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虚(1959)

Ben-HurUP:2021-05-24

《宾虚》(英语:Ben-Hur,台湾译《宾汉》)是一部于1959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剧情改编自小说《宾汉:基督的故事(英语:Ben-Hur: A Tale of the Christ)》,由影史大师威廉·惠勒执导,查尔登·希士顿主演,荣获AFI百年百大电影第72名。此片是第一部大受欣赏,获得11项奥斯卡奖的电影(此纪录保持长达40年后才被《铁达尼号》、《魔戒》追平)。《宾汉》是1907年及1925年黑白片同名电影的重拍版。

宾虚

评分:8.7 导演:威廉·惠勒 编剧:卡尔·顿伯格 / 路易斯·华莱士
主演:查尔顿·赫斯顿 / 杰克·霍金斯 / 哈雅·哈拉里特 / 史蒂芬·博伊德 / 休·格里夫斯 / 玛莎·斯考特 / 凯茜·奥唐内 / 山姆·谢斐 / 芬利·柯里 / 安德鲁·莫瑞尔
类型: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 / 冒险
片长:212 分钟 / 219 分钟(瑞典 1970) / 224 分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宾汉(台) / 宾虚传
上映:1959-11-18(美国)
IMDb:tt0052618

剧情

透过一个生活于罗马帝国,名为「宾汉」的贵族观察及交友,此电影叙述帝国之富盛时期耶稣的事迹。

在耶路撒冷有个犹太人的富户贵族宾汉家族。其中有年轻的犹大·宾汉。犹大的儿时好朋友马生拉从罗马回到犹大所在的省当执政官,并且想要通过严苛镇压当地犹太反对罗马统治的思想以获得凯撒的青睐。马生拉希望犹大能够以犹太贵族的身份说服反对罗马统治的的犹太思想,同时也能揭发那些顽固的反罗马势力以便镇压。但是犹大拒绝出卖自己的人民。两人也因此不再往来。不久新任罗马派来的长官到了犹大和马生拉所在省份上任。游行耶路撒冷的街道时,犹大和妹妹也站在自己家城楼上看。由于屋瓦年久松动,犹大妹妹不小心碰落一块,不巧砸中了经过「宾汉府」的罗马长官。犹大,母亲和妹妹全部被抓走。马生拉负责调查此事,他知道这是意外,但是为了展现他秉公执法,连好友也绝不开恩,同时也顺便铲除不愿意为自己揭发同胞的犹大,马生拉将犹大未经审判就直接流放去做苦役。

在离开家乡去流放的路上,押解的士兵也对犹大刻意刁难。犹大百般受苦,就在他快要被押解士兵活活渴死的时候,一个人(耶稣)喂了他一杯凉水,使得犹大得以活着到达流放地,并有活下去的力量。犹大被分配到海中为战船划桨做苦役。在一次海战中,犹大所在战船被毁,犹大救了在船上督战、职位仅次于皇帝的执政官,并阻止了以为战败的执政官自杀。没想到船虽沉没,但是战役却取得了胜利。执政官也因此得到了罗马皇帝提庇留的嘉奖。作为回报,犹大在执政官的帮助下被赦免了苦役,并被执政官收作干儿子。

犹大决定回耶路撒冷报仇并寻找母亲和妹妹。回到耶路撒冷以后,犹大以为母亲和妹妹已经死亡。他知道马生拉会参加战马车比赛,由于比赛风险极高,常常死伤惨重,于是犹大想要通过比赛来复仇,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犹大最后成功的战胜了昔日的兄弟,而马生拉也因比赛失利坠马而亡。犹大在马生拉临终前从他口中得知母亲和妹妹还活着,只是在监狱里染上了难以医治的麻风病,才知道自己的妻子为了让他的记忆里一直存在家人以前的面貌而故意撒谎保全母女。然而犹大依旧是冲破了妻子以斯帖的重重阻拦来到了麻风谷见到了来此避疾的母亲和妹妹。犹大的内心五味杂陈,他认为自己复仇的成功无法挽回亲人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随着时间的消逝,他的妹妹得撒病入膏肓,他原本想与妻子帮助母女二人治病,发现城中空无一人——原来当天恰逢一位学者的公审。他冲向人群,发现这个被审判的人正是在自己危难之时喂他一瓢水的耶稣。犹大舀了一瓢水给了他,却被罗马军官当场踢翻。围观人群里充满了对罗马军官的指责,反倒是出现了对耶稣的鼓励与支持,这个人原谅了人间的所有人并把所有人的罪恶与仇恨背负在了自己身上。随着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而亡,天空中出现了天降甘露的吉兆。远处的山洞里,以斯帖发现米利亚姆和得撒母女二人奇蹟般的痊愈了,整个世界沉浸在一片喜悦当中。

经典台词

我听他说:「父啊,赦免他们!(I heard him say, Father, forgive them.)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For they do not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我感觉到他的声音(I felt His voice)把我手上(报仇)的刀拿走了。(take the sword out of my hand.)

