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帝国(2022)

Empire of LightUP:2024-02-12

演员表影评剧照
光影帝国

评分:7 导演:萨姆·门德斯 编剧:萨姆·门德斯
主演:奥利维娅·科尔曼 / 迈克尔·沃德 / 科林·费尔斯 / 托比·琼斯 / 汤姆·布鲁克 / 坦娅·穆迪 / 汉娜·昂斯洛 / 克里斯塔·克拉克 / 莫妮卡·杜兰 / 罗恩·库克 / 莎拉·斯图尔特 / 贾斯汀·爱德华兹 / 罗曼·哈耶克-格林 / 布赖恩·弗莱彻 / 道格·博亚尔 / 威廉·丘布 / 斯派克·莱顿 / 阿德里安·麦克洛格林 / 汤姆·科利 / 罗德·亚瑟 / 马克·菲尔德 / 蒂姆·萨缪尔斯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15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光之帝国 / 海边电影院(港)
上映:2022-09-03(特柳赖德电影节)
IMDb:tt14402146

光影帝国简介

导演萨姆·门德斯(《1917》《美国丽人》《007:大破天幕杀机》)新片曝光:他将与探照灯影业携手打造《光之帝国》(Empire Of Light)。奥利维亚·科尔曼正商谈主演,罗杰·迪金斯担任摄影师。探照灯影业已拿下该片,预计明年秋季上映。
  门德斯执导和写剧本,这也是他首次独自担任编剧,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设定在1980年代英格兰南部海岸,围绕一间美丽的老电影院展开。

简评

电影情书类大电影浪潮中,没想到最“事不关己”的纯粹拍摄者,竟是拍倦了邦德的门德斯。尽管用种族问题作为剧情波澜的激荡点,但这和年龄差一样,都是女主角爱情的附加障碍;抛开对大英的影射,当电影院作为一个“帝国”,当其内部的暴政与叛逆都像日常世界一样不堪而幼稚,那束电影之光所承载的拯救意义,远远不止主角漠然不觉的成长而已。

看预告片时一直以为本片是讲述在时代变幻中,主人公因为电影(院)结缘建立友谊而帮助彼此度过人生困境的故事。事实上电影里也的确存在这样的架构,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忘年恋,种族歧视,时代变迁,精神健康,艺术追求等一长串要素,彼此之间并未形成有效支撑而完全模糊了叙事重点,内核仅剩从一开始就发生突然的非世俗爱情关系。不过尽管故事叙述存在缺陷,布景和摄影以及奥库维亚科尔曼的演技都是无法被蒙蔽的闪光点。

很明显每个元素都没融入到一起的故事,对着致敬电影的心态看这部片肯定会大失所望。内容很泛,你可以看到中老年人的精神问题,种族问题,职场霸凌,老少恋等等内容,但是你把这些内容,把俩人的感情,精神救赎,漂浮的落在一个电影上,甚至只有一个镜头是在看电影,属实是让人失望。但是让人惊喜的就是这个电影院真的太好看了,我太喜欢了,国内商场电影院真的没法比的,让我在里面做放映员即使不给我工资我都愿意,这么好的场景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太失望了。

摄影是真美,但是剧情配不上这份美。一个有严重精神问题的中年白人妇女与一个年轻黑人小哥的爱情故事,来得突然,去得一点都不意外,说是互相救赎,但是很难透过这俩的交往感觉出这种真情,更像是一时的欲望发泄,各取所需,最后剩下的就是一所漂亮的电影院和投影仪在黑暗中打出的光影。最后投影师老头才是主角吧,他的台词是整部片的点睛之笔,感觉就是为了拍这电影院和这几句台词才包这份电影。

这是萨姆·门德斯一首献给电影的歌,可惜唱得太无趣也太矫情了。连斯皮尔伯格的《造梦之家》都不如,毕竟那还有自己的真实生活,还有对电影的热爱。门德斯电影里,除了场景是在电影院,连电影本身都消失无踪了。八十年代初的英国,种族主义成了主角。在他的视野里,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以正确方式重写那段历史才重要。因此,情节沉闷无聊,故事逻辑不通,即使演员大牌云集,也难拯救其失败。

