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和蜘蛛(2021)

评分:6.9
导演:拉蒙·佐尔彻 / 西尔万·佐尔彻
编剧:拉蒙·曲尔歇尔 / 西尔万·曲尔歇尔
主演:亨丽埃特·肯夫里乌斯 / Liliane Amuat / 尤拉西纳·拉尔迪 / Flurin Giger / 安德烈·赫尼克 / Ivan Georgiev / Dagna Litzenberger-Vinet / 丽亚·德雷格 / 莎宾·蒂莫提欧 / 碧尔特·施诺因克 / Yuna Andres / Ella Gfeller / Dorian Heiniger / Margherita Schoch / 菲利普·舒勒
类型:剧情
片长:98分钟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影片别名:女孩与蜘蛛(台) / The Girl and the Spider
上映:2021-03-01(柏林电影节)
IMDb:tt11967484
女孩和蜘蛛简介
Over the course of two days and one night, as Lisa moves out of the apartment she has shared with Mara and into the one where she will live alone, many things will break and some will be repaired.
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遇见单元 最佳导演拉蒙·佐尔彻 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遇见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拉蒙·佐尔彻 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遇见单元最佳影片拉蒙·佐尔彻
获得奖项
- 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遇见单元-最佳导演 / 费比西奖-奇遇
提名:遇见单元-最佳影片
简评
拉蒙·佐尔彻喜欢构图的乐趣,在封闭的室内空间里设计演员的走位,拿捏眼神交汇的时机,在画面定格的瞬间追求极致的平衡与美感,想必对他来说是一大享受。和上一部《奇怪的猫咪》相比,本片更富流动性,叙事和情感也更细腻。合租公寓本就是一个公共和私人空间相互“入侵”的场景,而搬家的剧情设定则进一步将这种互相渗透“合法化”,不管身份的亲疏远近,每个人都能够自如地进出而不感到对主人冒犯,都能够大大方方地“偷听”他人的情话,某种程度上电影里弥漫的神秘气息恰恰来自于每个人在镜头前和彼此眼中都毫无秘密可言。这种观感上的“不适”延续了导演“在惯常的生活里发现荒谬”这一母题,而这一次,荒谬的源头是自我表达,袒露,和由此而来的感情无处安放。 - MIFF Play (8/9/2021)"
说调度和画面确实不错,但是所讲述的内容本身观感一般。看到导演是男性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果然不是女性导演”的感受,虽然在此之前并没有想过导演性别。层层注视更像是一场场刻意安排,你不懂她们之间为什么这样,那些矛盾、甚或嫉妒,喜或者不喜,一切人事物都不过是工具,让导演发挥他在狭小空间里的调度水平。于是突然插入的船只上女孩的片段,似乎打破了一些东西,又似乎没有。起初观感觉得一定八分以上,~8。"
话说本片导演如果去拍伍尔芙或者普鲁斯特肯定也是上佳人选。。/在平淡的日常留心那些即逝而无用的画面,用微小的躁动刺破空气里沉闷而单调的隔膜;你看到了谁,谁又凝视着你,才让嘴角上扬的弧度,代替了浅薄的言语;时间,静默的存在,自由的流淌,偶尔从周而复始中,萃取出若有所得的哲理,或者关联起本不相干的事物,编织成一首诗歌。"
好有意思一片子。首先视听上有惊喜,多人小空间构图细腻。我理解它是一个野心很大的设定,一个搬家movement讲述整个人生的时光流逝这种;所以女主自带慢动作,而且看起来又年轻又苍老,男孩那么易推倒(雾,然后小津风的空镜、工地电钻,以及商店里摆货又上船的姑娘都是日常之外的精神符号;用蜘蛛串起来。反正奇奇怪怪的概念执行出来有形成有趣的文本;女主的苍蝇派表白好酷哈哈。"
