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1982)

Blade RunnerUP:2022-05-27

《银翼杀手》(英语:Blade Runner,香港译《2020》)是一部1982年上映的美国新黑色反乌托邦科幻电影,为雷利·史考特执导,哈里逊·福特、鲁格·豪尔、西恩·杨和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等人主演。电影的剧本由汉普敦·芬奇(英语:Hampton Fancher)与大卫·毕波斯(英语:David Peoples)撰写,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所著的1968年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银翼杀手

评分:8.5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编剧:汉普顿·范彻 / 大卫·韦伯·皮普尔斯 / 菲利普·迪克
主演:哈里森·福特 / 鲁特格尔·哈尔 / 肖恩·杨 / 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 / M·埃梅特·沃尔什 / 达丽尔·汉纳 / 威廉·桑德森 / 布里翁·詹姆斯 / 乔·托克尔 / 乔安娜·卡西迪 / 吴汉章 / 摩根·保罗 / 凯文·汤普森
类型:科幻 / 惊悚
片长:117分钟(最终剪辑版) / 116分钟(导演剪辑版)地区:美国 / 中国香港
语言:英语 / 德语 / 粤语 / 日语 / 匈牙利语 / 阿拉伯语
影片别名:公元2020 / 叛狱追杀令 / 刀刃警探
上映:1982-06-25(美国)
IMDb:tt0083658

剧情

注:存在几个不同版本的《银翼杀手》(英语:Versions of Blade Runner)。

2019年11月的洛杉矶,退休警察瑞克·戴克被官员盖夫截住,盖夫带他去见老长官布莱恩。身为一名「银翼杀手」,戴克的工作是追捕被称为人造人的生化机器人,并令他们「退役」(「杀死」的委婉说法)。布莱恩告诉戴克近来几位「连锁六型」(Nexus-6)人造人非法来到地球,他们仅有四年寿命,可能来地球寻求延长生命的方法。

戴克与布莱恩查看另一名在职的「银翼杀手」霍登进行人性测验(Voight-Kampff test)的录影,这是一种透过对问题的同理心反应,来从人类中区分出人造人。试验对象李昂在霍登问及他母亲的事之后,开枪将他打成重伤。布莱恩委托戴克将李昂和其他三位人造人:罗伊·贝提、左拉和普莉丝给「退役」,戴克在布莱恩的间接威胁下不情愿地接受了。

戴克首先前往泰瑞公司(Tyrell Corporation)确认人性测验是否对连锁六型有效。艾尔顿·泰瑞博士却突兀的让他的助理瑞秋接受测验,测试结果让戴克得知瑞秋是名自认为人类的先进型号人造人试验品。她被植入假记忆,这些「记忆」则为她提供了能让情感沉积的温床。因此,区分她是否为人造人的测试需要扩展加长。

与此同时,人造人正试图接触泰瑞博士,从而得到延长生命的方法。罗伊和李昂去了老周的眼睛制造实验室,向他逼供如何才能见到泰瑞博士。老周为了保命透露了J·F·赛巴斯汀的身分,后者是一名和泰瑞博士私交甚笃的基因设计师。瑞秋拜访了戴克的住处,向他展示了一张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照片来证明她是人类。但戴克解释她的记忆是被植入的,她扔下照片流着泪离开。

戴克在搜查李昂的酒店房间时,发现了一张左拉的照片和人造蛇鳞片。他追查这个线索,找到了左拉和蛇一起表演的脱衣舞俱乐部。随后戴克在人群蜂拥的街道上枪击将她「退役」。紧接着布莱恩出现,他告诉戴克需将瑞秋加入退役名单,因为她从泰瑞公司失踪了。戴克在人群中看到瑞秋,但被突然出现的李昂攻击,两人扭打在一起。瑞秋用戴克被李昂打掉的手枪击毙李昂救了他,他们一起回到戴克的公寓,瑞秋试图离开,但戴克阻止了她,接着他们共度了亲密的一刻。

普莉丝跟罗伊找上了赛巴斯汀,赛巴斯汀同情他们的困境,带罗伊通过泰瑞博士阁楼的安保措施。在泰瑞博士的卧房里,罗伊提出延长生命的要求,并请求眼前这个如上帝一般的人造人创造者的宽恕。在两个请求都落空之后,罗伊动手杀了泰瑞博士与赛巴斯汀。

获知上开凶案的戴克进入赛巴斯汀的住所调查,受到普莉丝伏击,但仍设法将她击毙。此时罗伊回来了,戏谑似地在房子内追杀戴克并折断了他的两根手指,最后两人来到屋顶。戴克试图跳到另一个屋顶上以求逃脱,但结果只能勉强吊挂在一条屋梁上。罗伊轻松地跳到同个屋顶上,在戴克的手松脱的瞬间救了他。在生命时限接近尽头时,罗伊开始了关于他即将消逝的记忆的独白,戴克静静地看着他在自己面前死去。不久盖夫到达,向戴克喊道:「她(意指瑞秋)活不久真是太可惜了!可是谁又能长命百岁?」即自行离去。

警觉到的戴克回到住处,发现瑞秋在他的床上睡觉。他们离开时,戴克发现了盖夫留下的锡箔独角兽折纸,他回想起之前盖夫所说的那句话,带着瑞秋走进电梯(首映版本中,最后的场景则是戴克和瑞秋离开公寓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在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中驾车驶过)。

角色

  • 哈里逊·福特 饰演 瑞克·戴克
  • 鲁格·豪尔 饰演 罗伊·贝提
  • 西恩·杨 饰演 瑞秋
  • 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 饰演 盖夫
  • 麦克·艾密特·沃许(英语:M. Emmet Walsh) 饰演 哈利·布莱恩
  • 黛瑞·汉娜 饰演 普莉丝·史崔登
  • 威廉·桑德森(英语:William Sanderson) 饰演 J·F·赛巴斯汀
  • 布瑞恩·詹姆斯 饰演 李昂·柯瓦斯基
  • 乔·特科尔 饰演 艾尔顿·泰瑞博士
  • 琼安娜·卡西迪(英语:Joanna Cassidy) 饰演 左拉·莎乐美
  • 吴汉章 饰演 汉尼拔·周
  • 摩根·保尔(英语:Morgan Paull) 饰演 戴夫·贺登
  • 凯文·汤普森 饰演 贝尔(赛巴斯汀制作的机器人)
  • 约翰·爱德华·艾伦 饰演 凯萨(赛巴斯汀制作的机器人)
  • 海伊·派克(英语:Hy Pyke) 饰演 泰菲·路易斯
  • 班·艾斯塔(英语:Ben Astar) 饰演 阿布都·班·哈山
  • 冈崎岩(Iwao Okazaki / Robert Okazaki) 饰演 寿司摊老板

来源:

制作

选角

为本片选择合适的演员阵容相当棘手,尤其是主人翁戴克的选角。编剧汉普敦·芬奇在创作对话时把劳勃·米契预想为戴克。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制片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与德斯汀·荷夫曼会面讨论这个角色,但最终因想法不合而放弃。选中哈里森·福特有几个原因,包括他在《星球大战》系列中的表现、他自己对《银翼杀手》故事的兴趣,以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完成《夺宝奇兵》后对他在片中的表现大加称赞。根据制片记录,有很多演员被列入考虑演出这个角色,包括金·哈克曼、肖恩·康纳利、杰克·尼科尔森、保罗·纽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汤米·李·琼斯、阿诺·施瓦辛格、艾尔·帕西诺和毕·雷诺斯。