角色

  • 却尔登·希斯顿 饰 犹大·宾汉(英语:Judah Ben-Hur)
  • 史蒂芬·博伊德(英语:Stephen Boyd)马萨拉(英语:Messala (Ben-Hur))
  • 玛莎·斯科特(英语:Martha Scott) 饰 米里亚姆
  • Cathy O'Donnell 饰 Tirzah Bat-Hur
  • Haya Harareet 饰 以斯帖(英语:Esther (Ben-Hur))
  • 萨姆·贾菲(英语:Sam Jaffe) 饰 西蒙尼德
  • 杰克·霍金斯(英语:Jack Hawkins) 饰 Quintus Arrius
  • Terence Longdon 饰 德鲁苏斯
  • 休·格里菲斯(英语:Hugh Griffith)谢赫·伊德勒姆(英语:Sheik Ilderim)
  • Frank Thring 饰 本丢·彼拉多
  • Claude Heater (未挂名) 饰 耶稣
  • Marina Berti 饰 弗拉维亚
  • Jose Greci (未挂名) 饰 马利亚
  • Laurence Payne (未挂名) 饰 若瑟
  • Richard Hale (未挂名) 饰 加斯帕
  • Reginald Lal Singh 饰 梅尔基奥尔
  • 迈克尔·杜根 (未挂名) 饰 水手
  • 芬利·柯里 饰 Balthasar/旁白

票房

在首映期间,这部电影在北美租赁(分销商在票房的分额)获得了3360万美元,且收获了7470万美元的票房销售额。在其他地区(北美以外),《宾汉》收获了3250万的租金(票房约7220万美元),全球总共有6610万美元的租金收入,票房则收入1.469亿美元,使这部电影成为1959年票房收入最高的一部电影。《宾汉》的成功,拯救了正困于金融灾难中的米高梅。

荣誉

  • 获得第32届奥斯卡11项大奖: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威廉·惠勒
    • 最佳男主角-却尔登·希斯顿
    • 最佳男配角-休·格里菲斯(英语:Hugh Griffith)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摄影
    • 最佳视觉效果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剪辑
    • 最佳原创音乐
    • 最佳混音
    • 提名-最佳改编剧本
  • 金球奖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史蒂芬·博伊德(英语:Stephen Boyd)
    • 特殊奖(directing the chariot race sequence)-Andrew Marton
  • 英国学院奖(BAFTA)最佳影片

参见

  • 宾汉(1925年电影)(英语:Ben-Hur: A Tale of the Christ (1925 film))

简评

这才是真正的鸿篇巨制,史诗巨作,马赛场面调度听说完全是实景拍摄,太牛逼,在没有特效的年代简直不敢想象那些镜头的背后有多么巨大的工作量,大远景震撼,更难得的是如此扣人心弦的段落却没有堆砌任何配乐,但局外人看得已撺紧拳头手心冒汗,电影三个小时半的时长却没有任何多余的情节,剪辑完美;对于前面有人说不喜欢其中的宗教元素,我正好看法与之相反,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基督教传道的宗教电影,里面借由“神的旨意”,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情节,其真正传达的核心力量是爱和信念,神爱世人,所以为这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世人背上罪恶,洗清苦难,而最后的神迹,可以看做是爱和善的信念由此产生的果,这世上唯一无法用科学论证,用逻辑推理的就是超脱的“爱与信念”,片中关于“神”的镜头处理的合理又高明。电影完美!

首先要说的是,不应当狂热迷信宗教。电影场景、服化道、光影、运镜都是极品水准。主线故事属于经典的王子复仇记系列,讲述主人公宾虚历经劫难不死,后归来复仇成功,阖家团员,这其实还不足以令其拿下十一项大奖。本片既张扬又隐晦地讲述西方传说中耶稣诞生、传道和死亡,这也使得宾虚流放途中不死,家人得麻风痊愈的“神迹”,整个故事看起来自带一种光芒加持,即便观众并非全是基督徒,也会让人心生敬畏,生动展现了一种西方的文化。流放途中喝水,赛马场复仇,基督受难多个名场面,看过的都明白应该,不再赘述。本片还有一个,就是仇恨可以使你活下去,可唯有宽恕让你心安,别让仇恨使你变成你最厌恶的人。PS:生病一定要正规医院就医,请勿依靠什么神来拯救。

