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电话亭(2002)
《绝命铃声》(英语:Phone Booth)是一部2003年上映的美国惊悚片。它讲述了在一个电话亭内,一个被狙击手威胁为人质的男人身上发生的故事。电影由 科林·法雷尔, 基弗·萨瑟兰, 福里斯特·惠特克, 凯蒂·赫尔姆斯,和蕾达·蜜雪儿担任主角。影片的导演是乔尔·舒马赫,由哈里·格雷格森-威廉姆斯配乐。电影原定于2002年11月15日发布,但因为2002年美国马里兰州狙击枪杀案,被迫推迟到2003年4月4日发布。

评分:7.9
导演:乔·舒马赫
编剧:拉里·柯恩
主演:科林·法瑞尔 / 基弗·萨瑟兰 / 福里斯特·惠特克 / 拉达·米切尔 / 凯蒂·霍尔姆斯 / 保拉·杰·帕克 / 蒂娅·德克萨达 / 约翰·伊诺斯三世 / 理查德·琼斯 / 基斯·诺布斯 / 乔什·帕斯 / 约戈·康斯坦丁 / 科林·帕特里克·林奇 / Troy Gilbert / 塞思·威廉·迈耶 / 斯韦特兰娜·埃弗里莫娃 / 多米尼克·隆巴多兹 / 麦丽·弗拉纳甘 / 胡里奥·奥斯卡·门乔索 / Dean Cochran / 托利·基特尔斯 / Bruce Roberts / 玛丽·兰德尔 / P
类型:惊悚 / 犯罪
片长:81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斯瓦希里语
影片别名:来电险事 / 绝命铃声 / 电话亭
上映:2002-09-10(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0183649
情节
斯图·谢帕德(由科林·法雷尔扮演)是一位高傲的公关人员。对他的妻子凯利(由蕾达·蜜雪儿扮演)隐藏过他外遇的事情。他给他的情人潘(由凯蒂·赫尔姆斯扮演)从一个电话亭打电话的时候,一位送餐员(戴尔扬特)试着送他一个免费披萨,斯图毫不客气地骂了他。当他给潘打完电话以后,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于是斯图接了电话。打电话的人(由基弗·萨瑟兰扮演)告诉斯图刚才应该把那个披萨收下,并且告诉他“准备应付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他警告斯图不要离开电话亭。斯图对此很不屑。电话那边的人对他说他将替斯图向凯利问好。斯图挂了电话,若有所思地想着。
电话再次响起,电话中的人告诉斯图他知道斯图外遇的事情,打电话的人告诉斯图,他给斯图一个悔过的机会,并警告他已经杀死过两个人:一个是一个恋童癖,另一个是业务主管,他在公司股价崩溃之前利用内幕信息套取他在他的股票期权的现金(并且拒绝了来电者的要求,来分享了被套了的普通投资者的收益)。电话里的人警告斯图必须要告诉凯利和潘两个人真相:他在骗他们。斯图拒绝了,于是电话里的人给潘打了电话,把听筒让斯图能够听到,并且告诉她斯图已经结婚了,并且除了想跟她睡觉以外对她别无所求。电话里的人又告诉斯图要给她妻子打电话,告诉她真相,或者他自己打。斯图愤怒地拨打了凯利的电话。
正当他想要给凯利打电话的时候,斯图被三个想用电话的妓女搞疯了。因为斯图拒绝离开电话亭激怒了她们,她们开始撞玻璃。斯图挂断了给凯利打的电话,跟三个妓女大骂一番。她们走了之后,电话里的男人警告斯图如果他再次挂电话的话,就用枪击毙他。斯图原本不相信,但他在听筒中听到了扣动扳机的声音。斯图被吓坏了,告诉电话里的人如果他这样做的话会惊动警察的。于是,电话中的人将子弹射向了电话亭旁的玩具机器人,旁边的地摊没有任何人注意到。电话中的人讥讽地自嘲他没能把警察招来。
三个妓女把她们的老大里昂(由约翰·伊诺斯三世扮演)找来,局势进一步升级。里昂告诉斯图让他离开电话亭。电话里的人见状告诉斯图他有权枪毙那个老大,但被斯图拒绝了。里昂回到妓院找来一根木棒向电话亭的玻璃砸来。狙击手告诉斯图只要说一声“好”,他就帮助斯图杀了那个人。里昂于是被狙击手杀死了。三个妓女惶恐地看着斯图。
