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2004)
《歌剧魅影》(英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于2004年上映的电影,改编自安德鲁·洛伊·韦伯的同名音乐剧,而其音乐剧改编自由卡斯顿·勒胡所著的法国小说《歌剧魅影》。安德鲁·洛伊·韦伯身兼监制及编剧,乔伊·舒麦雪执导。杰拉德·巴特勒饰演艾瑞克,艾美·罗森饰演克莉丝汀。

评分:8.5
导演:乔·舒马赫
编剧:加斯顿·勒鲁 / 安德鲁·洛伊德·韦伯 / 乔·舒马赫
主演:杰拉德·巴特勒 / 埃米·罗森 / 帕特里克·威尔森 / 米兰达·理查森 / 明妮·德里弗 / 塞伦·希德 / 西蒙·卡洛 / 维克多·麦奎尔 / 詹妮弗·艾莉森 / 穆雷·梅尔文 / 凯文·麦克纳利 / 詹姆斯·弗雷特 / 保罗·布洛克 / 莱明·卡莱姆罗
类型:剧情 / 爱情 / 惊悚 / 音乐
片长:143 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 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歌声魅影(港) / 安德鲁洛伊韦伯之歌剧魅影(台) / 歌剧院幽灵 / 剧院魅影
上映:2004-12-10(英国)
IMDb:tt0293508
剧情
1919年,巴黎歌剧院即将被拍卖,年迈的劳尔在拍卖会上标得一张海报及一个音乐盒,当拍卖到一个巨型的水晶灯时,拍卖官描述水晶灯与歌剧院的魅影有关的传说,使劳尔回忆起1870年发生的事件。
演员
- 杰拉德·巴特勒 饰演 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
- 艾美·罗森 饰演 克莉丝汀(Christine Daaé)
- 派翠克·威尔森 饰演 劳尔·夏尼子爵(Raoul de Chagny)
- 米兰达·理查森 饰演 吉瑞夫人(Madame Giry)
- 蜜妮·卓芙 饰演 卡洛塔(Carlotta)
- 西蒙·卡洛 饰演 翟尔斯·安德烈(Gilles André)
- 希朗·汉德 饰演 理查·费尔曼(Richard Firmin)
- 维克多·马克圭尔 饰演 乌巴尔多·琵洋基(Ubaldo Piangi)
- 珍妮佛·艾利森 饰演 梅格·吉瑞(Meg Giry)
- 凯文·麦纳利 饰演 乔瑟夫·毕克(Joseph Buquet)
原声带
- "Overture" - 2:45
- "Think of Me" - 艾美·罗森与派翠克·威尔森 - 3:39
- "Angel of Music" - 艾美·罗森、珍妮佛·艾利森(英语:Jennifer Ellison)与杰拉德·巴特勒 - 2:42
- "The Mirror (Angel of Music)" - 艾美·罗森与杰拉德·巴特勒 - 1:59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 艾美·罗森与杰拉德·巴特勒 - 3:34
- "The Music of the Night" - 杰拉德·巴特勒 - 5:40
- "Prima Donna" - 希朗·汉德、西蒙·卡洛、派翠克·威尔森、玛格丽特·普里斯(英语:Margaret Preece)、米兰达·理查森、珍妮佛·艾利森与维克多·马克圭尔(英语:Victor McGuire) - 3:28
- "All I Ask of You" - 艾美·罗森与派翠克·威尔森 - 4:52
- "All I Ask of You (Reprise)" - 杰拉德·巴特勒、艾美·罗森与派翠克·威尔森 - 2:14
- "Masquerade" - 5:29
-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 艾美·罗森 - 3:41
- "The Point of No Return" - 艾美·罗森与杰拉德·巴特勒 - 8:00
- "Down Once More/Track Down This Murderer" - 杰拉德·巴特勒、艾美·罗森与派翠克·威尔森 - 12:46
- "Learn to Be Lonely" - 蜜妮·卓芙(英语:Minnie Driver) - 2:21
发行
评价
电影收到的评价褒贬不一。根据烂蕃茄上收集的167篇专业影评文章,其中54篇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32%,平均得分5分(满分10分),而基于另一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的39篇评论文章,其中10篇予以好评,15篇差评,14篇褒贬不一,平均分为40(满分100)。
荣誉
安东尼·普拉特和西莉亚·博巴克(英语:Celia Bobak)获提名为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摄影师约翰·马西森(英语:John Mathieson (cinematographer))则入围最佳摄影,然而两者皆败给《神鬼玩家》。安德鲁·洛伊·韦伯和查尔斯·哈特(英语:Charles Hart (lyricist))的作品《Learn to Be Lonely(英语:Learn to Be Lonely)》夺下原创歌曲的提名,但不敌《革命前夕的摩托车日记》的歌曲《Al otro lado del río(英语:Al otro lado del río)》。而这首歌也有入围金球奖,输给《阿飞外传》的歌曲《Old Habits Die Hard(英语:Old Habits Die Hard)》。在同一场颁奖典礼上,艾美·罗森获提名最佳音乐及喜剧类电影女主角,但最终得主为《情迷茱莉亚(英语:Being Julia)》的女主角安妮特·班宁。罗森在土星奖上荣获最佳年轻演员(英语:Saturn Award for Best Performance by a Younger Actor),《歌剧魅影》则夺得最佳动作或历险电影的提名,而亚历山德拉·伯恩入围最佳服装设计(英语:Saturn Award for Best Costume),但未能获奖。
