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自由(1995)

Land and FreedomUP:2023-07-16

土地与自由

评分:8.3 导演:肯·洛奇 编剧:吉姆·艾伦
主演:伊恩·哈特 / 罗塞娜·派斯特 / 伊西亚尔·博利亚因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104分钟地区:德国 / 意大利 / 西班牙 / 英国
语言:西班牙语 / 加泰罗尼亚语 / 英语
影片别名:以祖国之名(台)
上映:1995-04-07
IMDb:tt0114671

土地与自由简介

1939年,失业的英国青年大卫,如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一起加入一国际组织游击队,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投入西班牙内战,对抗佛朗哥的独裁暴政。大卫因负伤来到巴塞隆纳,战时血泊中悲惨呼喊的声音,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恶梦呓语。他发现自己摇摆于对社会主义的忠诚与新认识的爱人之间,心中的改革梦想却不因远离战场而稍减,最后选择回到前线战友身旁……
  
  本片曾获96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提名、法国凯萨奖最佳外语片、欧洲影展最佳影片。

第4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肯·洛奇 第48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肯·洛奇 第4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英国影片(提名)肯·洛奇 / 丽贝卡·奥布莱恩

简评

德式小场面,大内涵的战争片;讲述的是西班牙内战,这个鲜为人知但十分重要的战争,尤其是对当时的欧洲人,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民主进步力量同法西斯势力的一次大较量了,有许多著名作家曾到前线当战地记者,如乔治奥威尔,海明威(后来根据这场战争写了《丧钟为谁而鸣》)还有我最近特别喜欢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也是因为在这次战争中拍摄的一张照片红遍全球;这场战争的结果虽然还是法西斯夺取政权,但深爱属于土地与自由的人民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斗争,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三星半。一个失业的英国青年在西班牙内战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但又在这里产生怀疑和幻灭。对民兵与国际纵队关系的历史背景不那么熟悉。但The Party stinks是熟悉的故事。马统工党最后被宣布解散,“那些牺牲的人都算什么?”一个细节印象很深:1936年,他们用的是1896年德国的毛瑟枪。这让我想起1937年夏天,南开大二学生军训发的也是德国毛瑟枪,袁世凯1896年小站练兵时用的。

他们是最热忱的一群革命者,尽管各方面条件全面落后,但他们秉承公社自由平等的精神,从来没有放弃为了土地与自由为战,不管那将付出多大的牺牲与代价。尽管他们的革命果实终将被掠夺,他们的革命理想终究会被埋没,他们也从未放弃过这份事业。没有这些人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之后的自由与和平,他们应该获得最为公正的认可与赞颂。他们的精神也将继续传承下去,让每一代社会的革命者都能从中汲取营养,砥砺前行。

看影评好多人是因为奥威尔的《致敬加泰罗尼亚》来看本片的,我是因为读了《西班牙内战》过来看这片子。书中德军对佛朗哥的评价是营长水平,但他打仗喜欢稳扎稳打,团结战士(片中没提到)。。战争场面不宏大,但特别真实,随着时间的推进,不仅一些人打起了小算盘,那些反法西斯的各个政党包括背后的斯大林都打起了小算盘,他们开始内讧,自相残杀,被自己人清算,至此,佛朗哥胜局已定。书中没具体讲怎么不团结,这部电影作了充分的补充。英雄流血又流汗,还被组织出卖,最后都不知道为谁而战。感谢毛泽东,感谢他的三湾改编和遵义会议,让共产主义在中国重新有了生命力

好导演有很多,而肯洛奇只有一个。「土地与自由」是一部罕见的,从加泰罗尼亚“民兵”共产主义阵营视角进入西班牙内战的作品,沉稳,没有任何炫技。在这部动人的作品中,肯洛奇处理的是在革命“内部”的集体主义问题:当(以个人为名的)政治力量试图用集体的名义消解个人时,便开始走向另一种集权。党同伐异,在清理内部敌人的同时,也把革命的信念一同摧毁。也是在这种境况下,结尾电影的华彩段落,他们仍然奋起发出与法西斯战斗的宣言,才如此感人。

