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2021)

MemoriaUP:2023-04-16

《记忆》(英语:Memoria)是2021年多国合拍的剧情奇幻片,由泰国导演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执导,泰达·史云顿、埃尔金·迪亚兹、珍妮·巴利巴尔(英语:Jeanne Balibar)、胡安·巴勃罗·乌雷戈(英语:Juan Pablo Urrego)和丹尼尔·吉梅内斯·卡乔(英语:Daniel Giménez Cacho)主演。影片于2021年7月15日在第74届坎城影展全球首映,定于2021年12月26日小规模上映。影片由哥伦比亚选送参加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角逐。

记忆

评分:7.7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编剧: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主演:蒂尔达·斯文顿 / 让娜·巴利巴尔 / 艾格尼丝·布雷克 / 埃尔金·迪亚兹 / 胡安·帕布罗·乌雷戈 / 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 / Jerónimo Barón / Constanza Gutierrez / Daniel Toro
类型:剧情
片长:136分钟地区:哥伦比亚
语言: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21-07-15(戛纳电影节)
IMDb:tt8399288

剧情

在麦德林经营着一家园艺花店的英国人杰西卡来到波哥大,探望患上神秘呼吸道疾病而住院的妹妹。一天晚上,正在睡梦中的杰西卡被一声强烈的音爆惊醒。

阵容

  • 泰达·史云顿 饰 杰西卡·霍兰德(Jessica Holland)
  • 埃尔金·迪亚兹 饰 老埃尔南·贝多亚(Hernán Bedoya)
  • 珍妮·巴利巴尔(英语:Jeanne Balibar) 饰 艾格尼丝·塞尔金斯基(Agnes Cerkinsky)
  • 胡安·巴勃罗·乌雷戈(英语:Juan Pablo Urrego) 饰 小埃尔南·贝多亚
  • 丹尼尔·吉梅内斯·卡乔(英语:Daniel Giménez Cacho) 饰 胡安·奥斯皮纳(Juan Ospina)
  • 艾格尼丝·布雷克(Agnes Brekke)饰 凯伦·霍兰德(Karen Holland)
  • 杰罗姆·巴伦(Jerónimo Barón)饰 马特奥·奥斯皮纳(Mateo Ospina)
  • 康斯坦斯·古铁雷斯(Constanza Gutiérrez)饰 康斯坦萨医生(Dr. Constanza)

制作

2018年3月,泰达·史云顿加入剧组,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宣布出任导演兼编剧。同年9月,珍妮·巴利巴尔(英语:Jeanne Balibar)、丹尼尔·吉梅内斯·卡乔(英语:Daniel Giménez Cacho)、胡安·巴勃罗·乌雷戈(英语:Juan Pablo Urrego)和埃尔金·迪亚兹加盟。

主体拍摄于2019年8月在哥伦比亚开始。

发行

2019年11月,Neon公司(英语:Neon (distributor))买下影片发行权。影片于2021年7月15日在第74届坎城影展全球首映,最终获得评审团奖。从2021年12月26日开始,影片在美国有限上映,各家影院接连放映一周,从IFC中心(英语:IFC Center)。

评价

汇总媒体烂番茄收录32条评论,打出91%的新鲜度,平均得分8/10。网站共识写道:“《记忆》是编剧型导演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放弃抒情电影词汇,首度进军英语电影制作领域。”Metacritic收录16条评论,打出89/100的平均分,表示“普遍好评”。

