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2018)
《绿皮书》(英语:Green Book,香港译《绿簿旅友》,台湾译《幸福绿皮书》)是一部2018年美国喜剧剧情片,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电影讲述美国1962年,牙买加裔美国钢琴家唐纳德·雪利(马赫夏拉·阿里饰)前往深南部保守地区巡回演出,他雇用一名纽约保镳东尼·瓦勒隆加(维果·莫天森饰)作为司机。东尼的儿子尼克·瓦勒隆加、布莱恩·海斯·柯里与彼得·法拉利共同撰写剧本。

评分:8.9
导演:彼得·法雷里
编剧:尼克·瓦莱隆加 / 布莱恩·库瑞 / 彼得·法雷里
主演:维果·莫腾森 / 马赫沙拉·阿里 / 琳达·卡德里尼 / 塞巴斯蒂安·马尼斯科 / 迪米特·D·马里诺夫 / 迈克·哈顿 / P·J·伯恩 / 乔·柯蒂斯 / 玛姬·尼克松 / 冯·刘易斯 / 乔恩·索特兰 / 唐·斯达克 / 安东尼·曼加诺 / 保罗·斯隆 / 珍娜·劳伦索 / 肯尼斯·以色列 / 伊克博·塞巴 / 尼克·瓦莱隆加 / 大卫·安 / 迈克·切罗内 / 杰拉尔丁·辛格 / 马丁·巴特斯·布拉德福德 / 格拉伦·布莱恩特·班克斯 / 汤姆·维图 / 夏恩·帕特洛 / 丹尼斯·W·霍尔 / 吉
类型:剧情 / 喜剧 / 音乐 / 传记
片长:130分钟地区:美国 / 中国大陆
语言:英语 / 意大利语 / 俄语 / 德语
影片别名:绿簿旅友(港) / 幸福绿皮书(台) / 绿书
上映:2019-03-01(中国大陆)
IMDb:tt6966692
剧情
真实故事改编,纽约门房东尼·瓦勒隆加因供职的科巴卡巴那(英语:Copacabana (nightclub))夜总会暂时停业装修而失业后,一直在寻找新工作。在非裔美国人钢琴家唐纳德·雪利的邀请下,东尼在唐接下来八个星期的中西部和深南部巡演期间担任司机。唐是在看了东尼的资料后,决定聘请他的。按照计画,两人要在圣诞节前夕回到纽约。唐的唱片公司给了东尼一本《黑人驾驶绿皮书》,让东尼依绿皮书去寻找能服务两人的汽车旅馆、餐厅和加油站。
他们先去中西部,之后向南部前进。东尼和唐一开始发生了冲突,唐逼使东尼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这使东尼感到很不舒服,而唐厌恶东尼的陋习。随着旅程的展开,东尼敬佩唐弹钢琴的天赋,而唐在午后遭到雇主和观众的歧视,也让东尼越来越震惊。一群白人威胁到唐的性命,东尼出手营救。自此以后,东尼不让唐独自外出。
旅程中,唐数次帮助东尼写信给妻子,对方深受感动。东尼也鼓励唐联系他很久没联系过的弟弟,但他犹豫不决,因为职业生涯和成就让他自我封闭了。唐在基督教青年会的泳池边邂逅了一名白人男子,有亲密行为。东尼用钱贿赂了警察,以保护唐免受牢狱之灾。后来,两人半夜在落日镇被一名警察截停逮捕,被警察口头羞辱的东尼揍了警察一拳。在监狱,唐要求打电话给他的“律师”,其实他联系的是司法部长罗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甘迺迪亲自下令释放两人。这段经历让东尼非常吃惊,而唐则感到羞耻。这使得东尼气愤地认为自己比唐“还要黑人”。崩溃到极点的唐向东尼道出真相,「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又不够像男人,那么你告诉我,我到底是谁?我只不过是个被桎梏于城堡中的孤魂。」。
到了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最后一场演出的那晚,唐被禁止进入表演场地乡村俱乐部(英语:Country club)的白人专用餐厅,没有得到和餐厅内的观众同样的服务,唐阻止东尼威胁餐厅老板且拒绝表演。之后,东尼带着唐去黑人布鲁斯俱乐部用餐,唐用他的音乐让黑人观众认识他。之后,东尼和唐往北走,想赶在平安夜回到家。路上遭遇暴风雪,唐接过东尼的方向盘,让疲惫的东尼休息。两人及时回到纽约,东尼邀请唐上自己家吃饭。唐拒绝邀请,回到自己的公寓,最终还是去了东尼家。短暂的沉默后,唐受到东尼全家人的欢迎,东尼妻子感谢唐帮忙写信。
之后,唐继续巡演、创作和录置歌曲,而东尼则回到科巴卡巴那(英语:Copacabana (nightclub))夜总会工作。直到2013年相继去世前,两人一直是好朋友。
演员
- 维果·莫天森 饰 东尼·瓦勒隆加,本名:Frank Anthony Vallelonga Sr,外号:大嘴东尼(Tony Lip),一般外界习惯用Tony Lip来称呼他。意大利裔纽约市人
- 马赫夏拉·阿里 饰 唐·雪利
- 琳达·卡德琳妮 饰 桃乐丝·瓦勒隆加(Dolores Vallelonga),东尼·瓦勒隆加之妻
- 伊克巴尔·席巴 饰 阿米特(Amit)
- 塞巴斯蒂安·马尼斯卡尔科(英语:Sebastian Maniscalco) 饰 强尼·韦内雷(Johnny Venere)