#71st Berlianle# 奇遇并列最佳导演+费比西。形式上相当有趣。全片几乎都是由中近景和近景构成,绝大部分在室内(官方推荐词是“对充满悖论的疫情时代的一次总结”),导演下了大力气来安排画面内出现的色彩,人物衣着以纯色为主,dress code非常像侯麦,同时也下了大力气去安排小道具,同一个画面内经常出现“红黄蓝”这样的搭配,也让我想起小津的彩色片,有几个场景的小道具处理完全是小津流的做法。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女孩从她跟另一个女孩合住的公寓搬走的两天一夜,涉及十几个人物,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冲突或者剧情,人物来来回回,堪称“轮舞”或者“蜘蛛网”的结构。隐含的则是围绕友情/羁绊主题的亲子关系、以及阶级和移民的议题。"
平视角,固定机位,中近景,居中构图,色调明快。三次电钻特写,新的一天拉开帷幕。空间不断生成,新的场随之形成,借由反打镜头实现视点的不断跳切。梦境/回忆的讲述切换画面主体,环境噪音渐少,直到另一人的画外音突然插入,从故事/情绪中迅速抽离,联结中止。段落结尾静物/小动物特写快速闪过,填补部分由小景别造成的空白,暴力诉诸于言语/桌面的划痕/戳破的杯子/倒在狗身上的咖啡/手上的创口/图纸上的涂鸦/黑色摩托头盔/被拍死的苍蝇,圆舞曲一次次响起。两个女孩/母亲和女儿产生交流时,换为更长的焦距,观众似从远处窥视,景深变浅,人与人贴得极近。蜘蛛第二次从一人爬到另一人手上,广角镜头首度出现,两人之间的视觉距离变远。床头的蜘蛛消失,从创口涌出的红酒像鲜血浸没布满涂鸦的图纸,夕阳余晖消散,画面转冷,渐暗。喜欢结尾"
很难想象有哪部电影会比讲述搬家和合租屋解散的《少女与蜘蛛》更加的“非家”/unheimlich。齐歇尔兄弟聚焦的不是这个异化世界里的个体,而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张力地带。它的话语是如此密实,正如一张蜘蛛网,但它的焦点却是这张大网上的洞洞。它有如那个突然诡异化的打印机,把本来清晰可读的PDF变成了奇奇怪怪的鬼画符,现实生活忽然变得不可辨别,家具上、皮肤上、人际关系里、各种体系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洞。怎么可以指责这部电影冷漠而毫无人性,它的人性就在每个丰富的个体在这场被扰乱的艺术真实里时时奋力定向的尝试中。"
这就是高级的剧情吧,通过几个场景加封闭的空间,刻画一些生活细节。寥寥无几的对话,充满饱满情绪的对视,便把几个人物的性格心理状态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人物都跃然于屏幕之上,情绪暗流涌动,关系交织的复杂和密集就像蜘蛛所编织的一张网,让人多了非常多的想象空间。而我们这些所谓的高级物种,实质上和游离在角落编织的蜘蛛都是一样的,编织网络等候猎物,游离在各种意义的网络上,难免陷入自我网罗。这个时间线真的安排得很有意思,在这张网络上,没有刻意展现时间感,时间失去了意义。"
我想这个电影也只能编剧做导演吧,非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片,我都怀疑这电影算有剧情么,就是人物内心的不断展现,基本把几个人物大概了解好,电影也就结束了,佩服导演居然拍的还不错,狭小空间镜头调度做的非常好,新意中加一些传统空镜头增添了回味。"
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电影。狭小的室内空间,寡淡的剧情下则是复杂、不简单的人际关系。看似比较和谐的女性关系之下,实则潜藏着一丝不安宁的因素。搬家之间的人流进进出出,如同蜘蛛网一般,触及到四面八方,但聚集在一起,却好似谁都脱离不了谁,谁和谁都如同这蛛网一般,联结在一起,关系错综复杂。背景音乐很有感觉。"
全篇固定机位长焦中近景看得头痛。导演这零剧情电影有什么情感在里面吗?难怪演员看着木讷呆滞。台词和静物有时候的确有趣,但有时候真觉得做作的不行。这些手法在一部电影里偶尔使用我会觉得很灵动,但这些直接堆砌出一部长片观感就十分难受,形式远大于内容。"
女孩玛拉眼中观察到的生活,从她的前室友搬入新公寓,到最后安顿下来,经历了数天时间,各类人物进进出出,在公寓狭小空间里演绎着人生。几乎没有故事,只有情绪在暗中流动。女孩就如蜘蛛,在公寓里织就一张网,所有人均与她有关,附着于这张网上。彼此发生着联系,却又如蛛网一样脆弱。蜘蛛隐去,蛛网破败,其上的人生又各自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