简评

阿彼察邦说随性莫测的哥伦比亚和漂浮不定的气候吸引他。所以影片正中途径的那段表演是爵士乐。在两位Hernán的消失和遇见之间。那是现实和虚构已经模糊的边界。从泰国出走的第一部,阿彼察邦的方法论置于国际文本,更形而上、人类关心,也失去了原生土地的神秘之力,无论是叙述还是影像上。你当然还看到梦、时间、历史、存在、未知、经验、自然、疾病等等艺术家命题。他的创作方法决定了其作品中掘之不尽的概念,同时作为故事的空虚。如末尾离去的飞船,更接近艺术观念的灵感,若作为叙事场景则失之具象。我们也无法切身感受作为失眠者的个体孤独,通往自然和(殖民)历史记忆时的创痛,还有Jessica写的“风大声喘息,随着他的阴影一同消散”。纵然每个人都可以借巨大不安的撞击声对集体失忆的唤醒发问:声音何尝不是通向内省(经验质疑)的一种媒介。

拉美的景观尚能和泰国找到共通(热带性),阿彼察邦很聪明地找到的是哥伦比亚这片被马尔克斯施予“魔咒”的地方。但这是一次“出逃”,从缠绵、轻巧、经文性的泰语中走出,以往阿彼察邦电影的神秘性就被消减,但导演显然力图摧毁这些,而让声音充当主角。影像也不过是声音的载体,声音承载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无限的历史经验,是六千年前古人颅内的一段回响,是一个人关于母亲的记忆……蒂尔达追寻那段声音之路是在追寻人类普遍经验,发现记忆在声音中的无穷形态。阿彼察邦以异常的“日常性”、空旷怪异的景观,在现实与梦境中不断地穿梭,营造一种ghost游走在其中,撕碎了现实世界的坐标,在另一尺度之上,声场重建一种独特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体验。阿彼察邦从来都力图将世界摆脱出客观现实的“幻景”,展现一个更本体性的被忽视的那层现实。

阿彼察邦映前交流场,导演有才气,口才和表达能力也很棒。初涉阿彼察邦的片子,脱离了泰国潮湿闷热的环境,来到了具有同等自然环境的南美哥伦比亚:茂盛的热带植物,宽大而厚实的叶子。导演以高度作者性的镜头语言,固定长镜头,交代着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几次入梦,又几次梦醒。在索寻着巨大声响的由来之时,也跟着女主,开始了梦境与幻想。本片第一个吸引我的亮点,是互动性的体现,即一次次牵引着观众,与女主试图一起去描述在片头听到的巨响声音。在这一刻,我们与女主“合体”了,目标一致,寻找声音的由来,于是接下来,就是梦境的开始。在河边,在雨林中,大段大段的白噪音,真正回到了影像最初的状态:声音。自然主义,从声音的捕捉,到影片镜头中自然景观的呈现,浑然一体了。影片的神秘主义色彩,也叠加于南美魔幻的印象之上。是大型声学实验。

太神奇了,在我看更多影评和音频之前一定迅速写下片段的记忆。差一点就包场了,这个电影院沙发椅非常舒适,为了打起精神,将座椅垂直,从头到尾,直挺挺,还是闭眼了两分钟。/从刚开头的一场梦境里,碰的一声巨响,贯穿哥伦比亚的飓风,火山的震动,雨水拍打热带芭蕉叶,街上可能随时响起的枪声。寻找记忆中的声音,年轻的埃尔南对现代电影了如指掌,细腻敏感;上了年纪的埃尔南拒绝更多信息,石头就可以是记忆储存的介质,睁着眼睛拥有不会做梦的睡眠。马孔多的雨穿过头盖骨上的窟窿来到六月盛夏。/刚刚怎么样。死亡。我只是将它停了下来。/书桌前的广播里传来火山爆发的消息,轻微地收下了每个人的记忆……很独特的观影体验,几乎为零的配乐,仿佛去南美的街上走了一遭。就是隔壁厅变形金刚背景音太足以至于以为也要地震了。

