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神病人(2000)

American PsychoUP:2021-03-08

《美色杀人狂》(英语:American Psycho)是一套2000年的美国黑色幽默惊悚电影,由玛莉·夏朗(英语:Mary Harron)执导,克里斯汀·贝尔等主演。

美国精神病人

评分:7.8 导演:玛丽·哈伦 编剧:玛丽·哈伦 / 吉娜薇·特纳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 / 贾斯汀·塞洛克斯 / 乔什·卢卡斯 / 比尔·萨奇 / 科洛·塞维尼 / 瑞茜·威瑟斯彭 / 萨曼莎·玛西丝 / 杰瑞德·莱托 / 威廉·达福 / 卡拉·西摩
类型:剧情 / 惊悚 / 犯罪
片长:102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 粤语
影片别名:美色杀人狂 / 美国杀人狂 / 美国狂人 / 美国狂魔 / 美国精神病
上映:2000-01-21(圣丹斯电影节)
IMDb:tt0144084

演员表

  • 克里斯汀·贝尔 饰 派屈克·贝特曼(英语:Patrick Bateman)(Patrick Bateman)
  • 科洛·塞维尼 饰 珍(Jean)
  • 关妮薇·透纳(英语:Guinevere Turner) 饰 伊丽莎白(Elizabeth)
  • 嘉华·史摩亚(英语:Cara Seymour) 饰 克莉丝蒂(Christie)
  • 威廉·迪科 饰 唐纳德·金巴尔(Donald Kimball)
  • 丽丝·韦花丝潘 饰 艾芙琳·威廉斯(Evelyn Williams)
  • 莎曼珊·玛西丝(英语:Samantha Mathis) 饰 寇特妮·罗林生(Courtney Rawlinson)
  • 贾斯汀·赛理斯 饰 提摩西·布莱斯(Timothy Bryce)
  • 乔许·卢卡斯 饰 克莱格·麦克德莫特(Craig McDermott)
  • 比尔·塞奇 饰 大卫·范·帕登(David Van Patten)
  • 马特·罗斯 饰 路易斯·卡鲁瑟斯(Luis Carruthers)
  • 杰瑞德·雷托 饰 保罗·艾伦(Paul Allen)

电影内容改编自布列特·伊斯顿·艾利斯(英语:Bret Easton Ellis)的同名小说,以1980年代的纽约为背景,描述一名年轻有为的华尔街雅痞,私底下原来是连环杀手的故事。电影虽然主要是心理惊悚片,但亦有恐怖片、黑色幽默、讽刺等元素在内。
电影于2000年4月14日在日舞电影节首映。

简评

被精致的虚荣所胁迫的社会是一家大大的精神病院,每个人都是里面的精神病人。对无知的惩罚和优越的报复,是来自内心深处自卑的自我保护,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是它本身,而是成为了身份的证明。电影可以看做两部分,一边是性和暴力构成的内心世界,一边是交谈博弈的现实生活,直到最后虚虚实实又有什么重要,因为一切还没发生,一切也都会发生。而电影中一些地方断断续续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不完整,换种角度来看可能也的确很精神病人了。不过从这部电影来看贝尔这么多年来竟然一直帅的依旧,老天真的是有偏心的。

二刷,决定从4星到5星。观影的时候我反复能感受一股难以抗拒的影响力已经侵袭了我的灵魂,无论是我喜爱的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的精彩表演,还是这个黑色讽刺的社会故事,亦或那些堪称时代金曲的配乐、一个纸醉金迷内在又腐臭不堪的帝国商业大厦。不断的心理描写和镜中反射的暗喻,孤独养生的信仰和无法压制的嗜血欲望。白天是金融业才俊,夜晚成为狩猎目标的变态杀人狂。大量的独角戏正是贝特曼这个角色自恋又反复的本身。诚如所言,这是帕特里克·贝特曼的形象,一个些许抽象的符号。无论是嗜血的恶欲还是剥削的本质“我不希望世界为任何人变得更好,不希望谁能幸免。”疯狂的“我”作为病毒侵袭了这个社会,在此之前,社会以培养皿抚育了“我”。实在热爱这部片子,不定期重刷。

表演和角色经典,其他已过时。开头贝特曼说存在着一个关于他自身的抽象idea,外表之下他的实质并不在场,很好地解释了masculine的mask(面具)词根——男性的外表或许只存在于他自身虚构的idea或明或暗的显现中,女性则倾向于相反。贝特曼的情况显得病理化,因为外表无关实质,所以反而成了一种乐趣,名片战,健身,护肤,专辑。(我也是Genesis粉啊,phil collins主打的inivisible touch怎么都比不上前面的专辑好吧,但duke确实不错)

最近看了好多疯批电影,贝尔的演技有目共睹。因为最近的sigma表情去看了这部电影,很有趣,结合华尔街之狼,我在想华尔街工作的人都这么疯狂吗?还有比名片,真的没有看出来有什么区别。发现一个细节,每次贝尔要杀人时都会放歌,然后和对方聊聊音乐。结局贝尔来到pual的家,发现以前的家已经不复存在,还有他找到律师,律师告诉他不久前才和pual吃过饭,这就有意思了,到底是真实谋杀还是精神分裂幻想,我更偏向于幻想。

,居然忘了马这部了。帕特里克究竟有没有滥杀无辜呢?这一判断无关紧要。毕竟无论是人还是物质社会都陷入一种迷狂如精神疾病般的状态,社会意义上的“杀人”or“吃人”时刻在发生,杀或被杀都显得格外平常。当然,无论是猎奇般地讲述一个双重人格的分裂奇谭,还是故作高深地批判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本片都无比辛辣地呈现了某种离奇又可循的社会真实,而“精神病人”与被冠以其名的暴行,自然可以被视为为讽谏而存在的隐喻。不得不承认之前是为了贝尔看的这部片子,实际上本片也全方位多角度地贡献了许多贝尔的美丽瞬间(包括发疯瞬间在内),贝尔还与莱托共同贡献了著名的斧头男人表情包,从这一点而言也值得反复欣赏(?)