参见
- 歌剧魅影 (音乐剧)
- 《歌剧魅影》原著小说
这部电影获2005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John Mathieson)、艺术指导(Anthony Pratt 与 Celia Bobak)和原创歌曲("Learn to Be Lonely") 三项提名。
获得奖项
- 第31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年轻演员
提名: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 最佳服装 -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原创歌曲 - 第62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电影歌曲 - 第2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乔·舒马赫 Joel Schumacher导演
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饰 魅影 The Phantom
埃米·罗森 Emmy Rossum饰 克莉斯汀 Christine
帕特里克·威尔森 Patrick Wilson饰 拉乌尔 Raoul
米兰达·理查森 Miranda Richardson饰 吉里夫人 Madame Giry
明妮·德里弗 Minnie Driver饰 卡洛塔 Carlotta
简评
很少会喜欢一部形式感这么强的爱情电影,不懂歌剧,也会被男女主角的唱腔所吸引,两个多小时听下来虽然小有疲惫,还是可以接受的。埃米·罗森还是更适合《无耻之徒》里的角色,在本片里的表演完全没有发挥出来,显得苍白无力,倒是杰拉德·巴特勒的演技爆发力十足,挽回了很多好感。也许每个女人都希望,在自己的生命中拥有一个歌剧魅影,无限索取,却不用怎么付出。爱情观多少有些自私,但并不影响本片的好看。
魅影从始至终没有对克里斯汀明确的说过我爱你,第一次说我爱你却是在已经失去她的时候。那句我爱你没有曲调,没有宣誓般的占有欲,淡淡的一声表白,却大大丰满了这个角色,令我有点想哭。魅影始终处于自己的牢笼中,童年的经历让他毫无安全感,所以拥有强烈的占有欲,但强烈的自尊心令他渴望着什么,想拥有又不确定自己能否拥有,大概只有在克里斯汀作出选择时,他才释然吧。毁了魅影的也许是自小与他如影相随的无法摆脱的自卑,或者说是叫做命运的东西。这部影片有古典主义戏剧的味道,男女主的爱情纠葛题材,简单的线性叙事,明确的情节矛盾。服装太好看了,音乐贯穿全片,好喜欢片尾曲。
先看了舞台25周年纪念版的,电影几乎还原了舞台:唱段、情节,但插叙了些n年后的场景(舞台拍卖那段我倒回去看了两遍也不太确定拍下音乐盒的是否罗尔,而电影交代得非常清楚),简单补充了克里斯丁和魅影的身世,片尾罗尔祭奠亡妻对应片头拍下音乐盒,一只红玫瑰更是留给人无限遐想。美中不足女主角纤瘦无力得特别像假唱,魅影去掉面具一点不恐怖甚至还挺帅。怪不得陈凯歌《夜半歌声》设定宋丹平歌剧演员身份颇水土不服,民国有歌剧?改编也得中国化点。
1、电影的整体叙事结构很不错,从一场现在时间发生的拍卖会开始,点出人物,并逐渐引出后面的故事,这种交叉叙事的方式不仅可以保留悬念,而且也在不断地调动人物的情绪。2、服化道都是令人惊叹的美。3、这个故事唯一让我感到迷惑的是,克莉丝汀到底爱着谁?每次跟魅影的对唱,都让我感觉她是心动的,但是她又选择了另一个男人结婚,我认为演员没有把这个人物对于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差异表演出来。
在四星和五星之间纠结了很久。整体剧情要明晰紧凑了很多,在故事的推进上多了很多音乐剧没有表现出来的细节,但是不知道是女主角这个演员的演绎还是导演对于故事的呈现的原因,克莉丝汀在关键部分表情总是呆呆的,且感情变得非常暧昧不明。导演说一个是灵魂的契合一个是少女的情怀,但是没有太表演出来。镜头和视觉做的都很棒。歌的部分演员的唱功比音乐剧稍弱一些,但是也很棒了!
是一部很经典的歌舞剧电影!台词几乎是歌剧形式,服化道很惊艳!特别喜欢歌剧魅影带克莉斯汀去到他的地下世界,那个布景很喜欢!电影之所以经典,是来自“歌剧魅影”的神秘感,但这样一个有容貌缺陷,被世人抛弃的天才疯子,内心却保留了最真挚的东西。他对克莉斯汀的爱直到永远,简直就和剪刀手爱德华一样,喜欢的要命!故事最后一幕是最感动的,1919年伯爵带着拍着乐器的猴子玩具,放在妻子克莉斯汀的墓碑面前,说明克莉斯汀此生内心一直放不下歌剧魅影。而伯爵眼睛一转,竟看见墓碑上一束新鲜玫瑰上放着一颗戒指。那是当初歌剧魅影给克莉斯汀的戒指,而玫瑰也是他常表达对克莉斯汀爱意的方式,那一刻是动容的,他似乎从来都没离去,用他最神秘的方式在坚守今生唯一的挚爱!