肯洛奇的影像风格太写实了,镜头下人群发生愤怒和骚乱会持续很长一阵子,一句对白往往穿插着许多画外的七嘴八舌,一场戏里几乎对每个演员区块都给了等量的信息量,甚至我看到一半才知道伊恩哈特是主角。我没有西班牙内战的背景知识,看完只觉得中苏式的革命好像不太适合个性太张扬的西方人,共同敌人在前却没能停止内杠来团结大多数。女主布兰卡是革命工人阵营中最完美的理想主义者,立场坚定到有些激进、非黑即白,但也有怀柔处事和使团队和睦的调剂能力。连数年战斗中fxs的枪炮都没有让她丧命,最后却死在虚伪的同阵营军官的手下,挺讽刺的。

1939年,失业的英国青年大卫,如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一起加入一自由与土地国际组织游击队,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投入西班牙内战,对抗佛朗哥的独裁暴政。大卫因负伤来到巴塞隆纳,战时血泊中悲惨呼喊的声音,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恶梦呓语。他发现自己摇摆于对社会主义的忠诚与新认识的爱人之间,心中的改革梦想却不因远离战场而稍减,最后选择回到前线战友身旁……

左派无限可分这话真的是正确的再不能正确了;这片的摄影不好剧情也一般给四颗星完全是自己的情怀因素,社会主义者所组成的民兵为什么失败很显然,所谓的政治斗争只是外部因素,事物的内部因素永远是其消亡的主要原因,从一开始不服从训练命令,到后面的民主投票,都在前线了没有一个能掌控一切的指挥官实在是无可救药,无政府主义者倒是不值一提,社会主义者永远这么天真把战争当做玩笑,能撑起一个国家才有鬼了

片名《革命往事》更恰如其分。拍人的时候用很多近景特写,把民兵小队成员们刻在脸上闪在眼里藏在眉间的革命理想同志情谊表现得饱满和富有诗意,导演对这一群演员表演的指导很强,这么多非职业演员龙套到不说话就露个脸的村民都非常真实。采用孙女翻看去世祖父留存的剪报照片信件的方式对革命往事进行追忆,信件阅读以第一人称代入,革命斗争往事的镜头又是很强的第三人称观察记录感,这种叙事方式和角度的安排有一种让人产生“往事悠悠,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沧桑史诗感。

比当权的“左派”更激进者,命运大抵是相似的,他们被剥夺生命,后来者则被剥夺讲述他们的权利。历史从未为我们提供正确答案,但却给了雷同的错误示范,那些胜利的,却也是错误的。什么是正确的呢?我也不知道,我也还在想。也许该好好看看失败里埋着的真心。奥威尔被误读为一个简单的反极权主义者,是他的悲哀,也是我们时代的悲哀。肯洛奇真好,真的。又丰富又真诚。

1939年,失业的英国青年大卫,如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一起加入一国际组织游击队,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投入西班牙内战,对抗佛朗哥的独裁暴政。大卫因负伤来到巴塞隆纳,战时血泊中悲惨呼喊的声音,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恶梦呓语。他发现自己摇摆于对社会主义的忠诚与新认识的爱人之间,心中的改革梦想却不因远离战场而稍减,最后选择回到前线战友身旁…… 本片曾获96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提名、法国凯萨奖最佳外语片、欧洲影展最佳影片。

#西班牙内战#对法西斯和弗朗哥政府的描写非常少,全片的重点都在讲左翼内部的溃散和党同伐异。不得不说肯·洛奇真的是非常坚定的左翼,这部片子几乎完全放弃了任何表意形式,所以在艺术上水准上显得非常笨;但这种电影又发挥了电影作为“记忆”的功能,导演在此设立了一处地标,使得历史能够被后人重新探寻。这部电影我不把它放进艺术系统里评价,但我觉得这也是电影的另一种价值。

获得奖项

  • 第48届戛纳电影节
    第48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费比西奖-竞赛单元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8届欧洲电影奖
    第8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European Film Award —— European Film of the Year
  • 第4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英国电影
  • 第10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10届西班牙戈雅奖
    获奖:最佳新人女演员
  • 第47届戛纳电影节
    第47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FIPRESCI Prize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1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21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最佳外国影片
土地与自由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