 / 莫娜·李·富尔茨 / 詹妮弗·格里芬 / 霍尔特·鲍格斯 / 布莱恩·维拉罗伯斯 / 尼克·史蒂文森 / 凯西·詹姆斯
类型:剧情 / 科幻 / 动画 / 冒险
片长:97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冒险 / 阿波罗十又二分之一:太空时代的冒险 / 阿波罗10号半:我要上太空 / 阿波罗10号半:男儿当升空(港) / Apollo 10½: A Space Age Adventure / Apollo 10 1/2: A Space Age Adventure / Apollo 10½
上映:2022-03-13(西南偏南电影节)
IMDb:tt7978758

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简介

理查德·林克莱特新片已在前期筹备中!新作背景设置在1969年夏天,将以孩童视角切入,融入富有时代感的配乐,描述人类登月的那一历史性瞬间。林克莱特表示,“休斯顿曾拥有太多东西:NASA、医疗中心、阿斯托洛体育场。那里有种共同的氛围,所有孩子的父母都是为了共同目标为NASA工作。”目前林克莱特通过休斯顿电影委员会,对大众发出号召,寻求上世纪60年代休斯顿地区的影像资料。该片现暂未确定主角,将于2019年上映,赶上阿波罗11号登月50周年。

简评

看的时候就觉得画风和人物表情动作比较暧昧,一查果然是真人拍摄转制动画,我无法评价这个选择的好坏,只能说可能确实适合小男孩想象的个人登月之旅。林导一如既往的没有剧情、絮絮叨叨、细节满满、全是情怀,但比之以往,这种情怀少了一些哲思,少了人类的共通情感。恰似《八月》《贝尔法斯特》这样的电影,到底是没有走出个人的传记。

本以为会是在《登月第一人》(剧情片)、《阿波罗11号》(纪录片)之后观看的第三部与美国登月计划有关的影片(也是第三种形式动画片),但看完之后才发现这一关键事件只是一个引子,更多地还是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徐徐展开了一幅那个年代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图景,在平实化的叙述中也掩藏着一丝忍俊不禁的幽默与对于当时社会的点点思考。但相对于前两部电影或包含着浓浓情感或带着极强真实性的特点,本片似乎略显无聊与呆板,但似乎也正好与结尾处主角男孩对着电视屏幕朦胧的睡眼遥相呼应:因为这正是我们在半梦半醒之间能反复记起的东西,是我们生命中一道不可抹去的痕迹。

制作得很精良,风格蛮喜欢,是那种很神似真人的动画。音乐很丰富,节奏蛮好。只是不满足,少年的阿波罗10 1/2很新颖有趣,尤其是最后将电视上的阿姆斯特朗置换为少年,而电视机前的少年在睡梦中,頗有一种忧伤的余味;然而,整个电影的主题似乎太保守了,像为将要实现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动员,而且,这个太空时代的60年代末,虽然在最后提及了种族问题,但整部电影都将60年代末的民权运动遮蔽了,只谈越战;虽然以郊区60年代出生的少年为视点限制,但对比格雷的《世界末日》觉得有些不满足;虽然导演试图融进去那些社会潮流与少年乐趣的诸多东西,但这个电影里的情绪很单调,仿佛仅剩玩乐的美感,只有末尾有丝黯然神伤的感觉,但随即就被字幕打断了。但可以借着电影感受一下60年代末的美国文化,还有两部太空科幻片。休斯顿又想起德州巴黎。

年度十佳级别,林克莱特再一次证明自己的才华。在宏观事件背景下,填充真实的童年经历,朴实无华的平民视角,六十年代美国群众火热的太空梦,关于政治,关于经济,关于生活等种种层面的动人切口,都被细腻地捕捉到,本片不仅是充满怀旧的私影像回忆录,也是将主旋律叙事消解于个体并重新演绎的绝佳范例,以真人转绘动画形式展现更是妙笔,9/10。

