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堡的故事(1958)

UP:2023-10-01

柳堡的故事

评分:7.8 导演:王苹 编剧:黄宗江 / 胡石言
主演:廖有梁 / 徐林格 / 陶玉玲 / 张璋 / 康天申 / 陈东岗 / 万军 / 张可方 / 宋清湘 / 吴联翔 / 漠雁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79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Story Of Liubao / The Story of Liubao Village
上映:1958-02(中国大陆)
IMDb:tt6554484

柳堡的故事简介

抗战胜利前夕,被日寇蹂躏多年的柳堡解放了。新四军开了进来,江南的百姓由于多年来受尽了兵匪日寇的欺侮,对拿枪的“兵”总是怀有某种不可言状的戒心。新四军战士纪律严明,作风严谨,很快就消除了当地百姓的疑惧心理,和当地百姓打成了一片。四班副班长李进(廖有梁 饰)在二妹子(陶玉玲 饰)家养伤的时候,耳鬓丝磨,产生了感情。指导员(徐林格 饰)发现后劝他们放下儿女私情。部队离开后,土豪刘胡子欲霸占二妹子,二妹子坚决不从,她心里一直想着李进。部队接到二妹子弟弟小牛(陈东岗 饰)送来的求救消息,率队返回柳堡,救出了绝境中的二妹子。但李进还是以革命大局为重,安怃好二妹子,重返抗战前线,期待胜利后重逢的日子......

简评

这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革命爱情!《九九艳阳天》这首歌听过很多年,本以为歌词唱的是电影剧情,小伙子参军远行英莲依依叮嘱,实际出人意料:男主角李进出场就已经是新四军副班长,女主角叫田学英(二妹子),李进和战友们修房子、干农活、打蒋桥、捉刘胡子,收获了军民一条心的同时也收获了二妹子的爱情。蒋庄大捷后他俩一个在岸上一个在船中凝视对望有泪光隐约,小马摇撸欢唱“这一去枪如林弹如雨,这一去三年两载不回还”后李进陷入沉思,五年阔别后李进苦涩地想象“她要是还活着……”无不令人喉头发紧激动泪奔。一个半小时的片长,李进和二妹子的对话寥寥,感情渲染不多,只通过这些无声的细节说服和感动观众。最后他俩各自以新的身份重逢在解放了的乡土上,相视一笑不用开口,未来共缔婚姻、一起进步的美好蓝图就为观众徐徐铺开了!

《九九艳阳天》的出处,原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新中国描写革命爱情的电影,纯洁的感情,革命理想主义,66年之后再看竟被感动!影片故事还是不错的,但不得不说导演真的不会用背景音乐啊!!全片基本上铺满了,除了人唱的,还一直有轻音乐。把整部影片的节奏都拉平了,没有高低起伏!!

回想一下片中副队长有点像苏联《士兵之歌》里的阿廖沙,同样都是年轻的小伙背井离乡,不敢轻易触碰爱情需以大局为重。八一厂培养出的第一位女导演执导,在那个充满着同质化题材往往将革命战斗突出而爱情退其次的时期,能有这样含蓄的爱情的描述真好。熟悉的《九九艳阳天》作为配乐,喜庆,展现这群抗战的士兵活力满满整片都在洋溢着乐观的气氛,也作为了一种两人爱情的暗示(本片配乐安排有点满)。次要人物的回想加旁白介绍故事进展情况,还不忘构图造型带来的美感:小船泛舟般的乡村静谧、开头水田行军的画面,处处体现农村自然之美。纯粹的爱情在战乱纷扰的年代往往得经受波折,也在侧面道出那个时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在为抗战胜利做出力量,幸运的是在影片中最终圆满。(不过感觉主要人物塑造还是有点弱)

王苹导演,中国第一位女导演,很会打光,镜头拍得可细腻了。原来是一部音乐剧啊!!每段音乐都好好听了,配乐采集了大量的江西民歌和江苏民歌的特点,汇成一幅幅动人的平常百姓家的生活爱情画面,美得不得了。男女演员天然美人,连小孩也一个赛一个标致。致敬电影插曲《九九艳阳天》,原唱唱得太完美了,1958年的民歌就吸收了百家所长,声音保留了民歌的甜脆亮,而且不挤不捏,气息流动得很漂亮,声音非常有弹性!男高音音域很广!