在《星球大战》(1977)、《帝国大反击》(1980)和《法柜奇兵》(1981)的成功后,福特在寻找一个有深度的角色。在斯皮尔伯格赞扬福特后,《银翼杀手》剧组采用了他。1992年,福特透露说:“《银翼杀手》不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我和雷利之间有过不愉快的纠葛。”除了和导演不和外,福特也不喜欢片中的旁白:“开始拍摄时,我们默认一致同意的版本是之前说好的无旁白版本。那真是一个他妈的噩梦。我认为这部电影不用旁白已经够完整了。但现在我不得不为那些不能代表导演意图的人重录旁白。”“我是又踢又叫地去录音室录制的。”

史考特在2006年被问起当时「和谁一起工作最痛苦?」,他回答:“一定是哈里逊……我想他会原谅我这么说的,因为我现在和他相处很融洽。现在他变得容易相处了。他懂得很多,问题就在这里。我们合作当时,那是我第一次在美国拍电影,算是个新人。不过我们还是做出了一部好电影。 ”福特在2000年评价史考特时曾说:“我欣赏他的作品。我们曾有一段时间不和,那对我来说已经过去了。”2006年,福特回忆影片的制作过程时说道:“当我看《银翼杀手》时想起最多的不是拍摄的50个夜晚,而是旁白……我依旧不得不为那些写出一段又一段差劲旁白的小丑们工作。”在2007年夏季的一期《完全电影(英语:Total Film)》杂志上,史考特确认了福特对《银翼杀手》的DVD特别版有所贡献,并已完成他的采访,他说:“哈里逊现在完全干劲十足。”

不难决定的选角,是让鲁格·豪尔饰演暴力但有思想的人造人领袖罗伊·贝提。史考特仅凭借自己看过他在保罗·范赫文电影中的表现,没有和他见面就录用了他。原著作者菲利普·狄克认为豪尔的诠释是“完美的贝提——冷血、无瑕疵的雅利安人”。在豪尔参与的众多电影中,《银翼杀手》是他的最爱。在2001年的一次在线聊天中,他说:“《银翼杀手》不需要任何解释,它就是这样,一切都是最棒的,从来没有一部像这样的作品。能参与一部改变世界思想的真正杰作真是太棒了。”

该片也选用了一些当时并不出名的演员,例如黛瑞·汉娜和西恩·杨。为普莉丝和瑞秋选择合适的演员也非易事,剧组让摩根·保尔(英语:Morgan Paull)扮演戴克与许多参加试镜的女演员对戏,并拍下试镜过程。保罗凭借在这些试镜中的表现,得到了片中开场被击伤的那位银翼杀手贺登一角。前来试镜的演员中有保罗推荐的妮娜·艾索罗德(英语:Nina Axelrod)和史黛西·尼尔金(英语:Stacey Nelkin),后者虽然得到了另外一个角色,但该角色的戏份在拍摄前被删除。这两位演员的试镜画面,后来皆收录在2007年的纪录片《危险的日子:银翼杀手幕后》中。杨被选中出演泰瑞的助手瑞秋,是一位被植入泰瑞侄女记忆的人造人。汉娜饰演普莉丝,她和罗伊的爱情,是人造人也拥有人性的象征。布瑞恩·詹姆斯饰演强壮的人造人李昂,他在电影开场处枪击了一位银翼杀手得以逃走。琼安娜·卡西迪(英语:Joanna Cassidy)饰演左拉,一名卧底和暗杀型人造人,经历人性黑暗的强大女性。摩根·保罗饰贺登,在戴克接手前负责追捕这些人造人的银翼杀手,在开场情节中遭李昂枪击成重伤。

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饰演盖夫,他利用自己的种族背景,和深入的个人研究,创造出盖夫在片中所使用的虚构语言「城市混合语」。在面摊和戴克碰面的场景中,他说的话部分为匈牙利语,意思是:“胡说!不可能。你是银翼……银翼杀手。”麦克·艾密特·沃许(英语:M. Emmet Walsh)饰演布莱恩队长,一名黑色电影中常见的邋遢好酒、心怀叵测、缺少人手的老警探。乔·特科尔饰演泰瑞博士,一位企业大亨,建立了基于人造人奴隶的商业帝国。威廉·桑德森(英语:William Sanderson)饰演J·F·赛巴斯汀,是一名不多话且孤独的天才,他具有慈悲心和服从性格。塞巴斯汀同情人造人,把他们视为同伴。他患有类似早衰症的基因疾病「麦修撒拉症候群」,因此和人造人一样寿命很短。乔·潘托里亚诺(英语:Joe Pantoliano)曾被考虑过出演该角色。华裔演员吴汉章饰演汉尼拔·周,一名老年亚裔基因科学家,专长为制作眼睛。海伊·派克(英语:Hy Pyke)轻松饰演酒吧老板泰菲·路易斯,他的镜头只拍摄了一遍就完成,对于追求完美经常一个镜头拍摄两位数次数的史考特,这样的情况几乎闻所未闻。

发展

菲利普·狄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在1968年出版后不久就引起了改编的兴趣。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曾有意想把它搬上大银幕,但他从未买下过改编权。制片人赫伯·杰夫(英语:Herb Jaffe)于1970年代早期获得改编权,但狄克不满意杰夫之子罗伯特·杰夫写的剧本,他说:“杰夫的剧本真是太糟糕了……罗伯特飞到圣安娜来和我讨论这个项目。他下飞机后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应该在机场就揍你一顿,还是回到我的公寓后再揍你?’”

1977年,汉普敦·芬奇(英语:Hampton Fancher)的剧本被选中。制片人迈可·迪利(英语:Michael Deeley)对芬奇的草稿深感兴趣,劝说雷德利·斯科特来导演。史考特最初谢绝了这个计画,但在他离开《沙丘魔堡》(此片后由大卫·林区执导)进展缓慢的制作后,想要接手一个快节奏的企划案,来转移自己的兄长甫去世所带来的伤痛。史考特于1980年2月21日开始着手筹拍《银翼杀手》,他成功地让电影之路公司(英语:Filmways)把原先承诺投资的1300万美元增加到1500万美元。此时,芬奇发现了威廉·柏洛兹为艾伦·E·诺斯(英语:Alan E. Nourse)的小说《The Bladerunner(英语:The Bladerunner)》写的剧本小样(英语:Film_treatment),名为《银翼杀手 (一部电影)(英语:Blade_Runner_(a_movie))》。史考特喜欢这个标题,让迪利取得了该标题的使用权。他不太满意芬奇的剧本着重于环境问题,而不是原著中占分量更重的人性与信仰主题。史考特另雇了大卫·毕波斯(英语:David Peoples)来改写剧本,而芬奇于1980年12月21日离开了企划团队,尽管他后来又回来参与了一些改写。

电影之路公司(英语:Filmways)在前期制作阶段已投资了250万美元,但在开拍日期临近时宣布撤资。在十天内,迪利从一椿三方交易中,获得了2,150万美元的资金。交易的三方分别是拉德电影公司(英语:The Ladd Company)(透过华纳兄弟影业)、香港电影制片邵逸夫爵士与串联制片公司(英语:Tandem_Productions)。