警察闻讯赶来,斯图成了犯罪嫌疑人。他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枪杀了那个人,但是不久他发现了打电话的人精心放在电话亭屋顶的一把枪。这足以证明斯图杀了里昂,警局队长艾德华(由福里斯特·惠特克扮演)试着跟斯图谈判让他离开那个电话亭。但是斯图被逼着说他是和他的心理医生通电话。几家新闻媒体记者也闻讯赶到,记者也开始了现场直播。
警方追查到给凯利打电话的人了。斯图被饭店门口的警察射中,倒了下去。警方随后发现了一个自杀的人,一部电话和一部狙击枪。之后警局队长告诉斯图他是被警察的橡皮子弹射中的,很快他就会没事的。凯利跑了过去,亲了躺在地下的斯图一口。警方把发现的尸体用担架抬了下去,凯利看了凶手一眼,斯图认出了那个人曾经给他送过披萨。
斯图在救护车中被注射了一针吗啡,变得昏昏欲睡。一个提着手提箱的男人来到了他的身旁,摸了摸他的皮鞋。那个男人表示对送披萨的人的死表示遗憾,并且警告斯图,如果他又放弃了好不容易得到的诚实,他还会再给斯图打电话的。说完这些,他微笑地冲着电话亭走远了。斯图昏了过去。这时旁白响起了那个神秘男人的声音:“这很有趣,对吧?当电话铃响起,它可能是来自任何人的,但响着的电话总要有人来接的,不是吗?”镜头再次由城市延伸到了宇宙,之后黑暗一片。最后,传来一个男人的答话:「喂?」
角色
- Colin Farrell饰Stu Shepard
- Kiefer Sutherland饰The Caller
- Forest Whitaker饰Captain Ed Ramey
- Radha Mitchell饰Kelly Shepard
- Katie Holmes饰Pamela McFadden
- Maile Flanagan饰Lana
- Ben Foster (actor)|Ben Foster饰Big Q(非公表)
- Paula Jai Parker饰Felicia
- Arian Ash饰Corky
- Tia Texada饰Asia
- John Enos III饰Leon
- Richard T. Jones饰Sergeant Cole
- Keith Nobbs饰Adam
- Alex Tang饰Sam Jones
- Jared Leto饰Bobby (在被删剪的片段中客串演出)
- Dell Yount饰Pizza Guy
制片
庆功会
票房
参见
- 失控 (电影)
获得奖项
- 第13届MTV电影奖
提名:最佳反派 - 第5届青少年选择奖
提名:Choice Movie Liar
乔·舒马赫 Joel Schumacher导演
科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饰 Stu Shepard
基弗·萨瑟兰 Kiefer Sutherland饰 The Caller
福里斯特·惠特克 Forest Whitaker饰 Captain Ramey
拉达·米切尔 Radha Mitchell饰 Kelly Shepard
凯蒂·霍尔姆斯 Katie Holmes饰 Pamela McFadden
简评
短短八十分钟的电影去头去尾实际时长仅有七十分钟,且这七十分钟里几乎只出现了电话亭一个场景,但并没有让人感到无聊,反而足够悬疑足够吊人胃口。信息通讯时代下更能暴露个人隐私和本性,但也许影片更想探讨的是人性的罪恶能否得到救赎,被选中进入电话亭的主角当然是随机的,因为他有可能是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普通人是愿意过谎言编织成的美好生活还是承受实话背后的不堪真相,站在上帝视角的狙击者真的可以让人得到救赎吗,如果披萨小哥和暴躁老哥平白无故的死也算救赎一部分的话。
