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克(2008)

MilkUP:2021-07-17

《米尔克》(英语:Milk,香港译《夏菲米克的时代》,台湾译《自由大道》)是一部2008年由葛斯·范·桑导演的美国人物传记电影。电影基于美国政治家哈维·米尔克的真实故事改编,他是美国同性恋运动人士,也是美国公开同性恋身份参加政坛选举的第一人。电影在米尔克被刺杀后30周年的前一天2008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

米尔克

评分:8.3 导演:格斯·范·桑特 编剧:达斯汀·兰斯·布莱克
主演:西恩·潘 / 乔什·布洛林 / 詹姆斯·弗兰科 / 迭戈·卢纳 / 埃米尔·赫斯基 / 艾丽森·皮尔 / 丹尼斯·欧哈拉
类型:剧情 / 同性 / 传记
片长:128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夏菲米克的时代(港) / 自由大道(台) / 哈维·米克 / 牛奶分子
上映:2008-11-26(美国)
IMDb:tt1013753

剧情

电影《米尔克》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时期警察在同性恋酒吧逮捕顾客为开头,之后镜头转到在1978年11月27日议长黛安·费恩斯坦宣布了哈维·米尔克和乔治·莫斯康尼遭到刺杀身亡。电影以米尔克录制他的遗言贯穿始终,这是在被刺杀的9天前录制的。然后电影闪回到1970年,米尔克在他40岁的生日夜晚,首次遇到了他的年轻爱人斯科特·史密斯(Scott Smith)。

由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米尔克和他的爱人决定搬到旧金山,寄希望于在那里使他们的关系得到更多的认可。他们在尤里卡谷(英语:Eureka Valley)(Eureka Valley)卡斯楚街开了一家卡斯特罗照相机馆(Castro Camera),那里本来是蓝领阶级社区,并逐渐发展成同志村。米尔克对于周围爱尔兰天主教的保守和压力而感到十分的沮丧,于是他动用自己的背景从商人成为了一位同性恋权利运动家,亦成为了来三藩市闯天下的同性恋少年克里夫·钟斯(英语:Cleve Jones)(Cleve Jones)之良师益友。在起初,史密斯还是米尔克的选战经理,可是因为米尔克越来越专注于政治活动,破坏了他与史密斯的关系,后来史密斯离开了他。之后米尔克认识了杰克·里拉(Jack Lira),就像史密斯一样对于米尔克对政治活动的投入无法忍受,后来上吊自杀。

在1973年和1975年两次竞选三藩市市监事委员会(英语:San Francisco Board of Supervisors)(San Francisco Board of Supervisors)以及在1976年的加州州众议员(英语:California State Assembly)(California State Assembly)失败后,米尔克于1977年代表第五选区参与了三藩市市监事委员会的选举,最后更赢得了议席。他的胜利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公开同性恋身份的参加政治选举的第一人。米尔克之后认识了同为议员的丹·怀特。怀特是越战退伍军人,在政治上和社交上都是思想保守的人,于是他与米尔克的关系不算太好,由于传媒和同事的关注都投向了米尔克,于是在怀特的心里对他产生了怨恨。

就这样米尔克和怀特一直保持着复杂的关系。一次,米尔克被邀请去参加怀特孩子的受洗仪式,当时怀特希望米尔克支持他反对在自己选区建设精神病医院的主张,用来交换他支持对米尔克推出同性恋权利的法案。但是米尔克并没有支持怀特,怀特感到了米尔克背叛,并最终在同性恋权利法律中投下了唯一一张反对票。米尔克也努力去反对《6号提案(英语:Briggs Initiative)》(Proposition 6),这是一个1978年11月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全民投票,提案由约翰·布里格斯(英语:John Briggs)(John Briggs)发起,他是来自橙县保守派州参议员,他的提案带有同性恋歧视立场,禁止同性恋者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公立学校工作。这同样也是一个全国性的保守运动,起始于安妮塔·布莱恩(英语:Anita Bryant)(Anita Bryant)和她的组织,目的在于废止当地同性恋的平等权利。在1978年11月7日,米尔克在竭尽全力反对《6号提案》并取得成功之后,他和支持者更加的团结起来。怀特支持了《6号提案》,投票后关注议员加薪,但得不到很大支持,并对市监事委员会提交自己的辞呈。可是不久他又改变了初衷,希望市长乔治·莫斯科尼同意让他复职,在米尔克对市长的游说下,市长拒绝了他的请求。