如果说其他电影里那些散文化的片段最后可以凝结成一首诗,这部电影就是把零碎的音符合奏成一段错综复杂的旋律;一段私人的记忆被他人感知,我在猜想究竟是什么关系才能互相感知彼此的灵魂电波,大概是一种相互依赖、彼此依存、不可言说的亲密;自我记忆的追寻被中断,自身灵魂的猜疑,那个声音来自宇宙(灵魂)深处,原因是遗憾、苦恼、悲伤...由药物或者酒精麻痹自己,无法入睡者和无梦者都像是尸骸,任凭蚊停留在他们上面;为什么记忆总是痛苦的,是因为我们总想要找寻,发现过去的时光是被食人族吞噬的、杀掉的,溯洄记忆的那刻我们无限接近残酷、光怪陆离、悲痛欲绝…仅有的解药只有释怀,好让记忆无法发出震耳欲聋的噪声,影片结尾处记忆里的男人只是嘶吼而无法再被感知,只剩下雨丝;伴随着灯光亮起,痛苦不再,只剩下哥伦比亚潮湿的空气

我的第一部阿彼察邦电影,刚看完没多久就得知这部成为他第一部在大陆院线电影,制片人是贾樟柯,首映视频里他说当年他们一起征战三大,跟小伙伴似的,一直希望阿的电影能在大陆公开放。唉,转头大家都老了。又大致回忆了剧情,这部zz是最隐晦的,难怪戛纳放映后两年可以首映,或许可以理解为上面为了审这部片子用了两年!这部初看起来很让人犯困,女主平时去医院看望重病的妹妹,突然有一天在病房听到了一阵奇怪的声音,或许因为无聊,女主开始找寻这段声音,直到女主和妹妹一家三口聚会时,女主发现自己的时间线是乱的,这就有意思了!于是女主按照妹妹丛林的线索,在一个山中小村落遇到了一个从未走出大山也不看电影电视随时躺在草地上睡觉的男子,那段声音就是他的记忆,是枪在屋子里扫射人发出的声音,这是本片唯一一处直击zz的地方,还非常隐晦

凝滞的镜头,跳跃的对白,晦涩的展开,让这部《记忆》远远区隔于经典叙事,成为一部极具作者性的文艺or实验or小情节电影,但对大众口味的远离并不会掩盖和消解其风采,恰恰相反,独特的视听语言表达赋予其突出的质感。自始至终的远景、空镜及静态镜头,看似割裂目的不明的场景序列,反环境却与叙事紧密结合的音效,让电影充满了特别的静止与流动之美,这是与“意识流”相通的独特吸引力,由内而外,由镜头展现可见与不可见的角色心理,以此反映和推动情节。虽然很多时候,“电影感”只是个无法定义的玄学概念,但“意识流”确实是小情节作品时常追求的质感。而就内核来说,浅层而言本片讲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波科幻故事,深层来说,它展现的是个体的孤独、连接和世界的荒诞,那不是动辄生死寂灭的“终之空”,而是天空下依旧延续的声响与记忆之源

第2006部,年度十佳:阿彼察邦跨越了鬼魅的东南亚民族叙事,以超验的外星人视角,在南美哥伦比亚,窥探人类的个人记忆以及集体记忆(或者说是地方历史)。1. 声音蒙太奇教科书——第一部分:声音作为拉康式的“对象小a”成为女主角解密欲望的诱因(有点类似基耶《蓝》中突然响起的乐章)。而声音可以成为技术下量化的生成物;最后一部分:以海浪及森林风等原始性自然物产生的声响,化为一种历史的隐喻。2. 阿彼察邦沿袭自《幻梦墓园》对睡眠更进一步的讨论:睡眠作为联通死亡(熟睡)以及超验体验(梦境)的纽带。3. 蒂尔达斯文顿最强大的表演:从人类的化身中掠夺历史和记忆,是极致的痛苦。【不喜欢的部分:“古人类”研究在叙事中的作用不明显,还不如直接让最后的乡下人全盘陈述,外星人可以像《皮囊之下》一样成为彻底的无情观察者】