本片诞生于电话亭走向消亡,移动电话趋向兴盛的新旧转换节点,在这一节点上,本片对技术的影响做出了一些思考。片头片尾都出现宇宙中的卫星的镜头,从卫星出发,往下极目远眺,是打手机的芸芸众生,再配以此起彼伏的通话声,对新技术的忧虑跃出镜头——新技术在带给人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被窥视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电话亭还有用武之地,可作游客应急,或出轨秘密通话之用。电话亭被人赋予私密保护的安全感。然而,接下去的剧情,又狠狠戳破了这一幻觉,男主在电话亭方寸之地中,成为社会聚焦中心。那一幕,类似福柯所说的“全景敞视主义”,囚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观察,只好假定一直被观察,由此束手束脚,进行自我规训。电话那头的高智商罪犯之所以能牵引男主,这是个重要原因。
童年在央六看过但是没印象了。补完后发觉能在80分钟内将一个紧凑、刺激、且戏剧冲突丰富的故事讲得这么好对导演功底要求挺高的,不过乔·舒马赫导演轻易做到了。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最终对片中反派杀手的处理:与《电锯惊魂》系列类似,二者中的反派均为“为社会替天行道”类的人物,不过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即使《电锯惊魂》系列的“竖锯”这么多部下来能活过他设置的生死游戏的人屈指可数,但是至少是明确表明有生存机会的,不是完全开“上帝视角”;然而本片反派比较让人反感的一点即是完全以“替天行道”的“上帝使者”般的方式在“惩罚”男主这类人且极其随心所欲,就显得反派不太立得住了。当然,全片在同类类型片中依然属上乘作品,如果反派再刻画好点可以5星。
演员的表演太精彩了,尤其是整部电影基本都集中在一个电话亭里,几乎全靠男主科林·法瑞尔一个人撑起来,真的好喜欢他的表演啊。故事上有一些故弄玄虚的感觉,从头到尾设了个这样的局,只是为了揭露男主不堪的一生,展示出他通过欺骗,不喜损害他人利益,而谋取自己的名与利,也在感情上有所缺失,对妻子、朋友和同事都没有真诚,而他也在说出实话后如释重负,这种对于人性的探讨,只是有人想要行上帝之事进行审判?甚至不惜滥杀无辜?最后的结局直接让给人一种所谓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审判他人的情景,但又是谁给了这个人权利呢?除了他深入调查过被惩罚者,但从本质上看,他和那些网络喷子和键盘侠又有什么不同呢?不过抛开这个问题,本片还是精彩的,尤其是整体的节奏层层推进,把控的很棒。
这是一部创意有余而bug过多的电影,封在小小电话亭内被一个疯子用电话控制是本片唯一的亮点,但诸如警察的后知后觉、全凭路人描述而忽视受害人细节、受害人妻子多次从车中出来而致场面频陷失控等问题,完全就是强行给无法继续下去的故事提供转折。如果说观众以上帝视角看本片诸多问题是不公平的,但我认为一部优秀电影应该是能经得住上帝视角的推敲而不出明显纰漏,观众才能带入角色,以TA的视角体验剧情发展的张驰。本片看得我只想吐槽,紧张刺激感从未出现,最多值两颗星。
演员给力。剧情上个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电话亭上的子弹孔,stu耳边的血迹,包括尸体的弹孔和倒卧方向。Stu可能不能从红点判断大概位置,可是警察应该可以吧(红点在kelly身上的时候)?,是不是自杀,应该还是在调查之后再结案吧,找到一具尸体就匆匆结束了?,包括一开始,是想要做个审判者吗?可他为什么又杀掉一个外卖员顶罪,难道这又是一个经过他的“苦口婆心”不愿觉悟的罪人?
