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2011)

CarnageUP:2022-04-02

《杀戮》(英语:Carnage,香港译《躁爸爸狂妈妈》,台湾译《今晚谁当家》)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黑色喜剧片,由罗曼·波兰斯基编剧和执导,根据法国剧作家 Yasmina Reza 所写的戏剧 《杀戮之神》(God of Carnage) 改编而成。

杀戮

评分:8.2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编剧:罗曼·波兰斯基 / 雅丝米娜·雷札
主演:朱迪·福斯特 / 凯特·温丝莱特 /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 约翰·C·赖利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80分钟地区:法国 / 德国 / 波兰 / 西班牙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躁爸爸狂妈妈(港) / 今晚谁当家(台) / 杀戮之神 / 会客厅杀戮 / 屠杀之神 / 文明的野蛮人
上映:2011-09-01(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692486

杀戮简介

平凡的一天,名叫扎克利和伊森的小男孩在某公园内发生争执,前者用棍子将后者的嘴打破。这起不大不小的儿童纠纷,将两对本没有任何交集的夫妇拉到了一起。经营小百货商店的麦克·朗斯特里特(约翰·C·赖利 John C Reilly 饰)与身为作家的潘妮洛普(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饰)是伊森的父母,他们在家中迎来扎克利的父母——律师艾伦·考温(克里斯托弗·沃尔兹 Christoph Waltz 饰)以及投资经纪人南希(凯特·温斯莱特 KateWinslet 饰)——的拜访。他们就孩子的伤害事件协商、讨论、争执、冷嘲热讽、旁敲侧击,时而强作欢颜,时而面露不快,可是又不得不面对面度过这难熬与痛苦的一天……
  本片荣获2011年波士顿影评人奖最佳群戏奖、2011年威尼斯电影节小金狮奖。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罗曼·波兰斯基 第69届金球奖电影类 音乐/喜剧片最佳女主角(提名)朱迪·福斯特 / 凯特·温丝莱特 第25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凯特·温丝莱特

简评

简直太有张力了,无论剧本还是演技。全片只有开头和结尾有音乐,开头音乐时走字幕,背景是一个公园似乎毫无变化,本来都没仔细看,突然定音鼓响起,一下子戏剧冲突就来了。一间房子里四个成年人:两位妈妈两位爸爸,两个男人两个女人,两部电话,工作不同价值观不同爱好不同处事方法不同,看似和事佬的人其实是暴脾气看似侵略性的人其实是受气包(其实最终还就是最初看上去那样),不停反转刷新观众的认知,像剥洋葱一般层层递进。四个人分不同时段崩溃,最后一秒全体冷静…说实话书籍我很不喜欢絮絮叨叨的作品,比如简奥斯汀的所有作品。但电影又不一样。这部四个演员太强了,好像在看四幕剧一样,甚至比话剧更带感,最难得的是每个角色都恰到好处,不会感觉用力过猛(这种剧情真的很容易用力过猛),好多桥段我都哈哈大笑了。

波兰斯基的对话写得很好,四个人,两对夫妻,每两个人之间都发展出矛盾。埋了很多线索和引子,而且就放在稍微探寻就能够得到的地方,慢慢引导观众从对话中将其发掘、提炼出来。不会让人觉得埋得太浅索然无味,或埋得太深一头雾水。他们谈论的对象从未出现却又被不断强调,对话的展开虽抓马却又异常合理。每当有人提出要结束对话,就立马出现一个由头让其他人表示“要不我们再唠五块钱的吧。”逐渐一发不可收拾。对话被剪辑切得很碎,镜头运动几乎不表达情绪,纯靠文本和演员的表演。摘掉虚伪的面具,说不定人和人之间真能交流得更好。