原著作者菲利普·狄克颇为介意无人告知他本片的制作事宜,这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好莱坞的不信任感。他在洛杉矶《电视选择指南》(Select TV Guide)上撰文批评芬奇剧本的一个早期版本后,剧组将毕波斯改写的剧本寄给了他。狄克对改写后的剧本感到满意,并受邀来到剧组观看了一段20分钟的特效试验片段,但他在影片上映前不久就去世了。尽管总体上狄克对好莱坞持怀疑态度,但他还是高兴地表示影片中构建的世界正符合他的想象,他说:“我在KMBC电视台(KMBC-TV)的新闻节目里看到了道格拉斯·特兰布(英语:Douglas Trumbull)为《银翼杀手》制作的一个特效片段。我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是我自己的想象世界。他们完美地重现了它的样子。”他也认同电影的剧本,说:“我读完剧本后,拿出小说翻了一遍。两者互为对方增色,先看小说的人会享受电影,而先看电影的人也会从小说中获得乐趣。”这部电影在片末字幕中并有注记将此片献给狄克。电影的主要摄影开始于1981年3月9日,在4个月后完成。

设计

雷利·史考特指出本片风格化的情绪基调来源于爱德华·霍普的画作《夜游者》,以及漫画家莫比斯参与的法国科幻漫画杂志《重金属》。他也参考了“香港在天气很糟糕时的城市景观”,和他曾居住过的东北部英格兰的工业化景象。史考特雇用了席德·米德作为概念设计师,他像史考特一样也受到《重金属》影响。莫比斯曾受邀参与《银翼杀手》的前期制作,但他因为参与了赫内·拉鲁的动画片《时间之主(法语:Les Maîtres du temps)》而婉拒了这项邀约,日后他对这个决定表示后悔。制片指导劳伦斯·G·普尔(英语:Lawrence G. Paull)与艺术指导大卫·史奈德(英语:David Snyder)把米德和史考特的概念草图转为实物。道格拉斯·特兰布(英语:Douglas Trumbull)和理查德·尤里西奇(英语:Richard Yuricich)主管特效制作。

《银翼杀手》和弗里茨·朗的默片《大都会》(1927年)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运用了完全人造的都市环境布景,其中富人居住于高处,城市里充斥着巨大的建筑物——《大都会》中的城冠塔(the Stadtkrone Tower)和本片中的泰瑞大楼。特效主管大卫·卓莱尔(David Dryer)在安排本片的微缩模型镜头时,使用了《大都会》的剧照。

回旋车(Spinner)是影片中虚构飞行汽车的名称。一辆回旋车可以作为陆地交通工具驾驶,也可以像垂直起降飞行器一样用喷气发动机垂直升空、盘旋和巡航。警方广泛使用他们来巡逻和监控人群,显然尽管有限制存在,富人依然能得到其驾驶执照。该交通工具由席德·米德构想并设计,他将其描述为“重航空器”(aerodyne)——通过使空气向下运动来获得升力,尽管电影宣传资料包中称它由三种机器推动:“传统内燃机、喷气发动机和反重力系统。”米德的概念设计图由汽车定制师吉恩·温菲尔德(英语:Gene Winfield)转化为25辆真实大小的车。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科幻博物馆和名人堂中,有一辆回旋车作为常设展览。

人性测试机

一种非常先进的测谎机,能测量虹膜肌的收缩,探测身体释放的隐形空气传播的粒子的存在。风箱是为后者的功能设计的,能让机器分辨危险性的空气。该机器主要被银翼杀手用来确定一个嫌疑人是否为真正的人类,以测量他对精心设计的问题及陈述的情绪反应程度。
—1982年原版《银翼杀手》宣传资料包中的描述

人性测试机(The Voight-Kampff machine)是一种虚构的审问工具,源自原著小说,书中拼作“Voigt-Kampff”。该机器类似测谎机,用来帮助银翼杀手判定对方是否人造人。它测量目标对象在回应情绪激发问题时的呼吸、脸红反应、心跳频率、眼球运动等生理活动。片中有李昂和瑞秋两位人造人接受了测验。戴克告诉泰瑞通常要用20到30个互相对照的问题才能测出结果,在原著中只要用「6或7个」问题就行,但在电影中,戴克用了超过100个问题才能判定瑞秋是否为人造人。

配乐

由范吉利斯编写的《银翼杀手》配乐具有古典成份,并组合了雷利·史考特想像中反映黑色电影气氛的黑暗旋律。范吉利斯当时刚因为《火战车》而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奖座。他运用自己的音乐合成器来进行编曲,以「太空」模式为2019年创造出一种名为「新世纪音乐」的风格,就像他的专辑「天堂与地狱」中听到的一样。他同时使用各种不同的乐钟,以及同事迪米斯·卢索斯的人声来进行创作。史考特另外也采用范吉利斯「回头见(英语:See You Later)」专辑中的一首「绿色的回忆」(此专辑为管弦乐版本,在史考特后来的电影《情人保镖(英语:Someone to Watch Over Me (film))》中再度获得采用)。

「基于情感上和不稳定的特性,《银翼杀手》的配乐以丰富、有特色的声音表现诸多冲突(纷争之于和谐,光明之于黑暗)。」musicoutfitter.com

尽管受到广大乐迷热烈赞扬,并在1983年荣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和金球奖最佳配乐的提名,加上宝丽德唱片公司在片尾也承诺将会推出配乐专辑,但本片的原声带推出仍延迟了长达十年的时间。本片的电影配乐有两种官方版本,其中一种是1982年由原始配乐改编而成,有细微相似度的由新美洲管弦乐团(英语:Jack Elliott (composer))(The New American Orchestra)推出的管弦乐版本。有些乐曲在1989年问世,但直到1992年推出了导演剪辑版后才开始大量发行。无论如何,虽然专辑中大部份乐曲是来自于影片本身,仍然有少数范吉利斯的编曲最后没收进其中。除此之外在专辑中也有一些新的作品,因此有许多人并不认为这是一张能作为配乐代表作的专辑。

由于专辑制作的延迟及重制粗劣的品质,导致许多私制专辑盛行了好几年。其中以1982年发行的版本在科幻大会上造成轰动,使得官方版本延迟发行。在1993年由Off World Music发行的一张专辑,比1994年范吉利斯的官方版CD涵盖了为数更广的乐曲。刚果唱片稍后也发行一张几乎同性质但音质稍佳的版本。到了2003年另外两种版本也问世了,包含了「Esper Edition」与稍后发行的「Los Angeles-November 2019」。双碟版的「Esper Edition」当中收录了官方释出的乐曲、刚果唱片的版本与电影本身的配乐。最后的「2019」是单碟CD,内含电影里的声音,也把一些由「Westwood」公司推出的《银翼杀手》游戏音乐置于其中。在所有版本里,刚果唱片出版的产品被公认为音质最佳的版本,而「Esper Edition」与「Los Angeles - November 2019」则是则是最能纪念该片的代表作。

解读

主条目:银翼杀手主题

虽然《银翼杀手》最初是以一部动作电影的身份上映的,但是它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度。和不少赛博朋克电影一样,银翼杀手深受黑色电影影响,加入了钱德勒式(Chandleresque)的旁白和蛇蝎美人类型的角色,并且运用了黑暗阴沉的手法进行拍摄。和大部分黑色电影一样,银翼杀手也探索了英雄值得怀疑的道德观和平庸的人性。