芭乐演得真的太好了,尤其被说每次名片那里就会流汗真的好强。看完后去看了小说,将这样一本小说搬上银幕,真的做得太好太好了!而且将书里的一些情节合二为一也添加了戏剧性。整体的氛围将原著的感觉传达出来了,最大的败笔在于Timothy这个角色的选角。这个角色其实是书中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原作中有一段是该角色在酒吧里跳下去,对着Patrick大喊I'm leaving然后从隧道离开,但因为演员没演出那种感觉这一重要片段被删掉了。

律师连Bateman都认错了,片头那么多同事也只有男主认出了 Paul并且镜头给到。导演采访也说结局和小说一样是模棱两可的,观众和男主一样分不清楚现实和幻想都需要别人认可自己,因为结局律师的一句话就气愤差评的真的没必要。只需要同家理发店,眼睛和西装的品牌一样就能认错人,因为名片的宇体底纹厚度和多西亚餐厅就可以起杀心,确实是很【美国】精神病人了,那种特色的物欲下,他人的冷漠,洁癖自恋又被边缘化的男主形容自己只有贪梦和厌恶。完全能理解他杀人前喋喋不休渴望认同,谈心关心他的Jean幸存了,特定社会关系下诞生的精神病者好讽刺。

真-闪灵,真-电锯惊魂。贝尔帝不辜负我最爱的好莱坞演员,金融大鳄的变态心理太传神了,拿斧头、电锯、解剖刀的镜头太美,身穿雨衣给地板铺报纸给家具套罩,真-杀人不见血。搞3p也是有点离谱。杀人到底是真是假已经没有争论的必要了,80年代美国的黑色幽默才是电影细节表现的主题。华尔街并购公司靠老爸上位天天上班不干正事还要求女秘书的着装,性别歧视种族歧视(黑人流浪汉)随处可见,可笑的是他们还在上流餐馆里大谈这些现象。人与人之间冷漠到连名字都频频认错,为了攀比连名片都能比(同样惊呆),订不到座位就怀恨在心,无人愿意开门相救求救者,房东为自保请贝尔离开,各种偷情的关系,人们不相信有传染病能通过性交传播(甚至把艾滋比作阅读障碍)。最后想说秘书真是好人,清纯地连被电钻指着头还在说笑,最后她算是唯一了解贝尔的人了

这片子真的很有意思啊。我都很惊讶国内视频平台会买这部的版权,不过果不其然又被删了一堆东西。而且因为是女导演,太多部分太有共鸣了,无论是拍男色的部分,还是男性们的对话。其中无意义的,攀比的、神经质的、永不停止的自说自话和假装对话,都太真实了。美国精神病人的症状现在也全球传染吧。全片唯一真的发生交流的对话,只有Jean坐在Pat的沙发上,沙发到处找工具策划怎么杀她那一段里,全片唯一,有问有答,尝试理解的对话。Bale演得真是他妈的太好了,他怎么这么适合演执念重的人,爱死了!

我明白编导是想嘲讽和批判,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影片有不错的演绎。不过从犯罪角度出发,这剧情不光离奇,简直可以说是奇幻了。像一开始杀街边流浪汉那还是正常的,临时起意的杀陌生人是很难破案的,但后面连续杀跟自己有接触有关系的人,这简直是在自戕,这太容易暴露了,不合理。何况杀人装袋子拖下楼打车,弄得地上都有血迹,乃至在大楼里拿电锯杀人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这都没人发现报警,这就扯淡过头了,我是无法接受的。不过看在贝尔演技很好,还有影片不是真的在讲犯罪故事的前提下,,删掉!

从男主杀猫到与警察街头枪战一段很“超现实”,应该是男主的幻想了,但这并不代表之前的凶杀是假的,其实,也没必要去抽丝剥茧的推论凶杀虚幻还是真实,这并非导演本意,甚至本片的两位编剧对此都有分歧,而最后的坦白也让这一切变得不重要,我承认我杀人,你不信,甚至连我名字都叫错.....无论虚幻与否,我们都看到了一群奢靡,虚荣,病态,空虚,荒唐的资产阶级精英人士~不知诺兰是否参考了本片,从而敲定贝尔出演蝙蝠侠,不杀人时的贝尔活脱脱一副“布鲁斯韦恩”的样子~

带点cult味道的惊悚剧,水准之上。吊诡的情节在这类型的电影里其实不算很特别,但是那些神神叨叨的独白和自白,以及对于商品和餐厅执念一般地展现,却使得对电影的阐释上升到了更广的纬度。之前看关于鲍德里亚的讲座时,教授特地在里面提到了这部电影(主要关于符号统治)。从那里出发,《美国精神病人》的文本忽然带有了批判消费社会和后现代超真实的意味。在实现了视听层面的高娱乐性的同时,还能带有这种反思和戏讽,这部电影做得挺不错的(也有可能是原著和改编的编剧水平确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