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飞渡(1939)

StagecoachUP:2021-07-29

驿马车(Stagecoach)别名《关山飞渡》,是一部1939年由约翰·福特导演的经典西部片。由克莱儿·崔华、约翰·韦恩主演。本片是约翰·韦恩的成名之作。

关山飞渡

评分:8.3 导演:约翰·福特 编剧:达德利·尼柯尔斯
主演:约翰·韦恩 / 克莱尔·特雷弗 / 约翰·卡拉丁 / 托马斯·米切尔
类型:剧情 / 动作 / 爱情 / 西部
片长:96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驿马车 / 驿站马车
上映:1939-02-15
IMDb:tt0031971

剧情

在1885年的夏季,一辆驿车载着9个形色不同的人:有去军营探望丈夫的孕妇、酗酒成性的医生、被驱逐的妓女、赌棍、越狱犯、追捕逃犯的警官、卷款潜逃的银行家,心胸狭窄的酒商、以及胆小怕事的马车夫。他们离开亚利桑那州的通特市,前往新墨西哥州罗特斯堡市。在通过州界河之后,遭到了印第安人的进攻,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追逐与枪战。由于寡不敌众,驿车上的人马上就要被全部消灭,这时驻军守备队及时援救了他们。在到达目的地之后,越狱犯得到了警官的同情,找到了仇人并报了仇,又在警官的同意下带着自己心爱的人奔向新生活。

得奖

《驿马车》得到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的两个奖项: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男配角奖;也获得五项提名: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等。本片亦得到纽约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导演奖。

这部影片也因为它「文化上、历史上、美学上」的重要价值,被选为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指定收藏。

《驿马车》与1946年的《侠骨柔情》、1956年的《搜索者》、1962年的《双虎屠龙》并列,在约翰·福特执导的众多著名西部片中,被认为是拔乎其萃的巅峰之作。约翰·福特常用的场景、后来成为美国西部经典意象之一的纪念碑山谷,于本片首次出现。《驿马车》曾在1966年被重拍电影,以及在1986年重拍电视版本。

简评

挺有意思一西部片代表之作,故事看似简单,里面却可以挖掘出许多后世的衍生题材。西部片独特的叙事方式、形象构造、场面调度,平原荒岭、沙漠苍石、深险峡谷,每一个都在显示并规定着西部片的类型范式。激烈的荒原追逐,救援骑兵的最后到来,激烈的打斗场面等构成了该类型的视觉核心,具有很强的模式化特点。这部片子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是它的内涵,除了一如以往地宣扬美国开发西部的神话及自由无畏的美国精神,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问题,展示了人所固有的弱点与偏见。我挺喜欢一个情节就是军官夫人最后在担架上对有救命之恩的妓女想表达感谢,可是在众多上流人士的注视下,她依旧没说完感谢的话。妓女、逃犯,这两个边缘人出现在主流社会中,却成了拯救主流人士的关键,可最后还是回归边缘,这转变本身也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经典就是可以挖掘更多。

套着西部片外壳的公路片,重点在于群像的刻画和人物弧光的塑造,临近结尾的马车追逐戏非常厉害,但对特技演员也太残忍了,几乎无法想象从六匹奔马中间摔落是怎样的体验。马车内和初到旅馆坐下分餐的两场戏对白节奏绝佳,过长的沉默几乎要把身份认同和排斥扩散到屏幕之外,没有一句话点到达拉斯的身份,可是一种无形的认同油然而生。除了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约翰韦恩出场的虚焦推镜头外,几乎都在用视线匹配剪辑来推进感情线,被体制拯救的约翰韦恩和被集体排斥的达拉斯之间的爱情和反应镜头的使用,一如北野武的《花火》,而结尾二人共乘马车奔向遥远的边境,又让我想到卓别林的《城市之光》。这种生涩的感情线很呆板很老套,只是我对卑微者的爱情故事没有丝毫抵抗力,每一次都觉得自己被之所拯救。

《关山飞渡》可以说是典型的“古典”西部片,它具备我们认知中的西部片的所有特征:头戴宽沿帽、身穿紧身衣的牛仔;荒凉的西部边漠和老式火车;衣着时髦的淑女代表着现代文明;原住民印第安人是落后、野蛮的象征。《关山飞渡》改编自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但是对其进行了“西部片化”的充分改写,将这一类型的美学发挥到极致。影片中不仅有对人物情绪的细致捕捉,还通过全景式的运动镜头对动作场面进行惊心动魄的展现,让荒凉的沙漠、辽阔的天地都显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抒情效果。

在我小学时还没有爱上电影时就听说过这部电影,来自少年时代读的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关山飞渡这个独特的译名深深记在脑海里,关山飞渡与西部牛仔,书中海报在脑子里太深刻了,少年时期碟片看的都好莱坞8090年代的大片,西部片观看都来自CCTV6,虽然看的不多, 但我到现在还有牛仔情结,牛仔帽,左轮手枪,小围巾,带马刺的长靴,非常喜欢。大学狂刷电影美剧时,John Wayne这个名字出现了无数次,这是谁?一百度,哦,,,原来是他,种种原因,到现在才看,抛开主观情感,确实很棒,虽然老派,剧情也超简单,但真的不无聊,没现代片那么假做作,粗犷凌厉,人物塑造完美,马车追逐太帅,摄像机在马脚下,特技演员坠马从马车下经过这段太精彩了,决斗只有一个镜头,这个风格我喜欢。爱了