紧张刺激,每一分钟都在牵动我的心。悬念迭生,男主角是一个光鲜亮丽的男公关,谎话连篇,玩弄感情,就是在电话亭铃声的步步紧逼中,不得不剖析告罪,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猜测谁是打电话的人,从实习生猜到了外卖员,但猜来猜去才发现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想要惩恶扬善的“正义路人”。但这有点说不通啊,如果真是“正义路人”,为什么杀了两个无辜者呢?拿两个清白无辜的人的性命当作给男主角改过自新的“学费”,有点太荒谬了。但无论逻辑上是否能讲通,整个片子的悬念设置、演员的表演、对白的张力,都是毋庸置疑地棒!真真是小成本拍出了大制作。
封闭空间小格局玩出花样,情节紧凑表演抓人,26岁的Colin演起这种油嘴滑舌的公关竟然没有一丝违和,最后一段自我救赎般的独角戏足以体现表演功底,靠表演撑起一个可信的角色从而撑起一个精彩的故事。他从一个不可一世、虚伪势利的cocky asshole转变为一个痛定思痛、洗心革面的好公民,其间穿插了许多无助的泪水和颤抖的哭腔,委屈极了,甚至有点激发人的施虐欲。除此之外,故事本身逻辑存在漏洞,细节不禁推敲,风格也受限于年代因素比较老套。Jared Leto原本要演混蛋公关的明星恋人,放到今天再拍大概整个剧情的走向都会完全不同
先看的2010年印度翻拍版《痛击》,再看的2002年版本片。两者口碑完全相同,。就制作层面来说,两者有一些不同。《狙击电话亭》里直到最后一刻,另一个主角狙击手才现身,此外一直是“现声”,也就是这个角色扮演者只需要出演几分钟。同时,没有狙击手的场景,这也将篇幅最大限度集中在了很容易临时搭建的电话亭。这些都可以直接反映在制作成本上。印度版给了狙击手较多一点的篇幅(但也不多),相较于原版,是一种妥协,却更容易刺激观众。而原版的实验性也得以在比较中凸显。
我是先看的印度翻拍的《痛击》,个人感觉《痛击》的故事性更强一些,各种矛盾的碰撞更强烈,配角个性更鲜明。《狙击》说是单人剧呢,配角戏份比例过大,配角呢还没特点,看完多是印象模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非裔“伴游女”,其他的都是甲乙丙丁人。多给半星是凯蒂·赫尔姆斯的,有几个瞬间她让我想起了某人。
81分钟节奏抓得很紧凑,场景只保留在电话亭中,小成本场景,通过演员的表情还有语言让故事升级,开头就是快节奏的对话和多屏视角,以及背景中不断扰动的路人和噪音,虽然故事存在一定的bug,但美国警察也出乎意料聪明一回,没有给男主一梭子直接去见上帝,另外,黑人女吵架状态也太典了,和GTA里一模一样,送披萨的还真惨,招谁惹谁了……
小成本佳作。场景基本发生在一个电话亭里,男主对手戏的演员只通过声音出演,非常考验男主的演技,而他的演技不错,撑起了整个电影。男主还是比较机智的,对方挖了很多坑,一次次施压,他还是想办法自救了,当然,多亏了那个黑人警察也给力,要都和那个咋咋呼呼揍男主的人一样,就全玩儿完了。男主对着镜头彻底坦白自己的一切,和妻子说实话的那段很精彩,情感也很动人,这个勇气不错。其实他犯的错误并没有那么十恶不赦,也罪不至死,人作为社会动物,工作生活中基本都在给自己做或多或少的伪装,出轨是错,不过也还没实现。而凶手自诩正义,高高在上的审判,却杀了无辜路人和外卖员,随意定人生死,为了自己脱罪可以行凶,他才是最需要被审判的。当然,劝人待人诚实,待爱人忠诚是没错。最后,这故事告诉我们,电话别随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