《银翼杀手》,无论是就主题而言,抑或是就语言而言,都是包含最多文化元素的科幻电影之一。在主题方面,电影于希腊古典戏剧的背景下,探讨了人类基因工程技术进步对道德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影响。在语言方面,电影则借鉴了威廉·布莱克的诗作和圣经。J·F·赛巴斯汀(J.F. Sebastian)和艾尔顿·泰瑞(Eldon Tyrell)的不朽对局象征人和神所强加的道德进行斗争。《银翼杀手》常见问题集进一步解释了棋局的意义:“[棋局]代表了人造人(Replicant)和人类之间的斗争:人类认为人造人不过是兵,迟早被一个个吃掉。而人造人(兵)则想得到永生(后)。在另一层面上,泰瑞和赛巴斯汀的棋局代表了贝提(Batty)秘密接近泰瑞。泰瑞在和赛巴斯汀下棋时,犯了第一个致命错误。他后来见到贝提时,又犯了第二个致命错误 - 企图说服他。”

《银翼杀手》描绘了一个与现今不一样的未来。电影探讨未来科技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但又运用文学元素、宗教象征、古典戏剧主题以及黑色电影手法来联系过去。电影中的未来,一些地方先进亮丽,但另一些地方却陈旧落后。过去、现今和未来的张力就出现在这样的未来之中。

电影当中出现了不少夸张的想象:只手遮天的企业、无处不在的警察、锐利的灯光,和置于个人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以人造人的遗传编程最为突出。掌控环境的人类将自己所创造的动物变成商品。在如此压抑的背景下,很多地球居民和当年的欧洲移民美洲一样,移民外星殖民地。电影中的洛杉矶无论是在文化上,抑或是在商业上,都由日本主导,应对了电影拍摄时流行的预言:美国最终会在经济上被日本超越。电影将焦点放在眼和图像修改上面,以探讨现实,和人类感知现实的能力。

电影为检视人性的中心主题营造了不确定的气氛。电影中的银翼杀手运用测试装置Voight-Kampff是寻找人造人。因此,Voight-Kampff是身份的重要指标。但是,电影中的人造人情感丰富,关心他人,和冷酷无情的人类截然不同。这令人质疑主角的本质,并且重新审视作为人的意义。

戴克是否为人造人

在影片上映后,关于片中男主角戴克是人类或人造人的争议,就成为影迷不断辩论的话题。雷利·史考特在保持20年的模糊说法之后,终于在2002年发表了说明——戴克的确是人造人。然而汉普敦·芬奇和哈里逊·福特却曾表明,戴克其实是人类。这在影迷间形成了一个粗略的共识:在原版的影片中戴克或许是人类,不过在导演的剪辑版中他却是人造人。具体来说,在导演剪辑版中表现的是戴克的梦境,它以独角兽作为象征;在影片的最后盖夫留给戴克一只用纸折成的独角兽。这可能代表盖夫知道那个梦,而且暗示著戴克就像瑞秋一样,是个拥有植入性记忆的人造人。

回响

《银翼杀手》于1982年6月25日在1290家影院上映。此日期是由制片小艾伦·拉德(英语:Alan Ladd Jr.)选中,由于他之前的高票房作品(《星际大战》与《异形》)在接近的日期上映(1977年与1979年的5月25日),使这天成为他的「幸运日」。然而首周票房令人失望,仅有615万美元。造成票房不如预期的重要因素是本片与其他科幻片《突变第三型》、《星舰迷航记II:星战大怒吼》和《E.T. 外星人》几乎同期上映,尤其是占据当年夏季票房的大片《E.T. 外星人》对其影响很大。

影评人对《银翼杀手》抱有两极化的态度,部份人士认为该片的故事让位于特效,而且并不是宣传中的那种「动作/冒险」类电影。而另一些人士则对其复杂度赞誉有加,预言该片将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美国的影评界普遍认为该片缓慢的节奏拖累了它在其他方面的优点。《洛杉矶时报》的希拉·班森(Sheila Benson)戏称其片名应为「Blade Crawler」,而派特·伯曼(Pat Berman)在《国家报》和《哥伦比亚记录(英语:Columbia Record)》中将其形容为“科幻色情片”。宝琳·凯尔(英语:Pauline Kael)写道,因该片“非凡的”拥挤巨大都市布景,《银翼杀手》“有它自己的独特视觉风格,而一部有自己视觉风格的科幻片是无法被忽视的——它在影史上会有一席之地”,但“它不是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的”。罗杰·埃伯特赞赏原版和导演剪辑版在视觉上的表现并因此而推荐他们,但认为人类的故事老套薄弱 。2007年,在最终剪辑版发行后,艾伯特稍微改变了自己原来对此片的看法,把它加入了他伟大电影的名单中,并写道:“别人确信我以前对《银翼杀手》的意见体现了我有糟糕的鉴赏力和想象力,但如果这部电影是完美的,为什么雷利爵士还在继续修补改进它?”《银翼杀手》在烂番茄网站上得到91%的新鲜度,基于收集的96篇评论,平均分为8.4(满分10分)。该网站的主流评价为“雷德利·斯科特神秘的、新黑色电影风格的《银翼杀手》在公映时未能得到理解,但其影响力随着时间加深,是一部视觉上非凡的、极其具有人性的科幻杰作。”

获奖及提名列表

《银翼杀手》获得下列提名或奖项:

年份奖项类别被提名者结果
1982英国摄影家协会奖(英语:British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最佳摄影乔丹·克罗宁韦斯(英语:Jordan Cronenweth)提名
1982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乔丹·克罗宁韦斯(英语:Jordan Cronenweth)获奖
1983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最佳摄影乔丹·克罗宁韦斯(英语:Jordan Cronenweth)获奖
最佳服装设计查尔斯·科诺德(Charles Knode) & 迈克尔·卡普拉(英语:Michael Kaplan (costume designer))获奖
最佳艺术指导劳伦斯·G·普尔(英语:Lawrence G. Paull)获奖
最佳剪辑泰瑞·罗林斯(英语:Terry Rawlings)提名
最佳化妆马文·维斯特莫(英语:Marvin Westmore)提名
最佳配乐范吉利斯提名
最佳声音效果彼得·佩内尔(Peter Pennell)、巴德·阿尔佩(Bud Alper)、格拉姆·V·哈特斯通(Graham V. Hartstone)盖瑞·汉普雷斯(Gerry Humphreys)提名
最佳特殊效果道格拉斯·特兰布(英语:Douglas Trumbull)、理查德·尤里西奇(英语:Richard Yuricich)、大卫·卓莱尔(David Dryer)提名
1983雨果奖最佳戏剧呈现《银翼杀手》获奖
1983伦敦影评人协会奖特别成就奖劳伦斯·G·普尔(英语:Lawrence G. Paull)、道格拉斯·特兰布(英语:Douglas Trumbull)、席德·米德获奖
1983金球奖最佳原创配乐 – 电影范吉利斯提名
1983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 – 布景劳伦斯·G·普尔(英语:Lawrence G. Paull)、大卫·史奈德(英语:David Snyder)、琳达·德·希娜(英语:Linda DeScenna)提名
最佳视觉效果道格拉斯·特兰布(英语:Douglas Trumbull)、理查德·尤里西奇(英语:Richard Yuricich)、大卫·卓莱尔(David Dryer)提名
1983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银翼杀手》提名
最佳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提名
最佳特效道格拉斯·特兰布(英语:Douglas Trumbull)、理查德·尤里西奇(英语:Richard Yuricich)提名
最佳男配角鲁格·豪尔提名
1983波尔图奇幻电影节奖(英语:Fantasporto)国际奇幻电影奖最佳影片 – 雷德利·斯科特提名
1993波尔图奇幻电影节奖(英语:Fantasporto)国际奇幻电影奖最佳影片 – 雷德利·斯科特(导演剪辑版)提名
1994土星奖最佳类型影像发行《银翼杀手》(导演剪辑版)提名
2008土星奖最佳DVD特别版发行《银翼杀手》(5碟终极收藏版)获奖