好的电影应该首先是视觉语言的,但这部电影对白量太大了,琐屑的让人有些心烦意乱。但是随着矛盾的激化,演员表演张力的释放,让观众随着剧情一起到达高潮。最开始两个家庭都是想解决问题,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家庭内部的矛盾和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甚至转化出男人和女人的矛盾。所以本来只是小孩子之间一个很小的问题,最后却暴露出成人世界的虚伪以及虚伪之下的矛盾。小孩子的问题最好交给小孩子自己解决,成人的介入很容易将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最后结尾两个孩子和好了,成了对成人世界最大的讽刺。

当双方互相都有成见时,一些细小的事情和不舒服都能放大,生活也是这样,烦躁和不愉快总会把再平常不过的东西拿来发泄,进而会扩大自己的不甘。故事走向特别有趣,从一开始双方和气两个家庭的调解,到后面撕开伪善面具开始对嘴,又转向夫妻之间的争吵,进而又开始男女两方直接的对立,从孩子的问题到父母,从找责任到工作政治等等,精神上的“杀戮”已经不可挽回。对事物和事件的不同看法也是爆发的导火索,只能说波兰斯基的场面调控力太强,最过讽刺的还是结尾,当双方家庭喋喋不休的理论时,孩子们早已和好,仓鼠也早已获得自由,现今社会一些人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这也是促成矛盾的直接原因。用台词和演技来烘托剧情,舞台剧虽然浓烈,但爆发也十分强烈,可能缺点也在于太过舞台剧,观众也会像电影一样有烦躁的时候

罗曼波兰斯基第一部,见识到了他的功力,单一的场景,最考验编剧导演的水准,《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还能依靠“时间/阿兹海默症”这种高概念做依托,而《杀戮》完全靠高密度的台词输出,而且完全没有让人感觉到无聊走神,导演的能力功不可没。四个演员飙戏非常过瘾,完全展现了中产阶级虚伪做作,蔫坏儿的做派,剧情高潮迭起,一次呕吐,一次丢手机将剧情推至最高点,一开始同一阵线的夫妻,后又把女性男性拉至同一阵线。屋外孩童阳光明媚,屋内的父母做困兽犹斗,精彩至极。评分:。

8分左右。影片从一开始就透露着”虚伪”,两家大人客气得仿佛真的就是好朋友和亲戚似的,但要是因为解决事端而聚在一起那就是不同的意味了。当这种“虚伪”逐渐蔓延开的时候,简直引起了我强烈的不适,看名字《杀戮》还以为会有一场昆汀似的的爆发,但结果是吐了……最有趣的是,当这些大人虚伪又自以为是地解决问题时,俩孩子一如往常地勾肩搭背玩闹起来了,就像那只大人以为离开笼子之后一定会遭遇不测的仓鼠一样,人家不知道多快乐呢。

电影可以是宇宙星辰的集合,也可以是鸡毛蒜皮的聚会,《十二怒汉》式的单一场景与全篇对白,是每一个编剧头脑风暴后的流动盛宴。两对夫妻,四种颜色,一旦碰撞后,便是矛盾在轻舞探戈,是人性在同室操戈,数不清的戏剧冲突来源于普通的孩子打闹,父母们本是要和睦约谈,但因为种种突发状况,形成了暴烈情绪在关系松紧间反复横跳的诙谐场景,成年人各有算计,有作家秉持着高尚道德实行绑架,有货商把无赖和下流捧成圣经,有摩登女性撕下伪装歇斯底里,有离不开电话的狡猾制药经理。他们针尖对麦芒在短短一个小时里,把电影时间与物理时间做到了统一,用经典的三一律而没有蒙太奇,靠强大的台词与精湛演技,达到生活和艺术的完美杂糅。探讨关于家庭教育,夫妻关系,阶级对立等不同社会命题,《杀戮》是真正在叙事上返璞归真之典范,当然瓦叔的演技足以封神

低成本电影的完美示例。虽然是根据话剧改编,波兰斯基却利用镜头语言巧妙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同为讽刺中产阶级,甩掉伍迪艾伦一千里。两对夫妇由于孩子打架的问题凑在一起,本该着重解决的道歉问题,因4个人的博弈,搁置或猛地被提起。律师的工作电话、店主妈妈的电话、基金经理的呕吐、仓鼠…都分别加入了编排,形成好玩儿的节奏。4个人的结盟是流动的,一个人、一对夫妇、两个女人、两个男人,甚至一个文明对另一种文明。虽然电影的物理空间基本局限在客厅,却因为话题的延展(上有老下有小,内忧外患)拓宽了空间。女权主义&男性解放、与文明&野蛮的议题,同样适用于今天。.海报设计得也特别好!