- P·J·拜恩 饰 唱片执行制片人
制作
将唐和东尼的故事改编为电影的构想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成形。当时东尼的儿子尼克·瓦勒隆加打算将他们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并且告诉了两人这个想法,同时也开始收集他父亲和唐的访谈纪录,而这些材料后来都成了电影剧情的一部分。唐曾向尼克表示,希望他们的电影能等到自己已经不在人世时再拍,「你应该把你父亲告诉你的一切,还有我告诉你的一切全都放进电影里……你要(让电影)说真的故事,但你要先等我走。」
2017年5月,维果·莫天森开始洽谈片中的一个角色,片子确定由彼得·法拉利执导,尼克·瓦勒隆加、布莱恩·海斯·柯里与彼得·法拉利合力撰写剧本。
2017年11月30日,马赫夏拉·阿里、琳达·卡德琳妮与伊克巴尔·席巴确认加入剧组,与莫天森演出,并在当周开始于纽奥良拍摄。2018年1月,宣布塞巴斯蒂安·马尼斯卡尔科(英语:Sebastian Maniscalco)加入剧组。
评价
烂番茄根据320条评论,该片持有78%的新鲜度,平均得分为7.22/10。Metacritic根据52条评论,本片得分69(满分100),两位主角的演出普遍受到好评。
奖项
奖项和提名 | |||||
---|---|---|---|---|---|
奖项 | 类别 | 提名人或得奖人 | 结果 | ||
第76届金球奖 | 最佳音乐及喜剧电影 | 《幸福绿皮书》 | 获奖 | ||
最佳电影男配角 | 马赫夏拉·阿里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尼克·瓦勒隆加(Nick Vallelonga)、布莱恩·柯里(Brian Currie)和彼得·法拉利 | 获奖 | |||
最佳音乐及喜剧类电影男主角 | 维果·莫天森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彼得·法拉利 | 提名 |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幸福绿皮书》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维果·莫天森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马赫夏拉·阿里 | 获奖 | |||
最佳原创剧本 | 尼克·瓦勒隆加(Nick Vallelonga)、布莱恩·柯里(Brian Currie)和彼得·法拉利 | 获奖 | |||
最佳剪辑 | 派屈克·J·唐·维托(Patrick J. Don Vito) | 提名 |
参见
黑人驾驶绿皮书
电影名称源自《黑人驾驶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通常简称为「绿皮书」(Green Book),是在种族隔离时期的旅行指南,记载对黑人友善的场所,帮助有色人种应对种族歧视和吉姆·克劳法。本片杰出的表现使它获得第76届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影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剧本奖,以及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奖。
获得奖项
- 第17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第22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最佳群戏 / 最佳编剧 - 第19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18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十佳影片 - 第22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12届底特律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剧本 - 第2届金众电影青年
获奖:最受欢迎进口电影 - 第24届评论家选择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 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配乐 / 最佳导演 / 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喜剧男演员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2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电影最佳男配角
