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1948)

Red RiverUP:2022-07-02

《红河谷》(Red River)是美国电影导演霍华·霍克斯在1948年完成的电影,由约翰·韦恩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主演。

红河

评分:8.2 导演:霍华德·霍克斯 / 阿瑟·罗森 编剧:博登·蔡斯 / 查理斯·施内
主演: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 约翰·韦恩 / 沃尔特·布伦南
类型:动作 / 西部 / 冒险
片长:133分钟 / 126分钟(公映版)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红河劫 / 大战红河边
上映:1948-08-26
IMDb:tt0040724

红河简介

故事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中西部旷野为背景,托马斯·道森(约翰·韦恩 John Wayne 饰)白手起家,在养子马修(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Montgomery Clift 饰)和帮手格鲁特的协助下,他历时14年的辛苦经营,终于在美国德州的一片大草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大牧场。因为南方经济萧条,托马斯决定把牧场里超过一万头的牛赶往北方的密苏里州贩卖。他召集人马,充分准备,这群西部牛仔赶着大批牛群,开启了这趟千里之旅。
  这趟艰难险阻的旅途让牛仔们越发疲倦,也让牧场主托马斯越发固执严厉,逐渐失去人心。终于,马修带头反抗,其他牛仔们也纷纷跟从。把受伤的托马斯留在原地后,这支大部队向另一个方向出发。这趟跋涉千里的赶牛之旅能否走向成功?

第2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故事(提名)博登·蔡斯 第2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提名)克里斯蒂安·奈比

简评

从1903年到1948年,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才能让像约翰韦恩一般的完美英雄,这样的一个神话跌下神坛,从此,英雄不在是英雄,他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就像跨越了千里来来到了水草丰茂之地,之前红河的两岸不论什么都是英雄的领土,现在红河两岸不在笔直,而成为了弯曲交融的绸缎,从完美英雄的绝对主角到一意孤行的落魄敌手,霍德华霍克斯确实如巴赞所言,成功的在一群50年代概念先行的超西部片之中复兴古典小说式西部片,他将人物做出翻天覆地的变化,英雄不在只是英雄,他有了人性的温度,就犹如跨越那千里万里,为的是让一个坚硬的外壳磨碎,真正出现一个跳动的心脏。而真正的敌人也从来没有出现,真正的障碍来自这个真实的世界,敌人也只是我们自己。

记录第一次看西部片,也是第三百部电影。倒是深刻领会了为何美国精神图腾成为男人与马。夜半受惊、引牛渡河,策马扬尘意气风发,配以辉煌壮阔的音乐,精彩至极。本以为讲反抗父权勇于探索的精神,加上爱情成为合家欢之后逐渐无趣,着实虎头蛇尾。如果一直集中描绘对抗和迁徙,愿意给五星。另外蒙哥一直带着女人的手镯,开始也牵着母牛前来,怎么总感觉和养父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影片是想讲两个男人之间尊严和权力的那种微妙关系,以及在社会价值观下身不由己的无奈。约翰韦恩作为发起人一直承担着奥德赛领袖的重任,诸多困难加上年迈保守使他渐渐不堪重负。他已经做到极致,完成了半程旅行,也多半明白需要同马修完成权力交接,但碍于面子是不能主动拱手相让的。而在失去以后,碍于面子又必须去象征性地找回尊严。两个人看得都很明白,但这种事情又不能说破,影片的解决方式是安排一个女人来挑明,给他们两台阶下。往小了可以说是约翰韦恩内心这道坎需要宣泄,他自己也需要别人给个台阶下。整体来看是部史诗,诸多情节和场面都堪称宏伟。只是主题在前半部分并不很明确,群戏也把主角的关系线分散了一些。经典时期好莱坞的柔光女主和那种程式化表演我是真看厌了。

1、看完革命前夕就开看这部,电影接龙。2、这万牛奔腾的场面咋拍的?3、那个年代的美国精神,雄心万丈开疆拓土勤劳致富自强不息啊,一股子人定胜天的劲儿。5、搜索了一下,红河,发源于新墨西哥州,经过德州和路易斯安那。6、感觉这队伍跟押运生辰纲的那只队伍似的,内部矛盾重重。4、幕间的字幕提示主要情节,浓浓的默片时代气息。7、末了还是强悍的女人劝架有用。

本片改編於博登蔡斯的小說,一反約翰福特的老派西部片風格,霍德華霍克斯有意打造一部壯麗恢宏的西部片遷徙史詩,約翰韋恩也從過往的西部遊俠變化為自大固執的頑固分子(此片他的反英雄表演被約翰福特拍掌叫絕)。題材雖然顛覆,但霍克斯採用的依舊是傳統的拍攝手法,用加速鏡頭拍攝槍戰戲中的緊張刺激感(和薩姆佩金法以慢鏡頭拍攝死亡場景可謂大異其趣),但印象深刻還是以360度旋轉長鏡頭拍攝的万牛奔騰的場景,可謂西部片中的最為波瀾壯闊的場景之一,為數不多的大特寫也敏銳地捕捉到熱血沸騰的氛圍。霍克斯成功以此片和同時期矯揉造作的男性西部片分割開來,成功地改變了西部片的道德生命類型。