佳片榜单列表

收录《银翼杀手》的“最佳电影”榜单如下:

年份评选者名单标题排名
2001《乡村之声(英语:The Village Voice)》20世纪百佳电影94
2002在线影评人协会(OFCS)百年百佳科幻电影2
《视与听》视与听影史十佳2002年榜单45
《50部经典电影》(50 Klassiker, Film)
2003《死前必看的1001部电影(英语:1001 Movies You Must See Before You Die)》
《娱乐周刊》邪典电影50佳9
2004《卫报》,科学家影史十佳科幻电影1
2005《完全电影(英语:Total Film)》编辑影史百佳电影47
《时代杂志》影评人时代影史百佳电影(英语:Time's All-TIME 100 Movies)
2008《新科学人》最爱科幻电影(读者和员工评选)1
《帝国》杂志史上最佳的500部电影20
2010IGN网站史上最佳的25部科幻电影1
《完全电影(英语:Total Film)》影史百佳电影
2012《视与听》2012年视与听影评人250佳电影榜69
《视与听》2012年视与听导演250佳电影榜67

美国电影学会得奖列表

  • AFI百年百大电影 - 提名
  • AFI百年百大惊悚电影 - 第74名
  • AFI百年百大英雄与反派
    • 罗伊·贝提(反派) - 提名
    • 瑞克·戴克(英雄) - 提名
  • AFI百年百大电影台词
    •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像的美,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注视C射线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 - 提名
  • AFI百年电影史电影配乐 - 提名
  • AFI百年百大电影10周年版 - 提名
  • AFI十大类型十大佳片 - 科幻电影第6名

版本

本片共有多达七种版本,但众所皆知的只有导演剪辑版及标准版:

  • 毛片版(workprint version),片长113分钟。为1982年3月于达拉斯与丹佛为测试观众反应举办试映的版本。
  • 圣地牙哥突击试映版(未发行影音软体),1982年5月于圣地牙哥举办的突击试映会版本。内容基本上与毛片版相同,但加入了三处新画面。
  • 美国院线上映版(原始版(Original Version)),或被称为国内版(domestic cut)。片长116分钟。
  • 1982年于欧洲与日本上映的国际原始剪辑版(标准版),比美国院线版包含更多暴力画面,在VHS影带与著名当代经典名片发片商「标准收藏」所推出的LD版本(Criterion Collection Laserdisc)上发售。
  • 1986年2月6日于美国CBS电视台播出的版本,片长114分钟(未发行影音软体)。除了剪去片中暴力、裸露画面与部分不雅对白之外,片头的叙述字幕并由电视台自行加上了播报员旁白。
  • 雷利·史考特承认的1992年导演剪辑版;因为未经授权的1991年版本而发行,是首次以DVD发行的官方版本,片长116分钟。
  • 2007年由雷利·史考特亲自监修的「最终版」,并在院线重映与发行DVD、BD及UHD影音光碟,片长116分钟。

院线版(1982年,116分钟)

1982年美国及欧洲上映的院线版,给了一个「完美结局」(画面并利用了史丹利·库柏力克作品《鬼店》(The Shining)里被剪除的片段),并在试映会观众反应影片难以理解后,在制作人要求下在后制时加上一段旁白。虽然旁白有数种不同版本,史考特跟哈里逊福特却都不喜欢,并且拒绝将其加入影片中。有小道消息说,福特为了让他们不要用旁白,而故意将旁白唸得很烂,但在最终版DVD花絮对福特的访谈中,他却指出并不是这么回事。IMDB. (2005)银翼杀手豆知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导演剪辑版(1992年,116分钟)

在1990年,华纳兄弟短暂的让戏院放映一份七厘米的毛片拷贝带,并以导演版的名义宣传。然而雷利史考特公开否认毛片版是自己的作品,称其剪辑得粗制滥造,也缺乏范吉利斯替影片所做的得奖配乐。为了回应史考特对这件事的不满(也有部份是因它在90年代早起再度掀起热潮),华纳兄弟决定重新剪接一个确定的导演版,并在史考特的意思下预定在1992年发售。

他们雇用曾修复毛片版《银翼杀手》,并为他们做咨商的影片修复师麦可·艾瑞克(Michael Arick),与史考特一起带领整个计画。他首先跟曾任《银翼杀手》助理剪接师的莱斯海利在伦敦花了几个月,将史考特想要变动的电影部份汇整成一份清单。他也从导演本人那里得到许多建议和指示。艾瑞克对影片作了数段变更,大部分是较为次要的,包括重新插入接近片尾时,戴克在靠近他公寓穿堂上找寻盖夫所折的纸独角兽片段。而大部分人认为对本片的观感造成巨大差异的三个主要改变为:移除戴克带有解释性质的口白,重新安插独角兽奔越森林的梦境画面,以及删除片商强加的「美好结局」,包括一些跑片尾制作名单时的关连影像。

史考特曾抱怨过时间与金钱的限制还有拍《末路狂花》的负担,让他没办法将影片修到满意的程度,虽然他在1992年重新发行之后稍感满意,却并未对导演剪辑版感到完全满足。

特别剪辑版

或许是他的抱怨起了作用,2000年中旬史考特被要求剪接一个最终的确定版本,在2001年中旬剪接工作完成。更改的部份包括将原本底片作数位化、重新处理特效,以及将音响以杜比数位五点一环绕声道呈现。不同于1992年匆促发行的导演版,史考特本人在过程中全程监督。特别剪辑版DVD在2001年耶诞期间发售,原本有谣言说将会是一套三碟,包含完整国际院线版、1992年导演剪辑版及新添加删除场景的版本,另外有额外的卡司阵容访谈,以及幕后花絮《在银翼杀手的刀尖上》(On the Edge of Blade Runner)。

然而华纳兄弟在与履约保证人(尤其是制片人之一杰瑞·帕伦奇欧(Jerry Perenchio))发生法律纠纷无限期延后发行特别剪辑版后,当影片预算从2150万超支到2800万时,华纳兄弟将影片所有权割让给履约保证人。在2005年这件法律纠纷仍然未解决。

最终剪辑版(2007年,117分钟)

2007年12月16日,于北美地区率先推出了《银翼杀手》的最终剪辑版DVD。

最终剪辑版最大的变化,在于结局对男主角瑞克戴克是否为人造人这一点,出现了更多的想像空间。

该版本利用最新技术提高画面品质和音效,特效经过修饰与重制,2019年的洛杉矶变得更为逼真。另外甚至还找回当时饰演左拉一角的演员琼安娜·卡西迪补拍脸部画面后合成,以弥补当年旧版本中她被福特开枪射杀时撞破玻璃的场景,明显看出是替身顶着假发上阵的破绽。旧版本当中哈里逊·福特后制录音对白与嘴型不合的部分,则找来福特的儿子班杰明(Benjamin Ford)跨刀,重制合成台词的嘴型。

此版本对于部分旧版中造成剧情出现矛盾的台词与画面,也出现了明显的修改与追加(诸如戴克与布莱恩在观看追捕对象的人造人资料这一幕中,布莱恩提到李昂的资料,以及关于人造人死亡人数内容的对白)。一些场景与音效也再度追加修改甚至重新拍摄,与1992年版本之间又出现了差异。