提名:电影最佳男主角 - 第76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编剧
提名:音乐/喜剧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导演 - 第3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4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8届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第23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导演 / 电影部门-最佳喜剧/音乐片 / 电影部门-最佳男配角 / 电影部门-喜剧/音乐片最佳男主角 / 电影部门-最佳原创剧本 - 第71届美国编剧工会奖
提名:电影奖-最佳原创剧本 - 第7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长片导演 - 第30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获奖:最佳电影制片人 - 第90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 第17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6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喜剧/音乐长片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剪辑 -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提名:金卷轴奖-最佳电影对白剪辑
彼得·法雷里 Peter Farrelly导演
维果·莫腾森 Viggo Mortensen饰 托尼·利普 Tony Lip
马赫沙拉·阿里 Mahershala Ali饰 唐·雪利 Don Shirley
琳达·卡德里尼 Linda Cardellini饰 德洛瑞丝 Dolores
塞巴斯蒂安·马尼斯科 Sebastian Maniscalco饰 约翰尼 Johnny Venere
迪米特·D·马里诺夫 Dimiter D. Marinov饰 奥列格 Oleg
简评
96,二刷重评。我不愿意把它视为一部政治正确电影,更愿意把它当成一部纯粹的公路片。钢琴这个点很巧妙,因为音乐的力量可以跨越人种、肤色和语言;托尼的小动作设计的太好,而且演员也很给力,所以人物极度立体和丰满;电影设置了两个必要的钳制力“缺钱”以及“不能耽误演出”让托尼和唐两个人有了被迫呆在一起的理由;第一段不能上厕所和最后一段不能吃饭的片段有些许重复,可以优化处理;最喜欢的不是那段无声的注视或者结局(当然我也喜欢结局),而是唐教托尼写信,唐不紧不慢的节奏和托尼的快嘴本身就构成了一段节奏明快的交响乐,与托尼的文盲感受产生了极为自然的喜剧效果。事实上,整部电影的喜剧内容都由剧情自然生发,非常难得;当然,电影里面唐的一些做法确实有些剧本痕迹过重了,比如同性恋那段;不得不说,这部kfc宣传片挺好的。
一部音乐主题的公路片,包含了种族歧视、LGBT、阶层、教育等等特别宏大的话题。通过两个性格迥异、方方面面都参差不齐,同时又有各自擅长和吃饭的东西的人的旅程来表现出这些,这样的互补的两个人,一路上相互治愈,相互成长,幸福的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吧。这种公路片很有美国特色。名字《绿皮书》也颇具讽刺和教育意义,大家都需要再在遵守现有规则的基础上维护自身权益,并且推进和发展各自的生存空间以及公共规则。这是优秀的、迷失的人应该做到的,算是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吧。
黑人唐有着高傲和优雅,白人托尼有着市井气息和自在。两人不对味儿的互补组合上演了一场惹人注目的长途旅行,唐的肤色和出色使他不得不受到种族歧视,但是他的位置早已和白人平等甚至远超出一些白人,他规矩、忍让,时刻保持优雅风度,所以当他受到歧视时,虽然也能忍,但是心里更在乎和渴望得到平等,托尼可以不在乎随地大小便,因为他拥有这些权利,所以不在乎,往往得不到的才更在乎,就算回宾馆也不在特殊卫生间。托尼是有着白皮肤的靠着赌为生的小市民,还欠了别人的钱,热爱生活,处事圆滑世故,却像是个“黑人”。再从色彩和配乐上看,都美轮美奂,有着美式文艺的感觉,秋天的漫山黄叶穿插着几片绿叶,配着蒂芙尼蓝绿的老爷车,在放着爵士和老牌英文歌,啊~有朝一日我也要感受一下!