1978年11月27日的早晨,为了避开金属探测器以藏匿他身上携带的枪支,怀特通过地下室的窗户进入了三藩市市政厅。他要求和市长再见面,可是在被轻率的拒绝后。怀特勃然大怒,对市长和米尔克开枪。电影以成千人的米尔克和市长的支持者的烛光游行而告终。

主要演员

  • 西恩·潘 饰演 哈维·米尔克
  • 艾米尔·荷许 饰演 克里夫·钟斯(英语:Cleve Jones)
  • 詹姆斯·弗朗科 饰演 斯科特·史密斯
  • 乔什·布洛林 饰演 丹·快特
  • 维克托·加伯 饰演 市长 乔治·莫斯康尼
  • 丹尼斯·奥哈尔(英语:Denis_O'Hare) 饰演 参议员 约翰·布里格斯
  • 迭戈·鲁纳 饰演 杰克·里拉
  • 艾希莉·坦堡 饰演 黛安·费恩斯坦
  • 艾莉森·皮尔 饰演 安妮科·罗伦贝格
  • 卢卡斯·格拉贝尔 饰演 丹尼尔·尼可莱塔(英语:Daniel Nicoletta)
  • 史蒂芬·史宾尼拉 饰演 里克·斯托克斯

一些米尔克的支持者,如米尔克的演讲稿撰稿人、司机等都在电影扮演小角色。

制作

早在在1991年初,奥利弗·斯通就计划制作并非执导一部关于米尔克一生的电影; 他为电影写下了剧本,称为《卡斯特罗街的市长》。 在1992年7月,导演葛斯·范·桑签约了华纳兄弟公司,并请罗宾·威廉斯作为男主演执导一部传记片。 直到1993年4月,范·桑特在非议下离开了工作室。 在2007年4月,这部专辑电影的剧本由达斯汀·兰斯·布莱克创作,而与此同时,导演布莱恩·辛格正在制作电影《卡斯特罗街的市长》(The Mayor of Castro Street) 同年9月,西恩·潘和马特·戴蒙被邀请分别饰演米尔克和他的刺杀者丹·怀特。 戴蒙后来因为在9月的档期冲突无法参演影片。 到了11月,美国焦点电影公司把《米尔克》这部电影移交给葛斯·范·桑特来执导,而同时辛格的电影由于编剧罢工而陷入了僵局。 在2007年11月乔什·布洛林,艾米尔·荷许以及詹姆斯·弗兰科参加电影的演出,由乔什·布洛林代替戴蒙饰演丹·怀特。 2008年电影《米尔克》在旧金山正式开始拍摄。

电影制作人曾调查旧金山同性恋社区的历史,将城市塑造成当时的那个年代。他们也重访了当地卡斯特罗街米尔克开的照相机馆,并把街布景成上个世纪70年代的样子。当初的照相机馆,如今已是一个礼品店,被电影制作人租下来几个月用来电影的拍摄。电影在卡斯特罗街的制作,同时也翻新了卡斯特罗剧场,它的外部重新经过了粉刷,并重新搭建了剧场前的篷子。电影的一些镜头也是在旧金山市政厅拍摄,然而米尔克被杀害的地方——怀特的办公室,也同样进行了翻修,因为如今的办公室变得十分现代。电影制作人同时也想通过重新设计怀特的办公室来展示一下战争纪念歌剧院。 电影于2008年3月杀青。