安德鲁•韦伯同名歌剧改编,整体很有韵味,服道化相当的精赞,演员的表演十分到位,音乐也都十分的好听,特别佩服韦伯,将古典乐与摇滚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体验,整个格局也相当的经典。故事剧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剧院里藏着一个面部损毁的男人,为了心爱的女人,帮助她训练歌唱,同时帮她除掉所有挡在她面前的障碍,而这个女人却爱上了另一个人,最终也离开了自己的师父,男子也在悲伤之下烧毁了整个剧院,但却在年老女主去世后,依然在她的坟墓前,摆上了一朵玫瑰,这份爱十分深沉,是一个孤独之人自我的拯救,但现实却不是童话,于是选择了让对方离去,用余生守护,虽然那颗心看似扭曲,却在其中生出了一丝光明。
没胡子的杰拉德·巴特勒原来帅成这样!声音也好魅惑好好听!这不是妥妥一出《歌剧院陷落》么哈哈!帕特里克·威尔森年轻时也帅得很(当然现在也不赖),唱得也不错。这种音乐剧么,歌好场面好就行了(魅影和女主的二重唱都超级好听),电影版的色彩也很优秀,华丽又唯美,情节啊人物啊就不要深究了,比如女主到底对哪个是真爱,反正我要是女主估计两个都爱,再比如魅影到底值不值得同情,作为三观跟着五官走的颜控,反正我最后挺为他心痛的。想看这个很久了,当年还专门跑去资料馆,结果那次放错了,放成了个意大利cult版,所以一直延误至今才终于拔草,不过那个意大利版相当小众难得一见(现在豆瓣上叫《幻影歌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也算值了。
很喜欢电影开头那个由黑白到彩色的转场,比音乐剧的开场还让我震撼,用镜头语言就表现出了“缓缓诉说那些沉封的往事”的效果,子爵好帅呀,魅影有的角度还有点像拉面,电影里算是补充了点魅影小时候的事了,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子爵,子爵一眼万年。小c很漂亮,但是演技真的太差了,好木好面瘫,唱歌时嘴都张不开,很明显的假唱,然后假面舞会和唐璜的场面拍的也不如音乐剧版,总的来说还行吧。
八年前那个深冬的夜晚,电视上闪过的“kingdom of music”(地下室)里的莹莹烛火与缠绵情欲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十三四岁时,我曾重温过此片无数次,几乎所有唱词与对话都能倒背如流。曾经有很多剧迷将电影版与舞台版对比并从唱功上进行猛烈炮轰,然而我对这般苛刻的批判深表困惑甚至不满已久。在我看来,这版电影论布景、叙事形式与拍摄手法,都真诚动人地呈现出了一种随伤感年岁亘绵隽永的生命回忆(黑白画面中的沧桑暮年子爵、车马如流的巴黎街景与彩色画面中跌宕起伏的往昔故事主线形成对比,往事的惊心动魄与现世之人的沧桑追忆);论情感的细腻与张力,克里斯汀对魅影深入灵魂的爱慕与恐惧挣扎,魅影对克里斯汀沉痛悲绝的爱恋,更是被演绎得深沉绝伦!就让这故事定格在最后一幕:镶嵌着钻戒的红玫瑰随她永远地静卧墓前,爱情永恒
喜欢魅影,魅影的病态与决绝被演的比较到位。反而女主的塑造感觉有些刻板,也有所欠缺,整体just一个在情感里摇摆的木偶(加上女演员这实在有些呆滞的演技),不太有“人”的心(比如选择子爵的坚定是为何、无法拒绝魅影的循循善诱的纠结等等)但是这版的运镜打光场景设计已经是五星级了,特别喜欢最后一个镜头的深情,配着那一句“you will think of me”的旋律
有原剧的音乐底子在那里,加上确实基本按原主线来走剧情,虽然电影和音乐剧艺术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比如电影会更放大补充一些细节(加了饭桶身世还有最后在小C碑前那一支红玫瑰都是我挺喜欢的),而且场景、转场还有服化细节都明显要更丰富一点,但同样也因为音乐剧会更注重旋律烘托感情升华,所以改编成电影呈现就多少会让叙事节奏变得有点赶和满,但整体看下来观感还是很好的。至于唱方面可能我还是更喜欢音乐剧演员强共鸣的唱法,饭桶有点太偏现代了摇滚有余而高音不够亮,如果是低中音部分的情感确实呈现得很好,但好几段高音的怒音部分就真的挺一般的;女主就……声音有点太虚了一直飘在空中,感情也不够丰富,表演就更平淡了,瞳孔嘴巴微张的惊讶/走神状态演完了大部分;子爵是比较惊喜的,唱功简直是三人组里的断层,样貌身材也够有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