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2004)

Les choristesUP:2022-06-28

《放牛班的春天》(法语:Les Choristes)是一部2004年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所执导的电影,该片是1945年法国电影《一笼夜莺》(La cage aux rossignols)的翻拍电影。香港名为歌声伴我心。

放牛班的春天

评分:9.3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编剧:乔治·沙普罗 / 勒·惠勒 / 诺埃-诺尔 /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 菲利普·洛佩斯-屈瓦尔
主演:让-巴蒂斯特·莫尼耶 / 热拉尔·朱尼奥 / 弗朗索瓦·贝莱昂 / 凯德·麦拉德 / 让-保罗·博奈雷 / 雅克·贝汉 / 玛丽·布奈尔 / 马克桑斯·贝汉 / 格雷戈里·加迪诺尔 / 托马斯·布伦门塔尔 / 西里尔·伯尔尼科特 / 西蒙·法戈特 / 泰奥杜尔·卡雷-卡赛尼 / 菲利普·杜·詹纳兰德 / 埃里克·德斯玛莱茨 / 狄迪尔·弗拉蒙 / Carole Weiss
类型:剧情 / 喜剧 / 音乐
片长:97分钟地区:法国 / 瑞士 / 德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歌声伴我心(港) / 唱诗班男孩 / The Chorus
上映:2004-10-16(中国大陆)
IMDb:tt0372824

剧情

1999年,一切的开端是一位躺在沙发上休息的老人,名叫莫朗杰,他是一位大乐团的指挥,他接到了母亲去世的电话而回到了故乡,当天晚上,有位五十多年没见面的朋友佩皮诺带了一张相片、一本日记来找他。

那是五十年前,他们还在同一家育儿院时的故事……。

1949年音乐家克莱蒙·马修,在历经挫折放弃了个人的音乐理想,誓言永远放弃作曲,来到一所学校做学监。他对他在学校的职位感到有点不安,而他的前任在临走前秀出身上的伤口并警告他,因为在学校里的学生们,多数都是问题学生。刚到的第一天为他开门的亲切神父兼工友,便被学生的报复刺伤脸部。克莱蒙发现,哈杉院长及其他老师们对学生的管制非常严厉,而这种管理制度并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于是马修开始用音乐试图来接触学生们,他打破誓言重新拿起了空白乐谱创作,组织学生们建立合唱团。孩子们开始喜欢了歌唱,并一同克服学校领导层给合唱团带来的困难。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马修趁院长外出开会,私自带领合唱团到户外游玩时,校园被一个误会偷窃近二十万法郎而遭移送警局的男孩子放了火,马修也因此被解雇,但学校的孩子却和老师难舍难分。

主要演员

杰拉尔·朱诺狄迪尔·弗拉蒙雅克·贝汉布鲁诺·库列斯

荣誉

获奖

  • 凯萨电影奖最佳配乐
  • 凯萨电影奖最佳混音
  • 欧洲电影奖最佳配乐
  • 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提名

  •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 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 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音乐提名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 凯萨电影奖最佳电影提名
  • 凯萨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 法国凯萨电影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 法国凯萨电影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
  • 欧洲电影奖最佳电影提名
  • 欧洲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 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提名

电影音乐

01.Les choristes

02.In memoriam

03.L'arrivée à l'école

04.Pépinot

05.Vois sur ton chemin

06.Les partitions

07.Caresse sur l'océan

08.Lueur d'été

09.Cerf volant

10.Sous la pluie

11.Compère Guilleri

12.La désillusion

13.La Nuit

14.L'incendie

15.L'évocation

16.Les avions en papier

17.Action réaction

18.Seuls

19.Morhange

20.In memoriam (a capella)

21.Nous sommes de fond de l'étang

电影歌颂了教师人性化的教育方法,表达出音乐是传达情感和感化的一种好方式,同时也揭示了失去父母的孩子们内心的痛苦。

简评

电影很短,故事也起伏不大,但是温情,对家长、老师、学生都是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让我们再一次重新认识教育。马修以爱去感化孩子,用音乐让他们去认识自己,问题孩子往往就是缺乏安全感和对自我价值认知有问题,但是我们大多让孩子去寄宿学校或者体罚孩子,反而让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只能通过极端的行为引起大人的注意,电影中马修总是鼓励孩子,赞扬孩子,甚至对极个别的同学极其的包容,让孩子逐渐有安全感,然后用一个学习音乐,开启孩子认同自己的自我疗愈之路,毫不疑问这是成功的!