不是说一定要拿左派叙事来批判它,只是它确实就是个老气横秋的故事,所有的人物设置也一样的充满刻板印象,这不光是在说种族,阶级也如此;里面所有的笑料和情节包袱能响,也是因为观众不需要对黑人或者意大利人任何真正的了解,刻板印象就足够。白人视角当然也能讲种族故事,但还是过时的“白人救世主”内核及喜剧公路片的玩闹闯关,我们说“这是一部白人教黑人怎么当黑人的戏”,不只是在讲那些炸鸡和音乐的喜剧梗;最后回到蓝调酒吧,是黑人主角的成长,那场尴尬的主角看着底层黑人在种植园劳作的戏(当然能打动国内观众了),也是在告诉我们这真是一场“寻根之旅”,而帮助他成长的,当然是我们粗俗但善良的底层白人主角了,他光是做自己,就能完成种族和解。我不是在指责主创的立场,只是这种惯性的剧作方式,就会导致这样的作品。
挺不错的,很多优秀的外国电影与中国电影的最大不同就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按理说中国人叙述能力不算是差的,但就是讲不好一个故事。其实这部电影题材并不算新颖了,也不是第一次看关于种族的片子了,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全程无尿点,剧情推进动力足,人物丰满,有很多以小见大的手法,很不错,有点搞笑又有点感人,不得不说演博士的那个演员身材真匀称啊,感受到了黑人种族带来身体上的优越其实这世界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歧视,真希望“人人平等”这句话不是假的。讨厌一切莫名其妙自诩高贵的“上等人”和“优越感”。
电影名《绿皮书》是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在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运动在美国有一次掀起一波高潮,黑人邮政员维克多雨果格林编写了这么一本小册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厅可以让黑人入住和就餐。小册子的名字"Green Book"中的Green,又似乎采用了绿色象征通畅的含义。电影的两位男主角拿着这本绿皮书开车赶往美国各地巡演。一位男主是著名的黑人音乐家唐,一位是混迹夜总会的白人老炮儿托尼,被找来当唐的司机。肤色和文化修养上的反差,在旅途上自然产生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除此之外,电影还展现了很多层面的纠葛:种族歧视,同族不平等,主仆之间的社会地位,家庭关系等等
《绿皮书》的故事开始于1962年的美国,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优秀的黑人钢琴家雪利聘请一位看似粗鲁霸道的白人托尼担任自己的司机,在巡回演奏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与种族、阶级斗争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不仅仅是雪莉为了自己的种族权益对抗那些上层社会的白人,并且与社会底层的托尼收获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片中有一个颇为意味深长地镜头,烘托了电影主题。两人的车子因为发动机过热不得不在中途停下来,路边是一片农场,一群黑人正在烈日下挥舞着锄头干活。身着西装的雪利走下车来透气,农场上的黑人们纷纷停下来,用奇怪的眼光看着公路上发生的一切。白人生活圈里,舞台上的唐是受人尊敬高高在上的殿堂级音乐家。
看完啦感觉好温馨好治愈呀,其实不是很喜欢看这种类型的温情电影,但是这个留给我的就是内心的平静与喜悦,看完感觉好治愈呀,真实事件改编就更令人感到温馨和愉快啦。虽然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也有许多不公的地方,但是美好的事情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呀~,前后对比的警察,前后对比的态度,以及在小酒馆里演奏的最后一场演唱会,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有意思。托尼和唐的人格魅力展现的好棒呀,夫人也好好看好温柔呀,无论从分镜还是剧情节奏都是很棒很棒的作品!很遗憾没有在电影院看到甚至不知道有这个电影。今天也是因为给男朋友发的背景截图,被他认出来发现了宝藏电影,开心!