失眠到四点,看早场毫无困意。该怎么形容我的体验呢?明知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去视觉中心、去叙事中心的电影实践,可非得透过今日的奔赴、在场与沉浸才能实证它作为多感官媒介呈现出的记忆质感。与回忆的叙事性相比,记忆更倾向被吉光片羽中的声音、气味与体感所调动,正如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中提到的,患有怀旧症候的人比常人拥有更灵敏的感官。 如光的传播,人对当下现实的感知实则是延宕的,我们恒久地依靠过往的经验解读现在,并对未来产生期待,而这些期待仍旧是基于怀旧的想象。人类怀旧症候所蕴含的野心与欲望,在于想像访问空间一样访问时间。记忆不仅是个体的,也连接着人际、集体、历史与环境。 以前笑着说看蔡明亮是有氧呼吸,那看完阿彼察邦,就好像穿越了亚马逊丛林,在风声雨声轰鸣声中感受心跳脉搏与宇宙乾坤的同频共振。

第一部阿彼察邦,确实被震撼到。漂浮,静谧,超现实,缓慢,几乎没有情感色彩。从未见过这种类型的电影。Jessica在寻找那声只有她听得到的“砰”时,年轻的音效师埃尔南给她听了很多声音,那一段声音让人印象深刻。可当她询问别人却发现,埃尔南竟不存在。而在之后她又遇到了年长的埃尔南。这个埃尔南像个出世者,他刮鱼鳞,杀鱼,听得懂猴子的对话。伴随着深林里各种声音,树叶沙沙,河水潺潺,鸟儿喳喳,风雨呼呼……大自然的广袤,宇宙的浩瀚,而人类,人类的生活,都是尘土。中间Jessica的医生提到画家达利,说达利理解这个世界的美。电影很少特写,后劲儿大,看完还会沉浸在那种独特的意境和氛围。而最后一段石头和外星飞船,我不合时宜地想到宇宙探索编辑部。当然,完全不一样。是灵性吗?是虚幻吗?是自我意识?可能你会思考很多。

9/10,记忆告诉我们,在脱离了本土创作后,阿彼察邦的自然主义与神秘主义事实上有着更为广阔的意涵所指。一声空洞的巨响既可以是丛林与秩序二者结构外的某种神力,也可以是后殖民时代的历史回响,更可以是个体记忆与幻觉的根源所在…病痛,外星飞船,医院,丛林这些东西还洋溢在他的作品符号中,对城市结构和森林的对照有如祝福,对声音与记忆的两次讨论看到恋爱综合征…最爱那段对乐队排练的凝视,观众形如声音的波形;城市中的主人公如幽魂;后半段河水边的再会更精妙之处在于睁眼睡眠后视觉的多次延展与听觉的叙事意味;最最诗意的便是听见关于石头的历史的设计,那个故事如此迷人。影片结尾,自然声音成为观众解读阿彼察邦电影世界的一个窗口,我们与蒂尔达一起齐变成了一双耳朵,如超体般观察这个世界。.没想到片尾还有贾樟柯

如果没有记忆,怎么证明它存在。历史的记忆留在一颗石头上,没人能感知。女主作为一种媒介,听到关于记忆的声音,一路去描述,去探寻,最后在记忆源头感受。这声巨响,看似自于奇遇的男子赫尔南,也来自于历史和未来。我们总渴望有个让时间暂停的空间,当事物消逝不见变成了虚无缥缈的遥远记忆,这种记忆的声响就变成了深度的妄想。导演的题材和灵感总来自于梦境和回忆,单个场景呈现的客观画面是现实中的荒诞奇妙,像做梦一般。开头三个场景完全奠定了这种基调:被巨响惊醒后穿过多个黑暗空间在铁笼中静止;连续的车警报灯照亮了黎明也打破寂静最后又回到原状;病床上妹妹醒来讲了一个梦又在无声中睡了回去。寻找消失的赫尔南;理解世界的美好而消耗自己的达利;在睡梦中死去被苍蝇当做尸肉的另一个赫尔南……用断裂的不连贯叙事和声音讲述悬疑故事。

获得奖项

  • 第74届戛纳电影节
    第74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记忆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