并没有我意料之中的那般精彩,故事内容是无懈可击的精彩,很感人,很温情,全片以一种教师职业道德精神为核心,讲诉了一个秃顶老师用自己的方式关爱学生,并坚持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和自由的故事,但是影片中的一些细节比较墨迹,有些拖泥带水了,剧情的走向也不是很自然,从头到尾就像是一个人讲了个传记故事,就连最后的结局也是那么平淡和敷衍,我原以为结局会出现更加感动更加震撼,比如老师壮烈牺牲的那种名场面,但是并没有,说穿了这部电影令我好感不高的原因就是太平淡乏味,缺少泰坦尼克号那种惊天动地的因素。

昨天看过《死亡诗社》,今天再重温这个,感受就像大学生回去读了初中,有点不得劲啊。这部童话般的故事氛围、温情俏皮deq节奏影调、三巨头人设更偏好大众,谁能拒绝可爱又可怜的小正太、和蔼可亲的“憨豆先生”、耍酷又天赋异禀的叛逆班草呢?适合做社畜们回家舔血后的心灵鸡汤,也适合带妹子去看。伯乐相马,这是彼此的一份幸运。为什么憨豆老师不在写日记了?因为终其一生,他也只遇到了那一个班草。他音乐的梦想能承继下去,对于他,足以宽慰。对了,这部更加加深了我的看法。所有的艺术形式,音乐是最高级的存在。

十分幸运能在2023年在电影院重温经典,有多少人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是在小学的英语课上呢?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能够温暖人心,让感动常在。一个星期六,医务室的碎玻璃,马修老师来了。另一个星期六,漫天的纸飞机,马修老师走了。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灌输孩子多少知识教导他们如何做人,而是潜移默化的沁人心脾,把火苗启蒙在孩子们的心中。马修老师短暂地出现在孩子们的童年里,但却能够改变他们的一生。真正的好电影也不是讲述多么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把这种普世的价值,温暖的情感留在观众心中。

看过好多精彩的电影,不管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男主放音乐时所有囚犯都停下手里的工作享受着喇叭播放的曲子,还是海上钢琴师里的男主给船舱底层的人弹奏时的乐趣,音乐真的是很神奇的东西,这部电影中老师也是通过组建合唱团教一群“顽劣孩子”。当然,电影是以2个人的回忆手法来拍摄的,而这2个人一个是跟着老师走的最小的男孩,一个是对其期望很高的单身妈妈并通过老师发觉的天赋最后进入音乐学院进修并成为音乐家,真的是没有坏孩子,不管是孩子是多么的顽劣,主要还要看身边的大人怎么看、怎么想、怎么教。

音乐和体育是最能团结大家的一种活动。本身在高中毕业后才加入合唱团,合唱团并不需要你有声乐家的美妙歌声,只要你想,你学,你努力,你就可以唱。这一班小孩是被社会,家庭所抛弃的小孩,没人给了他们一个目标,只好从干坏事来得到他们所谓的快乐与他人的注意力。身为普通人,真的管制不了,但真正的教育者,会是找对方法去教导这些孩子的。马老师就是一个,用合唱凝聚大家,让他们找到了方向,并团结,改善他们的纪律问题,给了他们希望。真的看了好感动,因为唱合唱是真的快乐的,因为是大家一起完成的事情,少一个人都不能,大家都要给一样的认真才行。放牛班也有春天,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 对他们来说,找到好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里很重要的转折点了吧。

从两个男人口中得知他平静却又不平凡的一生。影片的时间背景是由冬入春再至夏,孩子们的顽劣性子随着煦暖阳光的到来缓缓融化。这是放牛班的春天,也是孩子们内心所迎来的春天//因为从没获得过温暖,所以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感谢,很多长期以来由环境滋生出的恶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但是善意会在人们的心里留下褶皱,无论是在孩子心里,还是在观众心里//电影里表达的善意很自然,不鸡汤,不煽情。很多的行为不是为了刻意表达善意去做的,或是出于长者对幼辈的保护,或是出于对弱小者的同情,又或是人类接近美好事物的本能,这些是在生活中人人都有的情绪,创作者能把它们串成故事,赋予到角色中去,就很厉害!