衍生作品

幕后纪录

  • 在2000年7月15日播出,由诺伯斯盖特有限公司为英国第四频道(Channel 4)电视台制作,安德鲁·艾伯特(Andrew Abbott)执导,马克·柯莫德(Mark Kermode)主持、编剧的特辑节目「在银翼杀手的刀尖上」(On the Edge of Blade Runner,片长55分钟),此节目中包括收录了原作者狄克生前受访珍贵的画面,以及制作小组的访谈,内容包括史考特谈论在创作过程中的细节及前制期的混乱。还有保罗·M·桑蒙与芬奇关于菲利普·狄克和他的原著《仿生人是否梦见电子羊?》的侧写分析。原本预定将收录在2007年发行的最终剪辑版套装DVD中,可惜最后因版权问题仍未实现。
除了哈里逊·福特跟西恩·杨以外的其他演员专访也穿插其中,从这些访谈中可得知,在一个严格不妥协的导演指挥下,以及炎热、潮湿甚或起雾的状况下拍摄这部电影的辛苦。在这种情况下预算耗尽了,让每个人都更有压力。另外也有对一些拍摄地点的巡礼,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片中赛巴斯汀住处的取景地布莱德伯利大楼(Bradbury Building)和华纳兄弟建造的2019年洛杉矶街道外景,跟雷利的灰暗版本看起来相当不同。
纪录片中还详述试映的后制作业编辑与变更(口白与美满结局,删掉贺登住院的场景)、特效、范吉利斯的音乐,还有在麦可·戴理及史考特因电影作业遭到抨击,使投资人跟制片者升到最高点的不愉快关系。还有戴克是否为复制人的问题被提出。虽然曾经身为悽惨的票房毒药,《银翼杀手》却在影片出租市场卷土重来,雷利的毛片版在1990年5月于洛杉矶「Fairfax」戏院试映时得到相当热烈的回响,让华纳兄弟要持有影片的麦可·艾瑞克(Michael Arick)重做一个导演版
  • 片长27分钟的「震荡未来」(Future Shocks),是「Film 101」节目系列的其中一集,是由安大略电视台在2003年拍摄的较新纪录片。其中访问了执行制作人巴德·尤金(Bud Yorkin)与席德·米德(Syd Mead),也访问了包括西恩·杨在内的演员,然而哈里逊·福特的访谈则依旧从缺。还有科幻小说作家罗伯·J·索耶(Robert J. Sawyer)的评论,以及整部纪录片焦点的影评。奥墨斯代替福特参加这部影片,还有杨、沃许、卡西迪与桑德森叙述个人拍片期间的经验。他们还叙述一个有关剧组人员拍摄雷利照片来制作T恤的故事。影片的各种版本被拿出来讨论,还有《银翼杀手》对未来的预言有多么精确。
  • 2007年收录于最终剪辑版DVD中的「危险的日子:银翼杀手幕后」(Dangerous Days:Making Blade Runner,片长213分钟),由查尔斯·迪·罗吉瑞卡(Charles de Lauzirika)执导,是与最终剪辑版一并制作的纪录片。全片由包括哈里逊·福特、西恩·杨、雷利·史考特在内的80多名幕前幕后工作人员访谈所构成。
全片分为8章,依序自企画开始到选角、美术设计、摄影、特効等制作过程陆续解说。最后一章并收录关于《银翼杀手》所产生的种种争论经纬。

小说

参考:小说与电影的差异性

在一个失败作品之后,最初的电影剧本由汉普顿·芬奇(Hampton Fancher)于1980年选出。这个剧本是以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仿生人是否梦见电子羊?》为基础加以大幅度改编。然而芬奇的剧本较著重环境议题,而非小说中注重的人性与理念问题。当雷利·史考特接手本片后,他想要更改剧本,最后聘请了大卫·皮柏斯来接手芬奇不愿意重写的剧本。影片片名在写作途中也更改好几次,在定案为《银翼杀手》之前,芬奇近期的草稿是以《危险的日子》(Dangerous Days,此标题后来成为最终版DVD的附录制作花絮纪录片标题)来称呼。而《银翼杀手》实际上是经过允许后借用威廉·S·布洛斯(William S. Burroughs)对亚伦·E·诺斯(Alan E. Nourse)1974年小说《银翼杀手》的书名。

由于芬奇的剧本与小说的纷歧、电影拍摄前及拍摄中屡次重写,还有史考特从未完整读过原著小说的事实,使影片本身与原著相去甚远。

最明显的区别是原著中逃亡的不是人造人(现代已成功的试管婴儿和发展中的复制人延长),而是外观似人的机器人(仿生人),只是在最低限度地使用生物基因和组织,概念接近《未来战士》的终结者。改写的原因明显是原著中忽略了只需要把受测试对象照X光,而不需要问话就可以分别人真人和仿生人的错误。相对下而电影强调人造人是因为没有在足够在人类社会经验,而会在问话时被识破,代表了人之所以是人不只是生物学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而本片也引出在真实世界同样未有足够社会经验的儿童的权利问题。

改写招致许多批评,而尽管《仿生人是否梦见电子羊?》曾以《银翼杀手》为小说标题再版,企图要刺激买气,支持者仍将其视为两部不同的独立作品。有些小说的主题被忽略或完全被移除。包括人口的生殖能力、不孕症、宗教与大众媒体的相关议题,还有狄克对于自己是否是人类的怀疑,以及真实与人造的情感与宠物的对比。

在菲利普于1982年过世前,影片制作人曾放映了一些粗略剪接的镜头让他试看。虽然电影与他的原著之间有重大出入,而且他对好莱坞的疑虑众所皆知,但他在看完后却对影片变得非常有热忱。甚至预言道:「这将会改变我们对电影的看法。」

系列作品

狄克的友人K·W·杰特(英语:K. W. Jeter)撰写了瑞克·戴克后续的故事,发行了三本官方承认的「银翼杀手」小说续集,企图融合《银翼杀手》与《仿生人是否梦见电子羊?》的诸多差异。分别为《Blade Runner 2: The Edge of Human》、《Blade Runner 3: Replicant Night》及《Blade Runner 4: Eye and Talon》。然而小说《银翼杀手第2集》与影片极不连贯,差异包括了死去角色的复活与大自然环境的修复。导致这本小说比起续集来更像是在平行宇宙发生的事情。

大卫·皮普尔斯(英语:David Peoples)这位《银翼杀手》的共同编剧与创作1998年电影《兵人》的剧作家,曾说过「兵人」是以成为「银翼杀手」周边系列为目的创作。「兵人」的故事发生在同一个世界中,然而本片是属于非官方版本的周边作品,因为它从未被拥有影片《银翼杀手》所有权与其世界版权的合伙人正式承认过。

虽然不是正式的「银翼杀手系列」的一员,许多影迷仍注意到1999年的电视影集Total Recall 2070与《银翼杀手》的相似性。许多人将其列入银翼杀手系列,或者至少是与同一个世界的产物。这并不是毫无根据,因为「Total Recall 2070」的概念是基于菲利普·狄克的两个作品:「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电影《魔鬼总动员》原著)及《仿生人是否梦见电子羊?》,正是《银翼杀手》的原著而来。