该怎么说呢,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什么鬼),且作为非基督徒,导致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没有代入感,是完全抽离的一个审视状态。并且越看越觉得,原著小说的作者和电影导演,不会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吧???我这怎么看,都觉得这片像是在讲历史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们(宾虚只是象征性人物),是如何被连哄带骗兼威慑,不停被打压下去的?而且电影里的基督徒女主角……好讨厌啊?!一直想用white lie哄宾虚把母亲和妹妹们留在麻风谷不管,最后是宾虚宁可放弃罗马帝国给的权力和地位,也要把妈妈和妹妹接回来照顾,展示了真正的“基督”精神,才让妈妈和妹妹有了生存信念,麻风病奇迹般地痊愈了。耶稣在电影里完全没有正脸,很明显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耶稣在宾虚受刑途中给他喂水的段落,也是基督教精神中“无私”的体现,令宾虚相信人性。

一开始以为是罗马历史片,看的时候觉得它是一部人物传记片,到了结尾才发现,原来是一部宗教片。本片虽然宗教色彩十分浓厚,但在剧情方面还是很出色,油画一般的画面,大多数老电影都有这种特色,竞技场那一段听说是实拍,在那个年代缺乏电脑特效的情况下能做到这种拍摄真的了不起。人物内心的矛盾也凸显了出来,特别是主角复仇后与自己内心做的斗争,和亲人的关系等等。只不过影片最后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式是通过宗教信仰。虽然影片时长可能超过了现在的许多电影,但却不会让人觉得亢长

比起主题类似的《绿里奇迹》,《宾虚》讲了一个更加高明的故事,并且在这个故事中直接描写了耶稣的故事,因此令人更加容易接受。其实前三个小时就足够是一部佳作了,在这个时间尺度下,几乎所有重要的段落都可以慢慢来拍。宾虚和女主的爱情线那段,通过一个个长特写以及演员们的表演来铺垫情绪,令人足够信服。宾虚救阿里乌斯那段,也花了相当长的篇幅让我们一起观看了一段健身房有氧训练来铺垫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能这也是长片不大容易出烂片的原因吧。视觉上最震撼的肯定是赛马那段戏,赛马绕场一周那段真的被震撼到了,36匹马的蹄印出现在沙地上,加上周围数量众多的观众们,真就一个大气。后四十分钟纯粹是神学和美学的范畴了,也因此在思想性上更上了一层楼。这方面国内真的很缺乏神学氛围,我也确实不太懂,就不多说了,反正是很震撼的。9/10

需要理解古典美术,才能更好欣赏。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卢浮宫里的文艺复兴,严谨的构图,和谐、理性、真实、姿态之美。电影开头不久我就在想:电影之初,毫无根基的情况下,那些创作者到底该怎么拍呢?这部电影给出了答案,应该去文艺复兴的画作里汲取灵感,学会布局、构图、透视、动态,甚至色彩,库布里克大概是最后一个古典构图的追随者。这种美感,在现代化浪潮中丧失了,成了我们说的classical。电影太美了,岁月中也不会褪色,因为压根没用特效。它得了11项奥斯卡,我得说这是那个时代的奥斯卡的幸运。而遗憾的在于,这个故事太简单了,简单的福音电影,缺乏深度与思想。但除此之外,也再无缺陷,却留下唯一的致命缺陷。

宾虚的故事主题很多,以复仇为主线,夹带了“基督的故事”这一副标题所要从侧面展现宗教的目的,展现古罗马不同民族与不同社会阶层的矛盾,既有从善良商人转变为英雄斗士的个人英雄主义与自信、勇敢、睿智的人物塑造,又有在无望绝望中获得救赎产生神迹的宗教暗示。宾虚的人物经历像是在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罗马贵族的骄奢淫逸,暴戾恣睢,百姓们生活的小心翼翼,奴隶不被视为人来对待,对历史苦难的还原营造出后文对宗教神迹显现的突显,虽说后文对基督故事的添加显得多余,但着似乎才是导演的真实目的。本片拍摄于1959年,那个时代的制片大长都有制作史诗长篇的野心,也诞生的不少制作精良的历史题材作品,宏大场面与服化道的配合让观众重回旧时,本片中赛马一幕影史留名。