其实观影之前,看它的剧照已经可以隐约嗅出一丝《春风化雨》(《死亡诗社》)的气息来。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再加上一个或几个顽固不化,粗暴专制的学校领导——这样的人物组合几乎已经形成了教育题材电影的一个固定的内在结构——所以有人说这电影“古典”、“传统”。但是导演出色地运用了音乐来作为影片的主要表现手段,从而使法国人特有的优雅浪漫,在这样一部几乎完全遵循传统套路的、中规中矩的电影中,依然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春风化雨》带给观众的第一感受是心灵的震撼,那么我以为《放牛班的春天》给人的第一感受则是心灵的沉醉: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甜美清亮的童声合唱,以及悠扬的歌声中放飞的童心、梦想、感激、怀念……这一切无不美得令人动容。

看了好多遍,太喜欢了。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让我相信是真的人物,这些就是普通的孩子,有不一样的性格,有天真有调皮还有一些坏心思。有一些悲伤的情节,但回忆起来总是能让我感到开心快乐的,大概是因为音乐太美好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太有爱了,孩子们的开心也太有感染力了。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是老年的莫安琦,我以为放牛班的岁月会刻在他的心里,但电影呈现的却并非如此。一开始有些不理解,最近再看的时候倒是释怀了,那时他也就不到10岁吧,离开放牛班他的人生还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一定也有影响他一生的深刻故事,所以一时间没有记起倒是可以理解了。若是一直耿耿于怀反倒矫情了。

最近在看一些经典的片子,今天选中了这部教育片,还算可以吧,我对这类题材没有太感冒,但是它担得上一句好看的称赞。情节没什么特别大的起伏和波澜,但是朴实得动人,很温暖柔情的一个故事。只不过为什么每个教育片里的良师最后遭遇的永远就是被辞退,和死亡诗社相比基调更阳光,各有各的好,一个诗意美一个音韵美。这一出的音乐还是加了分,童声是特别动人的,法语本就优雅,用法语的歌唱也很美。各种正太演员so cute。就知道钱不是蒙丹偷的,脑洞大开的我竟然还想过会不会有校长挪用公款借机诬蔑这个可能性……只是没想到小偷另有其人。结尾带走小男孩佩皮诺给了他一个家,真的很好,不过佩皮诺长得也太小天使了一点,粉雕玉砌的一个小奶娃,我都想把他偷走了!天使面孔的皮埃尔给我感觉很有忧郁气质啊。

初中音乐老师就推荐过,可惜现在才看,表达美好的音乐同时也有表现一点残酷而遗憾的现实,马修的失恋与失业,克蒙的纵火,校长的理论也并非全无道理,事实上没有他来对比和经营,马修的发挥空间会小不少,中间本来有点皆大欢喜的趋势,但他对马修的“卸磨杀驴”导致自己也be了,此外最让我破防的还是那个当谱架的啊,本人就是五音不全又很向往音乐的,给伯爵夫人合唱的时候忍不住跟着唱结果被制止了,那种心情太能理解了,不过更表现了马修的温柔,努力的跟两个不能参与歌唱的孩子互动,来避免他们有孤立感,佩皮诺的线也很扎心,每个礼拜六等父亲的孤儿,从马修警告克蒙那里就能看出他对佩皮诺的感情很不一般

一群被世人厌恶的孩子,遇到一个天使般的老师,救赎的灵魂找到了心中的梦想,终于唱出了来自天堂的声音,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热爱音乐有着音乐天赋的代课教师用他对孩子们的爱感化了这一班问题少年冰冷、残酷的心……电影中孩子们忧郁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始终印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抹不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父母的佩皮诺,他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却时刻显露出忧郁与期盼,他每天都会靠在大门的铁栅栏上,目光眺望着远方,他是多么希望父亲的身影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啊!可是事实已是无法改变的了。孩子们的心灵被铁血校长严重扭曲,

获得奖项

  • 第37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第37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提名:Crystal Globe
  • 第62届金球奖
    第62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3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3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César —— Best Music Written for a Film (Meilleure musique écrite pour un film) / 最佳音效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处女作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17届欧洲电影奖
    第17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最佳音乐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演员
  •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最佳原创歌曲
  • 第5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5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Anthony Asquith Award for Film Music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外语片 / 最佳原创配乐
  • 第20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20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50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0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