林克莱特擅长在长时段的生活里攫取重要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碎片,以吸引观众的叙事方式连接。动画的形式重回60年代,比真人电影更能体现时代记忆的特点。登月、越战、冷战,普通人对当下快速变化的快速适应,电视、音乐等流行文化的席卷,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想象。自传体回望式的自我叙述,过去的日常生活作为登月秘密活动的超长插叙,还原时代背景和氛围,日常生活与宏大国家事件紧密结合,将最终历史性的阿波罗11号登月事件作为重磅,与个人视角重叠,再次说明登月的时代意义。

真人拍摄转动画在本片中的成果很出色,它细致入微地捕捉了3D动画都难以捕捉的真实人物神态,但同时也带有区别于真人拍摄的精致感和活力,并不让人感到制作这样逼真的动画是多此一举,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而内容上,我也很喜欢影片所塑造出的环境。它或许会成为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之一,并且应该是一个较为私人的选择。

属于美国德州五零后、六零后的青春回忆录,这一切都通过男孩眼中的阿波罗登月为载体,并幻想自己也被选中参加了登月计划,将登月过程与当时无数事件及电视节目双线剪辑在一起,怀旧的魅力贯穿全片,我即使在时间、空间上与电影内容均毫无交集,却依旧感受到导演对自己儿时回忆充沛的感情。

私心不喜欢所有的大段旁白 字幕卡 幻灯片一般的影像叙事,但所有这些私心不喜欢在这种充满文学性力量的文本面前都显得不值一提。你一定也有那样的时刻吧,记不清是记忆磨损还是事情根本从未发生,任由私密经验的片段琐屑交联钩织,编造一些莫须有的、“我也在场”的、私人专属的集体记忆。我,即自由世界,我,即全人类。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得州休斯顿郊区居住的小主人公的童年往事,住在那里的人们大都在NASA工作,所以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都跟太空有了关系。由于他是家里六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幺,所以就有了很多的故事,学校,朋友,玩乐,电影,音乐等等,六十年代真的是美国的黄金时代啊。看了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简介,这部电影说的似乎就是他自己的童年回忆,只不过他又把影片动画化了,这让回忆有了一种田园梦幻的感觉。影片的高潮是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登陆,可此时小男孩却睡着了,,来弥补自己人生历史中的缺憾?事实说不定就是如此啊。

电影手册有眼光,类似美版《岁月的童话》,导演的童年回忆录,时间集中在60年代末,越战冷战平权运动太空竞赛阿波罗登月嬉皮文化等等历史事件背景下,个人琐细真挚的记忆关联时代的集体记忆,人类的情感果然是相通的,总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啊,快拍下来,我觉得这肯定是个太空人。” -“噢,得了,他只是孩子。”休斯顿的小男孩Stan在复述《2001太空漫游》故事时,对方露出“你是神经病”的表情逃走。他们在白天被太空乐园榨干了精力,等待阿姆史壮的那一步时昏昏睡去。后来Stan也怀念着无忧无虑,能放心睡去的少年时代,他重构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登月计划,一趟只有自己一名旅客的太空漫游。这是一个为幻想、为童年、为合众国建国之美梦效劳的怀旧故事,抢电视机频道、打骚扰电话、体罚之类桥段,同样也发生在任何一个角落……而塞回易拉罐拉环等细节,与《生命之树》相仿的,追在消毒车后面、发生了无数游戏和好玩故事的成长岁月,仿佛发生在同一个人类的夏天。

阿波罗并不重要,开局就滑向自己童年的飞速流水,这是必要的,毕竟记忆的模糊性导致记住的只是一些闪光,通常由某些东西牵引出来,阿波罗就是最好的引子,阿波罗对他重要吗?至少现在不重要,毕竟火箭发射之前还在睡觉,阿姆斯特丹登陆月球也昏昏欲睡,重要的是那些大事件前后的片段回忆,而大事件本身并不重要了

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