凭剧本和演员撑起来的一部小品,空间极为有限,调度就在几处地方进行,构图基本靠站位,看不到导演的痕迹却在不动声色地把控着节奏,对话充斥全片,舞台感十足,信息全靠台词传达,情节依赖新话题的切入推进,四个人就像披着文明皮的野蛮人,始终用一种脱线的方式交流,整部电影的调性也在他们逐渐蜕皮的过程中开始放飞自我,如台球一般打哪弹哪,四散纷飞又无迹可循,问题没有解决,却让每个人都歇斯底里了,整个剧作的力度全用在了台词,以及说台词时人物的塑造上,故事本身并无新奇,但其中节奏变化的设计挺独到的:几进几出、馅饼与可乐的不同待遇、肥温的呕吐、两个男人频繁的电话、手机泡水以及结局的“皆大欢喜”,它们穿插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反而让故事更加荒诞了。 / 5

整部电影一个场景,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话剧,矛盾和冲突都设计在对白里,波兰斯基就是搞了这么一出黑色喜剧,话唠的程度堪比伍迪·艾伦,让现代文明人的文明伪装慢慢被撕开,展示其野蛮的本性。所谓的杀戮是中产阶级精神上的相互厮杀。四个人不同的背景和教育,不同的职业以及所养成的不同思考方式,从两方孩子的矛盾一步步走向婚姻、家庭、性别的矛盾,虽然是两对夫妻,但双方的关系在不断的微妙变化。除此以外,电影还通过许多生活琐事展现了生活本身以及现代人的虚伪,被水泡过的手机依然可以正常用,被遗弃的仓鼠依然活的滋润,打过架的孩子依然嬉笑如初,但这种存在于中产阶层的“杀戮”却停不下来。

罗曼依旧在谈论人性之恶,但是这次的讨论是集中在“家庭”之间的,男与女的差别以及人类的虚伪本质,到最后的爆发,凯特毁了一开始象征着渴望和解的郁金香,也彻底撕毁了两个家庭之间的虚伪本质,他们再无和解的可能,本该被杀戮的小仓鼠被依旧活着,罗曼讽刺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的关系本质都带着想要杀戮对方的暴力与阴暗之处,而仓鼠不像人所以还活着七十分钟的剧本就发生在这一个小封闭空间里,不借助场景的转换甚至很少借助外部的矛盾来达到戏剧上的转折,说明剧本编排十分精巧

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talk show。两个孩子在公园打架,两对夫妇在房间里协调解决,从克制隐忍满满的客套夹杂着成年人的虚伪到呕吐,到手机扔水里而爆发的小高潮,再到撕下面具崩溃后歇斯底里的嚎叫,矛盾依然没有结论,可是两个孩子却和好如初在公园里玩耍。他们谈话的时候总感觉随时要结束了,却又留了下来,火药味慢慢浓烈快要爆发了,却又冷却下来,情节把控很恰到好处。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家庭之前的矛盾,夫妻之间的相处,人性的丑陋都用妙语连珠的对白展现出来,讽刺而又搞笑幽默,真是回味无穷啊!

获得奖项

  • 第16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16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群像表演
  •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小金狮奖
    提名:金狮奖
  • 第3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3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最佳改编剧本
  • 第32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32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群像表演
  • 第69届金球奖
    第69届金球奖
    提名: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 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26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26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25届欧洲电影奖
    第25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女演员 / 最佳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