游戏及漫画

  • 银翼杀手衍生了两款电脑游戏。第一款(英语:Blade Runner (1985 video game))为「CRL Group PLC」设计,在旧型电脑平台Commodore 64和ZX Spectrum上执行。另一款是美国Westwood Studios公司在个人电脑平台所设计的动作冒险游戏《银翼杀手(英语:Blade Runner (1997 video game))》,加入电影里没有的新角色和新剧情,并结合电影的声优及场景。剧情设定是与电影同时进行的,玩家必须扮演另一个与戴克同样职业,但从未见过面的复制人杀手(replicant-hunter)。游戏有多线剧情,此外每个非玩家角色(NPC)都拥有自己独立的AI。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这款游戏所开发的独特3D引擎,在游戏上市后这技术却被超越了,使得游戏的卖点大减。
  • 银翼杀手原创棋盘游戏1982年在加州被设计出来,这是个很类似《苏格兰特警》(Scotland Yard)的桌上型游戏。
  • 家用游戏机PlayStation的游戏-《劫持者》(Snatcher)更是大受银翼杀手的影响,两者存在很多相似点及细节。
  • 阿尔奇·古拉德文(英语:Archie Goodwin (comics))将银翼杀手改编成漫画:《A Marvel Comics Super Special: Blade Runner》,并在1982年9月出版。封面由吉姆·史特兰柯(Jim Steranko)绘制,共45页。彩色漫画内容由艾尔·威廉森(Al Williamson)、卡洛斯·葛森(Carlos Garzon)、丹·格林(Dan Green)和雷夫·瑞斯(Ralph Reese)共同绘制。但由于改编漫画后内容不佳,电影对白引用错误百出,不但普遍接受度低,还受到各方嘲笑。另外也有讽刺「银翼杀手」的模仿漫画出现,是由「疯狂」(Crazy)杂志连载,叫做《倒楣杀手》(Blade Bummer)的作品。
  • 另一部《银翼杀手》相关漫画是《人型反照》(Albedo Anthropomorphics),由史提夫·盖勒希(Steve Gallacci)执笔。他创造了原型人造人Bad Rubber(Nubmer 0),用来讽刺电影银翼杀手里的拟人化复制人。电影主角戴克在这部漫画里面叫做Rick Duckard,是一只鸭子。

续集

主条目:银翼杀手2049

主要摄影于2016年7月开始。华纳兄弟将负责美国国内的发行;而索尼(透过哥伦比亚影业)则担任海外部份的发行商。2016年3月11日,据《综艺》杂志报导,罗苹·莱特将饰演其中一个角色,4月,巴帝斯塔、安娜·德哈玛斯与希薇亚·荷克丝加入了剧组。2016年6月,麦坎西·黛维斯以及巴克哈德·阿卜迪参与演出;大卫·达斯马齐连(英语:David Dastmalchian)和希安·阿巴斯(英语:Hiam Abbass)于同年7月加入。8月,杰瑞德·雷托确认参演。

参见

  • 史上最佳电影列表(英语:List_of_films_considered_the_best)

电影描写了反乌托邦(英语:List of dystopian films)的洛杉矶,大企业公司透过基因设计生产被称为人造人的一种有机机器人,只用于地外殖民地中危险、卑下或娱乐业的工作。被称作“银翼杀手”的特别警察负责追捕及“退役”(即结束生命)反抗禁令并回到地球的人造人。主要剧情聚焦于已退休的银翼杀手瑞克·戴克勉为其难地接下任务,去追捕一群在近日发动叛乱并偷渡回地球的人造人。在戴克调查的过程中,他与一名先进型号的人造人瑞秋开始了一段关系,使他对于人与人造人之间的人性差别产生质疑。
《银翼杀手》最初的电影评论两极:一些人不耐影片缓慢的节奏,而其他人激赏其未来主题方面的复杂层次。电影发行1年后,荣获了著名的雨果奖最佳戏剧表现奖(英语:Hugo Award for Best Dramatic Presentation)。该片在北美上映的票房表现不理想,但很快成为一部邪典电影。该片的美术设计受到赞扬,描绘了一个“改进(英语:Retrofitting)”的未来世界,至今仍是“新黑色电影”这一类型的代表作。《银翼杀手》使原著作者菲利普·K·迪克受到好莱坞注目,他的其他作品之后也多被改编为电影。雷利·史考特认为本片“可能”是他最完整、最个人化的电影。1993年,《银翼杀手》因其在“文化上、历史上或美学上具重要意义”,获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国家影片登记表。该片现今获得许多影评人将其列为有史以来最佳的科幻电影(英语:List of films considered the best)之一。
因制作主管有争议的各种修改,该片一共出现过在不同市场上映的7个版本。在粗剪版(英语:workprint)受到好评后,因该片在影带出租界的热门,导演剪辑版于1992年仓促发行,成为最早发行DVD的电影之一,却也导致了画质与音质的水准平庸。2007年,华纳兄弟公司发布了最终剪辑版,该版本为《银翼杀手》发行25周年纪念的数位重制版本,也是史考特拥有完全艺术创作自由的一个版本。该版本在部分选定的剧院中放映,随后发行电影的DVD、HD DVD和蓝光版本。
续集《银翼杀手2049》在2017年10月上映。

简评

毫不犹豫打满星,甚至想打十颗星!剧情比较简单,世界观也不像黑客帝国那般复杂,但却充满着哲学色彩,加上颇具风格(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赛博朋克风)的镜头、配乐,节奏慢却惊悚紧张的氛围,冲击着我的大脑。看b站弹幕经常有人说“机器人”,我十分想反驳,经过基因改造的人类生命体就不是人了吗?在这部电影中,时常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复制人比人更像人,银翼杀手和来来往往的行人却显得冷漠。探讨赛博格终究要探讨的还是人和人性,人究竟是什么,似乎大多文艺作品给出的答案是:人是有感情的,那么被植入记忆了的、在记忆中学习体悟并拥有了感情的复制人就不是人了吗?我似乎还不能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案。最后值得肯定的是,这部影片没有构建刻板的好坏二元对立,到最后我们也会理解并心疼复制人,圆形人物有助于我们思考人类的自我定位。

,影史地位极其高,有时过份的盲目推崇让很多死忠粉看不得半点批评。开画第一秒,庞杂宏伟的赛博朋克未来城市仿佛真实地呈现在你眼前,那闪烁的巨大瞳孔冰冷地审视着周遭一切,当然,也包括银幕前的观众。那一刻,你会感受到一种残忍与渺小。全片是首关于个体命运的灵歌,它将何谓生死的哲思放在了人类前途的考量之前;而几十年后维纶紐瓦的2049 则是关于共同体命运的史诗,它说的是进化链顶巅上,智慧生命产生必经的三个环节:拟真、创世和觉醒,以及这过程中微暗的火。概念先行的立项之上,斯科特属实牛逼,但个人美学欣赏角度,我更喜欢紐瓦的《银翼杀手2049》

,雾气,黑暗,霓虹,城市森林,东方元素……即便抛开所有故事内容,单靠以上这些视觉元素及它们所构成的艺术风格,本片就足以跨入伟大之列。再加上迷幻诡谲的配乐,缥缈空灵的对白,一件奠定赛博朋克风格的艺术品就此诞生。这是真正的开宗立派,后世绝难企及,即便真有人能出其右,但也无法摆脱它的痕迹了;:Deckard与Rachael 琴声后的拥吻,情欲从涓涓细流到决堤奔涌;Zhora 被射杀时碎裂的橱窗里光影绚烂,透明的雨衣下鲜血如丝;Roy雨中的独白与坐化,将死亡的瞬间凝聚成永恒……正是这些片段使得本片不再仅有简单的科幻,而同时兼具更多情感的跌宕与诗意的哲思,从而变得更加迷人和独一无二;,生存与死亡,主题的辩证与诘问同样深邃而发人深省。经典神作,当之无愧。