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宾虚与梅萨拉的恩恩怨怨最终通过一场对决而暂告一段落,但是宾虚发现自己身为一个被残暴的罗马人所征服了的犹太人,面对世界上一切被征服的民族,正义被埋没,他所面对的是一个罗马,他的永远的敌人,他要复仇,他要罗马血债血偿,但是周边的人却一致劝说他放弃该想法,仇恨只会产生更多的仇恨,它也葬送了梅萨拉。耶稣的出现让迷惘的人们终于认识到,要善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敌人,并祈求上帝的宽恕,耶稣的一碗水让绝境中的宾虚寻找到了生存的希望,当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替全人类赎罪时,宾虚终于悔悟到,原来人类的社会因每一个人所都含有的包容心而存在,太多的人死去,不能再永远活在活在过去的阴霾中,母亲与妹妹对于耶稣的同情与宽恕让麻风病因基督显灵而消逝,最终的宾虚选择了重新回归到过去的生活。

古罗马的大场面是西方人一致想要回忆的存在吧,多少人想要恢复曾经荣光。配乐都是很nice的一部片子。不过这么长的开头铺垫出那种恢宏大气,但是商业片子的话估计要尿急,如果导演能让片子一秒钟都不浪费,那才是完美。人是会变得,一些牛逼哄哄的高人还是不要去高攀了。凯撒的神话的可怕,没有永久的繁荣。不得不说50年代60年代的演员的质感都是那种高贵的精致。迎来送往的市民夹道欢迎还有特别开道,古罗马人也喜欢干,笑死我了,人类就是在重复以往。真的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典型右翼电影,受不了这狗血剧情,典型豪门家国剧情。犹太土豪房屋都还这么质量差,醉了。中国也在走曾经的路子吧。如果不是服化道和前面配乐还不错,真的就是要给一二星,这类片子不受票房欢迎也不少没有原因的存在,崩盘都是从内部开始。

场面调度之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古罗马的铁骑仿佛还冲锋在我们面前,壮观的海战令观者动容。想到了主人公的遭遇,亲人被带走,自己被发配战场,我不禁想到了基督山伯爵,生活在复仇中的生活是煎熬的,日复一日的扪心自问,上帝是公正的吗,应该把仇恨交给上帝吗?这个作品可以说算得上经典,对于宾虚的情感把握更是十分细致,仿佛我们同主人公同病相怜,想到自己在麻风谷的妹妹和母亲,不禁让人痛心。电影的配乐仍可以算得上用心,恢弘大气的史诗音乐,和战争场面相映成辉,令人印象深刻的战马追逐,也牵动着观众的心。

《宾虚》一片成功地表现出了基督教与罗马文化的融合过程。宾虚和玛瑟拉的斗争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前者代表着新潮的基督教文化,后者正是古罗马原有文化的维护者,后者的死亡说明守旧的东西总是要消失的。从深层意义上讲,《宾虚》还带有美国政治的冷战情结。屈指算来,米高梅公司所获得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并不算多,且大部分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夺得的,而《宾虚》则是个异数,它被提名12项,夺奖11项,堪称是米高梅电影公司的高峰之作。其波澜壮阔的布景和宏大雄伟的战争场面确实取悦了观众,因而被视为名垂影史的力作。

看完文学名著《大师与玛格丽特》,第一个念头就是重看《宾虚》,一个以文字再现了耶稣之死,一个以影像,同样震撼——但1959年的《宾虚》震撼更甚,尤其它有油画般的质感,从色彩到构图,再到场景、服装,就像流连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里。第一次看《宾虚》,还年轻,涉世未深,单纯,稚嫩,从情感上更容易这部电影;如今成熟了,更现实了,仿佛在泥沙里沉沦了不少,离高高在上的天堂,似乎距离更远了些,但也更能从历史,人物,剧情,摄影,技术等更多角度,来欣赏和接受这部电影。如果说史诗电影是一种气质,那么《宾虚》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史诗气质的电影,再往后,我在《阿拉伯的劳伦斯》《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以及《赛德克·巴莱》等电影里,都瞧出了史诗的味道,但《宾虚》是当之无愧的NO:1。

获得奖项

  • 第12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12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获奖: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音响 / 最佳剪辑 / 彩色片最佳摄影 / 最佳特效 / 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 / 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 / 剧情或喜剧片最佳配乐
    提名:最佳改编剧本
  • 第6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6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Actor (Migliore Attore Straniero) / Best Foreign Production (Migliore Produzione Straniera)
  • 第32届土星奖
    第32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经典影片DVD
  • 第1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1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 第17届金球奖
    第17届金球奖
    获奖:Best Supporting Actor / Best Director / Special Award / 最佳剧情电影 / 最佳导演
    提名:Best Actor - Drama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第2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2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影片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