9,到现在都可以当故事模板,牛群大迁徙的故事,呈现了西部牛仔破釜沉舟开荒冒险的宏大景观。“金羊毛”类型结构作了一些“修正”,使得传统冒险之旅的剧情上升到了更宽泛的时代文明变迁史。以唐森和马修作伙伴之情,两人互补设定,开篇第一个情节点定好了“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传统规则,随着路上迁徙,野蛮独裁Vs协作互惠、一成不变vs灵活变通不断在几次选择中得到辩证。使唐森认识到了比暴力独裁强权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了旧有的弱肉强食规则到谋求协作共赢的更高格局,在1948年百废待兴的时刻,对战争暴力的谴责,倡导放下仇怨,克服困难,和平发展,谋求共同致富之路。

,经典性与反类型创新兼具。,白手起家的执著牛仔,一段驱赶群牛的漫长旅程,危机四伏,人心惶惶。父与子之间的冲突终究无可避免。·韦恩既是坚持原则的英雄,又是严酷无情的反派。而女性的介入则弥合了男性间的仇隙。·克里夫特的大银幕首秀,迅即一鸣惊人,片中他与另一个牛仔之间的对话颇具同性暗示。,还有牛群渡河涉水的镜头,各种实景与外景拍摄(除了结尾,几乎没有室内戏),调度难度高。,比如每次杀人后次日早晨都要为死者念祷文,那副输掉的假牙总要来回转手使用,还有为了偷吃糖而导致锅碗瓢盆失控引发牛群慌乱的小伙子。·迪奥姆金的配乐荡气回肠。。()

这个电影和恐惧的代价相似,但是没有恐惧的代价那么虐,留在原地会贫穷,但是上路,可能赚钱,也可能连命都没了,西部拓荒真的很苦,西部片能成为一个类别确实是西部历史足以写出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虽然杀了很多印第安人也是可怕的事实。确实是反对父权,里面枪战不多,字幕说什么鬼,说好的红河呢?女人的戏份很少,但是画在海报上。固执的人真的是怎么都说不听,在西部片里这个立意比较特别,赶牛群确实壮观,那时都是棚内拍摄,难以想象这么多牛棚拍摄

开头的字幕带着群山,从牛的印记到赶拢的开创,牧牛王国,cattlemen和牛仔的压迫都是历史。霍克斯这一部跳脱出了牛仔神话的体系,景深每一处都有运动造成眼花缭乱的观感,很难想象当时拍摄的难度有多高。自然环境,人物精神都有所刻画,红河本想从现代启示录那套去分析发现霍克斯并没有去挖掘,简单的故事才是重点。启程的三百六十度摇加上诡异的配乐,用影像带出人物前史一个叠化十五年后这都太前卫了,这也是我第一部标上 历史 的西部片。

“出发去密苏里吧”,之后那一连串的脸部特写,巅峰了,在还有比这更动人的刻画牛仔世界的镜头吗。那时的摄影机应该是很大的那种吧,那么牛群奔腾和过河的镜头是怎么拍的,简直神奇,还这么美。“电影是掬一捧水在手里,每一个镜头都让水漏掉一点,导演要做的就是避免水漏的太多。”那么这部美国西部拓荒和迁徙的电影,可是留下了很多的水呢。台词也精妙,最喜欢的一句:“他们走过了一百多里,每一里都有其代价。”和《侠骨柔情》形成了有趣的对仗,一个以迁徙贩牛开头,结果是个多情的牛仔,另一个以爱情分离开头,结果是个养牛再迁徙的硬汉,都是牛仔,牛仔很忙。

.0 在故事上还是有很多新意的,不过没多到哪里就是了。也能理解,传统的美国本土西部片已经把西部题材的素材发掘的差不多了,就像告罄的金矿那般。在这种近乎是高考命题作文的情况下,霍华德·霍克斯还能拍的如此让人心旷神怡,观看体验拉到很高的程度,不愧是伟大的导演。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的淘金。父子的冲突情节在那个略为劳保的时代还算是罕见的。广阔的草原、奔腾的牛群、经典的小镇场景,等等等等,在拍摄和处理上,我对这部电影算得上无可挑剔。

不妨看看霍克斯是怎样注视的:在众人临行前的最后一个镜头里,约翰韦恩向左看去,摄影机跟随他的目光左摇,我们看到了四个人,以及牛群。我们以为这个镜头的意思是大多数人退出了这次远征,这次远征很危险。但镜头接着摇下去,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星星点点地散落在牛群中,希冀地看向韦恩,直到镜头回到约翰韦恩身上——一个伪pov。霍克斯用了四十秒的时间,环顾清晨暗淡的光线下模糊不清的同伴的脸,牛群和远处的山丘,并不为了什么,他只是用镜头在看。我相信他对于牛群,对于red shoes一定都很感兴趣,他对待电影对待人物就像对待自己家的后院对待邻居一样。一位认真和谦逊的大师真是令人尊敬。ps:值得铭记的结尾,来自女性的对toxic masculinity的质询。

获得奖项

  • 第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21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2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剪辑 / 最佳电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