一部还算细腻的,讲述爱情的温柔小诗一般的影片。整个片子都是娓娓道来的感觉,很好,我挺喜欢。女主的表演真的是很绝,演的自然而又恰到好处的表现。但是硬伤我感觉应该是剧情上,虽然片子是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但是确实感觉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又没有相互融合的很好,所以就导致有点一部分一部分有点割裂的意思,有点不流畅。而且人物上,除了男女主,其他人有点过于扁平了,身世一下就对话甩到了我脸上,有点突兀。本来是想给三星的,但是谁叫这个电影其实再说那一小道光呢,看到她最后走进电影院,放映师有条不紊的放着电影,我觉得这片子又何尝不能是人们以电影之间情感的小诗呢。最后说一句,罗师傅确实拍的好,佩服。烟花的那场戏,我只能说,现实,而又无比浪漫。

依旧折服于Olivia Colman的演技,依旧沉醉于Roger Deakins的光影。两个在各自世界疲于搏斗的人,依偎取暖,跨越肤色和年龄,迸发出的火花,是驱逐黑暗照亮帝国的光。一部慰藉心灵的电影,但是Sam Mendes的剧本和导演都略显温吞了,“电影”这一符号的意义也含含糊糊,导致整部电影显得大材小用。优点在于明明当时英国社会有那么多大事发生,但是导演点到为止,镜头的焦点始终不离主角二人,更显接地气。几处戏份仿佛看到了导演前妻“朗读者”的影子。

#RFH #LFF #Galas 故事太散了…想讲的太多,重点就得不到突出表达。而且每次重点偏移都有很强的割裂感。故事还挺写意的,搭配上唯美的画面还是挺不错的,不过剪辑做的很差,很多时候感觉就是为了推剧情,价值太弱了。角色设定倒是挺好,两个自卑的灵魂,演员表演的也很好,就是有些角色说教感太重了,写意也被弱化。

本片之于我心,也是7分左右。克尔曼的演技,从《暗处的女儿》因袭了过来,即有过往不堪前史的大女主。影片的叙事影调,很欧洲风,但嵌套讨论的议题,着实有些多,尤其最后女主对电影的莫名感动,坐在影厅里,感恩生活的美好,看得有些突兀,似乎想说她终于在影院和电影里找回了生活的意义?最打动人的,无疑是男女主同样被困在某种系统、体制内的困境的对位,这种困窘的营造,让他们位列于同一层,即需要彼此的照拂——男主面临的,显然是在小镇之上的种族歧视、肤色歧视问题,而女主的困境,则是成长于男权系统里,她最大的成长伤害,来自于父母,和成年之后的老板,内外部的压力和戕害,恰恰指向的是那个“系统”,即性别对立的,男性占据话语权的,极端的情节处理,在片中就是“让她有病”,“送她入院”。而结尾男女主的分离,也像极了生命的常态。

闪光点都在科尔曼身上,科尔曼一个人撑起一部剧,这个主角用的值啊!如果不是科尔曼根本不会看这部电影。个人其实很喜欢这类题材,但是就这些变扭的人设和不知所云的情节。太多槽点,剧里强行升价值的地方竟然都是通过台词说出来,所谓爱情线太变扭,不如说是对年轻肉体的欲望,甚至到最后可有可无,成了精神疾病发作的消遣,连精神疾病的设定也成了剧情的一个工具,只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罢了,导演既有种族歧视,精神疾病人的困境,职场骚扰等看似提到了这么多,实际上只安排了一两处重要情节,拼拼凑凑出一部将近两小时的电影,看完仿佛看了一出春晚小品。表面上是温馨的慢节奏故事,实际上是端给观众的一盘“炸焦了的剩余快餐”萨姆导演你还是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不要写剧本了。

喜欢音乐的平权黑人小伙与热爱诗歌的受伤白人大妈不得不说的故事。近些年有很多拍得像是“给电影的情书”的影片,而本片我认为更像是给电影院的一封情书。虽然是一个风光不再的电影院,却让主角们相识相知相爱相互了解,并有了一段虽然短暂却美好的时光。有很多个电影院内外景的镜头拍得特别美,构图和打光很考究。生活,是一种心态,选择去影院认真地看一部喜欢的电影,更是一种十分美好宁静的心态。冲着费斯叔来看这部影片的观众可能要失望了,他在里面演了一个渣男,虽然依旧很精神。

6/10。好像看到了什么又没有,浮光掠影。光之帝国里的“光”是影院招牌的霓虹灯、是屋顶绽放的烟花、是警车闪烁的蓝灯、是单独放电影时脸上的反射、是微弱的人性光芒,电影拿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实至名归。片名太过宏大了,爱情、种族歧视、电影的情书,每个都沾一点每个都一般。“给我放一部电影吧”是很动人的一句话,运行24帧就看不到黑暗了,看电影是一种陪伴、一种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