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Il bucoUP:2023-10-07

演员表影评剧照
洞

评分:7.3 导演: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 编剧: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 / Giovanna Giuliani
主演:Paolo Cossi / Jacopo Elia / Denise Trombin / Claudia Candusso / Mila Costi / Carlos José Crespo / Federico Gregoretti / Antonio Lanza / Nicola Lanza / Leonardo Larocca / Giovanbattista Sauro / Angelo Spadaro / Enrico Troisi / Luca Vinai / Leonardo Zaccaro
类型:剧情
片长:93分钟地区:意大利
语言: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the hole
上映:2021-09-04(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1012320

洞简介

简评

看醉了,几乎是《记忆》的一体两面。蒂尔达·斯文顿被阿彼察邦倾注了非人的特质,而弗兰马汀诺则以相似的形式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年迈牧羊人获得了山神般超脱世间的漫游,而其余的所有:人与动物、滴水与雾霭则都被赋予了平等的大全景“俯瞰”(垂直运动的体现?)。特写与远景的蒙太奇描摹出人的肌理,进而具象为一场向下的洞穴探索,延伸为“大地”肌理的探索与重构。结尾的华彩段落:探险队员抵达洞穴最深处,伴随离群索居的老者平静地迎来死亡;人之声的回光返照打破了生命与自然的交界,纯然而超凡的地质学体验。

火决定光决定视觉,与牧羊老人生命一起走到尽头的是洞本身。最喜欢对零落的纸质物的描绘,从女郎到JFK到被风吹散在地的手绘洞图。影片最后吟咏又响起,一种生生不息。(巨幕厅看这片真的很享受)一种literary之感,小到几乎没有的两层情节,于是大量的笔墨都在慢放这一点情节的过程。

三星半。基本无对白,运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经常是从一片黑暗中看到光源,仿佛人类对大自然发出的一声呼喊和好奇。从洞里到洞外山谷的自然风光,带领观众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成为雾霭,成为草木,时间不再重要,那些印着社会标志人物的封面在这里毫无意义。那位生病的老人躺在柔软的松枝上好像睡着了,看着他的脉搏,目送死神将他带走。在这似梦非梦半睡半醒的93分钟里,重新体验时间和生命。

#11th BJIFF# 前获2021年威尼斯主竞赛评审团奖。导演之前是拍过《四次》的大神。这次也几乎没有用到对白。摄影讲究(数字感;弱光控制很精细),声音则贯彻了“声景/soundscape”的设计理念。影片有着极其严整的视觉-结构构思,洞口以各种类似的视觉形象出现在影片里(卡车后面,帐篷里,窗口等等),探洞的过程与牧羊老人中风去世的过程形成了蒙太奇关系;而同时又以“村民看电视”提示着柏拉图的洞穴隐喻:究竟探洞是怎样一种“认识自然”?影片也有政治表达(探洞时候焚烧的杂志封面:肯尼迪,尼克松)。(探洞部分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扮演式的纪录片)

我能想到的一部现代好电影,就是应该有革命性的一面:要有形式上的新意,能够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视听进步。同时又可以对这种永不停歇的进步和现代化进行反思,在讴歌人类的勇气和智慧的同时,思考这会带来什么后果。片中的老人和洞的关系让人想到本雅明的灵光理论。而对自然神秘的探索本质上也是一种祛魅的过程。当我们凭借着现代文明(以燃烧的尼克松杂志-火、印刷品、现代社会体制为象征)到达深渊的最深处时,自然那份蛮荒幽邃,令人战栗的神性和超越感,也就荡然无存了

实验影像。洞穴研究者对洞穴的探索,像极了人类穷尽一切未知所做出的种种努力。那种探索“黑洞”未知的深邃感,从镜头对光与影的捕捉里,跃然眼前。全片几近无台词对白,仅靠视觉影像,来完成全片90分钟的故事叙事。影像处理上,导演对剧情片与纪录片进行了模糊设定——很难区别哪里是摆拍演绎,哪里是真实影像纪录。似乎有些“伪纪录片”概念。全片主线,是洞穴研究者对洞穴的探索,串线故事,是一名本地原住民(牧马者)的病死,作为串场情节安排,减少影片本身可能会带来的枯燥与乏味。最喜欢的一场戏,是洞穴之上往复的足球,一如不断重复的人生,这大概是研究者为数不多的打发无聊时光的玩乐。这种科研乏味感,由银幕延至银幕外的观众。值得称赞,是摄影风格,90分钟花钱看景,可谓心旷神怡,视觉放松大脑放空,盯着看偶尔发呆,也是蛮不错。

我能理解这种以自然朴素的镜头完全抛弃掉剧情甚至台词的电影,虽是探洞但更像是从洞口窥探平静原始的意大利村庄乡村生活,迟暮老人,高山草甸,散漫牛羊,小镇片影。电影虽然表现得自然原始,但是很多镜头都蕴含着人生的思辨,生命的微光随洞穴探险者的深入而逐渐消逝,洞似乎是以一种亘古不变的姿态被注视被凝望,同时也仰望着回荡着人世间。在缓慢平静的镜头中,导演似乎还藏了一丝丝的幽默,让读懂其意的人会心一笑。

艺术电影的标志之一就是探索电影语言的边界,《洞》开头字幕标识new wave film,通过电影呈现了勘测探险队员对未知“洞”的探索。此片画面精简、缄默不言,自然乡村中驴羊的喊叫与风呼声,洞内的灯火之光照耀黑暗的影调,蒙太奇交叉剪辑了村落老人的死亡以及洞的全貌逐渐明朗的进程,但不是那么符合自己的观影习惯,。

【该片为纪念1961年意大利科考队对该国最深洞穴、也是当时世界第三深洞穴的探索而拍摄。影片介于纪录片与剧情片之间,完美地还原了当时考察过程。影片影像非常有质感,且很美,观看起来如一幅幅油画。影片节奏把控很好,拍得非常安静,没有背景音乐,也几乎没有对白。导演为了让影片更有表现力,让层次更丰富,又加入了一个当地老牧羊人的故事,并与探索洞穴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形成对照与交汇。】

又是一部企图触及电影真理的片子,足够大胆,但不如《24帧》纯粹,要我说完全可以摒弃探索洞穴的人为入侵,强行将摄影机搬入岩石间的行为已经足以传达侵入这个行为,反倒是山洞内的奇观和复杂调度不禁令人疑惑是否是实景,如果不是,那这部电影则乏善可陈,如果是,那么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所要产生的破坏更令我怀疑这一切是否值得,就在我纠结于此时,电影也在浑然不觉间结束,成为了一段舒畅的体验,可惜没能在影院体验

#2021北影节#虽然专门设置只在杜比声影厅放映,可终究敌不过各路观众发出的各种嘈杂之声。加上太多没有重点的大全景,和相对略显快速的剪辑和明暗场景切换(总是还没能沉浸于这个镜头就切到了下一个),无可奈何的走神了,到最后也没能再看进去。 却在某一天突然明白了洞与老人的联系,或许洞就意味着人的一生,或是任何未被人所全知的事物?当对它的探索愈发深入,对它的了解愈加明晰,它的生命也即面临终点。

#2021北影节# 前半较好,叙事脱去了情节而仅剩下了连串的指向性动作,当地的人文和不见底的深洞构成了奇妙的总和,洞内的黑暗被运用的美丽异常。但当作者执意总要在洞内探险之间切到外界关心一下老人死没死时,全片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单调与滑稽。这同时摧毁了洞内的结构,后半部分零散的洞中景象与结尾的图纸没有出现任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