把原著里一些特别有意思的设定(情绪调节器、默瑟共鸣等等)都删了…感觉很可惜…瑞秋在原著里的魅力(能将赏金猎人玩弄于掌心的感觉)都没了,影版瑞秋就是很楚楚可怜,没原著的瑞秋有意思和复杂。影版里克对于仿生人的移情发生在罗伊把男主救了上来以后死在他面前,感觉略迟原著版是因为杀了舞女以及和瑞秋发生关系后,整个人有些动摇了,这也导致后面的大决战里克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原著更着重描写里克对于仿生人的态度变化和思考,但是剧版对于仿生人的描绘更多,特别是罗伊(说真的我觉得罗伊才是真正的男主,很多高光和哲学时刻都是罗伊的)。下一部看看2049~

整部电影其实情节比较拖沓,探讨的也是探讨了无数遍的主题,上世纪80年代对于未来的科技表现也只能是这个样子了,看起来老旧。但画面光影交错厚重层次分明层层涂抹,每一帧都如一幅画,配乐画面都电子感赛博朋克感十足,荒诞又美丽。最后人造人的雨中坐化与回忆让我突然泪流满面,其实这部电影之前我都没有共情,有太多留白想象的空间,到这里都值了,再后一点的结局与此相辅相成。其实我要在科幻片中追求的就是最后那个感觉,宇宙与人类,无限与有限,有时候太繁琐的事物与现实纠缠着你,需要这种辽远与宏大拯救片刻光阴 。其实我还喜欢那种孤独感宿命感,最后一无所有归于寂寥。

画面质感和意境的构建确实惊人,无怪乎能开拓出一种新的美学风格。视觉呈现能留名影史是自然而然的,配乐也可圈可点,与电影气质宛如共生,科技感拉满之余还带着几分怅然若失。不过正如赛博朋克风格核心所展现的“高科技,低生活”一样,影片本身的实验性、艺术性大于故事性、商业性。作为艺术片来品味极好,可是作为商业作品来看能提升肾上腺素的东西并不多。后世的作品中感觉只有《星际牛仔》从外在形式到精神内核都完美继承了本片。抛开那些令人难忘的美术设计,核心故事其实就是老式西部片里赏金猎人的模式加上了一些哲学层面的思考,影片里复制人所追求的自由与那些逍遥法外的西部悍匪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以现今的眼光来看那个时期好莱坞大制作的动作设计兼职是灾难,同时期的日本、香港在这一方面完全可以吊打。

《银翼杀手》是科幻电影,乃至整个科幻界的一座里程碑,它的伟大之处不在于超时代的视觉效果,不在于其内含的哲学思考,更不仅仅局限在剧情中,而是在于这个故事所展现出来的世界,奠定了整个赛博朋克的基调,为赛博朋克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无以伦比的基石和模板。当然,在如今赛博朋克烂大街的年代,人们却忘记了赛博朋克的精神和内核,以为霓虹加高科技就是赛博朋克了。赛博朋克最忌被标签化,这会让它失去本来的意义,失去更进一步的空间。未来,我们不能忘记《银翼杀手》,但我们要脱离《银翼杀手》。最后感叹一下雨中吟诗的经典场面,戏剧张力实令人动容,Roy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生命逝去的思考,是这片星空下每一个灵魂的迷雾

极简到荒芜的仿生人公司大楼与荒废的哥特式建筑,闪烁霓虹灯的摩天大楼与拥挤脏乱的街巷,连绵的阴雨与漫长得似乎没有边际的黑夜,赛博朋克的背后是浓烈的悲观主义色彩。模糊的身份、对必死命运的抗争、弑父、乃至结局“英雄”的逃亡,一部科幻电影却拍得像古希腊史诗。移情测试表明人们相信人与仿生人的区别在于超越性的感知,但无论是Deckard和Rachael的情感,还是结尾roy的那段话,都显示仿生人已经产生了这种超越性的意识,人何以为人的定义如此模糊,在原谅和自白后放飞白鸽死去的仿生人却反而显现出一种佛性。真是一部悲伤到绝望的电影。

银翼杀手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冰冷中的多情。视觉听觉上的浪漫,文本上的哀和无力感。以前第一次看的时候并不知道D是仿生人,所以其实一直带着疑问进行,对人和复制人的界限模糊地探索着。现在重看的时候,已经了解了续作的世界,反而觉得这一部的主角应该是N6,特别是roy。看雨中独白那一段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人性的光辉集中体现在他身上,抗争,放下执着,再坦然地接受死亡。关于爱情:zoe被射杀leon的眼神,piris死后roy的亲吻,惨兮兮的,对比D对R趋于不平等的命令,真的!会觉得自觉的N6系列之间的羁绊,比DR这种设定上的亚当夏娃真诚很多。

重温经典,今天在读「故事便利店」的时候看到作者提到了「银翼杀手」,自己就来豆瓣给作品献上一个五星力荐,对电影里黑暗阴郁的画面,跨越时代的未来感,人物冷酷和充满哲理的表情。从故事和人物塑造的角度,让我思考对生命的区别对待,对于人类制造的生命,人造人和我们有区别吗,当要用越来越多的问题才能区别人与人造人时,界限是不是模糊了,我们是对更高级生命的恐惧,或者可以对他们抱有更高的尊重,这个问题现在和未来也将存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当AI逐步取代工人,农民,画师和客服,网络世界是否会先诞生一个超越人类智慧和上线的人造人呢。电影中未来世界的面貌也是低成本塑造未来感的独特案例,说明科技是建立在人类的意识之上,当意识是抑郁和压抑的,那世界就是冰冷和灰暗的。同时也赞叹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才华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在海面上可见火花然映的绝美光芒。然而,这些都将在转瞬间消逝无影,如同雨滴中的泪水...…”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比留恋的眼神,复制人只能活四年,短短的一生想来也是凄惶。但若是不曾有过美好的记忆,哪怕是瞬间的爱恨,那就算能活百年又有多少意义呢?关于末世的科幻片,大都有着悲观的色彩。虽然知道悲观基调更能给人以警示,但影片的拥挤、潮湿和阴暗,看得心头真是堵得慌,感觉整个人都不舒服起来了。明天,真的会更好吗?

概念先于情节,画面先于框架,非常直观和震撼的美。这部片子的设定其实非常非常简单,只是异常超前的美术设计和光影烘托出了科幻感,而为了确保观众的观影体验,故事必须足够简洁到可以支撑得住这种画面上的繁复程度。关于天堂、地狱的讨论,包括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生命的审判,这些永恒的议题和影片值得推敲的地方只能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人造人来说,人是手制的审判的上帝,而人又笃信着造物之可以终有一天来审判自己,这种审判遥遥无期,而在有限的生命当中,人造人的反抗其实只是为了寻求到某种接近于“平等”的东西,非常符合逻辑、简单和合理。故事的缺憾在于加入过多的感情线,爱情不也是一种统治吗?加入了这种元素,不就会模糊原本生命阶级的权力关系吗?不够明智。但是我私心非常爱这部电影,爱泰瑞死前的那一吻。

获得奖项

  • 第40届金球奖
    第40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电影音乐
  •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视觉效果
  • 第4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4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20届土星奖
    第20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游戏
  • 第34届土星奖
    第34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特别版DVD
  • 第3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3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Production Design/Art Direction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Editing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or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Make Up Artist / 最佳视觉特效
  • 第10届土星奖
    第10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科幻电影 / 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