发行

在电影发行之前,美国焦点电影公司避开了秋季的电影节展,并限制媒体报道。《米尔克》在2008年10月28日在旧金山首映,然而由于电影的题材,使得美国焦点公司不得不面对电影的题材问题。电影公司想于当时的美国选举相脱离,尤其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反对同性恋婚姻的8号提案,而相关的在电影中第6号提案同样也被提及。

众多观众和专家认识到这部高度赞扬的电影使得《8号提案》的通过后体现了更多有意义的价值和重要性,激起大多数的同性恋者和历史人物去努力反对相关措施。 活动家请求美国焦点电影公司从喜满客影城拿走他们的放映权,去抵制喜满客影城首席主管艾伦·斯托克(Alan Stock)捐赠$9,999支持《8号提案》的运动。

在美国,电影《米尔克》于2008年11月26日限映,并在接下来的周末扩大到其他影院同时上映。电影在在公映的周末挤进了票房的前十名,并在36家院线得到140万美元的票房。

参见

  • 1979年三藩市骚乱
  • 甜点抗辩

《米尔克》电影获得多项奖项和提名,如金球奖、美国演员工会奖、奥斯卡金像奖等,最后男主角西恩·潘获得他第二座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而编剧布莱克则嬴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简评

影片使用了一些录像资料,这使得对哈维的塑造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再加上感性的镜头语言,比如大量的晃动和特写镜头,使得影片兼顾客观的感觉和感染力。“片中哈维的政治生涯和个人生活与他多次收到暗杀威胁后录制暗杀遗言的片段交错出现,”最终他也真的死于暗杀,令人震撼,也体现出他是真正的勇士,即使十分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危险但绝不退缩。我真的没有想到同性恋者居然这么艰难,居然有这么多人反对、歧视他们。即使到了今天他们依然还要为了自己的基本权利而斗争。

2012年看完。又是我不大喜欢的同性恋影片。不过,本片主要的情节其实是为了争取同性恋者合法权利而进行的斗争,而这是我喜欢的题材。斗争,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是一种很值得去过的生活。美国人真的很喜欢游行。美国人的政治似乎是一般人都能玩得转的,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够有诚意,当然也要机智,却并不需要我们官场的那种勾心斗角,那种复杂的游戏规则,他们只需要注意公众对你的看法。就这点来说,我很羡慕的。

年轻的时候只想着相爱就要结婚,同性恋是天性无法更改,但现在多了解了政治后发现同性恋婚姻合法总是伴随着代孕合法的阴影,繁殖和组成家庭的欲望不管喜欢异性还是同性都存在着,哪怕米尔克也考虑拥有下一代的问题,了解到女人不仅仅是在异性恋里被剥削,在同志群体里依然还是被剥削,观念有所改变了。果然还是希望科技发展可以男男生子吧,这样还能解放一部分女性。

真正开始了解LGBT群体是从英国跳水天才Tom Daley出柜开始,原来他的男朋友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后来看了很多他的Vlog,两个人结婚了,有了儿子,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现在我们异性恋看似在多数群体里,可是不知道哪一天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也可能成为少数群体中的一个,今天我们不支持他们的权利,将来谁又会来和我们站在一起?

拍的节奏非常快,情感简单,立刻进入维权的主题,真实的故事总是特别能打动人,milk再失败三次之后终于竞选成功,并且创造出了保护gay的法案,给予了他们希望、创造了奇迹一般的进步。但因为拍的太快了,milk到三番之后立刻从保守变的开放显得有点突兀,还有gay们的情感也太快了...大街上遇到感觉不错就回去睡了...很感叹最后被变态的政客杀死,西恩潘的演技也太好了,完全成为了那个人物,妥妥的直男演成了百分之百的同性恋,他自己包括其他演员和原型人物都长的超级像...总体8分。