探讨集体纪律和个人感情的吧,(解放前夕)谈恋爱会影响部队斗志和群众纪律。二妹子演员演得可真好啊,前面剧情我没好好看,但最后一幕:几年后打完胜仗,副班长回来找二妹子,在岸边对着小船上的二妹子喊了声同志,二妹子下意识应声,又眯眼一瞧,愣了一下,一下子露出很甜的笑容(俩酒窝真的很甜),我tm都看泪目了,镜头怼她脸上,一系列心理变化,好真实!

年后第一部资料馆。名曲《九九艳阳天》出处。简单的故事,平实的写绘,时代风味浓郁的宣传力道漫浸着电影的肌理,画面外的故事远比眼前的柳堡来的凶险。历史绝不只是田园牧歌,但一定不排斥田园牧歌。可惜的是,承载对这份价值进行探讨的影片实在有失所望,说它平淡是没错,说它平庸同样贴切。相比几乎同一时代的同样刻画了价值观冲突的《早春二月》,影片质量不可同日而语。

在文革中被评价为毒草电影,其中最大罪状为:以阶级斗争之名,行男女爱情之实。在影片中身体叙事与身份叙事之间的相互含混,构成了影片被批判的最大理由,但也构成了影片最大的艺术价值。即以一种含糊的表达不断游移在美学——政治的两极,导演将“造反有理”的电影中革命的程式化表现,转换为身体/身份之间的二元辩证。在共军和国军、个体和军队、秘密场域和公共空间、个人命运与国族叙事、历史进程与戏剧书写之间打开了一个巨大的裂痕,所有美学、政治的丰富含义和纠缠都从这个黑洞中蔓延出来。所以最后我们理解了一个徘徊的怅然若失的主体,当他发出党(群众)是他的最终情感对象的时候,所有的圆满情节也成了一种虚指:向后转成为了十七年电影作为前文革叙事的另一层面的谶语或者说回响。

本片提出了一个在影片出品的年代颇为敏感的问题:爱情与军纪之间、长远的最高目标和眼前的小微目标之间,是否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抉择?显然影片给出的答案是乐观的:你可以二者兼顾,一个靠灵活应变,另个靠时间和妇女解放……PS刚想说演副班长的廖有梁更适合演雷锋,突然又发现演指导员的徐林格好像也适合?

私人爱情与时代革命大主题的传统结合。虽然是主旋律战争题材的黑白电影,可战火纷飞、通讯几乎全无的长相厮守、齐头并进,怎能不在这个爱情倍受质疑的时代下让人倍受动容呢。看了一些爱情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依旧是望着对方时满眼是光的眼神…再听九九艳阳天,便不再是不入耳的老歌了,就像田老师说得,会和世界更加熟悉,遇到的时候可以骄傲的会心一笑,嘿,你不孤单,我懂。

循环整部的《九九艳阳天》,听起来莫名的亲切。讲述了新四军来到柳堡,为柳堡人民战胜恶势力,再去抗日的事情。其中贯穿的主线是副班长李进与二妹子含蓄质朴的情愫。李进牺牲小我的感情,投入到抗战事业,最终又和二妹子相遇,此时的二妹子也成为了光荣的党员。“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二妹子在受苦受难呢!”这段有些感动。叙事节奏比较快,画面细腻柔美。

这部真的好啊,优点与缺点一切都很明显。在对未来美好想象的时候弱化残酷的战争,(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打仗衣着光鲜,实在是因为中国人太苦了,苦到只愿意展现每个阶段对于美的认知(到现在也还是这样)。《九九艳阳天》真好听,但其他的音乐实在铺的太满了。然后想起同年的《雁南飞》一句台词“亲爱的,那就是爱啊,就像一种无害的精神疾病”,维罗妮卡可以为了爱逆着人流寻找自己心爱的人,田学英和副班长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为了大局观的牺牲肯定反人类,还要要关注个体,关注每一个人。

一个新四军的副班长,与房东老爹的女儿相爱——仅仅这个故事构架就足以使得本片享誉数十年。好几代人唱着“九九艳阳天”长大。但实际早已忘记影片中角色是因何相爱又怎样相爱的!回观作品本身,其实缺乏很多生活细节的铺垫。仅仅就是一个概念而已。但在那个年代,能够敢于有这样一个战争之外,战士想爱的概念,就已然成功了!

柳堡的故事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