作为一部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代表性西部片,《关山飞渡》采用了极具特色的戏剧式电影结构。清晰分明的结构、波澜起伏的剧情、西部荒野的壮阔景色以及紧张激烈的枪战镜头令其广受好评。依据我的划分,在《关山飞渡》中,从电影开始到乘客基本到齐、达成共识发车、驿车离镇为止,是电影的开端部分,大约十分钟。此后旅程正式开始,时长大约一小时,是电影的发展部分,情节不断发展,人物之间的感情关系不断推进变化,笼罩于众人头上的印第安人的阴云也在一步步靠近。电影的高潮部分是从荒原到盐湖的七分钟的追逐枪战,气氛紧张,令人印象深刻。此后的二十分钟是影片的结尾部分。逃犯大仇得报,警官法外开恩,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早期西部片的典范,经典好莱坞电影的范式之作,西部片和公路片的混合体。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每一个角色均棱角鲜明,各自代表自己的立场和地位;在故事编排上,一路上一直潜伏的危险。其中一组运动中的枪战镜头,以及最后一分钟营救,在激昂配乐的衬托下,现在看来依然精彩耐看;最后通过留白式剪辑呈现的决斗,更是吊足了观众胃口。在镜头运用方面,约翰·福特打破以往电影拍摄的特技摄影,采用实景拍摄:美国西部景色的大远景镜头、交代背景信息的全景镜头和人物的特写镜头配合使用,相互映衬,更显镜头语言之妙

翻译成关山飞渡也太意境化了点,按照美国类型片分类的话这不是公路片也不是纯粹的西部片。影片除了少数的中西部实景和最后二十分钟带有神话色彩的枪战与牛仔对决具有西部片形式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在讲一个社会阶层的故事罢了,不过这也称得上是西部片发展的里程碑了。马车内与马车外在未发生枪战之前一直处于两种影像时空之中,前者是美国社会的(马车内成为了文明社会的微缩),后者是原始社会的(自然景观与印第安的原始文明)二者随着交战而交织在一起。与印第安人的交战和复仇美国人的交战分别使用了后世枪战戏的两种模式,宏大的(全景,远景,交叉剪辑),微观的(中近景,留下悬念)。最后的结局变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太模式化了。

西部片中的经典,无论是运镜还是人物塑造都非常成功。牛仔、妓女、车夫、警长、赌徒、军官夫人、银行家、医生和威士忌商人,从这九个人的行为举止和言语中就将他们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后半段的马车追逐戏更是精彩绝伦,可以想象当年的观众看到此片时是何等的震撼。之前看到网上有人说“好莱坞电影凭什么比国产电影强,他们除了特效以外跟国产片有什么区别?而且剧情和演员基本都一样”。只能说他压根儿就没看过几部好莱坞电影,人家1939年的作品即使放到现在也是吊打国内院线那些所谓的主旋律。

《关山飞渡》的电影剧本是根据美国西部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柯克斯的一本平庸的小说《去罗特斯堡的驿车》改编的。改编者达·尼科尔斯是个精通电影剧作技巧的名手,非常善于从电影化的角度来处理素材。《关山飞渡》的电影剧本巧妙地运用了古典剧作的三一律,使情节的开展紧凑,线索分明,面临屠杀危险的情境迫使驿车上各个不同的人物去掉假面露出真相,这一切与后来影片中对美国中西部大平原雄伟景色的利用相结合,使这部作品获得了很大成功。

八十多年前的电影,因为技术和预算所限,不可能有太多的视觉奇观。但群骑逐车一段和跳马的越轴镜头,现在看来也不过时。除此之外,主创更尽力于故事与人物的刻画。本片是群戏,不同于一般西部片大侠美人其余龙套的搭配。人物非常鲜活,再小的角色也有个性不同。医生一角得到当年的奥斯卡奖,1939可是《乱世佳人》和《绿野仙踪》风光大年。现在的西部片,除了独辟蹊径的寥寥几部,特别是各类翻拍,最多侧重于提升动作场面,表演可是差的远。主题应该从更早七十年的《羊脂球》里吸取了元素,但批判性肯定稍弱,大团圆必不可少。

约翰福特是美国帝国主义电影神话的制造者之一,另外一个我觉得是格里菲斯,他的那部一个国家的诞生,是美国神话的基石。而福特的这部侠骨柔情,直译亲爱的克莱门汀,拍的实在出色,节奏紧凑,张驰有度,既有拉丁式的忧郁,也有盎格鲁撒克逊式的冷静,最后胜利的,依然是代表清教徒精神的,宗教,法制,教育,福特既擅长拍摄原野上飞奔的马车,扣人心弦的小镇决斗,也善于拍摄欢乐的爱尔兰式的歌舞场面,而且保守中不乏幽默。西部片是我理解美国文化重要的手段,看了很多西部片,才能理解,枪在美国文化里的重要地位,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较《羊脂球》,《关山飞渡》明显把讽刺部分削弱了很多,甚至人物本身的身份层级就带有一种不确定性,在西部的声望和职业时常被逆转过来,医生、妓女和银行家。故事直接把舞台搬到了美国西部,美丽的自由风光和土著的威胁(虽然土著明显是为了维护另一种秩序),打斗的场面充满了动感。最后主角让警官10分钟后去找他,结果影片的现实流逝时间恰好是10分钟,有点小意思。

获得奖项

  • 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剪辑 / 黑白片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