相对而言,比起同性恋政治家的一生,可能有更多的故事的点是在看美国的制度发展,优势劣势都很全面,少数群体的故事有时候很难不激动人心,但也很容易落入俗套,先行者总无法保证制度的绝对合适。至于同志群体我倒是一直也无恶感,只是感觉要真的阳光普照之处皆有绝对平等实在太难,如有人竭力争取,那必然不错,只是也别把自己异化成为某种符号,毕竟成为牺牲品太容易了。

西恩潘的個人魅力實在太吸引人了,電影本身很有魅力、也非常引人入勝,不過我還是不由得這麼認為:這部片是建構在西恩潘的表演,而有如此突出的水準。不過還是得再次聲明,這部電影是一部各方面都表現很穩的作品,只是演員的個人魅力實在太震撼我了,所以與其說是欣賞電影,說欣賞演員或許會更準確。

有点流水账,故事缺乏高潮,可能是时间跨度较长,运动其实也没有让我很觉得激动人心,不过毕竟是传记电影。唯一的感慨是,在美帝起码还是有参政改变的空间,有自我实现的可能,转头看自己,这里的铁板一块实在令人泄气。虽然somehow进入秩序的政治家米尔克并没有很打动我。(最后:原来SF的卡斯特罗街是这么来的~

我依然无法理解如果不是zz正确这种电影当年是怎么能够在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上打赢本杰明巴顿的…故事没有毛病,但是不是gay你换成黑人、犹太人或者任何少数群体的权利争取之路大概流程都差不多(说白了除了基于真实故事改编没有任何特色)。我永远相信真正好的电影是能够不受受众限制为所有生而为人的生物所能够共情的,但是这电影以同性为主题没有表达出断背山的50%。所以奥斯卡有多么臭狗屎基本上由此可以窥见一斑。至于大量的蒙太奇算是电影的闪光点,没有这些突出时代背景的真实镜头这电影三星都给不了。

看了Lance 09年拿奥斯卡最佳编剧的颁奖,口才太好了,是准备了很久么// 看似天然的权利背后对应着代际的努力甚至鲜血,生活在非宗教国家里绝大多数人,包括我,无法想象宗教与人权的剧烈碰撞,理解不了为什么明明最基础的权利需要反复的争取隔段时间又总会倒车,一定程度更理解西方政治正确出现的背景。传记真热血,愿全球人民都能绷住不要开倒车

通过米尔克死前准备的录像带来回顾他四十岁之后的人生,很常见的处理方法,但米尔克的故事本身以及不滥情的叙述,使得整部作品不寻常。同时因为政治事务繁多,米尔克的个人生活其实是被牺牲了的,斯科特的离开,拉丁裔男友的自杀,他在推动群体运动时个人生活却走向悲剧,很多在今日惯常的事情都曾经过流血流泪的争取。

相当出色的传记电影,以米尔克的自述展开故事,讲述十年间他为平权运动作出的努力,将真实影像与拍摄的影像相结合,力图展现一个完整的米尔克形象,格斯·范·桑特将米尔克的特质完美的展现,以极具力量的影像描绘米尔克的传奇,煽动性展露无遗,影片中有些设计也相当巧妙,西恩·潘极具爆发力的演技,以及情感的宣泄让电影愈加完美。

获得奖项

  • 第24届独立精神奖
    第24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新人编剧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摄影
  • 第54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4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35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35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 第18届MTV电影奖
    第18届MTV电影奖
    提名:最佳吻戏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Leading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 最佳影片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第4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4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Dramatic)
  • 第66届金球奖
    第66届金球奖
    提名: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剪辑
  • 第9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9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7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男演员 / 最佳男配角
  • 第1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第1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电影最佳男主角
    提名:电影最佳男配角 / 电影最佳表演
  • 第12届好莱坞电影奖
    第12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Hollywood Breakthrough Award —— Screenwriter of the Year
  • 第6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6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