反正没有打动我,这样具有传记一样的真人真事一般都不会特别吸引我,绕来绕去还是绕不开的套路。没什么值得我去浮想联翩的思考,套路一般的黑白彼此救赎。托尼也是歧视黑人的,通过他扔掉来家里做事的黑人修理工喝过的水杯就可以知道,黑人博士也没有放下姿态,在白人的世界里走着白人的套路,很多自尊心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他说不是所有黑人都吃炸鸡(他从来没吃过),不是所有黑人都喜欢一样的音乐时,他从骨子里排斥自己的种族和肤色,就像托尼说的一样他们说意大利人都喜欢吃披萨,这个我一点都不介意。想被白人社会接纳,又在自己的种族里故作姿态,这种蹩脚的性格肯定会带来孤独。白人托尼因为这次旅程改变了自己对黑人的偏见,黑人博士也因为托尼把自己所谓的高姿态拉到了地上。这个剧本很一般,故事情不强,拍摄俗套,B类电影
第二次看还是觉得算是好莱坞商业流水线基操,亮点没多亮,一个公路版更商业丝滑的触不可及?莫腾森已经很收敛了甚至没有放开演,这对手戏难看到多看一眼都对阿里太过残忍。请阿里来演主要是看中了他的皮相相对斯文,相对比较gay-ish?不忍细想啊……这表演本身已经不准确了,再由着他慢上半拍,也太刻意喜剧塑造了。无论是人物刻画,推进情节的节奏,都是好莱坞模板。点睛的是作为配角的妻子,全片戏份不多,表演太现代化了,但是那个劲儿挺到位,最后那一下很不错,但毕竟来得太晚,本来是角色的透亮劲儿,结果还是被故事需要的道德关怀强压一头。不舒服,当个公选课文献之外扩展的娱乐资料还可,作为电子榨菜也绰绰有余。还是片尾字幕上的真人更加光彩照人啊。
刚开始可能会疑惑,为啥叫绿皮书,直到后面才解答,原来是「黑人指南绿皮书」。种族歧视真的是非常的过分和无奈。“我在台上演出时,他们尊敬我,等我下了台,我便只是一个黑人罢了。”当在农场里、仆人都是黑人时,连住的公寓都有具体划分,厕所、西装店都不允许黑人试穿、甚至在路上遇到警察,你就只是个黑人,也是罪过、当你明明是今晚的嘉宾,却不能在餐厅里吃饭,仅仅只是不能破坏规矩……歧视无处不在,他想用演出表达的也只是抛下黑人的皮肤,他是一个人,是一个活生生的、拥有权力和义务的普通人。到现在,美国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他们认为,黑人便是仆人,是奴隶,是没有地位的人 真的既心酸又无奈…好在最后,他回去找托尼了,我以为他真要在偌大的房间里孤单单的过圣诞节Cheers for their friendship
《绿皮书》属实好评 看一遍绝对不够 我爸老嚷嚷着让我看 今天终于看了了。电影部分镜头给的很隐晦,很细节。剧情很幽默,讽刺和温情。其中俩人被抓到警局后雪利博士打电话后都让肯尼迪出动放他们出去后真的超级解气!那时他说了一个道理:拳头不能解决所有,唯有尊严。一路上两人相互磨合,互相学习帮助。归来时雪利和利普也一起度过了平安夜,结局十分美好。雪利不再把利普看作司机,利普也不再把雪利看作‘black man’有时间一定要再看一遍!!如果你觉得我写的影评有些变扭!一定是因为我只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